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横拍握拍法

小懒猫 2009-12-6 20:28:00
横拍攻击型(包括快攻和弧圈两种)和防守型(包括削、攻结合)的握拍方法基本相同。但可分为浅握和深握两种。
浅握以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拇指在球拍的正面轻贴在中指旁边,食指自然伸直斜放于球拍的背面,虎口轻微贴拍。深握与浅握的握法基本相同,但虎口紧贴球拍。这两种握法,正手攻球时食指要用点力,也可将食指往上移动一些帮助压拍。反手攻球或快拨时,拇指要用点力,也可用拇指往上移动一些帮助压拍。正、反手削球时,手指基本不动。
浅握的优点是握拍较松,手腕灵活,对台内球的处理方法较多,既可用拉,也可用”撇”、“摆短”等方法回击。进攻时,对低球起板较容易。左右结合较灵活协调。削球、搓球,发球时,搞旋转变化动作小,对方不易判断,缺点是攻击时,上臂、前臂的力量较难全部集中到手腕上,因而发力略受影响。削球时,因手腕较活,拍形不易固定,特别是削弧圈球较难控制。
深握的优点是握拍较紧,拍形比较固定。进攻时上臂、前臂的力量能集中到手腕上,发力比较集中。拉高吊、前冲弧圈球比较转、凶,扣杀球比较有力.弧圈球比较好控制,加转削球有力,旋转强。缺点是由于握法紧,手腕不够灵活.对攻时左右结合的灵活性稍差一些.处理台内球比较困难.正手贴身球比较难打.削球时对中路靠右的短球比较难处理.削转与不转球动作差别较明显,易被对方识破.
新发球规则的操作技巧
国际乒联在国际正式比赛中采用新的发球规则,也就是人们关心的无遮挡发球。其中的意思是,在运动员发球时,球与球拍接触的一瞬间,击球点与两侧网柱连线所形成的虚拟三角形之内和一定高度的上方不能有任何遮挡物,并且其中一个裁判员要能看清运动员的击球点。通过对这一规则的字面理解,经过中国队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初步感到要能在对原有发球不破坏其结构的基础上,发出符合规则的球,在以下几方面要加以注意。
1、抛球手在击球点下方。原来运动员的发球,击球点多在抛球手的上方或与抛球手基本上在同一个水平面上,造成抛球手挡住击球点,在前方和裁判员的位置根本无法看到击球状态。对这一动作,要满足新规则的要求,在抛球后,抛球手要尽快离开击球点的前方。实践中感到,抛球手放在击球点的下方比移到其它地方,发球要自然一些。
2、抛球路线不能过斜,过后。目前,运动员发球往往容易向身体内侧斜后上方抛球。这样,便于发力,发出高质量的旋转球,但是,这也造成身体对击球点的遮挡,特别是侧身发球。在新规则要求的操作中,抛球则不能太往后,一般在身体垂直轴附近容易让人看清。当然,像多数后手发球和下蹲发球,把击球点放在身体正面,那看得将是非常清楚的。
3、身体位置与球台端线夹角小于180度。如果在发球时,两脚的站位与球台端线的夹角在180度附近,那么无论如何在现有常规发球的状态下,都是难以让人看得见击球点的。最好是两脚站住在发球前就与球台端线保持一种锐角状态,这样在发球时,上身对击球点遮挡的概率就会小许多,保险系数也就大多了。
4、身体不要过于前倾。发球时,身体前倾过大,甚至有的运动员的上身与台面几乎在一个水平面上,就特别容易造成肩部由于来不及移动,遮住击球点。所以,在发球时,上身要直起来一些,略前倾,上身与下身的夹角至少要大于100度,才能较大限度地保证让人看清击球点。
5、击球点适当下移。击球点靠上,容易使胸部由于转体不及时,挡住击球点。发球时,击球点最好在腹部高度。这样,由于受到转体对击球点清晰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发球时的击球点容易让人看得见。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0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