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关于直板反面台内侧拉下旋

CYH 2003-12-23 01:39:00
近一段时间,国家队的新技术台内侧拉下旋成为了大家讨论、揣摩的重点,我也试了它一试,现说说自己的感受。 1、关于拉下旋的含义。很多朋友对此的理解是:拉出的球是下旋,我认为不是这样,应该是:“把对方回的台内的下旋球拉起来”。旋转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三种:上/下旋、左/右旋(侧旋)、顺/逆旋。上/下旋大家都很清楚了,而左/右旋和顺/逆旋大家不一定仔细区分过。现在,以一个发球为例来说一下:以球台的台面和中线为参考对象,假设发球的第一跳(在自己的台面上)和第二跳都在中线上。如果球的旋转轴是垂直于台面的,就是左/右旋;如果球的旋转轴是“躺”在台面上,而且与中线平行的,就是顺/逆旋;如果球的旋转轴是“躺”在台面上,而且与中线垂直的,就是上/下旋。当然,纯粹一种旋转的球几乎是没有的,特别是纯粹顺/逆旋,根本就不可能过网。绝大多数的球都是上述三种旋转中至少2种的组合。明白了各种旋转的含义,我们就应该知道:用现在这种侧拉的动作,拉出的旋转主要是左/右旋和顺/逆旋的组合旋转,这种组合旋转本身并不能抵消下旋(大家用最简单的力学知识思考一下就知道了,产生这三种旋转的力的任两个的合力,都与第三个不在一个平面内,犹如立体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因此同时还需加入一定的上旋成分来抵消下旋。而顺/逆旋的球落台时会产生横向的摩擦力,使球向侧方向跳起,于是产生了侧拐的效果。 2、适用范围经过试打后,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难掌握的动作,应该比正常的直板反面拉容易。当然,我是先掌握了直板反面拉再练侧拉的,可能有一定基础了,所以觉得容易。首先,要对来球的性质做出判断: 1)是出台长球的,尽量不要使用侧拉。并不是拉不出来,而是侧拉的力量、速度、都不算强,关键在于其出奇制胜。而用于长球则丧失了这种突然性,效果将打折扣,况且对长球还有正手侧身拉、反手反面拉等很有威胁的攻击性技术可以使用。 2)偏正手位的尽量少用侧拉。也不是拉不出来,只不过动作比较别扭,而且在正手位使用反手技术总有不甘心之感。 3)直接用于接发球效果并不太好,一是因为发球的旋转一般较强,而且往往带侧旋,使用侧拉时失误比较多我使用侧拉时的对方来球,都是对方搓回我反手位的斜线短球(落点很近网的不好用),用来防止我上手抢拉抢攻。在没有使用侧拉时,如果对方搓球质量比较高时,一般只能回搓,双方在对搓中互相寻找进攻机会。但使用了侧拉后,这种平衡立即被打破,我往往打得对方促不及防而直接得分,至少也能迫使对方回出不转的半高球,接着……哈哈! 3、动作要领(以右手直板为例) 1)对方回球尚未落台即判断落点,移动步伐调整位置,球的落点在自己正前方略偏左为最佳。 2)球落台时重心换至左脚并略降低,为发力做准备;手臂前伸迎球(不用伸得笔直,也不用做内外旋,自然即可),手腕也不用做内外旋,手背基本与手臂在一条直线上,略有点下钩;手指自然握住球拍,食指和拇指一起协调用力。 3)球跳起后,身体即向左转体(约30度),肘部抬高,肘关节连同腕关节内旋,小臂下沉,同时手腕下钩到与小臂约成90度的状态,然后快速“甩腕”,在球快跳到最高点时摩擦到球的左侧后下部,这时球拍与台面的夹角约是50度,手背大约与手臂在一条直线上。 4)继续“甩腕”,同时小臂、大臂协调运动摩擦球,拍面在球体上大约摩擦了1/4~1/3个圆,发力方向是右下——左上。回球的落点最好是在对方的正手腋下,这样对手第一感觉是球向正手位来的,于是会转腰拉手准备用正手进攻,但球落台后突然横着向反手位跳,在换反手击球非常容易失误或出高球。
[此贴子已经被风刀霜剑于2009-8-13 7:23:59编辑过]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27条评论

CYH 楼主 2003-12-23 01:43:00
写完上述内容后自己看了看,觉得好多细节都没有说清楚,却不知道怎么能再说得更清楚了。只能请大家自己体会体会了。另外,前面说的食指和拇指一起协调用力很重要。我最早练直板反面拉用的是日式柄的球拍,结果习惯了食指钩住拍柄发力。但从《乒乓世界》上登的图看,王皓、马林都是用拇指压拍发力的。我经过一阵琢磨,发现:食指发力时自然就会手臂动作大,同时便于“甩腕”,故发力比较充分,出手都是上旋,基本没有平击的,旋转比较强且自然带侧旋,杀伤力比较大,但连续性差,难于做到多拍连续拉,对于正对身体的来球难处理;拇指发力的动作连续性好,能连续多拍进攻,可以拉,可以平击,可以主动制造侧旋或纯上旋,适用范围大,但杀伤力略小。对于一般的直板反面拉,还是拇指压拍发力的更好。但对于侧拉,因为在一个较小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就要完成手腕画圆弧的动作,完全用拇指压板发力显得有些生硬,如果食指和拇指一起协调用力,则比较便于“甩腕”,更容易掌握。其中细节不知道该怎么写了,大家体会吧。
staysher 2003-12-23 15:55:00
寫的很好!
不知橫板可不可以打出這樣的技術?
箫池 2003-12-26 21:17:00
写得不错,顶一下!
顺带说一句自己的观点:我等后来练反手反面技术的人,最好别指望用反面技术来得分,应该把它作为一项辅助技术来练习。也就是说,练反面技术的最主要目的是用来弥补直板反手位的一些天然缺陷,得分的主要手段还得靠正手的发力。反手的技术可以作为“铺垫板”,为正手位的强攻创造条件。
老家伙忠告:筒子们,少折腾,伤钱!
zwdhm 2003-12-24 00:01:00
寫的很好!
fengqi手机认证 2003-12-23 11:16:00
好。顶!
飞行 2004-1-15 16:43:00

我要试一下
keyuan8 2004-1-17 09:08:00
写得很好,我已经在平时记分比赛时用过,效果很好。对方经常一推就下网或者要侧身攻时,拍碰球后就下网,和视频上王皓打张书雁一模一样。最关键的是在心理上造成对手的压力与恐惧,会影响到对手下面的比赛状态。
wayneliu 2004-1-16 09:49:00
写的不错
阿艺 2004-1-16 07:29:00
我也试试。
以乒健体,以乒怡情,以乒会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