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转帖]球拍挑选原则

古木 2009-6-23 20:57:00

继去年的“球拍推荐原则”算是一篇颇具代表性的器材文章之后,再推出此篇“球拍挑选原则”,主要是探讨球友们如何在自己对球拍底板与胶皮的“手感喜好”当中,从各各种形形色色、琳琅满目的众家底板与胶皮之中,挑选出一把与自己契合度高的球拍,也算是个人烧拍多年来的一点小小心得!

 

◎分类介绍:

 

要挑选一把适合自己的球拍,要考虑“手感特性”、“打法类型”与“控制掌握”这三方面,在这裡以“手感特性”为切入点,将底板分类为“纯木夹板类”、“加料拍类”与“桧木拍类”三类;胶皮(这裡仅讨论反胶)则分为“涩性胶皮”与“黏性胶皮”两类!原因是笔者观察每位球友因为启蒙时的手感培养、学球环境、各国各地之间的桌球文化不同,就生成了大致这样的分类!例如:许多球友就是打不习惯加料拍,所以换来换去就是纯木底板;而有些球友锺爱加料拍的速度与球感,纯木拍倒不习惯了!日、韩、台湾的日直选手绝大多数是打桧单拍;大陆朋友则多拿纯木夹板的中直!大陆朋友习惯以黏性胶皮为主的陆胶;台湾朋友则以涩性胶皮的日胶或德胶为多数!

 

而个人有感触的是,如果是自己“手感”不喜欢的球拍,无论多好打、实战价格多高,多数还是打不久就又换拍了!所以拙见认为“手感喜好”是很主观且败拍时要首先考虑的,从自己喜好的分类之中挑选适合自己打法类型与自身程度的拍跟皮,才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球拍!

 

一、底板篇:

 

1.纯木夹板类:

纯木底板的木板使用种类繁多,夹层方式、夹数也各有不同,主要以5、7夹为主流,可区分为以下细类:

 

(1).软五夹:

 

具代表者~AC、AE、YE

 

是最适合于初学朋友的底板类型,底板的弹性不大、击球时球拍的手震感略大、球停于拍上时间长、容错性高、容易掌握住击球方向及力道!

 

已具有基础的朋友,如果您的发力好,属于两面弧圈型打法不十分速度及一击必杀的打法,以要求连续性为诉求,可以考虑软五夹!而像STIGA的底板拍面较大,也可以充当削球板!

 

缺点:底板的借力不好,中小力量的击球速度不足,所以多数的球都需要发大力去打,感觉打软五夹费体力些!

 

(2).硬五夹:

 

具代表者~木吉他、狂飙王、YEO

 

除保有纯木五夹的咬球及手感的优异之外,底板弹性更大,有一定的借力能力,适合弧圈及弧快型打法!

 

缺点:在无机时代,少了灌胶的光环加持之后,纯木五夹的绝对力量终究是差了点,少了一击必杀的魄力!所以许多专业选手改打纯木七夹或是加料拍来弥补速度力量的不足!对于原本就无灌胶习惯的朋友,影响则是不大!

 

(3).厚五夹:

 

具代表者~andro kinetic off+,TBHAR alpha、TO

 

一般的纯木五夹厚多在6.0mm左右或以下,而少数几款纯木五夹厚度在6.5mm以上,在此归纳为厚五夹。

厚五夹的厚度与多数七夹板的厚度差不多甚至厚些,底板的支撑性及弹性更足,借力更好,也没有薄五夹那般的手震感,又有不错的吃球能力!整体来说,各方向的性能均衡,发力与借力都不错,以业馀球友来说,实战价值很高!

 

缺点:各项均衡,无特别突出优点便是缺点了!没有薄五夹发力击球时的弯曲形变,所以拉球的路线直,不像薄五夹诡异的二速与贼的弧线;绝对力量又弱于硬七夹!再者是板厚较厚,小球手感模煳,灵巧性就降低了!

 

(4).软七夹:

 

具代表者~DONIC powerplay、JOOLA viva、银河U1

 

powerplay与viva是小球时代的经典拍;U1则是银河在无机时代推出的新宠儿。这类底板的数量不多,板厚约在6.5mm左右,保有了纯木七夹的支撑性,控球、咬球又更好一些,不如硬七夹那麽的硬弹,击球容错性较高!对业馀朋友来说较易驾驭,实战价值高!

 

缺点:类似于厚五夹,各项均衡少有明显突出的优点!

 

(5).硬七夹:

 

具代表者~CL、P700、小鸟拍

 

厚度多在6.5mm左右或以上,早期的硬七夹主要是设计来打近台快攻的,适合贴一面正胶的打法,所以板子很硬且重量不轻;大球时代的硬七夹有轻量化及变软的驱势,适合弧快及快弧打法!

 

硬七夹的支撑性够、借力好、绝对力量足,在无机时代获得更多专业选手的使用,推荐给喜欢追求速度力量的球友!

 

缺点:不易控球、容错性低,入门门槛高,初学朋友不容易驾驭,适合一定程度的球友!

 

2.加料拍类:

 

规则上对于球拍(底板)的规定如下~『球拍大小、形状和重量不限,底板应为整段木料製成,厚度均匀、平整而坚硬。底板厚度至少85%是天然木料,中间可夹粘合层,各粘合层不超过总厚度的7.5%或是0.35公分,而且各粘合层的总厚度不得超过底板总厚度的15%。 』黏合层就是所谓的加料材质,使用的材料从最初的碳纤维、玻璃纤维、芳基纤维、钛合金~~~到最近火热的Zylon纤维都是!

加料的主要目的如下~a、加强底板结构。b、增加底板的弹性及力量。c、过滤球拍击球时多馀的手震感。d、球拍轻量化!而普遍的缺点则是~a、弹性好,相对的控球能力要求就高。b、手感模煳,没有纯木击球时的手震感。c、球停于拍上的时间短,咬球不深。而多数打不习惯加料球拍的球友,也是基于以上因素之故!

 

常见的加料拍结构大致如下:

 

(1).3+2:

 

具代表者~施碳、孔芳碳、photino

 

此类底板的特性是板厚约7.0mm左右,面材多为桧木,芯材则是梧桐木拼接,纤维材质为力材,所以不同的材质在球感的差异上就很大!此类球拍的普遍特性是力量足够,借力很好,适合借力型打法或是击球动作不大的球友,来补强力量的不足!

 

(2).5+2:

 

具代表者~Boll Spirit、水谷隼、YCA

 

此类底板普遍偏薄,不超过6.0mm,结构等同于纯木五夹在面材与力材之间加入了纤维夹层,纤维的手感明显,适合弧圈及弧快型打法,但是速度、力量比纯木五夹更足!

 

(3).纯木手感重的加料拍:

 

A.薄碳or软碳:

 

具代表者~YSC、瓦碳

 

结构是5+2,碳层是薄或软,所以碳味不重,手感类似于纯木五夹,速度力量增加有限!

 

B.深埋碳:

 

具代表者~碳王尼斯(STIGA Carbonix wood,5+2结构)、Yasaka Maxcarbon(7+2结构)

 

款式很少,将碳层夹于较内部的夹层之间,所以中小力量时还吃不到碳层的力量,发大力击球才感受得到碳层的力量!

 

C.非夹层型式的加料拍:

 

具代表者~红黑碳王(Carbo 7.6)、钛5.4(Ti 5.4)

 

加料材质加入木材黏合的胶署水之中,使其增加底板强度及弹性,像红黑的结构类似于CL、钛5.4结构类似于OC,但在特殊胶水黏合之下,速度、力量快了一个档次!

 

3.桧木拍类:

 

桧木拍主要以日直桧单为大宗,因为桧木拍独特的手感所以自成一派来讨论,这裡所讨论的是桧单拍及全桧夹。

 

(1).日直桧单:

 

具代表者~Cypress

 

桧单是日直打法球友的首选,厚度从9.0mm起跳,大球时代之后已10.0mm为主流,不过初学朋友建议以9.0~9.5mm的厚度为入门即可!桧单的特色在于每支球拍都是独一无二的,相同型号的桧单,重量、纹路差一点点,手感就有差异,所以养拍很重要,很多日直高手都是不轻易换拍的!

 

(2).桧单刀:

 

具代表者~DARKER specal

 

桧单刀的诞生主要是因应许多直转横的球友而产生的,他们还是独锺于桧单拍特有的手感!桧单刀的板厚也是至少9.0mm起跳,再贴两面皮,就太厚了,所以灵巧性低是其缺点!

 

(3).桧夹:

 

具代表者~DARKER 7P2A

 

夹数从3、5、7、9夹都有,但常见还是5或7夹,厚度在7.0mm左右,咬球保有桧木拍的特性,力量不如桧单那麽足!

 

二、胶皮篇:

 

这裡仅讨论反胶(平面胶皮)!各家厂牌各个型号的胶皮款式众多,每张胶皮都有不同的球性及手感,很难一一列举讨论!拙见是认为以“手感”差异来区分为“涩性胶皮”与“黏性胶皮”是一个比较适当的分野!

 

涩性胶皮以日、德胶皮为主,上胶不黏,弹性较好、速度快,咬球的方式要将球吃进胶皮海绵旋转质量才足够;黏性胶皮则相反,顾名思义上胶呈黏性,弹性速度不好,但是藉由上胶的黏性轻轻吃住球即蛮转的!

 

涩性胶皮与黏性胶皮手感的偏好,是从启蒙时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像台湾许多小朋友开始学球的胶皮是打sriver,后来可能就是一直打涩套的路子!大陆朋友习惯于友谊729或是狂飙之类的黏套,也是从小培养或是打球环境的球友就是如此的器材胶皮所致!

 

所以这问题其实习惯就好,往自己喜好的胶皮类型去找就对了!

 

三、搭配原则:

 

1.软硬平衡原则:

 

底板与胶皮的软与硬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可以分为硬板硬皮、硬板软皮、软板硬皮、软板软皮四大类,多数我们会认为硬板软皮及软板硬皮的搭配,才有一个互补与平衡,一个主与副的差异!

 

(1).硬板硬皮:

 

举例来说:我们常说的bty的加料底板不适合贴大陆皮就是一个硬板硬皮的组合!陆胶通常偏硬,而击球吃到纤维层的力量时,皮也硬、纤维也硬,就是一个硬碰硬的手感,感觉就不好!搭配日胶,例如施碳+bryce 或是CL+bryce,弹性就很好,停球时间短、容错性低,控球能力要很好才能够驾驭!

 

(2).硬板软皮:

 

例如:施碳+srver EL或是CL+F1,底板应硬力量大用软一点的胶皮来中和,咬球控制就比较好!但是胶皮也不能搭配太过于软的,例如CL+F3,击球时球直接撞透海绵吃进底板,脱板太快,旋转底劲就不足!

 

(3).软板硬皮:

 

OC+狂飙三是一个典型的软板硬皮组合!搭配较硬的狂飙三来弥补底板弹性的不足,同时因胶皮的重量来增加发大力击球时底板的弯曲形变,球的尾劲很足!

 

(4).软板软皮:

 

YE+F3即是软板软皮的例子!击球时球就好像打进绵花堆裡,要费很大的劲才行,这样的搭配击球的力量明显不足!

 

2.海绵厚度问题:

 

球友们在挑选海绵的厚度时,要仔细考虑自身程度与打法风格问题,不要盲目追求MAX厚的海绵来搭配,海绵厚虽然弹性更好,但是也较不好控球,而且击球时不易透板,手感就模煳,无形重拍重也重了些!

 

一般日、德胶皮我会建议2.0~2.1mm左右的海绵即可;陆胶因为上胶较不弹,海绵可以厚一点,约2.1~2.2mm左右!这是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的建议!近台快攻打法可以再薄些;两面弧圈型打法可以厚一些!此外,若是横拍或中直横打的朋友,反拍胶皮海绵的厚度可以以正手拍相同或略薄一些!

 

3.重量问题:

 

重量的差异会明显影响手感!例如同样一支底板贴两张反胶,或是一正一反、一长一反在重量上不同,连带也影响反胶那一面的击球手感!所以拍重很重要,球拍太轻,虽然灵巧可是力量就较不足;球拍太重则力量大但是确笨重,我的建议是在可接受的范围之下挑重一点的,击球力量的问题还是首要考虑因素!

 

所以在挑选底板时聪明的球友都会量一下空拍重,我的建议是胶皮贴好时最好也量一下重量,知道自己可接受的拍重大约是多少!

 

◎小叮咛~包容球拍既有的缺点!

 

天底下并没有完美无缺的球拍,就算是号称梦幻手感的P500也被诟病为在大球时代力量不足!而弹性好的底板胶皮伴随而至的便是控球能力也要好才能驾驭得住!所以有一好没二好,优点的背后必带着其缺点!如果不能包容球拍既有的缺点,那可能就永远找不到满意的球拍,坠入烧拍的无限迴圈裡!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腕要虚,指要虚,正反无碍两面攻。(握拍) 手放松,臂放松,手臂弹射犹如弓。(发力) 身如礳,腿如簧,脚尖点地有轻功。(步法) 能预判,能抢先,快速还原疾如风。(意识) 有节奏,有变化,应付自如见真功。(控制) 重过程,轻结果,不断修炼成正宗。(心态)

37条评论

我爱直拍横打 2009-6-23 22:07:00
[em1002]古木兄写的太精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碧云天 2009-6-23 23:10:00
拜读了,真诚的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annibal1985 2009-6-24 09:35:00
古木版主又出一大作,来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kevinbonita 2009-6-24 10:13:00

的确很有体会。。谢谢版主。。

独爱纯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8591 2009-6-24 11:43:00

谢谢古木版主分亨,太精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kx2 2009-6-24 11:58:00
好贴,受益匪浅。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hangyongjie 2009-6-24 23:51:00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herock444 2009-6-28 12:34:00
谢谢分享,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对冲基金 2009-6-28 16:59:00
  强烈支持楼主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