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M=F×L原理

hyc80268 2005-6-28 15:40:00
本人介绍一个较为实用的原理给大家:

1、为了让球拉得转,要求球拍前倾,摩擦来球中上部,实际上就是要集中全身的力量F沿着球与拍的接触点所形成的圆的切线方向摩擦球,使球的旋转力臂L最大化(等于球的直径R,错了是半径r),从而使球的旋动力矩M最大化,印证M=F×L原理。

2、攻打球时,要求球拍直立在最高点击打球的中部,实际上就是要让挥拍的力量F通过球心,这样球的旋转力臂L最小化(等于0),旋动力矩M=F×L=F×0=0,球不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30 13:04:40编辑过]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81条评论

hyc80268 楼主 2005-6-29 17:23:00
本人运用M=F×L原理在实际打球中的有三个:
1、 发转球时球尽量触在拍的底部,实际上就是要加长以腕关节为转轴的力臂L。
2、 拉球时球拍的中心线尽量与前臂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不要出现勾手,实际上也是为了加长以肘或肩为转轴的力臂L。
3、 拉球时挥拍沿触球点的球的圆切线方向,使球的旋转力臂L最大化。
风刀霜剑 2005-6-29 17:04:00
打摩结合就是好!
忘掉你的身份,忘掉你的年龄,忘掉你的卑微,忘掉你的显赫,忘掉现实的许许多多——把你和我当作一个小小的音符,让乒乓来组合最美好的音乐.以球交友,共享国球快乐。QQ:328795331
hyc80268 楼主 2005-6-29 16:58:00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1、 首先要明白:打球时,球所受的力共有四个,击球作用力、来球反弹力、胶皮摩擦力、飞行空气阻力,它们均可分解为水平向前分力和垂直向上、向下分力,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乒乓球在自转的同时沿着抛物线轨迹作向前、向上后向下运动。 2、 公式M=F×L中旋转力矩M、作用力F和力臂L都是矢量,它们是有方向性的,在力学分析中,简化为m=f*l*sinΦ,就是因为有这个sinΦ的存在,m就不是版主所简单认为的f*l。函数sinΦ=0—1之间,当Φ为90度时,sinΦ最大=1,此时F与L互相垂直,就如圆的半径和圆的切线关系;当Φ为0度时,sinΦ最小=0,F与L重叠,此时f再大,m=0。 3、 答复版主 A、 F是变量,是随L的变大而变小的——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F这个旋转作用力是靠人来发挥的,它主要是球拍胶皮的摩擦力(f=μN),它不随L而变!!!!!!假如版主用一把非常光滑如玻璃(摩擦系数为0的东西是不存在),旋转作用力F非常小可近视为不存在=0,所以今天才有上好的胶皮不断出现。力臂L的概念是转轴到旋转作用力F的垂直距离,它的大小l与F和L的夹角Φ有关,l=L* sinΦ。 B、 退一万步说,就算你找到了M的最大值,那也不过是瞬间角加速度的最大值,它并不能决定球最终的转动速度。这里还有一个时间T的问题。但T也是一个变量,那么你又怎么能保证L最大的时候球就一定最转呢?——我不明白你所说的最终指的是什么时候?时间T确实是个变量,它与我方击球的水平飞进速度及对方接球迟早有关,因转动角速度ω=ω0+at, 在同样的时间T后,转动加速度a越大,转动角速度ω就越大。

附《乒乓球拍探秘》(王吉生著) 1、有人说底板的性能是底板“能量系统”特点的反映,那么“能量”从何而来呢?其实要从本质上来表述底板的性能应该是两个“效率”的对立统一,即:击球作用力透过底板作用于来球——将力量转化为“球速”(乒乓球的飞进速度或自转速度)的效率;来球撞击力作用于底板——产生反弹力(反作用力)转化为“球速”的效率,也就是弹力与反弹力所表现出的两个“球速效率”的对立统一。“弹力”指的是底板击球撞击时产生的“形变——储能”充分,并通过迅速的“形变恢复——释放能量”将能量传递到球体上,从而产生的能量转变为“球速”的能力。所谓“底劲”充足,击球“弧线长”指的就是底板的这种“弹力”大;“反弹力”指的是来球撞击底板时,由于底板具有一定的硬度,使来球的冲击力透过海绵胶皮迅速变成“反弹力”——借助球体与海绵胶皮的变形恢复产生的能量,将这种能量迅速传递到球体上,从而产生能量转变为“球速”的能力。所谓“反应”灵敏,击球“脱板速度快”指的就是底板的“反弹力”好;击球感觉就是这两个“球速效率”在击球瞬间相互作用的反映。“底劲”充沛,“反应”灵敏的底板当然是击球效率高的好底板,高效率的底板能使运动员在击球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反映出高度“节省化”的特点,可以轻松驾驭击球过程——或慢、或快得心应手。 2、新产品虽然层出不穷,但是就“反胶”的分类来说,首先可以从反胶片表层“胶面” 的不同,将其分为中国特点的“粘性反胶”和进口特点的“快速反胶”两大类。使用中国的“粘性反胶”拉球时制造旋转能力强,新的反胶片经常可以利用它的表面“粘性”将一只乒乓球从台面粘起,并能粘在拍面上很长时间不会掉下来。“粘性反胶”虽好,但是使用寿命相对却不长,可以说越是粘性大的反胶片,想要保持它的粘性持久就越困难。因为“粘性反胶”更容易粘上环境中包括空气、球体上的尘埃,因而会很快地失去粘性。相反进口的“快速反胶”由于表面只“涩”而不“粘”,反而能较长时间保持反胶片表面的摩擦系数。只是 “快速反胶”缺少表面“粘层”的韧性保护,因此比较容易破碎,特别是边沿部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变得残缺不全。由于“粘性反胶”与“快速反胶”各有所长,不仅可以被国手分别贴在球拍的正反面用于变化击球性能,而且还被赋予不同的击球功能。一般的来说中国的“粘性反胶”适合拉下旋球和主动进攻,而进口的“快速反胶”更适合对攻对拉等快速相持技术。驾驭这两种不同特质的“反胶”球拍也需要不同的击球方式,一个世界冠军介绍说:使用中国的“粘性反胶”拉弧圈球时,可以直接使用“摩擦击球”的方式,而使用进口的“快速反胶”拉弧圈球时,则需要改采用“先撞击后摩擦”的击球方式,因为“先撞击”可以避免这种不粘的“快速反胶”在击球瞬间“打滑”,有利于提高控球手感。

gong_chen 2005-6-29 10:27:00

可笑啊可笑,楼主当真幼稚的很。要说专业球员中,找几个懂物理的还真比较困难,但是业余球友中,懂物理的多了去了,别说本科的,就是硕士博士,乃至大学教授都不少见。

问你两个问题吧,看看你这个物理专业的本科生怎么用公式来解决:

1、你说L最大的时候,M就最大了,显然,你是假设F为常量。但是,F是变量,是随L的变大而变小的,那么你怎么就能算出M的最大值来?

2、退一万步说,就算你找到了M的最大值,那也不过是瞬间角加速度的最大值,它并不能决定球最终的转动速度。这里还有一个时间T的问题。但T也是一个变量,那么你又怎么能保证L最大的时候球就一定最转呢?

再给你一个很简单的证明,告诉你错在哪里。你说L=R的时候,M可以达到最大。但你可知道,L=R的时候,球拍和球的接触就只有一个点了,此时摩擦力F=0,你还哪里去找M的最大值?

好的器材只能给你更多发挥的空间,而不能代替你发挥。
老虎发威 2005-6-29 12:13:00

不要争了!大家都对!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韬光养晦 有所作为
hyc80268 楼主 2005-6-29 12:20:00

我估计你要么读文科,要么高中都没毕业,所以你不配作技术版的版主!

M=F×L,这是个矢量公式,你明白这个公式,也就明白你所问的问题。

老何 2005-6-29 15:47:00
传统的纯摩擦发力方式,是要求吃球薄些好,但也不是薄到只轻轻擦一点球皮。而现在的打磨式发力,则要求吃球深些,加大摩擦面积。所以楼主的这个结论嘛,值得商榷。
老何才露尖尖角 球逢知己千场少 痴情却被无情恼 是梦是蝶 也笑神仙不逍遥
直板爱好者 2005-6-29 12:51:00

原理好懂,而且也是正确的,在给初学球的孩子们上理论课时也讲到,让孩子们明白为什么球会有转和不转,当然不能说太多的专业术语,而且要边讲边比划,让大家明白摩擦和击打的区别,作用好像仅此而已。

恕我直言,除此之外,对实践指导意义很小,因为乒乓球虽要讲科学训练,但很多是经验性的东西。有的顶尖运动员的动作也并不符合所谓“原理”,他们对“打磨”结合各有自己的理解和总结(当然他们不一定懂物理学原理,只是凭经验),而且不尽相同(当然不会相去甚远),但出来的球都很转。

其实类似这样的原理性很强的论文有很多发表,主要是体育院校的老师、学生写的,目的也是为了评职称、毕业等等,专业的教练、队员基本不看(除少量运动生理方面的之外)。

直板倒板,喜欢所有的中国乒乓队员,还有老瓦、还有波尔、还有小萨、还有……最喜欢马琳。
gong_chen 2005-6-29 14:02:00
以下是引用hyc80268在2005-6-29 12:20:00的发言:

我估计你要么读文科,要么高中都没毕业,所以你不配作技术版的版主!

M=F×L,这是个矢量公式,你明白这个公式,也就明白你所问的问题。

我知道你说的是矢量公式,但你仍然无法回答我的2个问题。你也就是一个妄自尊大的人而已,你连高中物理的起码知识都没弄懂,也算物理专业毕业?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感到悲哀。

好的器材只能给你更多发挥的空间,而不能代替你发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