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使用外套和使用国套在哪些技术上有所不同?

djinzaghi 2005-9-27 13:26:00
使用外套和使用国套在哪些技术上有所不同? 我用蝴蝶的套胶手感很好,冲起来的感觉太好了,但成功率却不如以前用的狂飙II。 看到版主给我的回的贴子 一般进口涩性套胶海绵比较柔和,拉弧圈时吃球充分,和国产粘性套胶拉弧圈的要领有所不同。不过只要技术上适应了,就会感觉也挺好打的。 会有哪些细小的差异呢? 先谢过各位。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6条评论

gong_chen 2005-9-28 07:52:00

楼主所说的,用蝴蝶套胶拉球“成功率”不如狂飚II,我感觉是你在技术上还没把握好打摩发力的分寸,这是刚从国产粘性套胶改到进口涩性套胶时常见的问题。

你原来用惯狂飚的话,一般习惯吃球偏薄,靠套胶的粘性也能让球有比较充分的旋转,但涩性套胶吃球偏薄,摩擦力就不够了,就有打滑的可能。所以需要坚持一段时间,调节自己的手感。等到完全适应以后,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

好的器材只能给你更多发挥的空间,而不能代替你发挥。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okwwyy 2005-9-27 21:33:00

关于纯摩擦和打磨的问题,原来经常讲中国人用国套,拉球是纯摩擦;老外用外套,拉球是打磨。我认为,现在不论是中国人还是老外,拉球都是打磨式,只不过中国人磨得偏薄,充分利用胶皮本身的粘性作用,而老外磨得厚,充分利用海绵的柔软性。这就是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意,差别并不很明显。

CYH 2005-9-27 19:14:00
国套表面粘、海绵硬,摩擦得很薄就能挂起球来,并能产生很强的旋转。但技术对抗发展到今天,80年代那种薄薄的纯摩擦已经不能产生足够的速度和力量了,所以发力冲的时候也不是摩擦的很薄,但合力(切向的摩擦力和法向的撞击力)的方向还是离球心较远。

外套则不然,表面涩,摩擦系数远小于国套,配的海绵比国套要软,有的甚至软到30度。球与拍接触时能使胶皮和海绵“窝”进去,依靠“窝”本身能产生一个切向的力量,同时增大了胶皮表面和球的接触面积,增加摩擦力,以此制作旋转。同时,由于海绵软,所以比较透板,可以较好的借到底板的反弹力来制造速度和力量。所以用外套拉时,撞击成分要大得多,合力(切向的摩擦力和法向的撞击力)的方向接近离球心,否则反而无法制造足够强的旋转。

关于纯摩擦和打磨的问题,原来经常讲中国人用国套,拉球是纯摩擦;老外用外套,拉球是打磨。我认为,现在不论是中国人还是老外,拉球都是打磨式,只不过中国人磨得偏薄,充分利用胶皮本身的粘性作用,而老外磨得厚,充分利用海绵的柔软性。这就是区别。
okwwyy 2005-9-27 13:46:00

涩性套打的万分稍多于粘性套,也就是说磨擦得厚点,不然挂不住球,容易下网,拉球的质量也不高,粘性套正常磨擦就行了。涩性套往前磨擦要多些,涩性套一旦磨擦起来比粘性套球走得弧线更长,如果不往前磨擦多点会出界的。

打惯了,就感觉不出这些东西了。动作上自然会相应调整的。

liuhailong 2005-9-28 12:39: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liuhailong 2005-9-29 16:47: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