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转帖]中国乒乓球队“让球”之谜

dawanwan 2003-4-22 12:53:00
中国乒乓球队“让球”之谜

上一代人的经历会被当今青年视为“傻帽儿”,然而“傻帽儿”中透着热忱
....1956年,在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国际奥委会迫使中国退出这个机构,也使几代运动员被剥夺了最珍贵的机会,中国运动员常常感觉到一股势力在歧视着他们。中国运动员无缘参加国际足联、蓝联的正式比赛,中国观众没有观赏的机会,这种“压迫”难道需要中国人以善报恶、以理性对待专横吗?在1959年第25届世乒赛上,容国团过关斩将,与匈牙利西多夺单打冠军,日本队教练面对摄影机发出了轻蔑的嘲笑。这激励了中国运动员励精图治,与洋人一争高下,而那一代中国运动员与整个社会高昂和不甘屈服的士气想吻合,他们在今天艰辛得多的条件下,成为新中国体育界出色的拓荒者。
....1961年,北京在饥饿和春寒料峭中举办了第26届世乒数亿人整日伴随着饥饿,但中国人对理想格外强烈的追求,使他们觉得幸福就在并不遥远的彼岸。中国乒乓球队是那个年代志气的寄托—中国人连世界冠军都能拿,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呢?整个乒乓球队就像面临着一场殊死的搏斗,他们听说日本报界扬言最多让中国拿一分时,都捏紧了拳头,非在球台旁教训一下傲慢的日本人不可。那届比赛,中国乒乓球队士气如虹,把日本队掀下了乒坛王座,整个中国都被他们的战绩振奋了。在单打比赛中,为了更有效地对付外国选手,首次采用了“一致对外”的战略。
....来自湖北的胡道本在单打比赛中连闯数关,他扣杀凶狠,在往日练习赛中有过胜李富荣、徐寅生甚至庄则东的战绩,他如果超水平发挥,很可能进入前3名。但乒乓球队领导把各教练召集在一起,几经权衡,还是让胡道本让。乒乓队的领导委托胡道本的教练找他谈了话:“小胡,为顾全大局,使单打冠军不落在日本人手里,我们考虑再三,还是让李富荣去打把握更大些。你看能不能让他上?”领导多少有点探询的口气。胡道本爽快地点点头:“好吧。”他没有丝毫的不快。
....打到最后,男子单打只剩下四名中国选手了,他们是庄则栋、徐寅生、李富荣、张燮林,此刻已不存在冠军旁落的问题。但在半决赛中,四位超一流选手打得并不精彩,曾在团体赛中连扣星野十二大板的徐寅生退出了近台,多次放出高球,使庄则栋轻而易举地获胜。另一个把星野、三木打得晕头转向的张燮林也失去了“怪”劲儿,他削的球不低也不转,李富荣没费什么大劲儿便进入了决赛。在争冠亚军时,场上没有夺魁的白热化气氛,庄则栋左右开弓,打得挥洒自如,李富荣华丽的大板扣杀,更增添了表演色彩。
到了第27届世乒赛,又重新筹划确保中国选手夺冠的战略。中国男选手以令人信服的实力横扫千军,庄则栋“使劲快打”的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张燮林魔术师般的削球,使三木圭一无所适从,赛后他抓耳挠腮地对在场的记者说:“张的削球犹如一团火,落在我的球案忽地一下燃烧起来。”木村兴治更坦荡地说:“我所以输给张,是因为我比不过他。”在单打比赛中,最后四名选手又是中国人。决赛又在庄则栋和李富荣之间进行,其实情又像很多人所猜想的那样。
....又过两年,28届世乒赛在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举行,世界乒坛史上的一大奇迹出现了。连续三届比赛,单打冠亚军都是同样两个人,这不仅前无古人,也后无来者。李富荣站在矮庄则栋一关的领奖台上,也许他内心深处有微微的惆怅和失落,但60年代的人只要学习一下毛主席有关“顾全大局”、“无数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的语录就会想通的。况且,他能登上亚军奖台,也有队友开道的功劳。在女队,勇胜匈牙利高基安和日本关正子的小黑马李莉,也在半赛中让给了林慧卿,她对“让”表现得相当坦然。庄则栋高高举起奖杯,在巨大的荣誉面前,他显得很平静,几届比赛,他都说:“我只代表集体来领取奖杯。”这些60年代的年轻人,是一代人风貌的缩影,他们那样单纯、狂热,他们那样发自内心地去接受组织的选择。另大地上几亿青年的追求都伴随着个性的泯灭,他们的理想与热忱也在被畸化(一年后爆发“文革”,青年人的角色也证明了这一点),“让球”在当时又有什么可非议的呢?
“文革”时期“让球”被赋予更浓厚的政治色彩
....“文化大革命”,一切体育比赛中断,数年后恢复比赛,“让球”又被赋予新的涵义。我们自称中国是世界革命的中心,怎样让体育比赛与“中心“相适应呢?连最没资本的足球也在“让球”,请来一些非洲三流球队,我攻你7个,再让你5个。最近中国足坛元老维泗在他的回忆录《欣慰与悲怆》中就谈到,他在比赛前常常接到的指示是“能不能先让一个”,“让球”竟成了足球队的一门学问。“让球”让得队员动作走形、心理异常,让得无法适应大型比赛。以至1974年参加德黑兰亚运会时,队员们都感到不大适应那种寸土不让的气氛。于是,一切虚假、捉弄、不真诚都在墨绿色的球台旁演出了。“文革”中多少偏远地区的人衣不遮体,我们也要花巨资搞与自已国力不相适应的亚非拉邀请赛,外国选手的机票、食宿全被包下来。一大批连球都不会发的选手与中国运动员登场献艺,为了让每个队拿一分,中国运动员不得不连续向球网和球台外扣杀,不得不发出既不转也不刁的和平球。一些非洲运动员对战胜世界闻名的运动员既有哭笑不得的,也有略带害羞笑弯了腰的。
....但是,一个有出息有实力的运动员,会把这种“恩惠”当作耻辱。南斯拉夫优秀选手斯蒂潘契奇在一次比赛中发现中国运动员让他,比赛刚一结束,他气愤地把球拍扔在球台上,球拍狠狠地撞在球网上,又被弹了回来。还有一次比赛,中国运动员用让球“猫腻”把第三国选手整下去,而保住友谊好国家的名次,这位被整选手含着泪说:“此生不再到中国来比赛!”周恩来总理后来曾批评类似做法是“分配奖杯”的大国沙文主义。
....内部“让”,对外“让”,几乎每一次大赛都要伴随着“让球”的内幕。人们还记得70年代的张立,她无疑是当时最好的女子选手。但出于国家间关系的需要,她连续两次让给了另一国的选手,盖斯特杯上再也不会镌刻她的名字,后代人不会承认她是世界冠军,她的履历表上无人反映她的实力与贡献,就是出国当教练也亮不出世界单打冠军的牌子。这对一个付出多年血汗而又才华横溢的运动员来说,无疑是个悲剧。而被让的选手并不领情,回国受到元着式的迎接仪式,又一再强调力挫各国强手,难怪至今回首往事,张立也不禁唏嘘。
....还有那位手执魔杖的蔡振华,他是一位力挽狂澜的人物。中国人在70年代末惨败匈牙利后,正是依靠他和谢赛克在两年后夺回斯韦斯林杯。但在与另一位团体赛中表现不如蔡振华的选手争冠时,却被授意“让球”。此时并不存在“祖国荣誉”的问题,因为谁得冠军也是中国人,但蔡振华要服从命令,况且他还得到“以后再叫他让你”的许诺。但两年后他的魔杖因规则更改被取消,他的实力与锐气大减,当年的许诺也没有人再提。据说蔡振华赛后流下了辛酸的泪水——他失去了一个明明可以得到的荣誉。因此,对“让球”有刻骨之痛的蔡振华在执教中国队之后曾公开宣称并告诫队员:“公平竞争,不再让球!”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999种青春》
感谢中华国球网
[em01][em01][em01]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有梦想,才有未来!网址:www.yinhe1986.cn —电子邮件:yinhett@126.com QQ群号:北方 362300874、东部 20471285、南方 76876535、西部 210509659、

5条评论

穆先生 2003-4-23 06:54:00
不再让历史重演就是我们今天要做的!
忍者无敌!
link.83手机认证 2003-4-23 15:06: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admin 2003-4-23 13:08:00
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市场经济时代,竞争是其主要的特点,体育也回归到了崇尚自然、公平竞争、挑战人类极限的高度上来了。
ht 2003-4-22 20:25: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cwc 2006-1-6 15:07:00
不再让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