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转帖]武林乒乓

芭比天使 2012-4-17 14:42:00

天下武功出少林,是以称之为少林正宗。我们平日打球对于有过专业经历的球友一般统称为“带童子功的”,就是说其基本功扎实,发力正确,步伐到位。然而江湖险恶,少林弟子也常常折损在一些“不入流”的野狐禅手中,比如被敲闷棍,下毒,挖陷阱等等等,呵呵,扯远了。业余乒乓界也有很多草根大侠,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正规训练,凭着自己对乒乓的一腔热血,平时狠下苦功对球进行琢磨,也悟出了自己的一些独门秘技,一些受过专业训练的球友与之对阵,稍不留意即被斩落马下,真是草根也疯狂啊。草根一族秘技虽然用专业目光来看有许多上不到台面,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一招鲜,吃遍天,如果突然碰到某招练的十分精熟到位的朋友,一时半会破解不了,在11分制的快节奏比赛当中就真的会饮恨沙场了。(本文洋溢着对业余球友的强烈热情,绝无鄙视之意,偶尔妄语仅仅是茶间饭后的调笑而已,请高手们不要在意,后面的指数评价也只是个人看法,请勿当真。最后,妄言之语,深究易走火入魔,儿童切勿模仿)

上篇——反手篇

第一式 金刚不坏

引自《射雕》一段。
“郭靖又是一招“亢龙有悔”。梁子翁眼看抵挡不住,只得又是跃开,但见他并无别样厉害招术跟着进击,忌惮之意去了几分,骂道:“傻小子,就只会这一招么?”郭靖果然中计,叫道:“我单只这一招,你就招架不住。”说着上前又是一招“亢龙有悔”。梁子翁旁跃逃开,纵身攻向他身后。郭靖回过头来,待再攻出这一招时,梁子翁早已闪到他身后,出拳袭击。三招一过,郭靖只能顾前,不能顾后,累得手忙脚乱。”其实此招绝大多数直拍朋友都会,只是有的熟练,有的生疏些而已,不错,就是直拍最基础的功夫——推挡。可不要小看了这个技术,很多球馆中的中年大叔此招已经练至炉火纯青,任你弧圈爆冲,连续拉打,仅此一招推挡,防御便如同铁布衫一般强横……这些长相十分忠厚的大叔们或许其他技术一般,但是在球馆常年累月的浸泡中,练就了纯熟的推挡功夫,练球时你会觉得对方的推挡出球如同发球机一样,力量,速度,落点,都十分到位;比赛当中感觉对方就像一堵厚实的城墙,怎么也打不穿,于是气喘吁吁中败下阵来……

技术难度指数:★☆☆☆☆ (招数练成的难易程度,指数越低,练习难度越小)
技术实用指数:★★★★☆ (招数实战当中的命中率,使用率等等,指数越低,比赛中命中率和使用率越低)
对方头疼指数:★★★☆☆ (呵呵,这个很好理解了,越高越头疼啊)
技术实战点评:一手熟练的推挡,结合两个角的变线,尤其在对方侧身爆冲时推其正手空档,常常使对方产生鞭长莫及的哀叹。如果练成了加力高压推挡(蒋鹏龙招牌),那么就是推挡中的vip,反手中的战斗机了。
实战破解思路:一般来说业余推挡好的正手都不是很好,可以尝试给一些正手大角的底线球,让其先进攻主动失误或者由对方正手再转换至对方反手,从而打开局面。

第二式 上善若水

取自《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即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第一式如果是硬桥硬马的刚烈外门功夫的话,那么这一式就颇得内家功夫的意境了。此招模仿太极拳,借力用力的手法,精要在于一个“避”字。即避开对方速度最快的地方,避开来球旋转最强的部位。对于强烈旋转和速度的弧圈球,多采用卸力,吸短的手法让其速度跟旋转降低;对于旋转判断不明的发球,多采用从侧面轻“拱”,轻“抹”的方法先把球回至对方不容易发力的位置;在同对方推挡相持时并不是一味的加力并住,而是多采用下切式推挡,变化球的旋转,从而破坏对方的节奏。虽然没有面对面刺刀见红的快感,却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妙处。任对方势大力沉,我只需紧紧把握“避”字决,不与对方强硬对抗,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技术难度指数:★★★★☆
技术实用指数:★★★☆☆
对方头疼指数:★★★★☆
技术实战点评:熟练掌握此招的朋友的手感非常好,在圈子当中算是高手了,一般业余球友很难对付,有一定基本功的球友对上常有种有力使不出的郁闷感。如果能够跟第一式结合使用,产生的效果绝对是1+1>2的。
实战破解思路:实际上我对这样的招数也十分头疼,这些切,挤过来的球线路很不规则,旋转也很难判断的清晰。我一般的处理方式就是一力降十会。以更强烈的旋转,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力量逼迫对方无法或者不完全避转、卸力(即以旋转克制旋转),只能与我进行硬碰硬的对决,瓶子再能装水,也都是有一 定限度的,所以避转,卸力的程度也都是在一定范围内的。

第三式 铁索横江

这是一条阴森狭长的小巷,两边的路灯若隐若现,巷道里没有什么行人,极安静,只能听见自己“哒,哒”的脚步声……小巷走到底,一扇锈迹斑斑的铁门半开半掩,里面是一间砖瓦结构的大屋子,厚实的木门上挂着牌子,依稀可见“乒乓球馆”几个大字。“吱呀……”一声,木门被推开,烟雾缭绕中隐约透露出几杆烟枪惬意的神情,立刻感觉一阵热浪扑面而来,随之入耳的是乒乓球独特的击球韵律声。
一名老者和一名少年正在比赛。老者秃顶,额头油光可鉴,上身白色略泛黄老头衫,肩部有破洞若干,下身灰色大裤衩,脚踏黄色胶底军布鞋,站位近台,中间偏反手,两脚不丁不八,右脚在前……少年表情很认真,姿势一看就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正规军。高抛,2米左右,转腰,抖腕,一个反手位急上旋直奔老者反手位而去。老者不慌不忙,气沉丹田,一式“铁索横江”,回球至少年正手大角,少年欣喜之余,上步,曲膝,沉肩,拉大臂,一板漂亮的爆冲……可惜,下网了。不错,就是这招简简单单的加转劈长至正手位,拦住了少年前进的脚步。

技术难度指数:★★☆☆☆
技术实用指数:★★★★★
对方头疼指数:★★★☆☆
技术实战点评:加转底线大角度劈长,业余弧圈二把刀的绝对克星,出球长,顶且带有强烈下旋,弧圈功力不够深厚者会导致拉球失误或者弧圈质量不高。技术使用者多为年纪较大之前辈,不论何种旋转,落点之发球,其基本接法均如此,直接劈长至底线大角,手法简单至极,然而效果却非常不错,手感出众者甚至能将任何旋转的球全部劈成底线下旋……这种球,拉起来吧,失误多,不拉吧,自己没有进攻了落入对方套路中,太被动,真是进退不得……此类型打法,人送称号——铁搓
技术破解思路:1、发球时尽量以不出台,强烈上旋为主,让对方劈长时不好借力。2、回球时手法注意多样化,可以回一些不转球过去,让对方搓球冒高。3、嘿嘿,留待下篇分解。

第四式 弹指惊雷

弹弹弹,弹走鱼尾纹……某广告如是说。此手法以横拍居多,直拍由于人体之生理特性,使用者较小众。最初应该是横拍反手颗粒胶对付下旋球的进攻套路,慢慢的逐渐拓展到反胶也开始使用此招。在手法日趋熟练之际,打法也日渐丰满起来。不但可以弹下旋,还可以弹上旋,弹弧圈,弹对方的弹。总之,反手位的球,就是开头那句广告词,弹弹弹,弹走鱼尾纹。
此式由于是前臂带动腕部骤然发力,速度奇快,球常常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就落在对方台面,很难反应过来,再加上腕部的灵活性,使得球的落点范围也很难判断,杀伤力绝对一流。随着德系内能套胶的普遍使用,弹击时的一声金属脆响如同雨中惊雷,应该也是“弹击流”的欣赏和追求的一方面吧。

技术难度指数:★★★☆☆
技术实用指数:★★★☆☆
对方头疼指数:★★★★☆
技术实战点评:腕部发力为主,类似于“咏春拳”的寸劲,近台中突然发难,常常令人防不胜防,再加上从各个角度进行攻击难度均不是很大,实在是居家旅行之必备良药。
技术破解思路:弹击毕竟还是纯撞击的球,稳定性要差一些。可以考虑先相持住对方几板弹击,令其多板以后主动失误,或者主动回强下旋至底线,增加其弹击难度。注意近台不转或者略下旋短球尽量少给,尤其反手位,这种球弹击很爽,命中率最高。


下篇——正手篇,其他及尾声

第五式 旋转日月

今以此招纪念我曾经的一位老师。非常开朗、乐观且童心未泯的一位老人。老师球技自然是好的,酷爱京剧等戏曲,常在打球歇息之余吊上几嗓子,歌喉及其嘹亮。那时我还刚刚开始接触乒乓,印象中老师爆冲很少,对于一般出台的球都是沉下去,慢慢悠悠的拉起一板加转高吊或者是大侧拐,并自己配音,高喊着“旋转日月~~~”,然后我们就纷纷挡出界,侧拐则是摸不到球,老人是在对面咪着一对小眼睛笑眯眯看着我们摇首叹气曰:“不中啊……”离校若干年后惊闻老师去世之噩耗,哀痛之余,不胜唏嘘。
在业余比赛当中,我个人是强调稳定高于暴力,落点高于速度的。专业目光来看,此思想为免过于落后,毕竟现在的乒乓球都是更快,更爆,更强。业余中大部分发力不是4失误增加;连续性不是很好的话,球过去的快,回来的更快,未免限于被动。有时不如放弃一些速度和力量,在弧圈当中加入适当的保险增加上台率,选择更好一些的落点先把对方调动起来,我认为效果会更好一些。

技术难度指数:★★★☆☆
技术实用指数:★★★★☆
对方头疼指数:★★★☆☆
技术实战点评:高吊弧圈有着强烈的上旋,一般业余选手防守时很容易吃旋转造成回球出界或者出半高机会球。拉球时机选择在下降前期甚至下降后期,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对面来球的旋转,增加了自己回球的上台率。(熟练掌握此招会对上篇的第三式有着很大的克制能力,嘿嘿前面卖了个关子。)侧拐弧圈一般多用于正手位大角度拉球。对方回球至我方正手位大角时,时有步伐不到位情况,选择侧拐弧圈会使得回球在落台以后产生“侧跳”,破坏对方的劈正手战术节奏。也可以在对拉相持当中适当加入一定量的侧面摩擦,使得弧圈线路不是那么规则,也一定程度增加了一些上台命中率。
实战破解思路:高吊弧圈虽然旋转较强,但是速度慢是其致命弱点,所以我们可以找准落点,在高吊弧圈还没有弹起来的时候“盖”住其弧线进行扣杀或者加力推,能力出众者可以进行反带,反撕,反拉等等,我就不一一叙述了。侧拐弧圈其实侧转很强,相应的上旋其实不强,所以我们在防守时主要是把握住其运动轨迹,同时压拍并不需要前倾很多以防球下网。

第六式 一骑绝尘

在我的打球里程中,我发现使用此式者体重一般较大,嘿嘿。引用我叔叔的调笑揶揄之语: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能轻松拉出这样的球么?
首先是他们比较胖,气力足;其次是因为他们“吨位”比较大,四平八稳,重心比我们容易沉下来;然后就是他们看不到腰部的转动,在视
觉方面会觉得他们少一个环节,从而感觉到很快……(纯属玩笑,请勿对号入座)。
比赛中,对方发一近网短球,我方不易起板,于是回摆近网,球也不算高。只见对方硕大的身躯瞬间启动,真可谓是动如脱兔,上步时拍型极其前倾,几至于地面平行之角度,手臂向前鞭打发力,触球瞬间居然还做了一个手腕摩擦加转的动作,摩擦部位几乎位于球的正上方顶部,几乎听不见海绵和底板触球的脆响,只闻对方脚踩地的“咕咚”一声闷响,电光火石间球落台不起,绝尘而去……此招一般要求胶皮粘性极好且海绵要够硬,底板硬度较高(碳素类底板为佳),并且出招者前臂力量要足,手腕爆发力要极强。

技术难度指数:★★★★☆
技术实用指数:★★☆☆☆
对方头疼指数:★★★★☆
技术实战点评:比赛当中一旦出现这种技术,就是带有专业味道的高级球了,如果边上有专业人士观摩,一定会喊出“好球”或者“漂亮”在专业范畴内属于“台内爆冲”,对手感,爆发力,意识,步伐,要求非常高,球速非常快,旋转极强,得手之后能够极大提升我方之士气,打击对方之信心。
实战破解思路:毕竟是业余选手使用此类技术,命中率方面其实还是有待提高的,属于“核武”,使用次数不会特别多,一般多作为杀手锏使用。业余人士使用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不足:一是业余连续较差,步伐较慢,上步爆冲以后如果对方防守成功则我方很难有更好的后继杀伤招数,即此招属于“一板过”类型;二是此招较为精熟者对于出台强下旋反而处理的不好,仍然一味的用这招来处理,毕竟业余的手感,爆发力跟专业还有距离,所以命中率进一步下降,失误更多。在破招时我们可以根据这两点不足来进行:一就是集中精力防守,不要求防出很高的质量,只要能上台基本就有了;二就是时不时的劈一板强下旋去底线,顶住其反手位最佳,让其正手“核武器”难以发射。

第七式 横扫千军

战例一:对方削强下旋至我方底线,我方队员在外人眼看即将被来球顶住无法回击高质量球之际,不慌不忙马步稳扎,气沉丹田,随着“嗨”的一下吐气开声,拍面竖起,一式“横扫千军”从右到左霸气发出,来球划了一道侧拐,奇迹般的带着下沉的弧线向着对方呼啸而去,于是乎被直接满血一击“K.O”,秒杀无悬念……
战例二:我方不小心回球略高,对方一板爆冲霎那即至……于是我方队员瞬间连爆3个怒气槽,“啊吼”一声战吼,登时间面皮发红,头发
(这个头发不是我们的坛主乱头发,大家表搞错了)倒立,两眼充血,明显是进入了狂战士的招牌技能“狂化”状态,瞄准来球,一招“横扫千军”后发先至,在爆冲弧圈还未弹起之际以更快的速度,更诡异的旋转回至对方台面~~再看对方,还处于爆冲的硬直状态,此状态防御为零且行动不能,然后直接被一招爆头,毫无悬念,对方无奈之下打出“GG”二字……(不好意思,最近游戏打多了,呃)

技术难度指数:★★★★★
技术实用指数:☆☆☆☆☆
对方头疼指数:★★★★★
技术实战点评:由于击球方式是从右到左的“横扫”过去的,使得弧线极其不规范,还带有下旋以及“发飘”等附加属性,中招之后通常目瞪口呆外加极其无奈。击球方式不合理,命中率也不会很高,属于“杀敌八百,自伤一千”的搏杀赔命大招……
实战破解思路:中招之后通常无解(汗,爆汗,瀑布汗,成吉思汗……),还是不要激怒对方从而让对方放出这招吧。如果对方此招放出来以后,我们可以丢下球拍,双手合十,面向天空祈祷:打不上,打不上,打不上……

第八式 天外飞仙

谈到此技能,就必须介绍一位业余界乒乓奇人,圈内人士都称其为“潘大侠”,人送绰号“盖梅兹”。每次眼看他就要倒在对方的大力扣杀之中的时候,他总是能够用自己的招牌技能起死回生,各种回球角度,线路匪夷所思,就像天外来客一样奇妙。虽然他的打球风格和我大相径庭,但是我特别喜欢看他打球,尤其是喜欢看他同进攻型高手对决,看他“玩”球,各种手法,放出各种旋转、角度的高球,令旁观者在惊心动魄之余而又赞叹不已。是的,潘大侠的招牌技能就是放高球,各种手法放起来的高球,有手腕抖起来的,也有兜起来的,甚至还有“下砍”起来的,真是五花八门;旋转也是千奇百怪,有拐着弯的,直上直下的,还有左右摇摆不定的……在对方狂风暴雨般的进攻当中,大侠如同海浪中的一叶小舟,飘摇不断,然而就是屹立不倒,就是有专业经历的球友对上也往往是头疼不已。

技术难度指数:★★★★☆
技术实用指数:★★☆☆☆ (潘大侠对此技能有加成,自己使用时指数飙升至5星)
对方头疼指数:★★★★★
技术实战点评:接发球抢放高球,发球抢先放起来,正手放,反手放,侧身放,连续放,外加各种叹为观止放,绝对是潘大侠自成一派的独门
秘技。
实战破解思路:郝帅等世界级选手尚且躺在梅兹的高球战术下,我又有什么方法可以奈何……只能纯纸上谈兵了,无外就是落点打开,节奏变
换,吸短结合拉冲底线,然而做到者甚少……

第九式 海纳百川

严格说起此招并不是某一种招数了,而是一种意识,属于各种招数的综合运用,对环境的快速适应能力,对自己和对手心态的正确把握,对比
赛节奏的精准掌握。练成此招者,并不会去刻意追求华丽爽快的爆冲,也不会去刻意的把动作做的十分到位,也不会去刻意的回避那些不标准的非主流动作。
他们的目标就是实用、有效,只要是有利于自己的技术,都会去使用,总是会在合适的时候使用合适的招数,即上手的绝对合理性。单看他们
的某一项技术或者动作,也许会感觉到有些不标准,不是那么的教科书,但是在比赛中,他们的动作是如此的舒畅、和谐,一切感觉都是自然如此的,合情合理的。大部分出招都是有预谋的,都有着若干后手在等待,出招如同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技术难度指数:★★★★★
技术实用指数:★★★★★
对方头疼指数:★★★★★
技术实战点评:手上无招,心中有招,无招胜有招。借用三轮哥的经典桥段:平凡的器材,面对神话般的对手,打的是如此的淡定!各种技术
综合运用,风骚的步伐,闪电的反应,纯意识流。哥打的不是球,是意识。
实战破解思路:梦寐以求的境界,既然出手无招,那么也就无招可破。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1条评论

唯快不破 2012-4-19 16:42:00
看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