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转帖]结合实战浅谈直板正手长胶的打法和进攻手段

LEADER 2010-4-23 22:51:00
     从开始打球到现在已有4年多了,用长胶到现在3年左右,3年的时间里,第一年用C7,后来听从一位教练的建议配置了stiga clipper wood底板,正手755套胶(0.8海绵),反手许邵发龙卷风45度。这套配置经济实惠,但极其适合我。底板劲足,球爆,755套胶经常打的话,一个月左右换一块,反胶一般2-3月换一次。如果不经常打,那就更省了。

ffice:office" /> 

    对于直板正手长胶、反手反胶的打法我的个人感受如下:

    1、正手攻球为必备技术。

       没有积极的进攻意识,只靠长胶的磕、挡、撇来和对方周旋,利用对方失误赢球走不了太远。当对方基本功扎实、弧圈球好时,板板拉冲,长胶防守再好也是被动的,一旦多回合中有一个机会球也会被对方打死。所以,没有正手攻球肯定是行不通并且走不远的。

     正手攻球、台内短球挑打、侧身攻球、侧身挑打;中台攻球、侧身攻都必须掌握,相持时中台可以发力,不被动。

2、反手直拍横打威胁最大。

   由于胶皮的差远,反胶粘性大,发球变化大,反手可以近台攻、拉,中台可以拉弧圈球和对手相持,因此,个人感觉直拍横打为另一必备技术。最近的几次大型比赛中也证实了这点,和高水平业余选手和专业选手对抗,出了机会,有信心我也一样可以运用,并且得分率相当高,往往令对手防不胜防。

3、防守时撇和侧切的效果最好,挡和磕威胁稍差。

      当对手发很转的下旋球或削球而进攻机会又不太好时,撇一板过去往往可以暂缓一下,准备下一板进攻。对方球越转,撇的球越侧拐,越下沉,对方越不好上手,我方机会越多。侧切主要用于对付弧圈球,尤其是前冲弧圈球。前冲弧圈球球速快,冲劲大,往往人有被球顶住的感觉,直接攻打几乎不可能(对业余选手来说),挡和磕很容易冒高。这时候如果侧切过去的话,球落台后侧拐下沉,对方再拉过来的球质量也会下降,如果还能连续拉冲直接发力,那么对方水平基本就是专业的了,至少在体校一级。

    4、从实际效果看,坚持单一打法更好。

      不少球友建议用长胶创造机会然后倒板用反胶或正胶进攻。我也曾试着这么打过一段时间,后来放弃了。因为反胶的板型、发力和长胶完全不同,想要同是练长胶进攻和反胶的各种进攻技术对业余球友而言是不现实的。往往最后练成四不像,长胶攻球技术没定型,反胶技术也没掌握,最可怕的是在实战比赛中犹豫用哪种技术;即使想到了,在那么快的对抗中,想要快速调整手型进攻并且保证一定的命中率,难上加难。专业选手练基本功就好几年,还是全天候训练,咱们业余选手打球时间跟人家没法比,还想在几年时间里要求掌握各种技术,不现实,没有可行性。

     对于进攻,我坚持用长胶攻球和直拍横打。长胶杀高球不难,打高吊弧圈球成功率一样很高。只要用心,肯花时间来练,没有做不到的。

 

      我的打法是正胶化长胶打法,因为一开始不知道胶皮分那么多种、差别那么大,只是极其喜欢刘国梁那种连珠炮似的近台快攻,打的对手毫无喘息机会,一旦上手,对方只能被动防守。但是,长胶比较不是正胶,速度没有正胶快,而且粘性低,容错性很差,如果像正胶那么进攻的话,成功率很低,这点,相信打过长胶近台攻球的朋友应该明白。最初用C7还好些,因为C7类似生胶,1.0的海面,进攻很爽,只是缺少了长胶的灵动和飘逸,防弧圈球也比不上755好。换了755套胶之后,最大的感受是:控制球比较容易,防弧圈球成功率高了很多。再加上CL底板本身底劲足,我又喜欢打近台快攻,尤其是近台不退台,打球的上升期,而我本身全身发力比较协调,这样一来,虽然我是用长胶打近台快攻,但是速度并不比正胶或反胶打的近台快攻慢,跟自己同水平或比我稍低的球友打,一旦全力用长胶攻过去的球,对方回球成功率不超过10%,基本一板搞定;即使勉强回球,往往也是比较好的机会球,较高,我再大力用长胶杀高球,得分。当然,万事没有绝对,也有打丢的时候,不过很少。

      一直以来,我始终坚持长胶打近台快攻,练习方式和正胶一样,纯粹的长胶打法正胶化。3年了,这3年来可以说是颇为坎坷的一路走过来。中途有几次差点放弃,不过咬咬牙,还是坚持了下来。最难受的是练习长胶攻球的第一年,第一年里的前3-6个月是最折磨人、最考验人心理承受力的时候。那时候跟单位的一位同事天天中午练球,90%的球在我这边下网,打不过去,天天如此。一个月打不好,是不熟悉;2个月打不好,还是不熟悉,3个月打不好,还是没掌握好,4个月打不好,咋回事呢?5个月打不好,这条路到底对不对?是不是自己钻牛角了?6个月打不好,迷茫了,放弃还是坚持?打过球的朋友应该知道,对于一个痴迷乒乓球的人来说,天天中午打球一小时,啥也不干,而且在有个体校朋友陪练的情况下,天天给我喂球,而我的成功率,连续用长胶近台攻球2-3板的成功率在20%以下时,并且煎熬了6个月的情况下心里是什么滋味。就这样,在朋友的鼓励和我的坚持下,又这么继续练了6个月。整整一年啊!只要和人打球,这一年里,我只练正手长胶近台攻球,别的基本不练,我的想法很单纯,从单一技术开始,等到单一技术掌握了在连组合技术。这样看似笨拙的练习套路终于在一年多后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一次上级部门主办的系统乒乓球比赛中(11个单位参赛)我得了第三。当时只是掌握了正手长胶近台攻球和初步的直拍横打技术。但是和我打过球的兄弟单位都说我的打法新颖,第一次见这么用长胶打球的。那次比赛之余好多兄弟单位的朋友主动找我切磋,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水平确实上升了一个台阶。

      之后,我始终练习正手长胶打近台快攻,因为相信自己的这条路走对了,能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来,所以,每次遇到技术好的、能和我练长胶攻球的球友,我就连长胶攻球。现在,我能和球友用长胶打近台或中台连续10-20板,可以做到板板发力,确保成功率。这些都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最近一年半时间,我着重练习反手的直拍横打,加强反手攻击力。有很多球友说直拍横打不实用,比赛时用不上。对此,我只能说:不实用是因为你花在直拍横打上的时间太少,没有成型,直拍横打是你的弱点。如果花在直拍横打的时间和正手攻球的时间一样多,那么,你再看看,相信就不会那么说了。不信的话,大家可以统计自己每次练球花在各个单项技术的时间,比较一下,结果一目了然。反正我是每次练什么技术、花多长时间心里都有数。最近几个月我着重练习发球和接发球。因为在参加完几个大型业余比赛后,我发现,和高水平选手对抗吃亏80%都在接发球和发球环节上,其他的没多大差别。我也仔细观察过,很多球友在输球后都心里不服,说本来自己可以赢的,可惜怎么怎么的。实际上,这些球友没有认识到深层次的原因,输赢的结果是偶然的,但反应的问题是必然的。比赛中只要有一个弱点被对手抓住,那么往往就很难赢,输了要回去总结,如果看不到这点,那么很遗憾,以后可能会经常这么输掉比赛而自己还认为对方水平不咋的。对我来说,目前最弱的环节就在发球和接发球上,这点是我今后1-2年要重点加强练习的。

     最近参加过几次大型的业余的比赛,都是水平比较高的,有不少打过专业的球友,对我来说,是个检验自己的好机会。尤其是最近的一次大型业余比赛,我有了质的飞跃,表现的相当好,可以说是超水平发挥,侥幸赢了专业选手(请大家容许我吹一吹,比较几年的辛苦终于有了突破,呵呵)。这是对我信心的一次极大鼓励!回想起来,还是自己那板长胶正手近台攻球对方不适应,命中就得分,对方没有回过球来,这点我记得。和其他选手的比赛中,能接住我长胶大力进攻过去的球不超过3个。可以说长胶近台攻球是我的杀手锏,直拍横打是出奇制胜。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15条评论

风刀霜剑 2010-4-25 14:50:00
好贴,受益匪浅。谢谢楼主分享!
忘掉你的身份,忘掉你的年龄,忘掉你的卑微,忘掉你的显赫,忘掉现实的许许多多——把你和我当作一个小小的音符,让乒乓来组合最美好的音乐.以球交友,共享国球快乐。QQ:3287953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ordzhu 2010-4-25 21:18:00
 同感.不要把长胶的各项技术动作说得神乎其神.捉住进攻的主要矛盾,将技术简单化,成效快,立竿见影,水到渠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ingpangxing 2010-4-26 12:50:00
不错不错,赞一个!
乒乓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ys-188 2010-4-28 21:19:00
很养眼的帖子,顶楼主!
YO40/388D-1/7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aozhiqun 2013-9-2 12:52:00
  强烈支持楼主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运河侧畔 2013-9-21 21:13:00
不人云亦云,坚持自己的观点!
直拍是把匕首,横拍是大刀。我已改正反反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21 21:16:33编辑过]
最高的境界就是把球回到对方台面 而且总擦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三楼办公室 2013-9-20 20:51:00
希望能看到楼主的视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obo12356 2013-9-20 14:08:00

好,非常好的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自然法则 2013-10-19 01:33:00
很好,不错,我是直板双反,改正长反反的,用的是红双喜c8套胶,现在正手攻能发力连续攻4板左右,改长胶时间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