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乒乓球技术--接发球

领舞乒乓 2012-11-7 12:28:00
<pre>1、对旋转的判断</pre><pre>乒乓球发球中常出现的旋转主要有左、右侧上下旋,转与不转。通过发球者利用各种发球方式,将这些旋转性质表现出来。如正反手,下蹲等。在判断旋转性质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pre><pre>(1)板形:一般情况下,发上旋球时,板形都比较竖,下旋球比较平、斜,这种特点与发球时要接触球的部位直接发生关系,因为发旋转球和不旋转球时,接触点比较靠近球的后中部;而发上旋和下旋时,向中下部和底部摩擦才可能比较转;</pre><pre>(2)动作轨迹:发下旋和不转球时,球与球拍接触的一瞬间,手腕摆动的幅度一般不是很大,并时常与假动作相配合;在发上旋和下旋时,手腕摆动相对大一点,这样容易“吃”住球,动作也比较固定,击球后常有一个停顿,即使加上假动作,也不会像发侧上旋和不转球那样连贯;</pre><pre>(3)弧线:上旋球和不转球的运行一般比较快,常有往前“窜拱”的感觉,发短球时容易出台,弧线低平;下旋球运行比较平稳,弧线略高,短球不易出台;</pre><pre>(4)出手:发上旋球和不转球一般出手比较快,并且突然,动作模糊;下旋球的出手相对要慢一些,因为要给球以足够的摩擦时间,才能使球产生强烈的下旋效果。</pre><pre>(5)分布:在接发球时,不断琢磨发球者发出球的旋转性质的随机分布和习惯也是重要,特别是在判断不清时,如在一轮发球中,发球者一般有几个转的,几个不转的,几个侧上,几个侧下,通常都出现在一轮中,以及开局爱发什么样的球,关键球如何发等等。毫无疑问,面对当今世界乒坛花样翻新,变化莫测的发球技术,接发球者的猜测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想把每一个球都得清清楚楚,就不太实际了。</pre><pre>2、对速度和落点对落点的判断</pre><pre>(1)对长球的判断:一般情况下,发球者如果想把球发得很长,第一落点多在自己本方台面的端线附近。如果力量差不多,球的运动速度,侧上旋和不转球明显要快于侧下旋和下旋,如果是发侧上,下旋斜线长球,要注意球的第二弧线有侧拐特点;如果是直线长球,要特别注意平推过来,或者是略带外拐的球,因为这种球除了有很快的速度外,容易发出线路比较直的球,客观上曾加了球的角度,给接发球者造成较大的难度;</pre><pre>(2)对短球的判断,由于发球者想要把球发短,手上就不能发很大的力量,要收住一点,所以,短球较难发挥速度的优势,比较多是考虑的落点和旋转。在发短球时,第一落点一般距球网较近,可根据这一特点判断来球的长短。在接短球时,要特别注意手不要过早的伸入台内,以免侧上旋短球的第二弧线往前“拱”,顶在板上,使手上失去对球的控制,以及来球可能是“伞三角”位置,球是从靠近球网的边线出台,手来不及拿下来,对不准球。</pre><pre>如何提高正手拉球的力量1、拉手适当放开。打小球时,由于球速较快,一般不提倡较大的拉手,认为把前臂和上臂的角度打开即可。而今天,只做到这样是不够的,要把肩关节适当打开,以增加拉球的动作幅度。同时,手尽可能抬高,为向前发力创造条件,使球产生较大的向前冲力。</pre><pre>2、摩擦球不宜过薄。旋转能够提高拉球的准确性,但会影响球向前的平动速度。在同一板击球中,旋转和速度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为防止摩擦过薄,击球部位不要太靠上,可以中部为主,板形竖直,前倾不要过大,同时避免接触球的侧面太多。这样会使摩擦厚一些。</pre><pre>3、腰部收紧。腰部是完成上、下肢动作传递的枢纽。合理的腰部动作会使动作协调,发力集中。在拉球的全过程中,腰部要绷住,在垂直轴上的转动不宜过大,以防分散向前的用力。为更好发挥腰部的功能,在拉球过程中要收腹、含胸。</pre><pre>4、肘部做外侧半圆形运动。抬肘和夹臂是拉球中常犯的错误。拉球时,肘部随同手臂一起做外侧的小弧形运动,有利于击球中的发力,使力量更集中。</pre><pre>5、高重心。重心在保持平稳运动的前提下尽可能抬起来,千万不要蹲下去,造成坐着拉球,使球只往上走,而缺少向前的动力。</pre><pre>直拍反手发展趋势直拍反手位历来是被认为是直拍选手的死穴。随着乒乓球速度,旋转的飞速发展,直拍反手由于受生理原因的制约,无法随意前倾拍形和发力难一直是直拍选手技术上的最大漏洞。</pre><pre>许多年来多少天才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为弥补直拍反手的先天缺陷付出了大量的精力,进行了无数次的实践,也有了相当的成果。例如:早期的常规推挡加入了加力推,减力推,推挤,扎下旋等等。然后是强行侧身,抢先上手,全台正手攻,再后来就是“直拍横打”的“粉墨登场”,还有即将推出的直,横拍交替等。经历了一次次的大赛的历练,实践证明,直拍选手的反手技术既要全,又要精。</pre><pre>所谓全,就是要做到人有我有,人无我有。所谓精,就是要做到人有我强。全:就是近台能推,能反面拱,能敲击,中台能反手攻,远台能横拉相持或反手兜,迫不得已时还要能削一板。</pre><pre>我个人认为,今后直拍正胶选手可以采取“刘国梁-田崎俊雄-马林”的模式。近台的推挡结合反面拱,敲击;中台角度不大的球,反手要能像田崎俊雄那样反手能攻两条线,尤其是反手滑板攻直线到对方正手位,过去的球弧度大,拐弯,而且球势大力沉,着台后往下扎,防守方不易借上力。对付对方过度一板的小弧圈很有效,45届世乒赛男团中日之战,他就用这招差点把刘国梁打闷。中远台或扑正手回反手可用横拉或快撕,力争主动,变被动防守为主动防守。横拉要像马林一样能与横拍进行中远台相持。但是正胶的反手技术应以反手攻,敲击为主,辅以横拉,力争以速度压制对方。</pre><pre>直拍反胶选手可以采用“蒋澎龙-金泽洙-马林”的模式。首先注重自身的力量素质训练,以便能使出蒋澎龙般推土机式的“魔鬼推挡”,动作中适当加入弹击动作,以加强推挡的力量。近台要以暴风骤雨式的推挡逼住对方,使他没有充足的拉手时间,中近台角度不大的情况下,要像金泽洙那样的反手攻突击,中远台要能用横拉进行相持,甚至强相持。尤其是反胶选手还要有一项技术一定要掌握-反手兜,被动防守时,只要能兜住,挺住,因为兜上的球带有上旋,上台后向前冲,不易发力打,一旦对方回球的质量不高,哈哈!由守转攻的机会就来了。总而言之,直拍反胶应以横拉上手为主,辅以反手攻,敲击,充分利用反胶的稳健,能制造旋转的特点,丰富反手技术。</pre><pre>现在横拍打直拍主要还时在直拍的反手上做文章,无论调右压左还是调左压右都是看准了直拍反手发不了力,相持不了,威胁性不大的弱点,所以直拍选手能做到反手位的技术全面,特点突出,那么直拍反手位的漏洞就会最大程度的被补上,再继承和发扬直拍原有的灵活,快速,多变的特点,方能底气十足地和横拍选手叫板,傲立乒坛。</pre><pre>如何提高正手拉球的力量1、拉手适当放开。打小球时,由于球速较快,一般不提倡较大的拉手,认为把前臂和上臂的角度打开即可。而今天,只做到这样是不够的,要把肩关节适当打开,以增加拉球的动作幅度。同时,手尽可能抬高,为向前发力创造条件,使球产生较大的向前冲力。</pre><pre>2、摩擦球不宜过薄。旋转能够提高拉球的准确性,但会影响球向前的平动速度。在同一板击球中,旋转和速度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为防止摩擦过薄,击球部位不要太靠上,可以中部为主,板形竖直,前倾不要过大,同时避免接触球的侧面太多。这样会使摩擦厚一些。</pre><pre>3、腰部收紧。腰部是完成上、下肢动作传递的枢纽。合理的腰部动作会使动作协调,发力集中。在拉球的全过程中,腰部要绷住,在垂直轴上的转动不宜过大,以防分散向前的用力。为更好发挥腰部的功能,在拉球过程中要收腹、含胸。</pre><pre>4、肘部做外侧半圆形运动。抬肘和夹臂是拉球中常犯的错误。拉球时,肘部随同手臂一起做外侧的小弧形运动,有利于击球中的发力,使力量更集中。</pre><pre>5、高重心。重心在保持平稳运动的前提下尽可能抬起来,千万不要蹲下去,造成坐着拉球,使球只往上走,而缺少向前的动力。 </pre><br/>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难过时吃一粒糖,告诉自己生活是甜的!http://guoqiuhui.net/temp/turbo70.jap

118条评论

丹洋 2012-11-7 12:30:00
刚开始学,感觉好难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丹洋 2012-11-7 12:30:00
加油&nbs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evil-神祭 2012-11-8 10:55:00
接发球就怕犹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葛 2012-11-8 11:05:00
暂时只会接奔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糖棒棒 2012-11-8 11:11:00
我比以前还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领舞乒乓 楼主 2012-11-8 11:40: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糖棒棒</i>在2012-11-8 11:11:00的发言:</b><br/>我比以前还一些。</div>
<p>是好一些吧 丫头</p>
难过时吃一粒糖,告诉自己生活是甜的!http://guoqiuhui.net/temp/turbo70.ja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碳乒乓 2012-11-8 12:44:00
害怕上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碳乒乓 2012-11-8 12:44:00
郁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追风情缘 2012-11-9 10:43:00
<p>盯住对手球拍触球一瞬间的发力方向 你就明白了</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