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生之悲剧

青藤屋 2013-1-26 17:44:00
生之悲剧
——评《春夏秋冬又一春》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1499条评论

青藤屋 楼主 2013-1-26 17:45:00
一扇门可以阻隔尘世的喧嚣却无法割断罪恶的源头,一生的修行可以偿还今生的罪孽却无法停止来世罪恶的代代延续。这是当我看了韩国电影金德基的《春夏秋冬又一春》后的感想,它让我第一次在一部电影中见证了生命从未有过的深刻,也纠正了我对韩剧固有的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青藤屋 楼主 2013-1-26 17:45:00
这是一部宗教情结很浓的影片,影片不仅画面极美,而且旨意丰富,几乎每一个镜头、每一处风景,每一个人物的动作,以及没一个动物的出场,都蕴涵着丰富的禅宗寓意。引发人的思考,久久不能忘怀。
从其片名《春夏秋冬又一春》我们就可以隐隐约约感受到作品的大概内容: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然后又是一个春天到来,继续上一轮的循环。导演要表明一个什么主题呢?影片中所涉及的东西很多,爱情、道德、生命、信仰、陧磐、死亡…每一个主题的表现,都发人生醒。但它主要以美丽爱情为外衣,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包裹着生命的无法逃遁的悲剧。
故事在一个与世隔绝、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中展开。
春天,一个远离喧嚣都市环山绕水的小寺庙。一个不谙世道的小和尚,没有背景和亲人,有的只是对佛的膜拜和朴素的生活。但是如此纯真朴实的小和尚,却喜欢把石头缠绕在鱼、青蛙、蛇的头颈,把石头塞入动物的口腔,看着它们挣扎喘息而手舞足蹈。我很难相信,在这样唯美的风景中,一个可爱的小和尚居然会做出这样残忍游戏!愈是唯美的画面,愈反衬出生命与自然的不和谐,我们无法指责大自然的美,杀生的欲望只能来自小僧人的天真童趣。
童趣也是有罪恶的吗?我们在人间的心理似乎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佛经中讲人生而有业。“业”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佛经中细分有善业,恶业,无记业三种,小和尚在这里展示的,正好是人性中“恶业”。人性之罪恶,在似乎是无知的状态下暴露,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吗?佛学中的这一关于人性罪恶的观点,也正是基督神学思想的核心,《圣经》中说,人生而有罪,也就是所谓的“原罪”。认识并且接受这一点,是获得救赎的第一步。为什么会有这样相似的认识呢?我想,所有的宗教在某种意义上讲都有共通之处,从哲学的党派上讲,宗教都属于唯心主义,不同的是佛教属于主观唯一,而基督教属于客观唯心。但是基于这一点,已经可以接近飘渺的真理了,“人性本恶”,这是一个无争的事实。
那么,究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呢?“善”与“恶”并不仅是两个对立的概念,而且是具有层次的。这是因为,“恶”必须以“善”为参照,但是“善”却不一定需要“恶”的对比,这就像一张白纸,当在它上面画上美丽的图案是“善”,什么也不画也可以是“善”,只有当它上面滴上了肮脏的墨迹才是“恶”。所以说“善”可以是没有理由,而“恶”则必须是有源头的。
常常,我们还会探究罪恶的来源,这是因着我们为自己“清白”辩护的借口和求知的本能。 佛偈没有给我们解释,《圣经》中也只是从蛇的诱惑给出一个答案,但是蛇自己并没有犯罪,真正偷吃禁果的是亚当和夏娃,那么,我们自然会追问亚当和夏娃的来源,以求罪恶诞生的源头,夏娃来自亚当的一根肋骨,而亚当为上帝所造。我们还要继续追问上帝的来源吗?以人类有限的思维,永远不可能寻找到罪恶的逻辑起因,更遑论它本身的源头。因此,我们也只有接受“太初有道”,“道成肉身”的宗教解释。
自然,导演并没有给我们一个罪恶来源的解释(他也不可能给出),但他却安排了小和尚折磨动物的情节,发生于光天化日之下,并且在这样一个宁静、和谐、美到极至的环境中,给人触目惊醒的震撼。没有答案,却同样深刻。从此,罪恶的种子在春天种下。
夏天来了,夏天是一个欲望萌动和放纵的季节。此时小和尚已经长成一个青年,山里的绿叶和湖中的活水无法化解小和尚心中的苦闷,看着山路上蛇的交媾,小和尚第一次意识到了性的冲动。(很巧的是,亚当和夏娃也是在蛇的诱惑下偷尝了禁果)而就在这时,寺里来了一个养病的少女,导演很有眼光,选择这样一个风姿绰约的单眼皮女孩,契合了影片简单唯美的艺术风格。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情窦初开的小和尚幽会少女偷尝了禁果,再一次破了佛教中的淫戒。
不仅如此,小和尚还给少女频繁献殷勤,甚至搬来“佛像石凳”给少女坐,要知道在前一节,当少女无意坐在石凳上时,小和尚还劝告她离开,并用袖巾小心擦拭,那是在守护自己心中的菩提。而此时,他心中神佛地位已经瓦解,这也体现出佛法在人的情欲面前的无能为力。一次次的缠绵已经让小和尚无法自拨,面对少女的离开,小和尚必须在佛与人之间作出艰难抉择。
对此情景,老和尚依然只是教诲,没有阻挠和劝解,“淫念唤醒了占有欲,而占有欲望必将惹来杀机。”这先知般的话语终于是要应验的。
秋天,已经是十年以后的事了。秋水漫上来,秋水淹没了那两扇有门神守护的木门,像是佛祖的怒气。已经步入中年的小和尚带罪潜逃回来,长长的头发标志着他与佛的彻底决裂,如今,十年前还俗的他跌入了尘世的险境,挥之不去的是世间的烦恼和情感的纠纷,寺庙只是暂时的避难所,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因爱生恨、恨起杀意,妻子的不忠酿成了他的弥天大罪。
老和尚在平台上用墨写下《般若心经》,这是写给小和尚的,夏天的时候老和尚也有一次写字的镜头,但只是用水写。那次,是写给自己看的。“杀别人容易,杀自己难”,老和尚说的应该不只是有血有肉的躯体。据说《般若心经》能收心魔,不仅收了自己的心魔,也将影响漫延到其他人,警察都变得平和起来。但凡有血肉之躯的都还不是佛,起码不完全是佛。老和尚移动寺庙的位置,加长了从寺庙到大门的距离,甚至想把小和尚留下来。这中间小和尚的有三次眼神的表达让我印象深刻,一为才回来时,二为躲闪老和尚时,三就是看见船划不动意识到老和尚的心时。
小和尚走了,寺庙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夕阳垂暮,老和尚一下老了许多,留下一声叹息。老和尚也死了,和小和尚的惩罚方法一样,用纸一层层的封住呼吸的口、鼻、眼,在纸上写下“闭”字——不说、不嗅、不看,再加不想,这就是死的定义。
终于,春天犯下的杀戒和夏天犯下的淫戒,在秋天得到了报应。值得一提的是,在导演金德基的作品中,所有的爱情几乎都以悲剧结尾,他对爱情的控诉,总是借助于欲望和暴力的原始发泄。面对爱的背叛,男人的瞳孔中冒着复仇和嫉妒的火焰;面对疯狂的世界,他只能采取更加疯狂的态度;他试图选择死亡来逃避现实,无休止的施虐与自虐,这在这部电影中亦有表现。
爱情有错吗?情欲有错吗?为什么导演总是如此残酷,连一点怜悯都没有?这诚然与导演的个人经历有关,所以有人说,患有失恋症的人应该去看金德基的电影,它会让你从爱到恨,再从恨到爱,最后,放下那还悬在空中的手。但是另一方面,这个疯狂的世界,现实对美的疏离和背叛,扼杀了导演心中纯粹爱情的幻想,那种看似冷冷的叙述背后,实际上暗藏着一颗绝望却永不妥协的心。
影片从春到夏再到秋的讲述,实际上是罪孽人生的一次赎罪过程。小和尚被警察带走,接受他在法律意义下应有的偿还,好象一切都是安排好了的。我们要问,难道这一切不可避免吗?为什么每次面对小和尚的犯戒,老和尚都仅仅是教会而不加制止呢?难道修行只是精神上自由的臣服而与行动无关吗?
老和尚的智慧就在这里。人为什么要修行?人修行目的是离苦得乐,然而对痛苦体验的不深刻的人是不会产生决心修行的,因为他们没有对乐的强烈渴望。痛苦的解脱不是靠说教,而是靠一生沉浮后的彻悟。因此,那些清规戒律,就只是修行人抵达“佛”的必须途径,对于门外的过客,是毫无意义的。修行与罪恶无关,更不能化解罪恶。从老和尚的教诲中我们知道,犯罪和赎罪,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过程。
如果说,人生就只是一个犯罪和赎罪的,那么,有的人为了早年的罪孽却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偿还,幸福又从何谈起呢?佛法对罪恶无能为力,却也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道路。这就是冬天的反思。
冬天,伴随着老和尚的圆寂和小和尚的离开,一切都凝固了。那冻结的湖水上面的寺庙,如此落寞而静穆;彻悟宇宙奥秘的佛,就隐藏在这安静的画面之中。一个冰天雪地的早上,服刑期满的“小和尚”再度回到这里,不过此时的小和尚已经变成了老和尚。师傅不再了,自昔日的欲望也不再了,经历了痛苦的小和尚终于悟道,头发花白的他在孤寂中度过余生,重复着当年师傅走过的道路。
影片进行到这里,你会明白人生其实就是轮回。他在灵蛇在舍利的指引下,继承老僧的衣钵,开始了自己真正的的修行;他背拖石轱辘送佛像到山顶,这镜头让人想起来童年里把石头绑在青蛙身上的画面,震撼人心。这是对其童年杀生的偿还,也是为它们超度,为自己的救赎——是在佛的意义下的救赎,真正的超脱。此时我们终于看到了灰色人生中的一点希望——在世间犯罪和赎罪之后踏上的修行之路。
然而命运之轮永无停止,一个包着头巾的女人抱着自己还是婴儿的孩子来到了寺庙。在一个月黑之夜,女人遗弃自己的孩子而去。但是当她正跨出门没走多远时,就掉入了湖面刚融化的冰窟窿!不管你信不信,这世界,是有因果的。这是佛的明察秋毫,是对罪恶的不可饶恕。
小孩子的到来,冥冥中揭示了小和尚的身世之谜,同时也预示着下一小和尚的成长道路。而老和尚的自焚圆寂,同样是小和尚最后生命的归宿。婴儿、小和尚、老和尚,三个人共同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人生轨迹,不仅有对灵魂交接的喻意,更说明人类生活的大同小异。
又逢春天。花开在木门外,春水荡起层层涟漪。
婴儿已经长成了小和尚当年的摸样,小和尚也变成了老和尚。一切都如从前。此时的这个小和尚来到水边,抓起鱼、青蛙和蛇,把石块塞进它们的口中,看着动物们挣扎的样子手舞足蹈——连罪恶的延续也如此相似!宁静唯美的画面再次变得灰色。
从冬到春的顺利衔接,为轮回做出了完美的诠释。同样的道理,在《圣经》中也有暗示,“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风往南刮,又往北转,不住的旋落,而且返回转行原道,江河都往海里转,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何处”
(《圣经·传道书》)。这就宇宙的规律,没有希望,只有无休止的轮回,而生命又是罪恶载体,轮回的,恰好是这个罪恶的生命。这就是生之悲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青藤屋 楼主 2013-1-26 18:06:00
这部电影真不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仪LFY 2013-2-3 12:56:00
支持,继续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仪LFY 2013-2-3 12:56:00
支持,继续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仪LFY 2013-2-5 20:34:00
<p><font face="Verdana">没人接手顶,我再顶一次</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青藤屋 楼主 2013-2-6 09:25:00
这么多好文章没人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仪LFY 2013-2-6 10:20:00
<div id="textstyle_1020913" style="MARGIN-TOP: 10px; FONT-SIZE: 14px; WORD-BREAK: break-all; WORD-WRAP: break-word" >加油,继续支持<br/></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unnywlr手机认证 2013-2-6 11:54:00
没看过,不好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