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zs730712实战交流系列】7.我对“含胸”的理解(充分利用背部肌群的力量)

zs730712 2015-7-3 10:32:00
 

乒乓球运动中有一个基本的姿势:含胸收腹。


也许是听得太多的缘故,反而造成很多人不太关注这个动作,大都只是简单地认为只要做到“弯腰”就行。


不过在我看来,“含胸收腹”不但重要,而且很有必要弄清楚其原理。而业余球友打球不合理的地方,往往也可从中找到某些关联之处。


严格说来,“含胸”和“收腹”是两个动作,其作用有区别,这次我谈谈“含胸”的理解,至于“收腹”以后再找时间谈谈。


首先开宗明义,先摆明我个人对于“含胸”作用的理解:充分利用背部肌群的力量


实际上,在我看来,“含胸收腹”这个动作或姿势也是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器材的变革。


在小球时代,速度的作用体现得更明显,这个时候身体的小肌肉群显得更重要,其原因是反应更快。而背部肌群属于大肌肉群,因为反应慢,所以这个时候的地位不如小肌肉群。


我找到1983年世乒赛蔡振华和郭跃华的那场比赛视频并截图让大家看看蔡振华的接发球准备姿势:

 

【zs730712实战交流系列】7.我对“含胸”的理解(充分利用背部肌群的力量)

【zs730712实战交流系列】7.我对“含胸”的理解(充分利用背部肌群的力量)


再来看看2015年亚洲杯许昕和水谷隼那场比赛中双方的接发球准备姿势,不难看出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准备姿势已经有了很大不同:

【zs730712实战交流系列】7.我对“含胸”的理解(充分利用背部肌群的力量)

【zs730712实战交流系列】7.我对“含胸”的理解(充分利用背部肌群的力量)

【zs730712实战交流系列】7.我对“含胸”的理解(充分利用背部肌群的力量)

【zs730712实战交流系列】7.我对“含胸”的理解(充分利用背部肌群的力量)

再来一张我非常尊重并依然活跃在赛场的何志文大叔的接发球准备姿势(老何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直拍快攻打法):

【zs730712实战交流系列】7.我对“含胸”的理解(充分利用背部肌群的力量)

【zs730712实战交流系列】7.我对“含胸”的理解(充分利用背部肌群的力量)


看了这几张图片,你应该不难看出现在的乒乓球运动和早期的乒乓球运动在准备姿势上有了很大变化。就其原因,无外乎就是这么两个:一是随着小球改大球(实际上这项改革本身就是制约中国队员的速度),球速变慢,对运动员的力量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弧圈球逐渐成为主流技术,而这项技术对于力量的要求很高。


综上,无论是是器材的变化还是技术的发展,现在的乒乓球运动对于运动员的力量要求都是越来越高,换句话说,需要更多的大肌肉群参与发力,包括腿部、腰腹、背部肌肉,甚至是胸大肌。


结合我自己的打球体会,“含胸”恰好是充分利用背部肌群的一个重要动作。


关于“含胸”,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以供大家参考:


1、“含胸”的关键是背部肌群“上提”


很多人简单地以为“含胸”就是向前趴着或肩膀向中间靠拢,其实不然。“含胸”的核心是让背部肌群“上提”并保持适度紧张,就像拉开的弓弦一样存储能量,只有这样,你在击球尤其是发力击球时才能充分利用到背部肌群的力量。


2、背部力量的重要性不亚于腿部力量


一般来说,水平较高的朋友都知道打球尤其是弧圈球中腿部力量的重要性,但在我看来,背部力量的重要性并不亚于腿部力量,甚至有些时候更重要。因为对于很多业余高手而言,过于依赖腿部力量,往往会因为动作过大导致还原不好、连续性不好。


3、练习背部力量的方法


此前我推荐过一个练习乒乓球发力的方法:俯卧撑。同样,“俯卧撑”对于练习背部力量是很有帮助的。


4、“发球”也可用上背部力量


有些朋友发球时除了手臂手腕的力量,总觉得用不上身体的力量。根据我自己的体会,你可以尝试一下利用背部力量来增加发球的力量。


具体做法是这样:抛球时非持拍手离身体稍远点、含胸(背部肌群上提并保持适度紧张)。


当然这样带来一个问题是抛球不会太直,但是我想只要不是太离谱,裁判也不会太较真的,呵呵。


顺便附上一张张继科和高宁比赛的截图,在琢磨张继科准备姿势的同时也琢磨一下高宁的非持拍手位置:

【zs730712实战交流系列】7.我对“含胸”的理解(充分利用背部肌群的力量)

【zs730712实战交流系列】7.我对“含胸”的理解(充分利用背部肌群的力量)


5、“含胸”使动作显得紧凑合理


很多业余球友(甚至包括一些高手)打球动作显得“散”,上半身和下半身动作看上去“脱节”,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腰腹背这些大肌肉群参与程度低。而“含胸”这个动作做到位的话,会让你的打球动作显得更紧凑合理。


6、发力不好的朋友不妨从“含胸”找原因


这才是我说的关键之处,因为在我个人看来“发力”或说“爆冲”是衡量一名乒乓球高手的重要标准。前面我已经说了,随着器材的变革和技术的发展,对于运动员的力量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发力这一关过不去,说实在的,后面的发展空间不会太大。如果你一发力只会抡胳膊或一蹬腿动作就没法还原,不妨从“含胸”这个动作去找找原因,看看自己是否合理利用了背部肌群的力量。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100条评论

jxdxtkzwj 2015-7-3 11:0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杨华 2015-7-3 12:49:00
很有技术含量的帖子,必须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oby0755 2015-7-3 13:42:00
很有技术含量的帖子,必须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fklwxf520 2015-7-3 15:02:00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wanghz 2015-7-3 14:23:00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w97381 2015-7-3 16:40:00
好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xchengwen手机认证 2015-7-3 19:24:00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乒乓小子j 2015-7-5 20:01:00
好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jpjjp0606 2015-7-5 22:31:00
精英有这么好的写手,当然人气火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