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精华嘉年华(申请加精)5

雪虞馨 2006-6-15 21:22:00
所谓“生胶”其实就是“软质正胶”。这是一种比传统中国“正胶”胶质更软,含橡胶量更多,弹性更明显的半透明的颗粒胶。用作乒乓球胶片的材料成分包括: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填料、添加剂等。在胶片中加入的橡胶成分越多,胶片的弹性越大,从外观上可以感到这种胶片柔韧、且半透明。中国传统的“正胶”由于添加的“填料”较多例如:颜料粉等,所以质地较硬,不透明。所谓的“生胶”,其内在的成分因含橡胶更多与“正胶”有所不同。“生胶”由于弹性大,击球的稳定性和摩擦球的能力不如“正胶”,因此击球弧线比“正胶”低平、让人感到“下沉”。前世界冠军王涛是左手横握拍的快攻弧圈选手,他的反手使用的是大颗粒的TSP生胶,海绵厚度约1.9mm。王涛的反手击球技术非常出色,他的快拨、弹打进攻、防御不仅出手快,爆发力强,而且落点刁钻控制自如。据他的教练介绍,为了应对弧圈球,有一段时间专门为他重点解决了“生胶”击球“打滑”,弧线“下掉”的问题。王涛的反手击球用力都尽可能地透过“球心”,利用拍形角度、击球部位和击球用力的“方向”控制击球弧线(不是用摩擦控制弧线),“弹打用力”是他的主要击球用力方式。前世界冠军马文革的反手也曾经使用过一段“生胶”,他在对比“反胶”和“生胶”的击球用力区别时也说:“生胶”接弧圈球时有“兜着球”用力的感觉(拍形直立)。 进口的“生胶”以日本TSP公司的Spectol最为出名,王涛使用的就是这种“生胶”,这种“生胶”颗粒大,具有类似“正胶”稳定控球手感,同时具有“生胶”的快速弹性。国人熟悉的日本进口“生胶”品牌还有“地球牌”(Armstrong),80年代著名的横拍近台快攻运动员滕毅,他正手使用了]这种“生胶”,反手使用“反胶”,开创了“横握直打”——横拍运动员坚持类似直拍近台快攻风格的成功先例,先后夺得过世界杯男子单打冠军,世乒赛团体冠军。 国产的“生胶”品种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友谊-799”和“友谊-563”,前者是追求击球速度的大颗粒生胶,类似日本的TSP生胶。后者虽说也是“生胶”,但是由于颗粒略小、略高,打出去的球具有“长胶”的味道,走的是“变化”路数。 “反旋转”的长胶 “长胶”性能之所以不同于普通颗粒胶,主要是因为其颗粒又细又长,击球瞬间颗粒被来球压倒,所以无论击球人做何动作,被压倒的“长胶”颗粒都很难对来球产生有效的摩擦。用“长胶”击球通常是靠用力方向和击球部位来控制击球弧线的,然而由于击球瞬间被压倒的长胶颗粒并不是平均倒向四方,因此当这些倒下的颗粒弹起来时会产生与击球用力方向不一致的分力,这就造成回球弧线晃动、飘移的现象。由于使用“长胶”球拍击球不因会击球动作产生摩擦,从而造成对方来球自身携带的旋转被大部分反弹回去——使对手自己吃自己的转,因此与“长胶”做下旋球对搓时,会出现对手用“长胶”球拍搓球动作方虽然向下,但是“搓”过来的球竟变成了上旋;与“长胶”对推攻时,会出现对方向前“推”过来的球竟会变成了下旋,这就是所谓的长胶球拍击球“反旋转”的道理。早期的“长胶”球拍都不加海绵,到了70年代,为了提高长胶的击球速度,许多运动员在“长胶”下面增加了厚度0.5mm左右的薄海绵。这样“长胶”球拍击球的声音与普通球拍更接近,而且击球人更容易控制。记得当年前世界冠军梁戈亮开创了“倒拍”发球,他将两面不同覆盖物——“长胶”和“反胶”的球拍藏在身后轮番倒换,然后突然抽到身前发出转与不转的发球。由于球拍两面颜色一样,动作相同,常让接发球人无从判断、不知所措。对于这种“倒拍”变化发球,熟悉的中国运动员是靠辨颜色、听声音、看弧线、甚至选新球(不转球的商标看得清楚)等方法进行综合判断,而外国运动员更多的表现只能是无奈与抱怨。这种状况促使国际乒联修改规则,直到新规则规定:球拍的两面必须为红色和黑色加以区别之后,这种变魔术般的“倒拍”发球才算走到了尽头。 邓亚萍作为成功地使用“长胶”球拍打快攻的创始人,其实最早使用的只是红双喜的一种Z-3型号的“半长胶”,这种胶片的颗粒虽然不长,但是形状类似蘑菇——顶端粗、底端细。她反手使用这种蘑菇形“半长胶”,并且一改传统的“长胶”只能削、挡,很少进攻的习惯,主动采用近台快拨、快弹、快磕等更加积极的进攻型打法,配合她那正手连珠炮般的犀利进攻,在她第一次代表郑州队参加的全国比赛上竞连续击败七名国手一鸣惊人。后来因为Z-3胶皮颗粒形状过于怪异未被国际乒联批准,邓亚萍改用友谊-755的“硬长胶”加1mm厚的薄海绵打快攻,从此友谊-755型长胶也随着邓亚萍在国际排行榜上遥遥领先的积分而闻名天下。其实过去邓亚萍使用的755长胶比市场上的755胶质要硬,由于当时工艺的原因,生产硬质755长胶的成本要高得多,不过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人们已经可以从市场上买到这种进攻型的友谊-755长胶了。 到了九十年代末期国际乒联又对“长胶”的规则做了调整,规定颗粒的直径与高度比从1:1.3降低到1:1.1,新规定迫使“长胶”颗粒变短或变粗,这样一来“长胶”球拍的“反旋转”性能开始变弱,因此一些“长胶”高手也可以主动搞出些旋转变化来了,韩国削球手朱世赫在第47届世乒赛男子单打中能一举打入前三名,这与他的反手长胶球拍削球能“加转”不无关系。 打法要与底板匹配 随着弧圈球技术的发展,我们在球拍配置观念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底板。正胶近台快攻时代,由于人们的击球方式事多以“撞击”为主,即使是突击下旋球也只是强调“击、擦”结合,认为过多的摩擦会影响速度。那时候的人们感觉硬一些、重一些的厚底板更好用,因为近台快攻是追求节奏速度为主的击球,后退就被认为是放弃“速度”被动挨打。那时候的训练中经常见到教练在运动员身后放一块挡板——挡住他们的退路,培养他们决战前台,死不退后的意识。当时近台快攻追求的是提高节奏速度前提下的命中率,在近台和台上抢击来球上升点和最高点,弧线对这一时段的击球并不十分重要,因此多采用向前撞击方式为主的发力击球,况且只有打出弧线低平的击球才更有杀伤力。 较硬的底板持球时间较短,将击球作用力转化为球的自转速度的效率较低——不易摩擦球制造弧线,这些特点正好满足了近台快攻的要求;再者说近台快攻的击球用力经常要求击球者使用“合力”(俗称中等力量),也就是在借助来球反弹力的同时,加上自己的击球用力,使二者形成合力,在近台或台上迅速将来球击回。这是一种技巧性非常高的“借力打力”的击球方式,用这种方式快攻常使对手来不及获得充分的回球发力距离,同时又经常借不上来球的反弹力,以至陷于被动。因此这种方式击球需要底板在来球撞击时能产生较高的反弹效率,较硬的底板恰恰也能满足这样的要求,运动员在使用较硬的底板时可以用较小的发力在较短的距离内获得较快的回球速度;另外近台击球弧线的打出距离短,挥拍摆速要求快,因此击球的动作幅度必须比较小,必须经常采用离球距离较近的发力击球方法。为了能提高在小幅度、近距离的击球力量,运动员需要选择份量较重的底板。木质较硬的底板自然分量较重,同时加厚板身也可以提高球拍重量并使击球重心前移,那时候许多运动员将本来已经有6—7mm厚的球板背面再加上一层2mm厚的桐木,这样做提高了击球时球拍的“势能”,增加了击球的威力。即使现在已经进入了弧圈快攻时代,但是对于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球迷爱好者们来说,对底板的要求中仍有时代留下的痕迹。 最近我们专卖店来了一位五十多岁的球友,他自我介绍是横拍两面拉弧圈球的打法,大家按照常规为他推荐了一款适合两面弧圈球的超杰-B:板厚5.7mm、重量90g,可是过了几天后他找回来反映说:这块底板没有速度。大家检查了底板没有毛病,以前也没有听过这类的反映,心想可能他只是偶然拉一下弧圈球过渡还是打快攻多,由于商店实行的是零风险服务,只要没有污损都可以调换,于是就给他换了一块较硬的超能-B,他试了试觉得可以就拿走了。可是过了两天他又找回来反映说:这支板虽然不错,但是稍微硬了点,拉球感觉有点欠缺,能否换一块介于这支板和前一支板之间的底板?这次我请他拉几下弧圈球看看,这才发现他的弧圈球全是在近台采用借力加力的反拉、反带动作击球,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离台发力拉、冲。于是我给他推荐了超杰-A:板厚6.2mm、重量95g。结果这次他十分满意的走了。这件事给了大家一个启示:在广大球迷朋友中由于年龄不同,打球的年代背景不同、身体素质和击球的习惯方式也有很大不同,虽然大家都说掌握了一些弧圈球技术,但是选用的底板的厚薄、软硬、轻重也应该有所不同。有了这样的经验,那天一位自称是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的年青球友来店选了一支超能-A的横板,于是我们就建议他改选更轻、更薄、稍软的超能-B型,经过试打他果然感到十分满意。 弧圈球时代的底板厚度变薄(独木板除外)、重量变轻、球感变软也决非偶然,因为击球方式的变化,摩擦和撞击融为一体,一位国家队的教练在解释前冲弧圈球与“爆冲”的区别时说:前冲的用力是“摩擦”,而爆冲的用力是“弹擦”,由此可见现代弧圈球的发展与进步。再说“弹性——弹力性能”,其实讲的是物体的“变形与恢复”,厚而硬的底板自身变形小,所以它表现出来的击球“弹性”更多的包括了海绵和球的变形与恢复。它所表现出的弹性效率应该更多的反映了来球反弹力的转化效率,不是击球作用力通过底板变形与恢复转化为球的飞进速度或自转速的效率。拉弧圈球的底板需要击球瞬间有较长的持球时间——较深的变形储能,又要有较快的形变恢复速度——至少要大于来球的回弹速度,才能兼融瞬间的摩擦与撞击的合力,所以设计合理的较薄、较软的底板由于自身弹力效率高,更加适合拉弧圈球使用。再者说弧圈球基本是完全自主发力的击球方式,击球时需要尽量克服来球反弹力造成的控球时间过短或摩擦不够充分等问题,所以拉弧圈球时,使用反弹效率过高的底板不如使用弹力效率更高的底板好打。无疑较薄、较软的底板在静态下用来掂球可能弹不了几下,但在动态的挥拍作用力下却有较好的力量转化效率,使你感觉你的拉球用力和球速成正比,然而过硬的底板在大力抽杀式的击球时反而会感到用力效率不高。九十年代初期乒协主席徐寅生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很多选手冲弧圈球时球拍的拍形角度过于前倾?可是外国的选手击球时拍面却相对直立,能很容易拉扣结合。我们也曾尝试在训练中改进,但是用较直立的拍形上手拉下旋来球还行,连续拉冲时就感到球往下掉,为了保证弧线只好增加向上发力,牺牲飞进速度;为了追求飞进速度又只好前倾球拍增加海绵胶皮在来球瞬间的持球深度。二者不可兼得,更何况在中远台单纯借助海绵胶皮的弹力远远不能产生更大速度所需的能量。后来使用了较软、较薄的底板后上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由于拉弧圈自主发力的用力特点,加上跑动范围大,可以选择的击球时段也较多、动作幅度明显比近台快攻增大了,在快速对攻中击球使用大动作、大力量自然会选择分量轻的底板,不仅省力,而且还可以提高摆速。所以自九十年代起在欧洲已经没有多少人喜欢95g以上的底板了,现在中国球迷朋友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喜欢分量轻的球板了。 球拍配置的一般原则 (一)什么打法选什么球拍 其实追求“统一与平衡”不仅是人们选择器材的准则,也是海绵、胶皮和底板之间搭配的准则。“统一”讲的是器材与使用者击球风格的统一,“击球风格”指的是人们在运用相同的击球技术时表现出不同的心理趋向——或快、或变、或凶、或稳。就运动员的打法风格来说,追求凶狠打法的人喜欢快速的球拍;追求多变打法的人喜欢“持球”时间长的球拍。这就是球拍与打法的统一,因此在专业使用的底板拍面上,多标明有“进攻”、“全面”、“防守”等类型的分类表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追求的风格来选择球拍。 然而就运动员个体情况来说,力量大的选手一般来说“手感”不够细腻,击球力量对他们来说是“供大于球”,而确保控球手感——准确性对他们来说是“当务之急”,因此力量大的人会在复合自己风格的底板系列中选择控球更好的球拍以追求“力量与控制”之间的平衡。人们经常会遇到这类情况,世界冠军使用的球拍给业余选手用却打不出“速度”,其实这反映了世界冠军和业余选手之间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在追求“平衡”的过程中,不同的个体应选择不同性能的球拍来实现自身的“平衡”,就是这个道理。 击球手感好的选手,多是运用击球技巧的高手,但是击球的杀伤力往往不足,因此这类人会选择速度更快的球拍以追求“击球与杀伤力”之间的平衡。所以我们也经常会碰到许多击球力量不大的选手,特别是中老年乒乓球爱好者总是在追求弹性更大的球拍,因为他们需要提高杀伤力来维持其个体情况与球拍特点之间的平衡,以保证他们技术水平的充分发挥。 (二)软硬互补是“统一与平衡”的搭配原则 就球拍的底板、海绵、胶皮搭配来说也须追求“统一与平衡”,弧圈球打法使用容易制造旋转并离台击球有速度的高弹力底板与较硬海绵的“反胶”球拍;近台快攻选手选择反弹速度更快的硬底板与较软海绵的“正胶”球拍,削球选手选择易于控球、变化和接弧圈球的大板面底板与薄海绵的“长胶”球拍,这都是追求打法与球拍中底板、海绵、胶皮的统一。就“平衡”的概念而言,软底板须与硬海绵搭配、硬海绵须与软质胶皮搭配才能获得此类球拍的内在“平衡”;而硬底板则须与软海绵搭配、软海绵则须与硬质胶皮搭配才能获得另一类球拍的内在“平衡”。 使用反胶的弧圈球攻击型选手既追求离台不同距离击球的高速度,同时又追求击球的高转速。选择较软的底板在击球瞬间会产生较大的变形,这种通过深度变形与恢复的过程会提供充分的能量将击球弧线打得更长、飞得更快,同时较软的底板还能保证摩擦控制球的必要时间。然而弧圈球更需要快速的旋转,因此只有较硬的高弹力海绵才能在摩擦击球过程中为提高击球的自转速度及时地提供充足能量,否则虽然能拉出较好的弧线,但是不容易打出强烈的旋转与速度。所以“软底板+硬海绵+软胶皮(反胶)”是弧圈球攻击型选手选择球拍的“平衡”原则。 近台快攻选手主要追求近距离的击球节奏速度,同时还要保证击球瞬间的爆发力与突然性。因此需要选择“硬底板+软海绵+硬胶皮(正胶)”搭配方案才能获得球拍的内在“平衡”。选择较硬的底板在击球瞬间变形较小,这种浅度变形与恢复的过程能及时将来球反弹力与球拍的弹力转化为快速击球所需的“混合能量”,同时较硬的底板还能保持较短的“持球”时间,使击球表现出充分的瞬间脱板突然性。然而近台快攻也需要一定的对球摩擦来保证在快速击球的基本弧线,以确保命中率。所以选择软海绵尽可能地延长摩擦控球时间,控制硬底板和硬胶皮产生的过快速度,从而保证快速与突然的击球都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所以硬底板+软海绵+硬胶皮(正胶)是快攻型选手选择球拍的“平衡”原则;当然现在打“正胶”的人越来越少了,许多人虽然坚持近台快攻,选择硬底板,可是他们也用“反胶”。根据“平衡”搭配的原则,适合近台快攻的“反胶”球拍其海绵硬度应该比弧圈球打法选择的海绵硬度要低一些,而其适用的“反胶”则应该选择胶质更硬一些的“快攻型反胶”才好打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8条评论

hgl1 2007-6-12 21:59:00
收藏了,谢谢分享
dzbcorg0804 2008-6-3 22:36: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隋福义 2008-12-14 17:29:00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隋福义 2008-12-14 17:30:00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隋福义 2008-12-14 17:30:00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uvw929 2009-2-23 21:17: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老黑 2009-6-27 00:38:00
有鹤岗热爱乒乓球的朋友请加群48833053 
゛洅牜B啲《肖邦》┊yě彈吥芔ωǒㄖ勺蕜傷!う 涐x1惯个乆静静的呆在房间里‘’听着音乐 抽着中华 想着狠多事情 《》x1n里或喜或悲 只是脸上没冇表情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klmn285 2010-4-15 08:29:00

classic timberland boots

Great discount timberland boots part to the classic timberland boots information I have was acquired by looking up something and finding something timberland hiking boots else on the wa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