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zs730712聊乒乓系列】309、“封笔”前的总结:打“好”乒乓球的三个“核心”(发力过关、发力集中、重心预动)

zs730712 2014-8-26 11:07:00

 

  论坛上有人戏称球友可以分为两类:器宗、技宗。(暗合《笑傲江湖》中的“气宗”、“剑宗”)

 

  顾名思义,前者偏好研究、折腾器材,后者喜欢研究技术。

 

  当然,也有不少朋友是“器技双修”[em1002]。

 

  要叫我来说的话,后者还可以分为:意识流、动作流

 

  前者更注重打球的意识,后者侧重于打球的动作标准。

 

  我个人认为“意识流”比“动作流”层次更高,因为我自己就属于“意识流”,呵呵[em1005]。

 

  在我看来,所有的动作都可以笼统地划为“基本功”,只要你愿意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肯花时间,不管你是花钱请教练还是参看教学视频,你的动作终究会变得好看、标准。

 

  如果你说:我打了多年球甚至十多年球,但是动作就是“不标准”。

 

  那我就真的无语了,呵呵[em1006]。

 

  就拿“拧拉”来说,随便找一个教学视频或者张继科的比赛录像,减速播放(大多数视频软件都有这个功能,实在不行你就一帧一帧播放),先是徒手挥拍模仿,确保“手和脚”的动作都做得和张继科完全一样,然后再上台练习,不用花太多时间,你就能把这个“动作”学会。

 

  至于学习时间,练习一个动作,一天够了吧?如果不够,就两天,实在不行,就一周时间都用来模仿练习一个动作,这下总该够了吧!

 

  如果你说“我模仿一个月都学不会一个动作”,那我就只好善意提醒你:该放弃就放弃吧,乒乓球这项运动实在不适合你![em1004]

 

  动作是可以通过“模仿练习”达到“标准好看”的目的,那么做到这些就够了吗?

 

  如果你是这样认为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打球,如果你缺少内在的“意识”,别说一年,即便十年、二十年,你的外在动作再好看也玩不出什么名堂,充其量就是用时间来磨练你的“手感”。

 

  所以,我才说:“意识流”比“动作流”高一个层次。

 

  我这说的“意识”当然涵义较广,包括落点意识、盯球意识、预判意识、脚先动意识、步伐意识、放松意识等等。

 

  那么有没有最本质、最核心的意识呢?

 

  当然有!只是每个人对球的理解不同,那么每个人心中的“核心”意识并不完全相同。

 

  就我个人对乒乓球的理解而言,我认为打“好”乒乓球的三个“核心”是:发力过关、发力集中、重心预动

 

  中国人对于“三字”,似乎情有独钟,比如:三字经、三个代表、三讲、三大法宝、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战役等等。

 

  说到这,记得自己有一次在清华参加领导干部学习班时,清华的老师调侃领导讲话“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为什么非要“三点”?说“1”点、“2”点显得理论水平不够,说“4”点、“5”点显得总结归纳水平不够,所以,“3”点最好,呵呵![em1005]

 

  不过,我自己说的这“三个”核心,说真心话,我真的不是为了“凑数”,确实是有感而写。(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呵呵[em1006])

 

  至于这三个核心的相关帖子,我在前面的帖子中陆陆续续都提到了,后面我会附上主要的三个帖子的链接(之所以说“主要”,是因为实际上在我其他的帖子里也多次提及)。

 

  在这,我再次对这三个核心作一个简单的阐述:

 

  发力过关,就是要做到“以腰带手”,确保身体更多部位(尤其是腰腿)参与打球,避免抡胳膊打球;

 

  发力集中,就是要做到“放松加速”,即引拍阶段的“放松”和挥拍阶段的“加速”,确保身体力量最有效作用于球上,确保击球质量;

 

  重心预动,就是要做到“盯住球拍”,即打球过程中全程盯住对手球拍,尤其是球拍触球瞬间,判断来球的落点、速度、旋转之后,身体重心提前移动到最合理击球位置,从而确保击球质量。

 

  从以上阐述中,大家可以看出我很注重乒乓球的“发力”(3点中有2点和“发力”有关),因为我见到太多人打球打一辈子都不会发力,只会打借力球,“手感”嘛倒是越来越好,但水平就是永远无法“入流”。

 

  顺便,我再点评一下当今流传甚广的这些教学片:

 

  原先有老一辈国手的各种教学片以及老瓦为代表的欧洲运动员的教学片,这些属于“明星派”教学片,当然还有中央台50集《打好乒乓球》以及赵霞教学片、唐建军教学片等等,这些相对应的话就应该属于“学院派”教学片,最近几年,又有较为年青的国家队队员出的“皓令天下”“马龙斗士”、“王励勤力战特辑”、“牛剑锋凌波微步”等教学片以及许锐锋、吴家骥、尚昆、闫安等一批教学片。

 

  从“动作流”角度来看,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片[em1002]。

 

  但是,我个人几乎不看这些教学片[em1005],因为在我看来,几乎所有教学片都只是在教你学习“动作”,比如发球、正手攻球、弧圈球、拧拉、各种步伐等等,唯独都没有提及乒乓球的“意识”(难道是因为这些是“核心秘密”?还是因为他们觉得对业余球友来说谈这些无异于“对牛弹琴”[em1005])。

 

  说实在的,如果我有看这些教学片的时间,真的还不如拿来“模仿练习”,先从徒手模仿开始,然后步入上台练习,从练习“动作”来说,其效果、效率绝对远远高于观看这些教学片。

 

  相反,我个人倒是喜欢看看吴敬平、李晓东这类大牌指导的文章[em1002]。

 

  记住:“动作”是可以“练”出来,“意识”则是要靠“悟”、靠“点拨”的。

 

  你以为国家队那些教练、指导是吃干饭的呀![em1005]

 

  好了,罗罗嗦嗦说了一大堆,我个人观点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但是希望对于热爱乒乓球的“你”在琢磨如何打“好”乒乓球时有所启发。

 

  至于为什么说“封笔”,因为我在说完这三个“核心”之后,对于乒乓球这项运动,我自己真的觉得没啥“秘密”可言了(也许本人的水平也就仅此而已、到此为止了,呵呵[em1006]),如果还要再讲下去的话,只能是在“动作”上面做文章了。

 

  好了,下面就顺带附上三个帖子的链接:

 

 

 

 

 

【zs730712聊乒乓系列】282、发力水平越高,就越能感受到身体远端部位的发力!----结合我个人实践体会帮助你练习“发力”

 

 

【zs730712聊乒乓系列】308、水平进阶的一个重要关卡:发力集中!

 

 

【zs730712聊乒乓系列】300、担任“版主”整三年的纪念贴:谈谈“重心预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7 10:53:16编辑过]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64条评论

竹很寸 2014-8-26 16:31:00
[em1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guxingleigan 2014-8-26 16:17:00
     很喜欢看楼主写的东西,很通俗易懂。非常感谢楼主的分享,我看了楼主写的东西,感觉受益匪浅。我愿意每天都翻来看看,细细体会。因为是菜鸟,基本功太差,所以现在每天有时间的话,我都拿出点时间来练练基本功。直拍,正手攻球和推挡。我的想法是 一些基本技术练到10万拍的时候,再向论坛的老师们学习如何进一步提高。   每天运动1小时,争取健康工作50年。现在30岁了,争取再打50年乒乓球。 快乐乒乓,快乐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xdxtkzwj 2014-8-26 17:52:00
一直寻找答案,终于找到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尛賸手机认证 2014-8-26 17:27:00
真是好[em1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aotao_baba 2014-8-26 17:17:00
ok
现用横拍:主拍龙张,正手踏舞,反手T64;副拍CLCR,正手天极3,反手T05
曾用VPS横拍: 正手Sigma2 Pro, 反手5Q(max)
曾用YEO直拍: 正手天极2 39度, 反手Bara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飘然成风 2014-8-26 17:17:00
非常好的文章 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太原野人 2014-8-26 12:12:00
不错不错,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iuzhichao 2014-8-26 12:30:00
haohaoha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esy12345 2014-8-26 14:07:00
祝涨球!
一入精英深似海,不烧底板只烧皮…… ——叶斯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