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下旋弧圈球技术动作的分析(亮亮转)

亮亮 2004-6-9 18:09:00
本文摘自《乒乓世界》,其间有大量连续照片,由于年代教长,且那会的印刷效果较差,图片清晰度不高了,故没有扫描过来,请大家谅解! 作者:史健   一、前言  弧圈球问世已有20年了。它先以强烈的“上旋”面目出观,一改往日旋转要素中“下旋”称雄的局面,并将乒乓球“旋转”与“速度”的抗衡推向了新的高度。随后,在空中左右横飞的侧旋弧圈球和落台后两侧偏拐的顺(逆)旋弧圈球相继诞生,丰富了弧圈球的旋转种类,提高了弧圈球的威力,使得弧圈球成为运动员克敌制胜的重要武器之一。  随着运动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一种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当弧圈球选手拉远离身体位置的来球时,若用常规动作完成显然已不可能,于是,有的运动员就在跑动中被迫将拉球动作做了些改变。奇怪的是,当对方回击这种来球时,球触拍后的反弹方向并非向上,而是朝下,常造成对方回击落网的反常现象。这种现象似乎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运动员不仅可以拉出上旋、侧旋或顺<逆)旋弧圈球,而且还可以拉出与上旋性能截然相反的下旋弧圈球。事实若果真如此,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因为,采用相近的技术动作击出两种性能相反的旋转球其威力要比只能击出一种性能的旋转球要高大得多。为了更好地解释和验证这种现象,本文就下列专题进行探讨:  1.验证“下旋弧圈球”的旋转性能与旋转强度。  2.分析下旋弧圈球技术动作的特点?   3。探讨将这种应急动作变为常规技术的可能性。二、研究方法  1.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图片分析法,对其中两个部分内容进行了图片分析:  ①采用手挡还击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②对下旋弧圈球技术动作的分析  2。研究对象:天津市体工大队男运动员刘X(运动健将)   3.仪器:采用柯达64格/秒快速摄影机  三、讨  论 ·   (一)下旋弧圈球旋转性能与强度的实验结果  图一是采用平挡回击法还击刘X拉下旋弧圈球的结果。图中显示出;当采用平挡还击法还击来球时,球触拍后的反弹方向是朝下的,致使回球未能过网。这个实验结果证实了刘X拉的弧圈球确属下旋,且有较强的旋转。这个结果经许多在场运动员亲身体验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二)对刘X拉下旋弧圈球技术动作的分析  图三是刘X拉下旋弧圈球技术动作的基本过程。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动作并非是还击远侧来球时仓促完成的,而是较从容地回击近端来球时的技术动作。刘X通过多年运动实践掌握了这一动作,并使其成为自己参加比赛时的主要得分手段的事实说明:将拉下旋弧圈时的一种迫不得已的应急动作练就成可以主动出击的常规技术是完全可能的。  下面,对刘X拉下旋弧圈球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  (二)准备姿势  拉下旋弧圈球时的准备姿势与拉其它弧圈球基本相同。上体略含胸收腹(见图三),两脚平行站立,比肩稍宽,膝关节内扣,脚尖面向前方(见图二)。  从图三可以看出:在拉下旋弧圈球时的引拍过程中,握拍法有了明显的变化。即食指由拍前移至拍后,与其余三指并排顶住球拍后部。握拍法的这一变化使腕部在特定状态下的完成动作的功能发生了改变。即当腕关节弯屈并伴有内收的状态时,由于食指移至球拍后部,大大增加了运用手指调节拍形变化的范围,利于击球者将拍形控制在适宜的后仰角度,更好地完成拉下旋弧圈球的技术动作。  同时,图中也显示出:拉下旋弧圈球时自引拍方向是向后方。此时身体略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脚。在引拍过程中,腕部始终处于微曲状态,为下一个击球动作环节的完成做好准备。  (3)挥拍击球  在挥拍击球过程中,拉下旋弧圈球与拉其它弧圈球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来球的下降期击球,击球点较低,距离身体也较近,并且,由于拍形后仰,故而球拍触到球的右侧中下部。球拍触球时的发力方向主要是向前。此时,因手臂摆动速度相当快,使拍这巳超过了球体反弹后向前飞行的速度。待球离拍后,手臂才随势向侧上挥动,由于腕关节仍处于弯屈的状态,当球拍挥至头部前上方时,球拍正面朝向自己,在转体动作进行的同时,重心移至左脚上。至此,拉下旋弧圈球的技术动作全部完成。  四,结  论  土.本文的研究初步证明:下旋弧圈球是存在于运动训练与竞赛中的客观事实。发展这项技术动作并提高其技术质量不仅利于加强弧圈球的威力,也可进一步促进其它单项技术的提高。  2.刘X的运动实践证明:经过有目的地训练,下旋弧圈球由过去一种应急动作练就成为运用自如的常规技术是完全可能的。  3.拉下旋弧圈球与拉其它种类弧圈球的某些技术环节有着较大的区别。拉下旋弧圈球时,应在尽力使动作外形与拉其它弧圈球相似的前提下,注意握拍法、击球点、拍面角度,用力方向等完成动作时的特点,使其符合制造下旋球的原理,保证拉下旋弧圈球技术动作的完成和技术质量的提高。
[此贴子已经被风刀霜剑于2009-9-22 9:48:49编辑过]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进攻!进攻!再进攻!!是我的战略。(不让自己手软) 发抢!接抢!全台抢!!是我的战术。(不给对手机会) 打中时无坚不摧,令对手输得瞠目结舌。(实在是痛快) 打飞时如同蛮干,令对手赢得不知所以。(大不了再来)

30条评论

郁闷 2004-6-22 11:08:00
弧圈球上旋,命中率高,有前冲性,便于发力,正因为这些特点优点,所以被广泛使用。
1 试想下旋弧圈球是可能有以上特点吗?由于下旋就绝对不可能。
2 动作象拉球,出来下旋球,就可以叫弧圈球吗?只不过是假动作迷惑人而已。
  若上当只能说自己笨或不适应。
3 如果能够拉出下旋弧圈球,那么应该能够削出上旋球。生胶,长胶有反旋转特性。
  我们应该以动作还是以旋转划分弧圈球和削球。
4 讨论是否站在同一标准上,我觉得应该先统一标准。
郁闷 2004-6-23 16:04:00
也许只是名字的争论,我想尽快看到下旋弧圈球的视频,很有可能是下旋加侧旋球,老套路,没新意,换个手法而已。我依然坚持我的观点,我也希望有新技术出现。
郁闷 2004-6-23 16:11:00
如果没记错的话,王浩对柳承敏一役,王浩台内象似拉球,让柳承敏吃了下旋下网。不知是不是你所说的下旋弧圈球。
亮亮 楼主 2004-6-23 15:22:00
以下是引用郁闷在2004-6-23 10:27:05的发言:
亮亮,请告诉我甚么是弧圈球?或给出一个你的定义,这样也许可以讨论下去。
我也欢迎新技术。我认同你的讨论问题的态度。
我所的命中率高是指同样的速度情况下:上旋球先下落,不转球次之,下旋球最远下落。
我个人观点:弧圈球至少应是上旋球,纯侧旋也说得过去。我以旋转划分,不知你以甚么划分?弧圈球总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吧(你说:先有新技术后才给出定义,目的是为了大家好交流)。若是下旋球不如把它划分到削球里去,更合理的说法是:有人发明了新式削球或新式假动作。不过而已。若标准不一是不可能讨论问题的,我也不再参加讨论。我重申我也欢迎新技术,不管怎么说总是一种进步。


弧圈球诞生记

  日本大学学生中西义治左手直握拍,是进攻型运动员,在全日本大学生乒乓球比赛中总是输给握横板以削球为主的涩谷五郎,失败多达十几次。为使涩谷削球失误或高球,中西加力提拉,但很容易拉出界。怎样才能拉的既旋转强烈,而不出界呢?中西绞尽了脑汁,反复试验。
  练习中,他偶然发现,压住球拍,使拍面前倾到几乎垂直地向上猛拉,摩擦球的中上部,尽可能拉得近网些,这样拉出的球虽弧线高、速度慢,但上旋力远远超过一般的拉球。而对方很难防守,易削回高球,易出界。此后,中西有意识地用力向上增加摩擦,球上旋力越来越强。这样,弧圈球终于在1960年问世了。


       按上面这个文献资料结合其他资料,应该得出弧圈球最初的特点是弧线成明显弧圈型且带有强烈上旋的拉球。
但是,在乒乓球发展的过程中这个定义已经被延伸和变异了,我看过很多乒乓球专业书上,综合所述把弧圈球大致分为:前冲弧圈球、高吊弧圈球、顺旋弧圈球、逆旋弧圈球、左侧旋弧圈球、右侧旋弧圈球、左侧滑板弧圈球、右侧滑板弧圈球和假弧圈球,当然还有下旋弧圈球,只是因为学习、掌握、使用的人少,所以没有引起大家关注。
      这次世乒赛上经蔡大嘴,楞朱把朱氏赫的右侧旋弧圈球说成下旋弧圈球,所以才引来如此众多的讨论。下旋弧圈球这个定义,我觉得相对比较贴切,也好理解,否则你说那个动作叫什么?说削球,完全不是一回事。创新一个名词大家还不一定知道你指什么。所以虽然有争议。文字和语言的目的在于传达资迅。一说下旋弧圈球,不管同意不同意,大家知道它指什么技术动作,这就足够了。我们不是理论家,没必要死钻。

另外,上面这位网友说的关于命中率的表述我个人认为不够准确。我认为应该是相同速度力量的情况下,弧线决定命中率。

对上面这位网友的回复,我表示敬佩和感谢,因为他看贴很认真且多加思考,很高兴与他相互切磋交流。
进攻!进攻!再进攻!!是我的战略。(不让自己手软) 发抢!接抢!全台抢!!是我的战术。(不给对手机会) 打中时无坚不摧,令对手输得瞠目结舌。(实在是痛快) 打飞时如同蛮干,令对手赢得不知所以。(大不了再来)
king3124 2004-6-9 21:24:00
我也同意,我看了那几个帖子也很气愤.不知大家知不知道,前段时间传出中国男对正在练一项新技术,好象就是叫拉下旋球,我估计就是这东西.
亮亮 楼主 2004-6-9 18:19:00
之所以发这篇帖子,是因为在该网站看到有关的讨论.其中很多朋友的回复讨论都很不错,但其中部分网友的回复我看了比较气愤.
我记得有句话说的不错"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愚昧"对不晓得的事体,不要随意妄加指责,结果只会越搞越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9 18:21:06编辑过]
进攻!进攻!再进攻!!是我的战略。(不让自己手软) 发抢!接抢!全台抢!!是我的战术。(不给对手机会) 打中时无坚不摧,令对手输得瞠目结舌。(实在是痛快) 打飞时如同蛮干,令对手赢得不知所以。(大不了再来)
无齿狼 2004-6-15 19:11:00
晕. 越看越糊涂. 我原来还以为所谓拉下旋弧圈,就像下旋发球动作发侧上旋球一样, 在挥拍后期触球,(收小臂时). 看来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拍还后仰..... 谁有动作慢镜图片或视频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5 19:12:01编辑过]
郁闷 2004-6-21 13:29:00
有点晕,也许可能吧!
行者无际 2004-6-22 19:46:00
谁能给出弧圈球的定义?我没有见过,我想拉、打削等指的是动作,在同一动作共性的基础上的旋转变化,是其特点。对于一种新技术可以从动作和旋转等方面进行阐述。乒乓球现在好像还没有统一的命名标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