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转帖]业余选手提高的几个建议(结合实际情况讨论篇)

yangguanlong 2009-1-12 00:54:00

关于业余选手提高的几个建议(结合实际情况讨论篇)

                                                                                       -------------------------转载于某论坛版主 蓝色狂想

 

业余选手的提高 业务选手如何练球,如何进一步提高水平似乎是一个永远的话题。
本人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打球、学球经历,想把一些行之有效的练球方法和练球体会介绍给大家,(仅为讨论),希望许许多多象我一样对乒乓球有无比执著与热爱的同学们都能从中获益,少走弯路。
1.乒乓球涉及到的内容太多,单纯谈论技术和战术往往不一定有益,有时需要换个角度,从更宏观的高度的观察乒乓球,多层次入手,齐头共抓,也许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这里开个杂货铺,把有用的东西尽可能拉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球拍的挑选。“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观点几乎近人皆知,但究竟什么样的球才算得上一件称手的利器呢?这的确是个问题。器材商家一般都劝大家买一些硬板,这固然和快攻打法在我国根深蒂固有一定关系,但更现实的意义是商家希望你在换拍之后马上出现一种“换拍幻觉”:刚换硬板,会觉得出球奇快,自觉功力大长,换板效果立竿见影,感觉此板物有所值。留下银子,高兴而去。但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太硬的拍子根本无助你技术水平的提高,硬板不宜吃球,无法帮你培养手感,还会给以后学习和掌握弧圈球技术带来不小的困难。
而随着现代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即使在业余选手中,不会一板弧圈球,也无法立足。使用硬板实际上是把你技术的上升空间封死了。因此,以我的个人经验,拍子一定要选稍软一点的。进口板选off-即可(如yeo yca oc ye等),如果是国产,allround就足够了。胶皮海绵也不能太硬。如果是狂飚,40度就差不多了。当然也有一些器材“资深”劝大家选碳板,说适合自己的拍子就是最好的,我的体会是,拍子需要适合自己,但适合自己不是迁就自己,除了与自己现有的技术条件适应,更重要的是给自己的技术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适合自己将来的才是最好的。当然有人会说,专业选手的一些素质,比如速度、力量是业余选手无可比拟的。其实专业和业余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方法对、肯努力,业余选手找机会打专业选手几闷棍决非没有可能。但如果你整天抱着一块硬板打快攻,恐怕永远只能停留在业余层次,不会有任何翻身的机会。

二、环境的选择。一是硬环境的选择。打球的地方一定不能太小,地方小了,视觉上会感到球速很快,稍微发点力往往就能得分,会让你不由自主地发力,不利用培养击球的连续性。(我们的活动地方有点挤这就要求同学注意打球礼仪 不要乱走动,给球友更多活动空间)二是软环境的选择。软环境与硬环境相比更为重要。环境决定命运,在乒乓球中也是如此。最理想的环境是高低搭配,水平高的、低的各人有一部分人。有高手的环境,会使自己有一个前进的方向,耳闻目睹就会使自己的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对付水平稍低一点的选手,可以充分运用和发挥技战术,同时树立一定的自信心。(最反对自视自己技术出众的孤芳自赏性的人,井底之蛙,技术一般却四处挑战比赛,赢了你他是爷爷,输了你他是孙子,技术是千年不变,这种人一百年没有进步)。
三、找一个好的练球伙伴。这里必须明确,练习乒乓球不是一个人的事,有一个相对固定的陪练,才能使技术水平能更好地提高。好的练球伙伴必须具备这样几个条件:一是有一定的成功率。没有成功率,不但会使自己打球的兴趣全无,同样无助于手感的培养。二是不能发力和随便变线。发力多了或者东一个,西一个地打,都无法形成练习回合,并且,开始练习阶段盲目发力,也不利于成形好的动作。三是虽然不发力,但击球最好也要有一点力量。乒乓球本来就轻,如果来球没有点力量撞击板拍,则很难体会出手感产来。具体对方用什么方式回接则并不重要,攻、推、削都能取得较好的练习效果。
有些同学练习不到几板就发十二分力暴冲,暴打 让陪练的同志四处找球---干什么??是显示你很有实力?还是显示你技术好? 练习时踏踏实实的练习技术,请留点劲给比赛吧!!长此以往没人陪你自己耍单吧!!!
四  是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每次练习至少应该在半个小时或1个小时左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次练习间隔一般不要超过两天。间隔时间一长,很容易将培养出来的感觉重新丢掉。四、学球的顺序。学游泳有一个顺序,一般是先蛙泳、再仰泳、再自由泳,最后是蝶泳,或者自由泳、再仰泳、再蛙泳,最后是蝶泳。一个合理的学习顺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最大限度地缩短学习过程。学球顺序也是如此。必须坚持先快攻后弧圈的基本原则。快攻是乒乓球最基础的东西,过早接触旋转,很容易把自己带入“旋转制胜论”的误区,打球时千方百计增加旋转,忽略速度,不利于积极主动意识的培养。据说,国外有上来就练弧圈的,但效果肯定不如先练快攻效果好,否则的话,经验早就被推广了。但有些同学总想走捷径,快攻还没练好,就来拉弧圈,结果打成四不象。当年,我也曾经走过这样的“捷径”,最后发现走不通,只好推倒重来,结果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五
活学活用 常看到很多同学正手攻一次半小时一种力量,一个落点,不动一下脚 ,这样就是练一辈子也提高不了,乒乓是以变化为中心的 在技术初步掌握后应该积极活学活用 应该用不同的技术处理不同的球这才是练活练有效。
五、三件利器。乒乓球难,很大程度上难在技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上,但无论怎样复杂,它都有一个基础性的东西。一般说来,学会正手攻,反手推(横板反手拨直板横打)和一板搓球就可以在业余选手中纵横天下了。因此,我将这三东西称之为三件利器。有了这三件利器做基础,以后再加什么内容都相对简单。因为剩下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从这三样基本动作派生出来的。在正手攻的基本上可以进一步学习快拉、弧圈和暴挑。横板在反手拨的基础上可以再加上弧圈和弹打。在搓的基础上可以细化出劈、摆。直板反手把推和挡练熟,结合一板侧身正手攻,也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了。这三件利器当中,正手攻(包括正手弧圈)又是利器中的利器。可以在某种意义上,掌握了正手攻,乒乓球也就学会了80%。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多在关键的正手攻技术上多下些功夫也是值得的。
六、手上的感觉。有人说,步法是乒乓球的灵魂,但对业余选手来讲,我觉得,说手感是乒乓球活的灵魂可能更贴切。没事去街面上找人挑战,你会发现许多业余高手,你根本打不动他。为什么,就是因为对方手上感觉好,你再大的本事,他都可以用手上的功夫一一化解。还有许多老同志,动作虽然不好,但球不错,就是因为他们找到了拍子触球刹那的感觉。所以,我通篇几乎都没有离开手感这个概念。只有把手上的感觉打出来,才算是学到了乒乓球的真谛。正确的手感应该是球撞到拍子上给拍子一个力,这个力传到手上,手进行调节,再发力把球打出。用一个网友曾经说过的话就是:把球抓在手里再扔出去的感觉。把手上的感觉打好了,动作稍作修整,就能形成规范动作。相反,不体会手感,单纯模仿专业运动员的动作是万万不可取的,最后即使练成了,也只能是貌似而神离。
七、动作的协调性。动作的协调,包括很多方面。我想对业余选手来说,最需要强调的应该是出手的顺序、用力方向的一致性、腰部的合理转动以及非持拍手的配合这4个方面。(一)正确的出手顺序应该是先球拍、后小臂、再大臂肌肉的感觉是触球再发力,击完球马上放松还原,(不见鬼子不挂弦)而不是一些教科书上所说的,大臂带小臂,最后动腕子。那样做的后果不是打乒乓球,而是抡胳膊。当年,我也是照着课本一步一步练,结果不成,现在看来,颇有点倒练《九阴真经》的味道。(二)用力方向一致,就是指参与动作的肌群要彼此协调,特别是对抗肌要发挥好作用。用力方向是否一致,稳是一个主要标志。所谓稳,一是不能晃。有人为了加力,引拍时晃腕了,其实腕子一晃,动作的一致性就没了。特别是拉球时,腕子一晃,没等摩擦上,球就先被碰出去了。不但加上不转,失误率还很高。二是整个动作必须能够控制得住。一方面要注意制动,另一方面,要保证整个动作运动轨迹中的每一个点都是可控的。好随时调整动作。因此肌肉要适当绷紧,防止动用发懈。(三)腰部在乒乓球运动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如何时用好腰,许多人并不清楚,以为用腰就是转腰,要发力就是大幅度的转腰。其实那样做,力量根不作用不到球上,而是沿着身体纵轴,在横向流失了,同时也影响了小臂收缩时产生的瞬时加速。张晓蓬博士说的“身体纵轴转动过多,矢量轴转动不够”,我理解就是这个意思。因此转腰时幅度一定要小,并且要突出腰部的拧劲,而不是简单的转动。拧劲说白了是前后移动,有句俗语很确切:“要想弧圈先放松,低头拧腰向前冲”(四)许多人只注意了持拍手的运动,对非持拍手的动作往往被忽视。非持拍手的作用在于调节重心,保持平衡。具体说来注意做以下三点:一是持拍手击球时,非持拍手小臂要适应收起,以保证身体重心的稳定;二是攻球(包括前冲)时,非持拍手上臂要与身体适当夹紧,保证向前发力的集中;三是拉高吊时,非持拍手上臂要较大地张开,以利于向上发力,这点在拉打削球的动作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八、动作的体会与改正。在获得手感和动作协调的前提下,还要进一步体会动作。哪个方向的力量是需要加强的,哪个方向的力量是多余的,需要去除,都需要自己来体会,即使教练手把手地教,自己不去体会,也是学不会的。需要指出的是,基本动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自己的击球效果修正动作。包括修正动作的幅度,发力点,用力方向,拍形角度等等,使自己的动作更加合理。我比较反对过份强调徒手动作,一味追求动力定型的观点。因为许多业余选手动作本身就有问题,在没有有教练指导的情况下,过多地练习徒手动作,只能强化错误概念,造成动作越打越错。因此用脑打球至关重要。这指的用脑不仅是指比赛对抗过程中技战术的运用,在平时练球时,也要多动脑子,球打上了和打不上了,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手上的感觉打出来时,要特别的进行一下强化记忆,争取记住当时肌肉的感觉。另外在改进动作的过程中,还可以将正反手的动作结合起来,一起考虑。因为总有些人正手好一些,反手差一些,或者反手好,正手差。即使是同一个人,也存在不同时期正反手技术存在起伏的问题,有时正手好一些,有时反手好一些。由于乒乓球无论动作还是手感都是相通的。因此,当你的正手的动作和感觉好时,可以有意地将这个动作的机理和手上的感觉运用到反手上,反之亦然。
九、练习和比赛的关系。总是单纯的练习,不经过比赛的检验,对提高不会有太大帮助,可过多的比赛,又有可能导致动作变形,同样会影响技术的提高。因此,处理好练习和比赛的关系十分重要。我觉得处理练习和比赛的关系时,不能单纯地设定一个比例,规定多少的时间练,多少的时间比赛,而是要想方设法,把练习的内容融入和运用到比赛中去。比如,要练习暴挑,对方所发的所有下旋球,在比赛中,都应该用此方法回接,即使失误,也要坚持。按照这样的方法,特别是达到了到了一定层次后,即使整天都是比赛,同样可以达到练球的效果,而且这种练习由于是建立在强对抗性基础上的,取得的效果会比平时练习更好,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以赛带练”吧!当然,要做到以赛带练,思想上必须达到一定的精神境界,充满自信,不计较一时的输赢得失。如果心里总掂记着胜负,那样自己是无法自如运用技术的。以上是我打球的一点心得体会,只要注意多练习,勤总结,相信大家一定会在不长的时间里步入到业余高手的行列里中。
 



[ 本帖最后由 蓝色狂想 于 2008-9-27 11:24 编辑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4 13:00:48编辑过]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狂飙王追随者

10条评论

YE小子 2009-1-12 07:02:00
学习了
拎个破拍闯江湖,苦练技术交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angguanlong 楼主 2009-1-14 12:58:00

技术文字版比较小球友愿逛      觉得文章熬述   累

但其实像此文     心得是原主打球的深切体会     对业余提高有一鸟中的的作用   得花点心思精读

狂飙王追随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ousiyang 2009-1-14 13:06:00
好贴
蝴蝶王:正手EL,反手CJ8000 用好碟王,练好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风刀霜剑 2009-1-14 00:45:00
非常感谢楼主朋友将如此好的文章转来与大家分享。
忘掉你的身份,忘掉你的年龄,忘掉你的卑微,忘掉你的显赫,忘掉现实的许许多多——把你和我当作一个小小的音符,让乒乓来组合最美好的音乐.以球交友,共享国球快乐。QQ:3287953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276307828手机认证 2009-3-25 11:09:00
收藏备用了!谢谢楼主分享!
踩着上帝的头顶爬上天堂的屋顶,向地狱的第十八层堕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jp5700 2009-3-24 22:28:00
好贴,受益匪浅。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haolei901 2009-7-9 16:35:00
goo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9-7-9 21:49:00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九月天空 2009-7-9 21:44:00
楼主介绍得很具体,学习了,谢谢!
学无止境! 精英乒乓,我们学习的好地方![/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