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不要排斥削球——兼议综合型打法

水逸寒风 2005-1-20 09:33:00
不要排斥削球
                            ——兼议综合型打法

攻球手就是一味的攻,削球手就是一味的削,在乒乓球打法类型中,一直是泾渭分明的。打攻球的时而打打削球,打削球的时而打打攻球,在业余乒乓球爱好者中比较多见,在职业选手中却鲜有其人。目前打削球的增强进攻能力,已成为发展态势,但打攻球的主动打几板削球,基本上仍是死水一潭。
记得几年前的一次CCTV乒乓球擂台赛,丁松和王涛决冠亚军,有一个球是打削球的丁松连续攻,打攻球的王涛连续削,双方打的十分精彩,担任现场解说的蔡猛说这时谁是攻球手,谁是削球手,看不出来了,也就是说,泾渭不分明了。
赛场上每逢进攻型选手打出一两板削球,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有些人是宁愿放高球或者勉强反拉也不会去削,对削球采取一种排斥态度。实际上,他(她)们主动打几板削球,也算是一种变化。有句话叫物以稀为贵,削球难见到了,对它的适应性也就差了,这也就是一些削球手偶露峥嵘的原因。打乒乓球,应该强调先发制人,但也应有适当的后发制人。刘国梁在评论孔令辉的风格时,说他的特长球有时就是先让对方拉,而后他一板反拉置对方于死地。比赛中主动削出加转下旋,逼迫对方放慢速度着意提拉球,为自己创造进攻的条件,应该成为一种有效的得分手段。君不见在比赛场上,凡是精彩的攻削大战。无不是一方稳拉,一方稳削,几板过后,才有一方发力猛攻。或成功,或失败,当然也有削球一方连续顶重板的局面,不过总是少的可怜。当一方稳拉时,削球一方应该是展开反攻的大好时机,但削球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进攻意识明显不足,对削过于依赖。从朱世赫看,他的进攻能力在削球手中算是最强的了,但他的进攻几乎全是正手,反手的进攻仅限于对方放短球不当出现机会时,所以他的削球比例仍大大超过攻球,得分比例也是削球占据主要地位。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格林卡自己打出一两板削球后会怎么样,会不会是只要对方稳拉,在他看来板板都是机会球。
张燮林在《削球纵横谈》一文中曾提出过"进攻防守相结合的综合型打法",当人们难以看出一个乒乓球选手到底是攻球手还是削球手时,他(她)采取的就可能是这种打法。有人说又练削,又练攻,难度大,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又不能作绝对化的 理解,不能排除出现这方面有天赋的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可能性。事实上象松下浩二、塞义德等削球选手并不把攻击力强的丁松、朱世赫引为同道。如果说一位经常自己打出几板削球的选手,他的正反手都具备较强的进攻能力,并树立起削一两板,两三板就进攻的意识,以攻球作为主要得分手段,削球只作为配合技术,或者说象王涛那样的进攻型选手自己打削球再稍增加几板,这样,是不是进攻防守相结合的综合型打法?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着“非此即彼”,但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打乒乓球是不是也是这样,是不是应该给“亦攻亦削”打法一席之地?
为了增加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更好的推广这一运动,削球不应该绝迹,进攻型选手不应排斥削球,防守型选手最好有部分人再能增强进攻能力,我们期待着新的综合型打法出现。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最爱乒乓

5条评论

水逸寒风 楼主 2005-1-20 09:33:00
业余选手中这样打的人很多,但是众所周知对专业选手来说“特点突出”比“技术全面”更重要。这个原则从理论角度上难以“证明”,但是有事实为据。对世界级选手来说,削球的难度在于如果削得质量不高,就等于送给对手打。而要想削出质量高的球来,必须下非常多的功夫,往往是得不偿失。
最爱乒乓
LLLMMM-JN 2005-1-20 09:36:00
削好了~~业余里面有几个能的过啊
水逸寒风 楼主 2005-1-20 09:36:00
专业选手要想达到完全的攻守平衡是不可能的,毕竟现在不是梁戈亮那个时代了,即便是梁戈亮在一场比赛中也往往是以削球为主或者是以攻球为主,二者选其一。

现在的时代是以弧圈球为代表的上旋对抗,要想削球能够扛住强劲的弧圈球难度就就已经够大了,而且还要掌握象攻球手那样的完美的进攻能力,只怕是神才能做的到。力分则弱,要想攻球削球样样完美那是不可能的。何况要想削的住弧圈就得退台等待旋转减弱才行,而攻球要想快速有力则要近台,两者结合极难。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削球手进攻往往是在中台,而且多是用正手否则力量不足。

顶楼所举的孔令辉的例子其实也不能说明问题,孔当年刚刚出道的时候正是欧洲两面中远台弧圈盛行的时候,他的加转搓球(不是削球)然后反拉是建立在他超强的相持能力和在当时高人一筹的近台速度。如果他面对的是王励勤马林那样的具有近台暴冲下旋球的选手就不能这么干了,只能是抢攻在前或者控制不让对方上手。到了今天面对波尔这样新一代选手上手一板小高吊防守极为困难反拉更是难度大而且要面临对手一板快似一板连续进攻防守的压力就太大了。说到底,这是个水涨船高的问题。

所以以上所说攻守全面综合打法,可以用王朔的一本书名来评论:看上去很美。不过确实很难真正统一起来的。

但是,这毕竟也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最爱乒乓
mzm22 2005-1-20 10:12:00
业余爱好者把削球作为处理个别来球的方法还是很实用的。业余爱好者中真正能够连续拉冲的毕竟也是少数,有些爱好者冲一板后对于削过来的回球再冲很容易失误。业余与业余的比赛主要还是打回合,我能打回三个球,对方只能打回两个球那我就得分。
jing 2005-1-27 11:11:00
楼上的观点精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