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转帖]很多人基本功"很好" 打比赛却发挥欠佳的原因

成都狂乒 2010-4-12 11:50:00

很多人基本功"很好"打比赛却发挥欠佳的原因

经常见到业余选手中有些人基本功很不错,练的也很勤,也很被大家看好,可就是一打比赛就不行了。总感觉他不应该是那个档次的,可是有些时候给人的印象是连比他低一个档次的人都赢不了。他自己也会很窝火,“我练了这么多,这么苦,竟然连这些‘老球痞子’都赢不了”。当然这只是一种感觉,比赛的结果反映的是得分的能力,也许不能表现出真正的实质。这里我想原因是有很多的,我分析起来有这样一些因素。
      1、技术谈不上全面,但不应该有明显的漏洞。比如说某人,正手攻,反手推,搓球,发球,相持中发力、变线等都练的相当不错,可就是正手短球太差,到正短的球不是冒高就是直接失误,所以有了这个软肋被高手发现了就会专盯住你的弱点不放,自己就很难摆脱了。再比如有人进攻还比较有威胁,可就是防守不行。人家别起板,只要一上手就防不住,一板就死!等等。
      2、练球时的对手打法比较单一,比较熟悉,遇到不熟悉的类型就不会打了。比如,打反胶很好,一遇到生,长,防弧,等特殊胶皮,就不会打了。打右手很有心得,遇到左手就犯怵。打速度快的没问题,遇到削球的就发挥不出来,等等。
      3、一般来说,基本功好的,都是依靠“练”来提高的。而业余高手中很多确是天生的球感好,也就是“天才”类型的。所以,比赛中尤其是两个人第一次交手的情况,往往是依靠”练“的人比依靠“手感”的人进入状态比较慢,适应能力比较差,其实两个人的水平差不多,当这些时候往往是那些有“天分”的人赢得比赛的几率大的多。正所谓有些人的球路就是“杀生”。这实际上反映了一种对比赛的“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不仅仅是表现为当遇到球路较“克”的选手时手上对球的调整,也包括了对运用技术节奏和比赛进程的掌控。
      4、练习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单一的惯性。比赛中的线路过于死板,形不成灵活的技战术。比如,拉斜线就是拉斜线,不懂得晃拉直线。(不是不会,是练习中已经形成了习惯)。扣杀斜线就是斜线不懂得打滑板。搓下旋就是很转的下旋不会有意识的搓不转后抢攻等等。所以有些球即使打的很有质量,可对手有准备,威胁也就相应减小了。
      5、前三板不行。业余比赛,说白了比的就是前三板,你基本功再好进入不了相持,就已经失分了,或者根本就没有你发挥的机会。总是动不动就莫名其妙的吃发球,或着关键时候老自杀,这比赛就没法打了。
      6、打关键分的能力不行。很多比赛都是这样本来领先了,都到赛点了,可是就是赢不了。让人看着都着急。什么原因,缺乏关键分得分的能力。也就是说缺少“杀手锏”,缺少一锤定音的杀板,在这里“杀伤力才是硬道理”。
      7、心理因素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有人平时练球练的可好了,就是一打比赛就紧张!身体也硬了,反应也慢了,步伐也没了,总之整个人都不象平时的样子了!再比如,好不容易打出了一个很精彩的“出彩球”,可却不能以此为契机调动自己的状态,连续得分。反而,紧接着就莫名其妙的出现低级的失误,机会球老打不上,这样好不容易得了一分,很轻易的又送对手一分,会令自己的士气大受打击。什么原因呢?没别的,是“心里产生了某种想法”的原因。

      所以我建议那些苦练基本功类型的人,我上面所说的这些其实也是“基本功”,说的更明白一点其实是一种技术素养,一种能力。什么能力?得分的能力,把握局势的能力。这种技术素养,是要下很大功夫才能形成的。也要不断的练习,体会,总结,提高才行。我相信,你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又能有了驾御战局的能力,你的水平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
    硬功没有什么好说的就是要练,但我不同意“死练”,苦练的那种,一点要“巧练”。我觉得手感是至关重要的,动作无论如何如何,都要看发力瞬间的感觉。所以,培养手感,太重要了。同样打200只多球,同样的命中率,注意体会了手感得人,训练的效果比没有用心去体会的人,要好的多。
软功更多的在于根据自己的特点去挖掘,去发现,去创新。比如说发抢的环节吧,每个人跟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个重视不重视的问题。重视了,也要有根据自身特点,去设计技术配套成龙的。比如,发反手小三角带外拐的侧上旋。对手接球以后,我用什么技术去抢攻。对手搓接我怎么抢,对手推挡我怎么抢,对手回斜线怎么办,偷袭直线怎么办,回直线和斜线的几率是多少,等等,没有相应的技术去配合,就很难发挥发球抢攻的效果
    我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业余选手跟专业的运动员,技术上的差别究竟在哪里?是不是专业的一些技术,业余的就应该都努力的去向专业的靠拢,或者说去盲目的模仿专业?

      大家也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很多有着十几年球龄的业余高手,有时候居然打不过在业体校训练了几年的大概就是十来岁的孩子。有的即使能赢,也主要是靠经验,靠一手好的发球,正所谓是:上下其手,“骗”赢了再说!但实际上场面还是很被动的,甚至可以用狼狈不堪来形容。很多人不禁感慨:呜呼!自己也是天天打,人家也是天天打,如何水平跟时间的付出如此之不成比例?可仔细一想就会明白了:业余的无论从训练的强度,训练的手段,正确的理论指导,训练的针对性还是到训练的对手,环境和氛围以及来自教练家长的压力等方方面面都无法和那些专业的运动员相提并论。人家之所以叫做“专业”,从技术环节上来讲,每个技术细节都要经过了千锤百炼,始终遵循着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浅显到深刻,从有规律到无规律的训练法则。而业余很多时候则正好相反。所以业余的想打好球,就不能盲目模仿专业的一些相对而言华而不实,没有什么实战价值的技术。而是要针对业余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量身定造出一套适合自己,实战价值高的技术体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12 14:44:50编辑过]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48条评论

pingpangxing 2010-4-12 12:07:00
对症下药
乒乓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ingpangxing 2010-4-12 12:08:00
说到点上了,感谢楼主。
乒乓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rmszhuang 2010-4-12 12:08:00
写得太好了,把我的疑惑解答清楚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ingpangxing 2010-4-12 12:05:00
不错不错,赞一个!
乒乓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l971205 2010-4-12 12:02:00
很养眼的帖子,顶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虾米而手机认证 2010-4-12 13:41:00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不烧啦,专心练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oy2000 2010-4-12 13:31:00
能写出这么长的帖子,一定是理论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都7391 2010-4-12 12:35:00
好文章,很多都说到我的毛病上了,受益非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太极猫主席 2010-4-12 12:55:00
这样的帖子应该加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