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弧圈球与弧圈板诌臆

理论打法 2005-7-28 10:24:00
弧圈球与弧圈板诌臆

我所理解的弧圈球是具有明显前拱与强烈侧拐的(前拱不易;简单侧拐不算)上旋球才叫做真正的弧圈球;能把下旋来球拉过网的还不叫这个意义上的弧圈球。

而能够制造出这样强烈旋转的板子才叫弧圈板。

本人前半年自觉较为透彻地试用过多种板子:碳板,芳碳,纯木,几种纯木。。。 。。。也胡乱猜想了制造弧圈——旋转的物理原理。除了个人发力机制及调控技术等因素暂不考虑外,单纯的板子(及胶绵)制造旋转的物理原理似乎是这样的:它主要由球与球拍间的结合紧密程度及对球施加的侧向摩擦力两个因素决定。而所谓的“结合紧密”主要由“吃球深度”及胶皮粘性决定。力的因素由选手发出的摩擦分力的大小及方向再由拍子的软硬程度即摩擦力的传递性能决定;侧向摩擦力作用持续时间;再有就是拍子的整体形变恢复弹性了。而再从这样的原理假想出发,最合理的弧圈板就应该具有以下特性与特点:材质松软(不考虑海绵的因素),这样能完成“吃球”也即“紧密结合”的需要;在深度“吃球”的基础上最后又要有一个较为刚性的“后核”,它能够很好地传递选手的发力,并坚实地作用在球的侧表面上。从实践的感受来看大致也是这样:靠外两层碳层的碳板拉出的球惯性速度快(也即很多人说的第一速度),也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强烈旋转,但似乎尚不足以达到前拱的境地(本人经验,各位方家许能做到,指正);有侧拐但不强烈。这都应该是吃球不深的原因造成的吧。。。 。。。芳碳板的最大特点就是成功率高,一般都说芳基有一种减力或散力的作用,我想是吧,因为本人感受就是板型偏出几度防守或拉球都能成功——相对碳板而言,那绝不可能!实在太明显了!它拉出的球速度与旋转都不如碳板——也非常明显(同样或更硬海绵)。这是因为它既没有吃球深度又把力消解了的原因吧。。 。。。所试的几块纯木板都感觉弹性应力太大,球还没吃进去就轻飘飘地飞出去了。。。 。。。ye不这样,它能吃住球,但感觉它的整体恢复弹性不够,虽成功率高(这该是它的最显著特点了吧,在没出现芳基的历史条件下,盖亭那样的不讲理打法就只能惟它是选了吧,成功率高哇),但它的形变恢复弹性似乎不够,所以惯性速度不够,球没飞出多远就没劲了,就要落地了。。。 。。。退台一步防它的成功性经验及它的中远台进攻能力偏弱可算证明。。。 。。。虽然它的第二弧线也算较低,但我想那不全是它制造的旋转强烈从而形成与球台摩擦产生的附加惯性速度造成的吧,倒是它本身绝对惯性速度(第一惯性速度与第二惯性速度的叠加)不够形成的一种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吧。。。 。。。好的弧圈板就应该有绝好的第一惯性速度与优异的附加的第二惯性速度以合成诡异迅急的整体绝对惯性速度。。。 。。。

综合想来,理想的弧圈板应该由以下工艺予以完成:松软材质的外层,较为刚性的内核,整体优良的形变恢复弹性。。。 。。。

其间看到世奥得的超杰的最中间一层碳层的结构令我眼前一亮!但我不明白它在外层加上芳基想干什么?稳定?那“吃球”的因素呢?我到目前还真没看到声誉不错的这种中间碳层的拍子,就算eg最接近这种模式了吧。。。 。。。匆忙间oc还没试透,oc-cr与eg还没找到,也就只能做出以下的诸种猜想——各位的经验谈也都成了这种猜想的依据了吧。。。 。。。

oc过于偏软了,所以适当增加其硬度的oc-cr应运而生。。。 。。。还有软中透硬的eg。。。 。。。

我所担心的是它在理念上又有所偏颇——我怕cr仅只增加了它的弹性——须知,弹性与硬度不同,该增加硬度却增加弹性在底板制造上是一个很荒谬的错误!。。。 。。。就象我试过的一款老双喜的拍子,弹性太大,没等吃球就已飞出;还有双喜新的狂飙王励勤,我怎么感觉也是以增加弹性来增加或标称它的所谓攻击力呢?它的弹性大得连一款很软的碳精板的吃球深度都不如——靠外二层碳精的板子吃球浅是不用说的,但相应层次上的软木层与整体形变属性确也起到了一定的吃球功效。。。 。。。用41度省狂(III)配银河u6也感到略微有点同样的毛病:感到弹性,感不到吃球;旋转不强,速度也不扎实。。。 。。。eg在理念上是对的,但我看它又不是oc那种材质:据反应小球有快感,拉出的球又没有突出的第二速度——很多人说它轨迹平平,易于防守。。。 。。。说明其外层材质还是偏硬了,吃球所产生的旋转还不到家。。。 。。。而oc-cr在材质上是没问题的,我想紫外线的照射也确在增加硬度——应该不是弹性。但我就不理解它中文说明中的“拍面2/3经过照射”是什么意思了:整个拍面面积的2/3从外往里透射照射?五层木一下子就被紫外线照穿了,各层同比例加硬?吃球呢?层次呢?我猜想它应该是从里往外的2/3层木料被照射了(成板之前照射,经照射的材料组装在里层),无论如何胜过从外往里照呵!这才和eg的理念相同并确有质的不同及更优异啊。。。 。。。起码在原理上这是更优化的方案吧,做到最大程度地不丢失传统oc的旋转特性又增加了底劲。。。 。。。都是遐想。。。 。。。最终还得找块板子来试,看它到底是怎样的照射!它不是为了迷惑同行而故意泄露伪信息诱骗竞争对手吧?那红双喜狂飙的照射与弹性进攻力可就惨喽。。。 。。。

在我的理解,目前最优秀的弧圈板的外层材料就是oc的木材了——它应该是一种面质松软适当但整体的恢复弹性极优的木材。而对它的改进,既然stiga已经有了eg的结构理念就不应该再从外往里照射呀——五层板,从最里层往外数两边不各是三层吗?这样的2/3?oc-cr与eg的设计出产孰先孰后呢?也许我们应该等待与期待更加合理的oc改进型吧。。。 。。。“eg来了,oc-xx还会远吗?”

一己经验,一己妄臆,不当之处,敬请板砖!但绝无厚此薄彼造谣中伤之意——谁若曲解,我跟他急!正所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谢谢阅读!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3条评论

铁骑弯刀 2005-7-31 21:27:00
好贴,顶!
TBF 2005-8-3 13:43:00
我倒觉得只要是强烈上旋就可称为弧圈球,侧旋似乎只是可有可无的副产品。如真如楼主所说,拉不带侧旋的球又如何称呼?严重疑惑…………[em09]
圣诺 2005-8-3 12:17:00
拜读
TO,狂三+CJ80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