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直板横打发力与横板反手发力的比较

小墨 2011-3-19 23:58:00
直板横打又称直板反面技术,这项技术起源于八十年代末,发展于整个九十年代,经过刘国梁、马琳、王皓三个代表人物的锤炼,现在已逐步走向完善。直板横打改变了原有直板单面击球的状况,它是在球拍的另一面粘上覆盖物,使球拍正反面都可以击球。直板横打完善、丰富、发展了直板反手位技术,充分利用直拍反面击球在生理上的合理性,通过拉、打、带、挑、撕等技术的运用,极大程度上弥补了直拍反手位的不足,拓宽了快攻打法的球路,使传统的左推右攻打法朝着“两面开弓”方向发展。使直板反手位的“死角”变活,并且带动了一场全方位的直板对抗横板的技术革命,重新确立了直板打法在世界乒坛的地位。具体来说直板横打反手技术应用的改革是从横板反面技术演变而来的。但究竟是横板反手发力强于直板横打,还是直板横打反手发力强于横板?通过相关专业资料的整理,让我们共同讨论直板横打反手发力比横板反手发力弱的原因。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马琳、王皓、王励勤等乒坛名将

1.2 研究方法:

ffice:smarttags"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多篇相关的文献资料,生物力学等相关文献

1.2.2 综合比较法 :根据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比较

1.2.3 观察分析法 :根据实战、教学进行观察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直板横打技术与横板反手技术的握拍分析

2.1.1直板横打技术的握拍方法

其握拍方法与直板近台快攻握法相比拇指往里握得深一点,食指移至球拍边缘处,握拍不要过紧,后面的三指略伸开些,这样有利于发力及控制拍形。但每个运动员的握拍法也是有所不同的。一种打法是反手位横打结合推挡,代表人物马琳。这种打法的特点是台内起板灵活,球到反手时,以反手位为过渡,伺机正手位抢攻。这种打法的握拍方法是拇指和食指握紧拍柄,中指略弯侧向贴于反手位而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贴于中指上。另一种打法是反手位没有推挡,只有横打,代表人物王皓。这种打法的特点是反手威力大,可以直接拉弧圈球或进行快攻抢攻。这种打法的握拍方法是拇指握紧拍柄,食指伸直贴在拍边上,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略弯以指肚贴于球拍反手位。二者握拍法有很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底板反面三个手指的屈伸程度不同。从一些照片可以发现,马琳横打时中指顶在底板中部,反面击球面积较小。王皓的中指则内屈,大约位于底板上部三分之一处。从力学上分析此点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处理中路来球和台内小球上,后面三个手指过于伸展,一是容易导致横打时手腕不能充分内收,接中路来球和处理台内小球时不易控球,准确性不佳;二是容易使球打在手指上。但手指过分内屈,则不利于发力,使横打的威胁性有所减弱。
2.1.2横板反手技术的握拍方法

其握拍方法是虎口压住球拍右上肩,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拇指在球拍的正面轻贴在中指旁边;食指自然伸直,斜放于球拍的背面,浅握时,虎口轻微贴拍;深握时,虎口紧贴球拍。发手攻球时,以食指根部关节为支点,拇指压拍控制拍形并传递击球力量,也可以同时将拇指向上移动,接近正面的触球点。同时,注意中指、无名指、小指和手掌不要将拍柄攥得太紧,否则会使手臂用力的传递不够敏锐,调节不好而影响击球的准确性。在这里每个运动员的握法也有所不同。例如,比较有代表性的孔令辉和王励勤就属于深握法,而格林卡和佩尔森就属于浅握法。

2.1.3 两者之间的比较

直板横打时为了防止球拍脱手飞出,手指要充分紧张,这对挥拍加速有较大影响,减小了直拍横打最终达到的挥拍速度。而横板反手打时,由于手掌握拍的接触面积大,手掌握紧对挥拍加速的影响远小于直拍横打,因而横板反手打时能使球拍达到更大的速度。

2.2 击球发力的分析

2.2.1从物理学方面分析

“直板横打反手发力弱于横板反手发力”,从乒乓球的角度表述就是,直板横打给予乒乓球的动能小于横板反手。物理学上有:E=1/2mvv=1/2mv2,因此也可表达为:直板横打使乒乓球获得的速度Vz小于横板反手打使乒乓球获得的速度Vh。我们再作一个简化,设乒乓球初速度为0,因为V=Vo+at,F=ma,那么直板横打与横板反手触球瞬间的乒乓球拍速度,及其带球过程中的加速度和作用时间,就决定了Vz与Vh的大小。

如果Vz小于Vh,以下可分为两个分支分别进行探讨:

(1).直板横打触球瞬间的乒乓球拍速度小于横板反手打触球瞬间的乒乓球拍速度;

我们可以简略的说,也就是直板横打触球前的挥拍(加速)效果不如横板反手打触球前的挥拍(加速)效果。

(2).直板横打触球瞬间的速度与横板反手打触球瞬间的速度几乎没有差别,那就决定Vz与Vh的大小取决于乒乓球拍带球过程中的加速度和作用时间。

我们也可以简略的说,也就是直板横打触球后的挥拍(加速)效果不如横板反手打触球后的挥拍(加速)效果。

(3).“直板横打时能提供给球拍的向心力小于横板反手打时能提供给球拍的向心力”的原因就是直板横打时的握拍压力弱于横板反手时的握拍压力。另外,“直板横打反手发力(或挥拍加速)弱于横板反手发力(或挥拍加速)”的主要根源就是直板横打时能提供的挥拍向心力弱于横板反手打时能提供的挥拍向心力。

2.2.2蹬腿、转腰借力问题

直板横打时,对蹬腿、转腰的力量用的不是很好。正手拉弧圈就很讲究蹬腿、转腰的力量借用,否则是拉不出高质量的弧圈的。而马琳、王皓等横打时常常是拉手、引拍于腹前,人体中轴这一线左右,如此转腰的幅度并不大,对转腰的借力也不会很多,发力时更多是借用了挺腹的力量。如果像正手拉弧圈那样拉手,引拍于身体左侧,则转腰的幅度会大很多,如此对蹬腿、转腰借力也会好得多。

2.2.3缓冲减力问题

由于直握球拍是两个手指在指前按住球拍,两手指具有一定的弹性,击球时具有缓冲有减力的作用。而横握球拍是手掌握住拍柄,握得很实在,可近似地将手和球拍看成一个刚性的整体,几乎没有缓冲,因而也没有减力。(横握不一定握的很死,而且,往往有充分空间的浅握。)

从人的手臂和手腕的解剖结构来分析:横打时松弛状态下拍面不是朝前的,若想在击球时获得足够的前进力量,需要肌肉的扭曲。而扭曲的手臂无法象松弛的手臂那样有足够的空间向前上方挥动,必须较为提前的制动。这就使它在理论上就不可能达到横拍击球的高速度。举个例子说,让一个百米运动员必须在110米处完全制动和让他随便跑,成绩肯定差别很大。

其实无论直、横板选手在击球瞬间,都是要求抓紧或顶紧球拍的。这一方面是为了加速;第二方面也是为了减小缓冲减力的作用。而在这点上,直板横打的手指按住的刚性功能弱于横板的反手手掌握拍的刚性功能(横握拍时,击球的力量可以由手腕直接传递到球拍上。直握拍则不能,还要通过虎口手指才能传递到球拍上。制动还原时间里,高速挥拍的时候,固然可以很快,然而手指的承受力是有限的,力量不够的选手在还原的时候就非常难受,并且容易受伤)此点也影响了直板横打加速不如横板反手打球时的加速和制动。也就是说直板横打发力的传递性不如横板反手发力的传递性实在。

2.2.4结合比赛影像资料分析 此次第48届世乒赛,杨影在解说时,也曾说到直板横打不好发力。具有直板横打技术的王皓等直拍选手表现得不是很理想。其原因很多,在此还是主要以直板横打发力问题为主进行探讨。

(1)要加大直板横打的力量,就是要能够提供更大的挥拍向心力,如此握拍的手指就要加大按拍的压力,而这就会使挥拍手的部分肌肉提前紧张,而这也不利于挥拍加速。而横板挥拍的模式则不然,挥拍初始手部肌肉充分放松,逐渐紧张、收缩,在击球瞬间手部肌肉再猛然紧张、收缩一下;直板横打的握拍方式显然对此点影响很大。

(2)打出的球具有较高的质量,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力量;还有一个就是球拍触球瞬间的拍面倾角和方向,以及球拍带球过程中拍面倾角和方向的连续变化。由于握拍的关系,直板横打时为了保证回球的成功率、球拍初始倾角和方向以及球拍带球过程中拍面倾角和方向的连续变化的效果是产生了较多的向上分量,而前进分量有所削弱,致使回球前冲力不够。

(3)在腕关节运动方面存在不足。横打时腕关节运动的不足主要是指其腕关节在击球时缺乏鞭打动作,即从击球横打前手腕大幅度的弯曲内收到手腕做一定的背屈外展动作很不明显,甚至没有,更有甚时,竟然始终保持着手腕较大幅度的弯曲内收动作没有还原,这样做的危害是不利于腕关节的灵活、协调、用力、敏感且极易造成腕关节及周围肌群的疲劳,由于不能完成手腕从弯曲内收到背屈外展的动作,因此手腕就不能实现鞭打动作,故给球的作用力就无鞭打力量可言,这就是直板反手横打借力多、发力少的症状所在。

(4)现在的直板横打多在于近台,中远台的大力直板横打较少。因此,现在的直板横打拉手引拍多位于腹前,身体中轴左右,转腰及拉手引拍幅度不大,特别是大臂,因而对蹬腿、转腰、重心移动以及大臂的力量运用得不是很好。由正手拉弧圈可知,蹬腿、转腰、重心移动以及大臂力量的运用是打出高质量弧圈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大直板横打的力量,可以考虑拉手,引拍于身体左侧(右手选手),加大转腰和拉手引拍幅度,特别是大臂的幅度。如此直板横打时对蹬腿、转腰、重心移动以及大臂力量的运用将更好,也会使回球更转,前冲更强。如此的大幅度直板横拉弧圈球,由传统技术可知,正手方向就是侧身拉球更具有力量,反手也应该是如此。

2.3对提高直板横打的攻击力的初步分析

直板横打要加大力量、提高攻击力;直板横打的方式应该增强使用量也是值得我们对其进一步深化、研究的。

反手侧身位直板横拉时,拉手、引拍于身体左侧(右手选手),加大转腰和拉手引拍幅度,特别是大臂的牵引幅度,左脚也可增大向后移动量。如此,挥拍半径和加速的距离得到了增大,而且对蹬腿、转腰、重心移动以及大臂力量的运用将更好。当然如此直板横打,手腕和前臂的内屈会减小,对手腕和前臂的发力利用率会减弱。但两者力量的得失量相减,应该还是一个正值,也就是说反手侧身位直板横拉的力量应该还是强于引拍于腹前式直板横拉的力量。 通过查阅资料以及从观看马琳、王皓等直板好手的比赛影像资料,可以发现反手侧身位直板横拉对:①来球的运行轨迹的预判;②步法移动的及时到位;③挥拍动作的协调;④击球点的把握要求较高。协调不好,要么回球失误率高,要么回球没有力量和质量;但动作一旦协调好了,回球的力量和质量都是很高的。如果把此技术掌握好了,将可以使直板选手在中远台的回旋余地更大,正反手都可以大力拉弧圈了,与横板选手的抗衡将又多了一项技术。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直板横打由于反手关节的摆臂发力过程以及握拍的方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手腕和手指的灵活性。当手的位置处于身前较远处或高于腰部的位置时,很难对拍型进行有效的控制,因而造成连续性进攻、中远台的进攻、对抗强上旋球、防守能力和变化出球线路的能力差,杀伤力还不足与横板相比。

3.1.2 反手横打运用时借力成份较大,主动爆发用力成份较小,当对方变换用力节奏,轻重结合打其反手时,其失误率骤增。其反手发力不好,球速较慢。对方适应了之后,就没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了,横打的得分率和威力就下降了。在对方旋转变化多的时候,横打的拍型调整不好,失误率很高。虽然打半高球命中率很高,但如果击球点把握不好,命中率会明显下降。和对方弧圈相持时,对方弧线很低时就很难处理。

3.1.3横打技术是具有独特威胁的进攻技术,可重点用于台内中路小球处理、攻击出台下旋球和相持过程中主动制造旋转变化。直板横打新技术,基本解决了反手致命弱点,说明该新技术模式已经完成了探索阶段并向应用阶段过渡。

3.1.4从物理学方面分析可以看出,横板反手打时能提供的挥拍向心力比直板横打更强,挥拍速度以及握拍压力都比直板横打更强,打出的球质量、力量也更强。

3.1.5横板反手速度快,而且连续拉冲范围大,拉出的弧圈球力度大,不易防守;能进攻,能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速度明显加快,威胁很大,相持能力强,攻防转换的速度快,反拉弧圈球的意识强。反手中远台相持能力强,不足之处是手腕特别是手指的灵活运用差,处理台内短球不如直板。

3.2建议

3.2.1 直板横打还需改进,在训练方式、方法以及击球技术原理、要领、质量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

3.2.2 要不断增强直板横打进攻能力,特别是中远台的对抗能力。同时,还要加强防守能力。使直板横打技术不断得到创新。

3.2.3 在练习直板横打时要和其他的单个技术结合起来,在比赛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3.2.4 直板横打在发力、击球点的控制以及中远台对抗中存在不足,发力多以借力为主。在平时练习中应加强在这几个方面的训练。

3.2.5 横打技术拓宽了直板选手的进攻方式,突出了直板打法前三板的优势,加强了直板打法相持中的对抗性。如何能够有效地结合各种技术并合理运用,还需要在平日的练习和实战中不断总结和发展

3.2.6 加强横板反手小球的练习(特别是反手小三角)以及中路球的处理,使横板技术不断加强和完善。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19条评论

小墨 楼主 2011-3-21 12:34:00
额。。。我网上看到的就转贴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乒乓悠然 2011-3-21 13:39:00
向小墨学习 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武汉诚诚 2011-3-22 07:39:00
[em1002]收益非浅!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幸运安琦儿 2011-3-20 20:42:00

下次我再要写论文就交给你了,哈哈,姐姐我辛苦写论文会死很多脑细胞,会容易变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幸运安琦儿 2011-3-20 20:40:00
[em1002]这也可以写成论文格式,好厉害的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金豆 2011-3-20 17:48:00
小墨真的很不错,大学生就是有文化,帖子很精彩,顶起![em1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kufresh 2011-3-20 01:45:00

郭跃又输给帖雅娜了,有点像去年的王皓了

楼主写的很专业,一定是高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rthur6531 2011-3-20 00:56:00

楼主辛苦了.....好好学习.....

长期贯彻:反手球毫不犹豫的横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uanghuacai 2011-3-22 13:42:00
楼主写的很专业,一定是高手了。
系一系护膝,轻轻的我走了,不带走一面金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