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板、那胶、那人……
前一阶段,由于工作原因离开精英一段时间,如今又重新回到论坛,回到久违的器材版,一切都显得那么亲切。以前的老朋友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者精英,那些新加入的朋友,也在默默地支持者精英。回来了,准备写些东西,但是由于很久没有动笔,难免有些生疏晦涩,但是还是决定写了。为了久违的朋友,为了那些新来的会员,也是为了我自己。
在器材版多年,看到最多的就是关于器材的各种问题,关于板子的,关于套胶的,等等。下面我就把自己在论坛这些年学到的,听到的,了解到的,归纳汇总一下,可能有些差错,有些偏颇,有些主观臆断,但是本意是好的,也希望大家帮助改正。
一、那板
乒乓球底板是器材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底板主要材质以木材为主,国际乒联对底板规定为底板的厚度至少应有85%的天然木料,木料层之间的粘合层和纤维材料不得超过总厚度的7.5%或0.35毫米。这个规定就决定了底板的主要材质是天然木材。因而,纯木底板也就成为了底板大军中名头最响,性能更加优越,拥趸极多的一种。
纯木底板是生命力最强的底板,也是众多专业和业余选手的首选。纯木底板以细腻的手感,出色的持球感觉让很多人为之着迷。纯木,顾名思义,就是整个底板都是由纯木料制造而成,没有添加任何材质。制造者根据需要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木材进行搭配,从而获得不同的效果。
1、 经典5木夹板
5木是纯木底板中的主力军,选用不同的木材,从中心向两侧排列为5层。通常将中心的木材成为芯材,也叫大芯,向外依次为力材,也就是提供力量支撑的木材层,最后是面材。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拍子表面的材质。从底板的横截面来看,可以清楚地看到5层木板。这5层木板一般情况下,芯材较厚,力材和面材相对较薄。从木材的材质上看,芯材一般采用的是阿尤斯、桐木等。这类木材优点是重量轻,材质硬,能够提供足够的底劲。阿尤斯木材仔细观察,可以看到不规则的气孔。而桐木作为生长较快的木材,虽然材质轻,但是由于生长较快,密度并不均匀,如果用整块桐木作为大芯,就会出现区域密度不同,硬度不同,造成击球感觉软硬不均的现象,所以我们极少看到用整块桐木作为芯材的底板,一般桐木大芯的都有拼接,寻找密度近似相同的木材拼接一起,从而达到近似的硬度,使击球感觉不至于有太大的差异。力材,使用比较多的是云杉,云杉硬度大,作为力材可以提供很好的力量支撑,在底板的横截面可以看到云杉做的力材,有点状的排列,这是云杉的木纹,因为被切割得很薄,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近似点状。这些点状排列越是均匀细密,越是说明云杉的硬度大,质地均匀,击球的力量就会越大。因此,在选择5木的底板时,云杉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只底板的价值和档次。面材的材质一般采用的是淋巴、蔻头,也有用阿尤斯和桧木的等等。近年来,一些硬度更大,品质更好的木材也被用作面材,如红木、紫檀、胡桃木等等。面材材质越硬,借力就会越好,然而控制也就差了些。硬面材不容易被打透,需要很好的发力。最为经典的纯木5夹代表当然是斯蒂卡OC,狂飙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5夹纯木的最大优势就是优异的弧圈性能,特别是在小球时代,OC在王励勤的手上更创造了神奇。时至今天,还有相当多的球友对之爱不释手,深深着迷。OC重量轻,弧圈性能出色,虽然大球时代,OC的弧圈球的速度已经有所降低,但是它独特的形变,那种震手感让人如醉如痴,整体形变是OC的最大特色。世间没有完美的事物,OC也不例外。直板OC的推挡一直是人们诟病的软肋,形变导致力量消散,推挡的速度和准确性大打折扣。其实我们也不能求全责备,毕竟OC是一款纯粹的弧圈球板,推挡不是它的强项。王大力用它的两面弧圈,可以虎虎生风,马琳用它则勉为其难了。红双喜的狂飙王,可以看成是OC的升级版,形变减小了很多,但是底劲却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狂飙王的拍柄设计更是高出一筹,握着更加圆润。随着大球时代的到来,老OC,老狂王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对出球速度的需要。于是OC-CR,纳米OC应运而生,狂飙王655也横空出世。但是那种曾经让人沉醉的形变,却越来越小了,只有那些恋旧的球友依然在坚持中寻找那种让人心动的感觉。
2、7木夹板
7木夹板,是由7层木板依次粘合而成。材质选择不尽相同。有的采用等厚不同材质,有的采用芯材厚,其他木材等厚的不同材质,总之在每层木板的厚度上,根据需要做不同调整。7夹的出现满足了对球速的要求,底板在7木结构下,更加坚挺,底劲更加充沛,使击球可以获得更大的力量。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速度的提升,当然要牺牲旋转和持球时间。于是,硬7夹,软7夹为不同打法的球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硬7夹偏重于快攻,软7夹,偏重于弧圈。
提到7木夹板,就不能不想到曾经让刘国梁笑傲江湖,成就大满贯伟业的斯蒂卡CL。时至今天,CL仍然是很多球友追捧的对象,是他们的不二选择。现在的CL已经变得柔和了许多,弧圈性能比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推挡强于OC,这也是很多球友钟爱的原因。7夹的代表CL当仁不让,班达的金牛座可以看成是班达产品中的CL,只不过控制更好些,力量欠缺些,手感更中庸些。奥恰洛夫、鲍姆是多尼克7夹代表,鲍姆的结构像极了CL,奥恰洛夫的胡桃木面材使借力更加轻松。这两款板子,西山半日贵宾在论坛和杂志上已经做了比较,在此就不再赘述了。尼塔古的大鸟和小鸟系列应该是软7夹的代表,弧圈性能更加出色,同时兼顾了快攻,所以人气一直很高。硬7木中,有两款底板也不能不说,一个是NP700,一个是蝴蝶陈静。前者因王涛的使用而闻名,后者因陈静的使用而著称。NP700曾经是正反反生打法的最佳配置,不过现在已经不复当年之名了。蝴蝶陈静据说已经停产,现在市场的多是存货,真假不得而知。不过,现在最为走红的当属斯蒂卡的黑檀7,面材采用檀木,不拉丝,面材硬,整体厚度适中,加入两层硬质木材,使底劲更为充沛,击球感觉脆爽,出球速度快,底板通透。如果力量偏小,则不容易打透,制造旋转相对弱些,控制有所欠缺,但是这些小问题都无法掩盖黑檀7那逼人的锋芒。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3、“加料”底板
这里所说的加料底板,就是添加各种材质,旨在增强球板性能的底板。最初添加的材质无非是碳素。有碳片,薄如蝉翼,有碳粉。加入碳素的底板,主要是提高底板的硬度,增加击球速度,获得更大的杀伤力。碳素之所以被最早应用于底板,就是因为它的重量轻,硬度大。碳片一般在国产的低档次底板中很常见,拍里奥、锐科特等都是制造加碳素底板的先驱。然而碳素的添加也带了负面影响,底板持球不好,重量增加,制造旋转弱。于是各种尝试接踵而来。斯蒂卡在这方面的尝试可以说是别出心裁。红黑碳王的问世,显示了斯蒂卡的技术实力。红黑碳王5.4、7.6更是让很多球友无法自拔。红黑5.4是标准的五木结构,但是在木材与木材之间的粘合胶水上,斯蒂卡却做出了文章。在粘合的4层胶水中,添加了碳粉一类的物质,7.6也是如此,在7层木板间的6层胶水中也添加了这些物质,从而增强了底板的硬度,但是重量和手感却达到了纯木的效果,看似无碳,其中有碳,碳在其中,似无还有,心思巧妙,可见一斑。同理,让很多人着迷的钛5.4,也是如此,只不过在胶水中添加了钛粉,既保持了5木的形变,又增加了硬度,而且撞击的清脆金属音更是让人心动不已。而钛金王则是添加了钛合金网,硬度更大,力量更足。斯蒂卡在尼斯和CC5中又尝试了软碳和轻碳,此两款底板,本人没有用过,不敢妄加评测。仁者见仁,大家自己分辨。碳素时代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然而纤维时代就称得上千花齐放了。聚龙纤维的问市,大大提高了底板“加料”的选择。玻璃纤维、碳素纤维、聚龙纤维,各种混编纤维纷纷上市,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间,器材市场色彩缤纷。从以前的佩玻到现在的韩玻、玻璃鸟、RUTIS。蝴蝶的纤维底板应该说是花样更加繁多,波尔系列的诸如ZLF(超级纤维)、ZLC(超级纤维和碳纤维混编)、ALC(芳基和碳纤维混编)等等,张怡宁系列的INNERFORCE,都是新技术应该的佼佼者。国产中,纤维底板中当属世奥得,金聚龙、银聚龙更是代表国产纤维底板的水平。在探索新的材质中,国产的一些厂家更是有着大胆的创新。金亚的竹丝底板,在探索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4、单桧
桧木现在可以称得上“贵木”了,随着桧木资源的日益贫乏,桧木底板的价值也与日俱增。但是单桧的底板以它那雍容华贵,浑然天成的独特魅力征服一批又一批的爱好者,令那些单桧发烧友心驰神往,趋之若鹜。桧木中的极品当属扶桑岛国的桧木,另外台桧、美洲桧质量稍逊一筹,不过也是现在比较好的选择。单桧中的达克单桧的品质当仁不让,从达克10到达克70、达克90等无一不是上品。骄猛的雅典娜柳黄金、柳白金、蝴蝶的经典金泽洙等等都是单桧中的极品。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5、创新底板
说到创新,就让人感觉到,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在底板的材质和形状上,人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三维的枪拍、96拍,吉隆泰的空心底板,挺拔的小提琴,多尼克的都特,无机龙的大芯开槽技术都是这些厂家在这些方面做出的大胆尝试。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二、那胶
套胶作为乒乓器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上的套胶种类繁多,性能也不尽相同。套胶分类有以下几种:无外乎反胶、正胶、生胶、长胶、防弧胶几种。
1、 反胶
A、国套
反胶就是胶粒向里,胶面向外的胶皮,现在基本上都用套胶,即厂家在出厂时已经将胶皮和海绵粘合好的。套胶比较省时省力,而且粘合工艺很高,套胶平整,不易开裂。反胶套胶总体两种,国套和外套,即国产套胶和外国进口套胶。提到国产套胶,有两个品牌不能不提,729和红双喜。729作为盖胶的先驱,将粘性胶面发挥到了极致。在弧圈球刚刚兴起的年代,729超级的粘性,让球更转成为现实。据说当时一名外国运动员出价500美元购买一张729胶皮未果。可见729的盖胶技术在世界上是领先的。盖胶就是用技术在原有的胶皮表面加盖一层更加粘性的胶,虽然粘性增加了,但是胶皮也变得厚重了,而且不容易打透。红双喜经过尝试,狂飙系列胶皮横空出世,改写了粘性套胶厚重,不易打透的状况。狂飙2、狂飙3更是绝大多数专业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的挚爱。粘性的胶面,硬挺的运海海绵,都赋予了狂飙套胶长久的生命力。这种粘性套胶,更加符合中国人拉球的习惯,能够制造出足够强的旋转,足够长的弧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力量速度的不足。狂飙套胶至今还是国家队和省队的主打正手套胶。随着大球时代的来临,对速度要求的提高,以及无机胶水的应用,无论是729,还是狂飙,都悄然地开始由粘性向半粘半涩转变。于是729-5、729-08,尼奥狂飙、谜印陆续上市。但是经典带给球友的影响,并不因为新产品的上市而消退,相反更多的人还是喜欢狂飙,即使不灌胶也不舍狂飙,足见狂飙在国人中的地位。灌胶曾经是狂飙系列出神入化的法宝,灌胶就是有有机胶水在套胶海绵上多次涂抹,使海绵充分膨胀,从而使海绵气孔变大,弹性,韧性增强,增加咬球性能,提高速度,增强手感。王大力据说赛前要刷胶20多遍。无机胶水时代,灌胶已经被淘汰,这就要求套胶的海绵性能不灌胶也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因此也为无机套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海夫、世奥得、三维、银河、以及老牌的729、红双喜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无机套胶。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B、外套
外套基本上都是涩性,也有半粘半涩的套胶。这是由外国人打法习惯决定的,外国人喜欢大力冲拉,身体素质好,力量足,追求力量速度,弧圈球多以撞击辅助摩擦为主。这种打法要求海绵要有足够的持球能力,弹性好,韧性足,外国套胶在海绵上做到了极致。有机时代的大巴等胶皮,在灌胶后威力巨大,是很多世界级球手的首选。无机时代的到来,以多尼克为代表的德系套胶,如铂金JO、F系列。蝴蝶为代表的日系套胶如T系列,无机大巴系列都迅速占领了市场的绝大份额,以骄猛为代表的韩系套胶,如大Z,大V系列,欧米茄系列都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总体看来,外套的海绵性能绝佳,虽然制造旋转的能力稍逊,但是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动作,还是可以拉出又转又猛的弧圈。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C、防弧胶
防弧胶虽然归入了反胶系列,但是只是由于胶面和海绵结合形式。防弧胶是防弧圈球的一种特异胶皮,表面看和反胶差不多,区别是几乎没有粘性,胶面光滑,通过光滑的胶面消解弧圈球的强烈旋转。从而达到出其不意的诡异效果。防弧胶的代表人物当属蔡振华。当年由于没有两面胶皮颜色限制,蔡振华两面倒板的打法,在世界上独树一帜。防弧胶分为软防弧和硬防弧两种,软防弧代表是729的804胶皮,硬防弧代表是福合777胶皮。
2、 正胶
正胶就是颗粒向外,胶面和海绵粘合的胶皮。正胶根据胶粒的长短,粗细,软硬和胶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正胶、生胶和长胶。正胶是中国传统快攻打法的产物,一批正胶直板快攻选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代表人物刘国梁,以这种打法,笑傲乒坛。他当时用的就是国产的802系列胶皮。正胶的特点就是颗粒短,粗,硬,颗粒顶端一般有花纹。出球速度快,有一定的摩擦,发力击打,球下沉,有一定的怪异性。正胶的海绵一般比较厚,在2.0-2.2都有。正胶国产的729系列的802-40性能比较突出,大维的388B-1,等都是不错的正胶。外国的正胶比较好的是TSP也叫大和系列,蝴蝶系列,多尼克系列的正胶,外国的正胶一般海绵比较软,持球好,连续性强,控制出色。生胶的胶粒比正胶长,软,颗粒细些,一般顶部也有花纹。生胶的特点是速度快,球怪异性强,但是摩擦不是很好,掌握生胶需要调整动作和板型。代表人物是王涛,曹臻,唐鹏等。这些人都是横板正反反生打法,在乒坛占有一席之地。生胶的海绵一般在1.5-2.0之间。有些球友根据自己的打法自己选配了不同厚度的海绵,从而追求更好的适合自己的效果。生胶海绵越薄,球的怪异性就越大,但是控制也就越差,连续性也越差。国产生胶中,大家比较认可的是729的-563系列,也是怪异性最好的一种。729的799虽然也是生胶,但是性能比较接近正胶。大维的388C-1系列,生胶皇,红双喜的闪灵等也是国产生胶中不错的选择。海夫的企鹅生胶比较接近外国的生胶,海绵比较软,持球好,连续也不错,但是怪异性稍差。外套生胶中,TSP系列无疑是领军者,是专业选手的首选。长胶是怪异的代名词,胶粒细软长,击球反旋转,飘忽怪异,是业余选手钟爱的一种选择。长胶也被称为“魔胶”。随着长胶选手的越来越多,它的神秘感越来越小,人们掌握规律后,其实也可以由破解之道。在专业选手中,长胶选手越来越少,只有一些削球选手在反手使用。但是在业余选手中,长胶的魅力仍然长盛不衰。西毒的长胶也是很多球友争相模仿的对象之一。国产的长胶中,729的755系列,大维的388D系列,红双喜的云雾系列等等都是业余选手的不错选择。外国套胶中,蝴蝶的长胶、TSP长胶都有自己的拥趸。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原创]那板、那胶、那人............(器材普及贴,献给刚刚入门的球友)
三、那人
器材是为人服务的,人是器材的主人,如果主人沦为奴隶,那么就是本末倒置了。球友们选择器材,分为几种情况。初学者,由成品拍入门,一般选择是不要太贵,但是手感要好适应,不至于和以前的拍子差异过大,这个范围中,选择的余地很大。国产和进口的拍子都有,价格高低是次要的,关键是合适。其实说起来简单,找到一把合适的拍子是很难的。无论是新手还是老鸟,寻找到一把“神拍”确实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正在上下而求索。在论坛中,很多球友求助,让大家为自己推荐拍子和配置。这种情况就要有心理准备,首先自己要知道自己的打法,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是快弧还是弧快,是进攻为主还是防守相持为主,是削球还是攻球,是横打还是推挡,是正手强还是反手强,等等,详细了才好做判断。但是人和人之间的感觉不同,同样的一把拍子,在别人的手就是好用,到了自己的手可能成为垃圾。自己认为是垃圾的拍子,可能别人用着就无比地舒畅。因此,别人的推荐只能是参考,梨子的滋味还是亲自尝一尝。但是这就带来了一个后果,费钱。现在的拍子动辄几百上千,多了谁也承受不起。所以就需要根据自己打法,缩小一下范围。根据本人烧拍的经历,总结走弯路的教训,多而杂不如少而精,一步到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并不是说价值稍低的拍子就不好,起码一步到位对心理是个安慰。
啰嗦了这么多,其实无非就是把这些年的心得写出来和大家共享。这些东西对于老鸟来说,是不值一哂的。希望老鸟们帮忙补充,提出意见。也希望给新会员一点帮助,那么我的努力就算没有白费。
(所有图片均来自精英器材超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1 10:34:2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