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转帖]马林败战记1 血拼巴黎

无敌抢拉手机认证 2012-3-8 23:43:00

 

如果有机会,我真想在这里,和各位球友、尤其是琳迷,探讨一些马琳失败的关键比赛。
马琳的球很高;从我私人的角度,一直认为他比王励勤稍微高一点点。所以,能在大型比赛中打败他,往往意味着技战术巨大的成功;那样的比赛,非常具有分析的价值。
鄙人才疏学浅,球艺也荒疏已久;抛砖引玉,期待各位方家妙手点金。
让我们言归正传。

龙枪时代,所向无敌的马林
如果给马林做一个年谱,巴黎世乒赛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之一;正如2008年奥运会一样。同样是巨大的转折,只不过一个转向黑暗,另一个转向光明。
让我武断地说一句:如果马林在巴黎世锦赛上没有输给朱世赫,2004年奥运会他可能也不会输给瓦尔德内尔。
在遭遇朱世赫之前,马林是近乎无敌的。在与各种技术风格选手的较量中,他的战绩都占据着稳稳的上风:中国的虎军上将孔令辉、王励勤;韩国的代表人物金泽洙和当时还很稚嫩的柳承敏;以及来自欧洲的巨星波尔、施拉格、瓦尔德内尔、普里莫拉茨、格林卡、萨姆索诺夫……所有的这些人,都对马林既富有粘着力、又极具杀伤力的打法头疼不已。
能让马林感到紧张的,大概只有台北的拼命三郎庄智渊和当时他尚不太熟悉的王皓。历史告诉我们,几年后,他将把王皓折腾的寝食不安;而庄智渊将很快由巅峰下坠,褪去曾经的一切光彩。
充实的实力和同样充实的信心,马林的一只手已经捉住了圣勃莱德杯的杯耳。
那时的朱世赫,就像我们的蔡猛所说的,是世界排名第61的选手。
两个人的战斗,就这样在一个看似很不平等的舞台上展开了。

准备工作,刘国梁做足了吗?
蔡猛不用上场比赛,他可以信口开河;我的疑问是:刘国梁难道也忘记朱世赫了吗?或者61这个数字太大,大到了可以抹煞他记忆的程度?
在某届俱乐部杯上,人们亲眼见证过朱世赫接连打败刘国梁、瓦尔德内尔,当时他们还都没有衰老,或者说都站在顶峰。也许人们忽视了一点:一个削球手能打败瓦尔德内尔,这意味着什么。但我清楚记得在那届俱乐部比赛的最后,朱世赫对钱千里的决胜局,比分落后的小朱像变了一个人,狂飙一样的进攻让钱千里不知所措。要知道,钱千里那个年代的快攻选手,在打削球的领域都是有过专门训练、水平很高的;朱世赫打败钱千里,说明了他的打法中肯定有一些我们所不了解的东西;这些东西足以打破比赛的常规,甚至扭转胜负的天平。但是,或许这三场胜利,在我们的教练组眼里都是简单的爆冷;因为在马林与朱世赫的比赛中,我们看不到刻意准备的、针对朱世赫的东西。
更奇妙的是:无论是坐在场边指挥的刘国梁,还是上场比赛的马林,两个人在此之前都曾经输给过朱世赫。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大家仍带着盲目乐观的情绪和“战略和战术上都藐视对手”的态度上场了。

郭跃华和马林的传承
如果我们一定要为马林在历史上找一位相似者,那就是郭跃华。
直板弧圈球打法,尤其是刚柔并济的中国式打法,可谓削球的克星。正如当年的郭跃华总是能吃掉高岛规郎一样:长拉短调、搓打结合,比赛看上去很精彩,高岛规郎神勇无比的扑救也能赢得很多喝彩,但实际上老郭攥着他的命根子。只要一捏,他就挂掉。
那么,老郭头疼谁呢?梁戈亮。和高岛不一样,大鼻子的削球是带刺的,随时会扎你一下。攻削结合的不同比例,会给对方带来完全不同的感觉。就像多年后的陈新华、王浩和丁松。如果你不能像陈新华一样铜墙铁壁,就必须像丁松一样浑身是刺;像王浩那样中途半端的攻削比例,在绝顶高手的对话中,是很吃亏的。
可以说:如果马林对上的是李根相,胜利几乎100%;遇到朱世赫,立即变成对半开。

尴尬场面
我手心里攥满着汗看完了直播,马林在对拉中的疲软表现令人吃惊。只要形成对拉,基本以马林的失分告终。要知道,他就是面对天下第一正手王励勤,对拉的时候也没有这么下风过。但是,站在他对面的朱世赫,离球台比王励勤更远,那段距离有效化解了马林弧圈球的力量和旋转所带来的威力,使朱世赫可以自由选择拉、打、兜中的任何一种。而且,作为一个削球手,他不需要每板都发足力向前爆冲;所以他站得稳、瞄得准,在需要发力的时候也能真正甩开膀子。
马林的情况则恰恰相反,必须板板发力、板板高质量,其结果是:冲到正手的球被朱世赫一板板反冲回来,冲到反手的球则陷入了与长胶削球的艰苦拉锯战当中,而他的反带弧圈球则在站位远台的朱世赫面前形同虚设;于是,他越打越紧张,越打越僵硬。
马林能不爆冲吗?可以。实际上,在那中间他有几板加转弧圈,小朱都不太适应;中间他一度拉右侧旋球到小朱中路偏反手,小朱也很别扭。大家可能忘记了,很多年前,中国乒乓球的开山鼻祖容国团就利用相似的战术拖垮过同样进攻凌厉的削球手西多。
但是,马林的这些“骚扰战术”,不但让朱世赫头疼,似乎连他自己也头疼,他拉高吊弧圈球的动作别扭得令人吃惊,似乎要拐着脖子抻着胳膊才能拉过去,运用起来远没有爆冲得心应手。
这一刻我们可以看出,马林在赛前,可能只准备了一套战术:爆冲,一直把对手打爆。那么,打不爆对手,自己该怎么办?马林没有准备,刘国梁似乎也没有准备。在比赛陷入泥潭的时候,马林只有自己摸索出路;在他摸索的路上曾经出现过一道光明,但他最终没有坚持到底。

 

舍长就短
马林的优势在哪里?他最大的奥义,并不是剽悍犀利的正手攻击,而是变幻莫测的小球控制。搓、撇、吸、拧,这些沾衣十八跌的技巧,才是马派武功真正的精华所在。
如果我们把镜头拧回最近的欧亚对抗赛,看看佩尔森对朱世赫的比赛,就会发现,原来小朱也是怕调动的。佩尔森的小球没有马林那么好,但在他的调动下,小朱仍然跑的不亦乐乎。那么,再回到47的血火战场,马林有多少次成功的调动呢?非常少。绝大多数的时间里,他都在与朱世赫展开枯燥乏味的拉削大战;他有些漫不经心的小球处理甚至送给了朱世赫不少抢先上手的机会——他太把朱世赫当作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削球手了。换言之,他用的是打高岛规郎的一套,却忘了面前站着的是梁戈亮。
如果我们把削球手与进攻型选手的比赛当作一场肥皂剧,马儿是不是演得太入戏,以至于忘记了真正的自己?

 

 

历史会再一次雄辩地告诉我们。不久以后,朱世赫会在另外的赛场上碰到自己有机时代最大的苦手王励勤。让他头疼的并不是后者“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正手弧圈,而是其铁板一样的防守。
历史甚至根本不用等那么久,在打败马林之后,朱世赫很快就将遇到施拉格。这是一位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爆冲的选手,但是他以动作别扭、弧线极短的高吊弧圈球,实现了让朱世赫“借不上力”的神奇效果,以一种并不精彩却很轻松的方式拿下了比赛。《多情剑客无情剑》中,李寻欢从郭嵩阳的尸体上读出了荆无命的剑意;47届决赛前夕,施拉格从马林和格林卡的伤口上发现了朱世赫的弱点。
是的,攻球与削球的大战就像一出肥皂剧。就像几乎所有的肥皂剧都少不了爱情一样,攻削大战中也少不了弧圈球和削球的实力对话。但是,爱情不是肥皂剧的一切,实力对话也不是比赛的一切(除非你有陈杞的力量和好运气,而那种幸运儿一向很少);那些闪烁在夜雾中的支线情节里,往往隐藏着打开胜利之门的钥匙。而在47届的那一刻,马林一路艰难跋涉,他甚至走到过希望的窗前;但他只犹豫了一会,没有推开窗子,就继续向前走——那一瞬间,他迷路了。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3条评论

qq79242943 2012-3-9 01:06:00
[em1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踏雪留香 2012-3-11 21:13:00
看帖是学习,回帖是美德,好贴就要顶!
intent:#Intent;S.K_1171477665=34602F20AA37B3A6AE 99473217387B1ADA0E64BE4C2007CEA992F840DAE2C 609;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枫羽藏深 2012-3-11 21:59:00
这个分析很独特的,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