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最近一年的打球总结

xiaofeme 2012-3-11 15:15:00
我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业余的乒乓球爱好者,水平非常菜,但是乒乓球对我来说既不是锻炼身体,也不是娱乐消遣,而是实实在在的
一门学问,我所做的就是用学习与行动去理解这门学问。

有人会说,乒乓球能有什么学问,确实,问问一些高手,他们也说不上来什么乒乓球能有什么系统的学问,
但是请注意,业余里面的高手几乎100%的都有童子功,他们有老师教,打下了合理打球的基础,知道这么打是对的,不需要知道为什么。
但是对于业余的球友来说就不一样了,天生的动作倾向会让他们犯下很多毛病而不自知。业余球友同样需要有老师教,但是这个老师
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如何给自己当老师?
要有这样的想法, 自己一定要并且有信心可以合理的发力,合理的打球,但是现在有很多问题和障碍,需要自己通过努力一一改进与去除,
首先要去琢磨去观察,总结出问题与规律,然后结合实践再验证和提炼这些想法,这样反复下去就是自己给自己当老师,不断进步的过程。
作为纯业余的爱好者,这个过程会有很多坎,会经历过很多次迷茫灰心甚至对乒乓球的厌倦,但是一定要有记住,只要坚持一切问题都会解决,
都会有豁然开朗蓦然回首的那一刻,迎来证悟的喜悦。
同时,作为业余球友,提醒自己不要和别人比,被高手蹂躏后也不要灰心,要和过去的自己比,只要在进步就行,就有希望。
另外还需要一个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假如你现在的水平是50,总是期望100,这样实际上你精神上的满足感就是50-100=-50了。
但是如果不期望那100,只记得之前的水平时30,那么你精神上的满足感则是正的20了。
这是我经历过无数次打击与灰心之后总结出来的教训。

什么是基本功,合理的发力击球就是基本功。什么是乒乓球的学问,如何合理的发力与击球就是一门学问。

我现在的状态是最近一年正反手基本功都有进步,但是感觉仍然有很大的问题。但是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关口。
总的来说,仍然在打基础的路上,甚至还没有真正告一段落。这是对自己目前的情况最实在的一个界定。


下面列出一些这一年来打球得出的一些体会。

1,力量来源于空间。

   什么空间?加速的空间,把击球的轨迹当做是画一个扇形,原点在腰上,引拍的位置到击球点的距离是弧线,空间就是这个扇形的面积。
发力打球的时候你算一下你这个空间有多大,然后想想怎么加大这个空间。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一个是腰不能太直,要弯下去,这样这个扇形的半经才能加大,其次要转腰,用腰来引拍,这个一般说的比较多,道理很简单,不用腰,光用
胳膊的话,相当于少了一部分半径。
另外一个是引拍,引拍不能往身体后面引,要往来球方向引。犯这个毛病也容易犯。
其次,两个脚的距离要尽量站开一些,这样弧线画的会更大。同时,身体也能更稳,有利于发力。

2,肘关节保持前置。

   注意了,这个是关键,可以说纯业余里面相当一部分都有这个毛病,我一般光看这个就知道有没有基本功了。
   首先想象一下肘关节不前置,而且不动,这样正手击球的话球就打到边上去了,很难打到前面去,所以说实际上这个肘关节击球时
   都前置了,关键的地方来了,刚才说了不前置不好往前打,所以一般的就很自然的往前挥大臂。所以整个过程就是前臂和大臂一块挥的。

   
   我来做个比喻来说明为什么这样不合理。大家知道双节棍可以作为武器,但是如果给双节棍再加一节变成三节棍,还好使上劲么?

   身体躯干作为一节,大臂作为一节,前臂作为一节,这就是三节棍。
   我说的肘关节前置是动作开始前肘关节已经在自然的放在前面了。(注意了,是放松的放在前面,在球打丢之前再也不要收回来!!),
   这样整个动作主要是腰带动大臂,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往内前方向迎着球收!这个过程大臂是放松的,不是主动。只是随动。
   这样躯干和大臂作为一个整体算一节,小臂算一节,这才是双节棍!


   有这个毛病的可以尝试有意识的把肘关节往右前方向伸出去,在后面的击球也保持这个状态(注意,不是伸出去打完了一拍再收回来,
   然后下一拍再伸出去),刚开始可能不能适应,但是这样会迫使你使用前臂和腰,练久了你就能体会到什么叫收前臂了,什么叫稳定了,
那时才知道之前的毛病有多大,可以说肘关节就是一个稳定器,不能放松乱动它,整个击球就无法稳定。(堂皇哉应该最能体会这个过程)。
   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肘关节要彻底放松的放在前面,刚开始可以尝试耷拉着放,后面练多了就形成自然了。最后是感觉不到大臂的存在。
   

   另外一个重要的是,这个轴关节前置可以使正手挥拍半径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横拍反手或者直拍横打种加速空间的主要的来源。

   有个方法可以鉴别有没有这个毛病,打球如果感觉大臂酸累的话,基本上就是有这个毛病,有时候打球的力度不大,比如打两拍不到
   就开始捡球,这个大臂有休息的时间可能也会感觉不明显, 但是如果练正手对攻能不停的练30个以上,有毛病的话肯定会感觉酸。


   补充两点,一个是体会保持两个字,另外是注意肩膀也是一个道理。

3,什么叫发力集中

   有人劲很大,但是都没使到球上,有人力量不大,但是全都用上了,这就叫发力集中。下面是我的感受
   1),在触球一刹那使劲,
      这一刹那可以是快要触球之前或者是已经开始触球。对这一刹那的感受可以说代表一个人的手感甚至水平!
      不会打球或者没有手感的人体会不到这一刹那,乒乓球的技术含量都在这一刹那里面,蔡振华说过,引拍到击球结束,每个运动员的具体
      动作都不一样,千变万化,引拍有高有低,板型倾斜度数有大有小,其中最主要的是击球一刹那一定要合理。
      注意了,我说的是使劲,并不是说一个地方使劲,而且全身所有地方使劲。或者用一个词叫hold住!
      你仔细看看那些明星运动员的慢镜头里面的表情就知道有没有使劲了。
      那触球一刹那之前不使劲么?当然也使劲,这里说的使劲可以用加速度代表,在这一瞬间速度最大,加速度也是最大的。
      1,在这一刹那,前臂手腕的作用最明显,前臂要使劲迎球收,手腕加速摩擦球。
         很多人打球喜欢用手腕,但是毛病是手腕的力量使用的太早。应该是在触球一瞬间再使劲,另外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没有前臂,
         只好大幅的使用手腕弥补。另外,前臂容易收的太早,前面应该有个迎的过程,在那一瞬间迎上了开始再收才会实在。
      2,脚下和重心要稳住,这是力量的基石,注意不能散了,很多人容易这时重心往上大幅往上窜或者往前后移动,这个毛病也很大,
         会造成击球点不稳。大大影响力量的集中性。(注意,正手的话,击球点在胸口正前方),
      3, 这一瞬间意念可以关注在球拍以及球上,而不是你身体的其他部位,这样可以有助于把力量集中到球上。
         注意,击球的力量应该集中在一点上,而不是一段距离上,有人触球后平移一段距离,好像想把球直接带到对方台面上去,
         结果就是力量全分散了。
      4,摩擦球用内弧线而不是外弧线。内弧线就是拍子触球后平着收,外弧线是往上收。

      总之在触球一瞬即以及击球的过程总,身体各个部位都要hold住,不要把散了,同时把意念集中到拍和球上,
   
   2), 含胸收腹
  
      这个词是任何一本乒乓球教科书里的标准用语,这个直到最近我才体会到它的含义以及重要性。
      做到击球发力集中,首先自己发力的身体不能散。身体稳了,才能打出力量,就像练武的人一开始要站桩三年后师傅才开始教,
      而且一辈子都要练这个功夫,要练到身如铅铸才算真正有成了。身体不稳,打出的套路都是花架子,而且实战中动作变化万千,
      身体一移动就没有根了,其他的自然就失去意义了。

      含胸收腹可以使上身收成一个整体,,这样更容易转动整个腰部,不然的话可能只是转的只是半个肩膀。
   
      另外就是在移动中稳定的上身也有助于发力稳定。

      唯证方知!

  3)。发力顺序
      这个涉及到很多东西,总的来说我自己现在做的远远不够,应该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身体的协调发力我觉得有几个原则,一个是从大到小,比如腰在前,臂在后,然后是手腕。
      关于上半身和下半身哪个先发力,有的说先上后下, 也有说同时发力的(好像说是李晓东),我自己的感受是应该是上下同时发力,
      转腰引拍后重心移到右脚上, 右脚要踩实,同时屈膝,之后上下同时发力,上面转腰,下面脚蹬地,同时重心转到左脚上。
      注意,有人是重心转移过程中收臂,有人说是已经转移到左脚上然后手臂,我观察不少明星尤其是王励勤的动作属于后者。我感觉两个都可以,
      但是后者更稳一些。


4, 发球与接发球。
    发球可以说是乒乓球旋转技术的精华,相当于给你一个机会随便制造旋转给对方处理,大家注意了,
    通常情况下发球的旋转水平可以代表一个人整体的水平,水平比较高的好多人都可以发出旋转极强的下旋球,球直接往回跳。
    一般水平的人发的球的有两种特点,一种是根本发不出转球,这个是手感问题,另外一个是可以发出稍转一些的,但是全部出台。
    还有一中就是发球不出台,但是球发不转。
    注意了,发球很转,而且不出台,这是功夫。


    很多人可以拉出很转的球,但是很少人可以发出很转的下旋球不出台甚至回调的下旋球。

    有人会问,这有必要么?你跟高手交手多了就知道很有必要了。首先发球出台会被拉,不管有多转,不出台但是不转的也会被拉。
    高手都有这个本事,当然除非你也是高手会反拉。你跟他们打多了就被逼着练这个发球。就像老肖,现在为什么发球这么短,被佟军逼的,呵呵
一个朋友对我说,一次他跟一个老外打,他的发球不管有多短,全部被拉或者被挑,还不如不发球。
注意,我的这个朋友也算是专业的,曾是是某一市女队的主力。

    以前有人说我的发球不错,我现在才知道不是不错,只是显得稍微怪一些,对付一般人好用一些,其实也是属于那种不入流的发球。
    最近我看了很多遍水谷隼的发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发球出台或者不转的原因是摩擦球太厚或者撞击太多,病根有一部分在大臂上,
    大臂不能动。另外就是在触球一瞬间要用很薄的加速去摩擦球。很多人都是发球一碰球就没有了,高手的发球则是,触球之后一切才刚刚开始。
    这是一个功夫,我特意起早在公司练个两个早上。第二天终于可以发出若干个往回调的下旋球。
   
    接发球同样是们技术活。简单的说几个我的体会
    1)如何判断旋转。
       注意力放在对方的拍子上,而不是球上。看触球一瞬间的拍形和拍子的运动方向。如果拍型比较平的,方向又向前下的,应该是下旋球。
       拍子比较立而且一瞬求有向上的动作,应该是上旋球。  另外还要看击球的拍子上的部位。
       有很多种情况,要观察和总结才行。这是也是经验和功夫。那一瞬间不是那么容易看的。
       另外也可以配合球的弧线和节奏来看,一般球比较飘线路比较平的是下旋球,上旋球则是落台后有个往前拱的加速。
      
       据说国家队的都是看球上的商标来判断的? :—)
    2)接发球宗旨就是积极主动,架子一定要摆好。不能站的太随便,就好像对方如果发个很快的球过来,要能拉过去才可以。
       首先站的不能离台太近,一般业余的发球很多都会出台,要随时准备拉。
       另外就是重心以及腰要下去,不能等要拉的时候才去做,那样就来不及了。
       最后一个比较关键的,不知道你观察到了没,那些国手接发球的时候,对方在发球挥拍触球之前,都一个动作,好像是往上站了一下
       ,我觉得这是一个预启动,相当于档位挂好,脚已经放油门上了。这样动作才快。


   上面让我想到一点,也是我自己最大的毛病之一,就是在比赛中要始终保持上面说的接发球的状态,我自己有时打完一板之后重心又站起来了。
   或者腰又直起来了。脚下又没根了。这相当于跑了一半把发动机给关了,后面再跑再热车开发动机,哪能来得及啊。


上面是我的最近大概一年的体会,希望高手们指导,同时作为给同样是初学者的参考。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0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