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乒乓球转动的

乒论 2010-4-28 03:40:00

以下是引用庄周迷蝶在2010-4-27 18:31:00的发言:

 我这个人不喜欢纯理论的探讨,还是用图来看吧。如下图,这是我用磨擦很薄的动作发下旋球时留下的磨擦痕迹。用尺量过,正好1cm直径。乒乓球的半径是20mm,可以计算出来,把球分成12份,则每份的弧长是:40*3.14/12=10.5mm。如果直的是从中部磨擦到底部的磨擦痕迹就约有2份,则磨擦的弧长是:21mm。因此说,从量得的尺寸来看,磨擦的痕迹根本不可能是从中部到底部的,只能是你的发力方向是从中部向某个方向磨擦。磨擦的部位只能是击球那个位置。

庄版以图说话,图文并茂,解释清晰,一目了然。几次试验,发图发文,身体力行,不辞辛苦,甚是钦佩,

在此,谨表敬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27 1:09:32编辑过]

[原创]乒球的转动-和庄版-发下旋可摩擦到底吗?

[原创]乒球的转动-和庄版-发下旋可摩擦到底吗?

[原创]乒球的转动-和庄版-发下旋可摩擦到底吗?

[原创]乒球的转动-和庄版-发下旋可摩擦到底吗?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130条评论

乒论 楼主 2010-4-28 12:36:00
QUOTE:
以下是引用sun979在2010-4-28 9:25:00的发言:
套胶咬住球之后发力的方向摩擦,那么球是一定会随着套胶的发力方向运动的,这里的运动包括了直线以及弧线运动。

所以两位所支持的“从中下部不能摩擦到底部”的论断是不客观的,因为击球点是随着拍面走的,乒乓球是旋转的,是这个击球的摩擦点随着套胶的咬合由中下部移动到了底部,而不是球拍从球的中下部摩擦到底部,这里有一个原则性的错误。

就是空间参照物出了问题,你把主体设定为拍子,而客体球设定为原地不动且不旋转,所以产生了这样的论调。

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如果没有异议,就没有必要讨论了。因此出现些小的差异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

让我们求同存异,为建立和谐精英,优秀精英共同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乒论 楼主 2010-4-28 12:32:00
  强烈支持10楼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乒论 楼主 2010-4-28 12:31:00
  强烈支持9楼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乒论 楼主 2010-4-28 12:29:00
QUOTE:
以下是引用sun979在2010-4-28 9:12:00的发言:

楼主找来的这张图很有说服力,感谢。

首先,庄版所说胶面不能错动的理论被楼主推翻了,然后庄版说如果真存在摩擦到底时至少要三厘米痕迹也被楼主推翻了,实际上按照楼主的理论,乒乓球发下旋是可以摩擦到底的,因为你已经证明了我的观点,胶面错动咬住球然后做的摩擦动作,发下旋是可以从中下部摩擦到底的。

实际上真相已经大白了。

我要说的是,一个点,并不能说明球碰到球拍就立刻弹飞了,这里并不是向庄版想象的那样如果有摩擦就会有三厘米的痕迹。

首先你们俩把发球的动作僵化在直线挥拍的挥砍,这样平直的挥砍发球,的确是只有一个摩擦点,没有圆弧的摩擦动作,只能说摩擦系数更少,相对其他发球而言脱板最快。

其次,庄版与乒版做发下旋不能摩擦到底这样的论断,源自于一个固化的印象,而这个印象是假设球不随着球拍的挥动产生位移才成立的。实际上这种假设根本不存在,从根本上就存在着原则性错误。

实际上球是随着球拍的摩擦产生位移的,那么两位这个恒定不变的参照物就失去了空间坐标,你们所假设的理论是球拍触球后只能是一个点,而这个点是不动的,所以不存在向下摩擦,这样说是不合乎逻辑的。实际上,这个点随着挥拍摩擦向发力的方向移动,是这个触球点跟随着球拍从中下部到了底部然后旋转着飞出去。

而且根据楼主提供的这张受力情况图,可以很好的说明了套胶与球摩擦的情况,咬住球的一个点,然后做的摩擦动作,两位不会以为球是不动的然后这个点也不会随着摩擦面旋转吧?

如果你们认为球会随着摩擦产生位移,这个触球点会被套胶咬住向下方旋转,那么两位的观点不攻自破。

SUN版辛苦了!

SUN版不愧为技术版的超级写手,无论是原创还是评论,才思广义,触类旁通,旁征博引,且思路清晰,逻辑分明,真的是出类拔萃。

庄版以图说话,图文并茂,解释清晰,一目了然。几次试验,发图发文,身体力行,不辞辛苦,甚是钦佩,

在此,共表敬意。

精英有这等人物落在,只让我担心某一日爆遍全球引起灾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乒论 楼主 2010-4-28 12:08:00
  强烈支持4楼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乒论 楼主 2010-4-28 12:07:00
QUOTE:
以下是引用风刀霜剑在2010-4-28 8:14:00的发言:乒乓球
论点明晰,论断确切,完全支持乒论版主的高见。加精奖励。

感谢鼓励,如认为有必要时,我可以写出-乒乓球旋转的数学模型-的数学方程式。

本来此文应该同-乒乓球运动的数学模型-合并,才为完整的乒乓球的数学模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乒论 楼主 2010-4-28 12:11:00
  强烈支持7楼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强烈支持8楼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乒论 楼主 2010-4-28 12:10:00
QUOTE:
以下是引用LEADER在2010-4-28 8:40:00的发言:
也只是理论上的东西,学习 

理论出于实践,然后高于实际,最终又指导实践。

让我们互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28 13:20:12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乒论 楼主 2010-4-28 12:10:00
  强烈支持6楼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