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转帖]谈正反手弧圈与制动加速

LEADER 2009-12-26 09:51:00
QUOTE:
前言: "用力收臂"这说法可能会引起误解,其实用力的地方不是小臂 而是腰腿,腿腰發力要先带动手臂與肘的加速, 觸球時再以肘为支点,进行小臂的"杠杆"加速,甩鞭发力 制动加速 都是同一个道理. 小臂是被动的要盡量放松,但收臂时机要"人"主动去控制.

最近大家对于正手弧圈的摩擦理论又呈现极大的争议,打磨论 先打后磨论 小臂二次加速论 直臂  球论 纷纷出笼 .  谁对谁错,我也没办法下定论,但我想 极有可能大家谈的内容不同,但击球的感觉是相同的 只是文字的用法与诠释上的不同. 但探究其本质,我想仍然逃脱不了二次加速与内外弧理论的范畴.

我要特別提醒大家, 正手弧圈跟反手弧圈的道理是相通的. 以上大家各自提出的理论,要在反手弧圈也要能运用的上,要能一致 没有冲突.

QUOTE:
以下是引用qoo1987在2008-2-27 15:51:00的发言:

前臂加速的感觉 是因为肘关节的制动

就像把前臂往前甩的感觉

QUOTE:
以下是引用zongzuanfeng在2008-2-27 23:02:00的发言:

制动理论俺也在琢磨,庄老和王吉生有论述。用上制动,感觉能发出力,有节奏!

肘的制动使前臂加速-- 说的好阿!!! 其实许多文章在谈的 杠杆 , 前提就是肘先有个前引, 然后瞬间制动 前臂自然加速.  横拍反手也是如此. (直拍传统推挡例外) . "制动加速"原本我之运用在讲解 腕的摆动, 倒是忘了拿来运用在小臂加速. 这下说明起来,又更直接易懂了. 

我的反手一直比正手要好 協調流暢質量也高,许多专业人士都是这么肯定的; 如萧教练就要我用"反手"来教"正手" 说我反手已经有一般专业队的基础(指动作框架与发力),  戴老师也认为我的反手 比一般从小拿横拍的队员 还要好(指业余的).

而我反思自己的反手弧圈动作, 我可以负责的跟大家说, 我的反手弧圈 在触球瞬间 肘的制动与小臂加速现象 非常明显,甚至比正手还要明显. (但坦白说, 我没有什么先打后磨的感觉)

由于我前阵子为了改进正手弧圈 要去除直拍影子(肘的部份) 也想改進小臂加速过早的問題; 效果達到了 卻常常在拉球时忘了收臂 小臂的内旋动作也疏忽了, 结果真的是变成直臂拉(我并非特意去这样练), 但这样下来 击球非常不稳定 也常常吃不住球,容易变成爆打. 后来强调在触球前瞬间 有个 肘的制动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以上是个人跟着教练的学球亲身体验,给大家参考.

反手弧圈我用格林卡的图片来说明,可以很明显看出 触球瞬间绝对不是拍子速度最大的时候,二次加速非常明显. .触球前,小臂是呈内缩状态,触球瞬间才开始向外展开加速. 小臂展开的过程伴随小臂外旋来摩擦球(与正手小臂内旋相反). 也并非是"触球前呈90度与球垂直撞击 触球時才向上磨擦",  挥拍路径与拍面角度跟反手攻有很大的不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大家可以检视自己的正手弧圈理论 是否也能在反手弧圈上出现这些特点呢? 如果不是, 直得您我回头反思.    何不试试反手如果直臂拉是什么效果 ?   大家都认同 格林卡的反手很爆, 但他的爆 可不是直臂拉得来的.

制动加速理论,其实在吴敬平帖子的论述已经出现端倪:

QUOTE:

正手拉球的基本要点: 基本站位:两腿张开与肩的宽度为差不多相同,身体稍微前倾,重心在前脚掌上,拉球时,身体向右转(以右手为例),重心放在右脚上,在转腰的过程中,用腰控制大臂,右肩稍底,小臂自然下垂,用手腕控制板型,板型前倾(拇指用力压住球板,食指稍微放松,中指顶住球板),板型前倾的角度因来球的旋转不同而调整。 击球原理:击球的时候,以右手为例,首先是腿上发力,向左蹬腿,身体重心从右脚向左脚转换,交换重心,身体前迎,身体前迎的方向要和击球的方向一致。然后是腰上发力,用腰带动大臂转动,把力传递到前臂,在击球一瞬间,收缩前臂用力击球。从力学的原理讲,正手拉球前,小臂和大臂之间的角度越大越好,这是加大半径,半径越大,初速度就越大,在击球瞬间突然收缩前臂,使半径变小而获得加速度,使速度加快,力量加大。击球时,小臂和大臂之间角度的变化要根据来球和击球的需要进行变化。很多运动员在进行正手拉球时往往只注意了收前臂而忽略了转腰,用腰来控制手臂的发力,或者是注意了用腰的发力来带动手臂而忽略了收前臂,前臂和大臂之间的角度几乎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小。-- 吴敬平


我的反手会比正手好,有很大的原因是 -- 以前正手走了太多弯路, 而反手避开了那些弯路 少了余毒, 少走弯路 就等于是走了捷径. 但如果没有我正手积累了那么多知识理论与经验,反手不可能短短一年就有这样的成绩的. 

QUOTE:
以下是引用秋日走木在2008-2-29 10:10:00的发言:

与德斑商榷:反手的肘部制动不会太明显吧,因为引拍时,肘部的运动空间毕竟十分有限。。。

是不是您对于 制动 的解读 与我不同阿. 我的反手技术 无论是 反手拨 弹 拉, 肘的制动与杠杆动作 是非常明显的. 这也是萧教练在指导我的时候点出来 我才去注意到的问题.

QUOTE:
以下是引用zongzuanfeng在2008-2-29 12:29:00的发言:
加速----》制动----》加速,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我的看法是这样 加速(肘)----》制动(肘)----》加速(小臂)

之前戴老师谈的横拍反手的"领肘", 我想就是加速制动的过程. 由领肘加速制动 产生杠杆作用,再带动小臂加速. 道理都是相通的.

突然想到....其实拿一條鞭子 做甩鞭鞭打动作 就是有个制动加速效果,使得最末节的尾劲加速 增大鞭打的力量.看来乒乓专业人士所说的 鞭打效应 甩鞭效应 跟 杠杆作用 制动加速  或者是 力量传递 等等, 談都是接近相通的理论.

QUOTE:
以下是引用zongzuanfeng在2008-2-29 12:28:00的发言:
是不是先有个身体的制动,然后才产生肘的制动?

我后来仔细研究格林卡那个反手拉动画, 我的观察是:

身体先带动肘前进加速,接着身体制动减速 以肩为支点 使肘加速, 触球时 肘制动减速 以肘为支点 使小臂加速向外展开击球,击球过程 则是所谓的 小臂带动大臂使肘前进.

所以身体的制动可能比肘的制动还要早些,但制动作用在於肘的加速.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10条评论

abcd321abcd 2009-12-26 10:09:00
看帖是学习,回帖是美德,好贴就要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小手机认证 2009-12-26 12:19:00
[em1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ingpangxing 2009-12-26 12:02:00
精英有这么好的写手,当然人气火爆!
乒乓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ingpangxing 2009-12-26 12:02:00
很有技术含量的帖子,必须顶!
乒乓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xlzjy 2009-12-26 17:24:00
精英有这么好的写手,当然人气火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ibof手机认证 2013-7-2 23:02:00
要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avis_dai 2013-7-3 14:46:00
精英有这么好的写手,当然人气火爆!
主板:BTY TBS FL 90克
        FH-DHS 狂3 40度 2.2MM
        BH-TIBHAR EVOLUTION EL-P
备用:BTY HADRAW SR FL,94克
        FH-DHS 狂3 39度 2.2MM
        BH-DHS 狂3 39度 2.2MM
技术是王道,苦练真功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炮兵少校 2013-7-3 15:23:00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avis_dai 2013-7-3 16:16:00
晕晕乎乎的
主板:BTY TBS FL 90克
        FH-DHS 狂3 40度 2.2MM
        BH-TIBHAR EVOLUTION EL-P
备用:BTY HADRAW SR FL,94克
        FH-DHS 狂3 39度 2.2MM
        BH-DHS 狂3 39度 2.2MM
技术是王道,苦练真功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