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出YASAKA YO40直板一块,98新,280包快递。〔已出〕

valparaiso 2007-6-9 08:05:00
出YASAKA YO40直板一块,98新,280包快递。
买了马林碳,就不打YO40了。 把柄及拍肩涂了薄薄一层指甲油,拍边无磕碰,保护完好。原底板包装还在,完好。 谁要联系QQ80618332。可支付宝交易。

出YASAKA YO40直板一块,98新,280包快递。

出YASAKA YO40直板一块,98新,280包快递。

出YASAKA YO40直板一块,98新,280包快递。

出YASAKA YO40直板一块,98新,280包快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5 23:33:58编辑过]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主板:普碳 正手:Roxon 500 反手:TSP 20812

6条评论

valparaiso 楼主 2007-6-10 01:13:00
正在洽谈换拍中,如果你买,要快!
主板:普碳 正手:Roxon 500 反手:TSP 20812
yehhhh 2007-6-9 15:10:00
这拍儿还在吗?
yehhhh 2007-6-10 12:20:00
重量几克
valparaiso 楼主 2007-6-12 20:48:00
器材发烧终结篇之I,II,III----关于底板选择及胶皮搭配的“毕业论文” 器材发烧终结篇之I-----“底板的淘汰” 要让我把那篇E文的“毕业论文”重新翻译过来好象有点劲头不足, 还是先加一篇补充在这里, 那篇以后再说吧. 一. “Final 10”-(BT555, Powerplay, YE, YAD, TL, TO, YO, YO40, KVY, WLQglassfiber). 从我打过的超过30多块板中,这最后10块板之所以能成为我的选择, 是因为它们能满足我的下列要求: -都具备正手杀伤力和连续性的均衡; -都具有一定范围内较均衡的推档和横拉能力; -手感上都具有一定的“软”的感觉, 不是太硬; -板重都比较适合两面反胶, 不会太显“头重”; -板形都比较适合横拉,横打. 那么, 不选择其他五层,七层,和纤维板的原因呢? 二. “五层篇” (放弃的理由) 还打过BTY的Shamada, Chinese Real, Korbel, Stiga的OC, Allround CR, 以及 Avalox 550. 其中: -Shamada 和 Real 厚度超过得去7.0mm, 拉球底劲太差, 只适合近台, 近中台; 且无形变, 横拉不吃球, 属于快攻板. -Korbel, 550,OC, Allround-CR 正手拉球低劲都不错, 蛮冲的, 但是发力要求较高. 最不好的是推挡时借力太差, 毫无力道而言. -还打过Yasaka的三层Hinoki的GX-600. 手感不错; 可惜板面太小, “甜点区” 不够, 横拉易碰手指; 板还是太厚(>7.5mm),不适合横拉及中台的发力. 三. “七层篇”(不用的原因) 一直要想找一块推挡和横拉均衡的板, 那么, 一块“软或者偏软”的七层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事实是: -BTY CN7 是够“软”, 但是真的发力又缺少底劲, 而推挡又不够稳, 且对横拉来说仍然太厚, 形变不够. -777, Maxwood,CL, Powerspeed 推挡都相当好, 也不是太厚, 选择轻的也应能横拉. 但还是偏硬了一点, 正手的连续性和中台的底劲令人不满意, 且现在很难弄到较轻的了. -Rossi Fire 也太软了, 虽然底劲不错, 但完全缺乏7层的“坚挺”, 推挡太差. 而且, 所有德国造的直板 (Tibhar, Joola, Andro), 板面均太小, 不适合直板横拉. 四. “纤维篇” (永别的缘故) 为了追求“一击必杀”的快感, 曾经试过不少碳板. 正手进攻确实“爽”, 但一比赛就觉得心里没底,因为小球和防守实在不好把握. -普碳, Taksim, 都太厚, 影响小球的手感, 防守也不容易控制. -YCA, 瓦碳, 持球不错,顶对手的前冲弧圈也很好. 但“持球而不吃球”的特性令它们在正手中台底劲方面差强人意. 虽然近台的正手暴冲不错, 但横拉的连续性及弧线很差. -9th wonder, 一块美国Spintech牌子但由德国代工的7木2碳的板, 是我买的最贵的一块板, 144美元. 因为其网站把它吹的实在太好了, 我忍不住要试试. 结果只打了两次就以80美元“卖”给了一位朋友---惨痛的教训. 板面太小, 板身太厚, 有速度但底劲差. -Juic CarbonPower, 板面太“肥”, 又长又宽, 象一把扇子, 很薄, 形变过大, 相当振手, 速度及底劲都不易打出来. -Timo Boll spirit-CS, 板面偏小, 横打不好; 正手虽然中等力量拉球蛮稳定的, 弧线也不错, 真正发大力时手感不清晰, 且似乎底劲有限; 而且推挡的手感不稳定, 该软的时候不软, 该硬的时候不硬. -Nittaku KVC, 虽然不含碳,只有kevlar,手感算偏软, 但7.0mm厚的板身使得它没有什么形变,横打尚可, 横拉的连续性很差. 中台正手有极强的杀伤力, 反手加力推速度惊人. 因为kevlar的蓄能效应加上它的厚度,减力挡非常难, 及易出界. 小球手感不敏锐, 易冒高. 器材发烧终结篇之II-----“底板的择优” 其实这里要写的和那篇E文的有很多重复的地方, 但考虑到很多网友对E文不感冒, 而我实在又有点懒得再去翻译它, 这个就权充它的中文版吧. 实际上就是类似的内容换个角度表述. “器材发烧”的“烧”字真是用的一针见血. 除了自己头脑发热而受诱惑的意思之外, 还有“烧”钱的意思. 而“烧”钱就体现在:买一个,不满意,处理掉; 再试一个, 还是不满意, 又处理掉; 如此循环反复. 但从正面的角度来看, 这个“烧”板的过程也就是球友们“筛选”商品的一个过程, 就象LP or GF在商场里试衣服一样. 抱着十几件一头扎进fitting room就不肯再出来. 其实我还是蛮喜欢陪我LP逛店买衣的, 看着她一会儿穿着不同的装束从里面出来, 好象在看免费的时装表演, 而我就是那个评判, 跟着自己的感觉在那“评头论足”, 倒是蛮有趣. 可是,她们就象我们烧器材一样, 似乎永远不会满意. 进出了N次, 衣服试了N堆, 出来对着早以等得两眼发昏的你说, “亲爱的, 这些都不太让我满意, 再去另一家瞧瞧吧!” 晕否? 我们挑选器材也是这样, 总是挑刺, 鸡蛋里面拣骨头. 现在我已经挑到“Final 10”了, 还能再拣出“骨头”吗? 当然能! 一. “Final 8”- YE,YAD,TL,TO, YO,YO40, KVY,WGF 首先要被“烧”掉的就是BT555 和 Powerplay, 两块分别为5层和7层中的“中庸”板. 主要表现在没有什么突出的优点, 当然也没什么缺点. 反过来, 套用一网友的话, 那也分别是它们的“缺点”和“优点”. 这类板有一个共同的地方, 就是中等力量击球时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 但是在力量稍大的时侯, 无论是来自对方的进攻还是自己的发力, 则显得手感模糊. 表现在中台发力拉冲的时候, 显得底劲不足, 不容易挂上最高的一档. 而体现在防守上, 则是“该硬的时侯不够硬, 该软的时侯不够软”. 换句话说, 想减力的时侯减不住, 想加力的时侯加不上. 这种对力量的反应使得在跟有一定水平的对手打时, 常常莫明其妙的出界或者下网, 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 以我的经验, Timo Boll Spirit-CS 也有这个特点, 我认为 TBS 也属于一块“均衡但中庸”的板. 根据网友doggy的描述, 好象EnergyWood也属于这种板. 它们各方面表现平平, 其中正手的底劲是我比较在乎的. 而推挡又嫌不够稳健. 说到它们的正手底劲, 其实在发力完全到位,打透板的情况下, 弧圈的二跳也是非常不错的, 只不过这种情形有点可遇而不可求, 倒是在对练的时侯常常能作到, 但也不容易打出来. 这种“平庸”的个性使得它们属于“遇弱不弱,遇强不强”的底板,用于平时的练习不错,有利于帮助技术“定型”. 但在比赛中缺少特点, 这对直板来说是不利的. 二.“Final 6”- TL, TO, YO, YO40, KVY, WGF YE/YAD, KVY/ WGF. 一边是 5 层薄板里稍偏硬的, 一边是稍偏“软”的中等厚度纤维板. 都还算均衡. YE, YAD 的正手底劲差点让我把它们作为我的主板, 但它们的推挡明显偏弱, 当然这可以通过用较硬的海棉及灌胶来得到极大的改善. 即使这样, 要发挥出底劲却对体力和步法要求比较高. 同时对发力的技巧, 比如腰腿的协调用力, 重心的运用, 也有较高的要求. 在体力好的时侯, 比赛中常会有“超水平”发挥. 一般情况下却常有“发挥不出来”的感觉. 对方的球质量越高,这种板越好打, 因借力打力乃其强项. 当对方球“软”时, 就要求自身主动发力多, 否则就不能打出威力. 所以这两块板常常是“遇强不弱, 遇弱不强”. 相较之下, 那两块纤维板在发力和推挡之间更为均衡一点. 因其厚度适中, 横拉的连续性也不错. 通常在对水平相近或者弱点的对手时表现还算稳定, 也有超水平发挥的可能. 所以, 这一轮被“烧”掉的就是YE/YAD. 三. “Final 4”- TL,TO,YO,YO40 那么, 接着被“烧”的显然就是这两块纤维板. KVY 和 WGF 可以说是我在众多纤维板中试出的适合我打法及手感的“精品” -如前所述, 碳板不够底劲,手感不够柔和. 而玻纤比碳“软”, 且有纯木的手感, 木头适当搭配, 有相当的底劲和连续性. 因玻纤还是属于“刚性纤维”一类, 所以推挡也不错. -Arylate 试过别人改成直板的Keyshot, Moonbeam, 手感太“闷”, 不清晰, 导致防守时易吃转, 推挡也欠力量. 当然拉冲的底劲是很好的, 因为Arylate蓄能很好. 但这是一种材料的“自动蓄能”, 什么时侯再释放出来有时用者不好把握, 发力拉/反拉易出界. Kevlar 比 Arylate “硬”, 没有那么“弹”, 手感更清晰, 更易透板, 跟木头适当搭配可以有接近纯木的手感. -可是比起纯木板, Glassfiber 和 Kevlar的板小球手感还是不够清晰. 而且它们“软弹”的特性虽令底劲大增, 也令防守的稳健受到影响, 因为减力效果差. 四. “Final 2”- TO, YO TL, TO, YO,YO40 是我打过的所有板中各方面都有水准以上表现的好板, 同时又不乏自己突出的优点. 它们的正手拉球的底劲和力量都让我印象深刻. “均衡但不平庸”, 或者更贴切的说, 应该是“特长突出, 性能全面,无明显漏洞”. 无论是练习还是比赛, 都会有上佳表现, 对体力的要求也不象YE/YAD 那么高, 球拍的控制感很好. 我基本上会保留这4块板. 但若真要我再挑出两块来, 那就是TO和YO. 因为: -同为5层板, TO的借力还是好过TL, 因其更厚. 而它们的底劲好象蛮接近的. -同为7层, YO的形变比YO40更大, 中台底劲更强, 弧线更好,防守更稳; 而推挡方面, 虽然都有些许轻微的震手感, 但7层的结构使得它们都感觉够坚挺 五. “Final 1”- YO 两块已经不多了, 且正好一块五层,一块七层, 换着玩也是蛮有乐趣的. 但我跟fireball说了, 没有“烧”到只剩最后一块板, 是不能从这个“器材学校” 毕业的. 如果假想我只能选择一块, 它会是哪个? -连老瓦都会变老, 连老瓦都会调整他的器材, 连老瓦都会离台越来越近. 我只是一个业余的, 还是打直板的. 虽然我无论如何都不会变成以打控制球为主的打法, 离台更近点还是会对我更有利. YO虽然中台也有令人吃惊的底劲, 但比起五层的TO来还是略输一点. TO虽然有更厚的板身, 但仞然是五层, 在近台没有七层的坚挺,实在的手感; 在来球力量不是很大时, 偶尔会觉得“发空”. -TO因为相对较厚的“力材”层, 要打透需要更好的发力, 否则手感不够“清晰”. 表现在小球方面, 手腕需用得更多. 而中台方面腰腿也要用得更多. -TO 只有 WRB, 限制了只能挑很轻的胶皮, 不然会觉得“头重”. -Yasaka的手柄略细一些, 更易于横拉和推挡的转换.
主板:普碳 正手:Roxon 500 反手:TSP 20812
valparaiso 楼主 2007-6-12 08:55:00
91克
主板:普碳 正手:Roxon 500 反手:TSP 20812
valparaiso 楼主 2007-6-15 23:35:00
没有啦,出掉啦。。。 [em0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6 22:30:25编辑过]
主板:普碳 正手:Roxon 500 反手:TSP 208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