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学不能用,练战脱节,所为何故?

卓头 2015-12-4 10:19:21
前言:
“平时球打得挺好,一到计分或正式比赛就一塌糊涂,练习的技术根本用不上……”经常看到网站有球友提出这样的问题,身边一起打球的伙伴不少也有相同的疑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通过对球友的调查了解,小松和大家一起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使受此困惑的球迷朋友早日走出迷潭!
症状表现:
  日常练球时,可谓风生水起,打得潇洒自如,像模像样,甚至颇有几分专业球员的味道,场上球员打得很起劲,信心满满,周围观众看得很投入,频频点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省市的专业队在进行备战什么比赛。可一旦到比赛时或正式计分赛,局面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之前的状态全不见了,轻松流畅此时变成了僵硬紧张,失误增多,不是出台就是下网,场上队员的信心受到了严重影响——我的技术真的这么差吗?

原因分析:
一、练习和比赛的心理感受不同。  日常练球,但凡有点素质的人都懂得相互配合的道理,大家都是把球往对方舒服的位置送,为了练动作、练技术、练手感、增加回合少捡球,这样双方打着也顺畅,一攻一守,交替进行,既练了技术场面也好看。但是,这样打一阵子后,心理就有点“膨胀”了,感觉练得差不多了,无论是击球质量还是成功率自我感觉比较满意,于是乎,便不再练球,逢人便要开局。孰不知,不比不知道,打开了吓一跳!等与人真正对垒后才发现,原来事情远不象想得那么简单,平时练的动作根本用不上,以往拉得呼呼生风、旋转贼强的弧圈球再也拉不上了,连最基本的搓球也不那么稳定了,不是扎网就是冒高,接发球更是糟糕,脚下象生根一样,不会动了,总是比来球慢半拍,动作变得僵硬、机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练和战的目的不同!练是为了巩固提高动作和技术,战是为了分出高低上下,出发点的区别导致了行为上的差异,比赛时,练球的那种舒服球不见了,对手发球都是朝你最难受的位置发,回球路线都是让你感到别扭、发不上力的地方,于是就出现了不少球友说的那种情况,一时间似乎不会打球了。再者,平时练球,都是以完全放松的状态去打的,身体放松后更有利于动作的连续和流畅,协调性、发力集中程度都是最好的,心里根本没想输赢的事,一心想着做动作,所以,练习时的动作看上去中规中矩,有模有样,但一到比赛,虽说是业余娱乐,毕竟还是要分高下,论短长的,人都有求胜的欲望,求胜心切下,难免会情绪急躁,心理紧张,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得分和赢球了,想赢怕输的念头使得什么技术架构、动作要领早不知跑哪去了……这样的状态,打不出原来的水平,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二、练习和比赛的节奏不同。  日常练球,多为互相熟悉的球友,不管是脾气性格还是打球路数都相对比较了解,完全没有陌生感,所有环节都是在温馨、和谐、从容、松弛的状态下进行,高兴了可以不休息一直打下去,觉得累了,可以和朋友说休息,都是在自己掌握主动权的情况下的行为,至少可以和朋友推心置腹、畅所欲言,商量着怎么练,怎么打,运动的节奏由自己控制。计分或比赛就不一样了,凡事都有规矩,玩也要讲规则,按规则行事,所以,开局后,比赛的节奏不能由自己掌握,不能说你想怎样就怎样,你觉得不舒服,打得不好就要暂停几分钟,你打顺了,就不允许对手叫暂停,这种和平时不一样的节奏也容易导致发挥失常,同时也考验一个人的适应和调节能力,遇到心理素质弱、调节能力差一些的朋友,影响水平的发挥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三、练习和比赛的激烈程度不同。  日常练球,大部分是单项技术的巩固和提高,加之,球友比较熟悉,对球的线路和力量都已经习惯了,可以说很适应那个强度,两点攻或三点攻,知道对手送球的幅度,步法的移动也是按部就班,所有的变化,大部分是在预料之中,这样的强度对技术动作的完成没有多大的影响。比赛时就不同了:所有的来球都是不可预知的,只能通过盯球进行预判,这无疑会增加精力的消耗,一旦注意力不够集中,判断有偏差,就会出现失误,这又会给本来就高度紧张的精神增添一分急躁;高强度对抗的激烈程度就不需要多说了。
四、练习和比赛的对手不同。  熟悉的球伴不用你去考虑和分析其打法风格和技术特点,早已是心知肚明,这一点,大家应该没什么异议,和他练习和打计分赛应该还没什么大的问题,可正式比赛中,你有可能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对手,陌生的面孔、陌生的打法、陌生的风格,这对你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或许球路的相克更加限制了你水平的发挥,当然,这只是从客观存在的可能性上进行分析,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实力。但对手的变化也是影响自身技战术水平发挥的不容忽视的因素。
五、练习和比赛的环境(场地)不同。  环境的变换对人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无论大小规模的比赛,各参赛队伍都要提前进入场馆进行适应性训练,以避免有较大的反差而影响发挥。顶级队伍尚且如此,何况业余球友呢!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里,地利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六、发球机不能替代真人多球训练。  许多有条件的球友都购置了球桌和发球机放在家中,这大大方便了练球,事实也证明,这的确对球友技术动作的巩固和球感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发球机是有其特定的用途,不是万能的,它在击球动作固定,动力定型方面有显著效果,当你的动作框架基本固定后,就需要果断地离开发球机而进入真人对练阶段。最好是有高水平的陪练辅助,真人的多球练习是发球机不能比拟的。发球机的球过于机械,线路死板,和真人多球有明显差别,真人陪练的送球更贴近实战,针对性更强,练习的效果也更佳。所以,在发球机的使用上也需要大家灵活掌握,莫以为发球机打好了,自己的技术就OK了,还是需要和球友实地检验一番才能下结论。
应对策略:  明白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就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综合来说,想达到练为战的目的,走出练战脱节的怪圈,可从以下方面注意加强:
  首先,要使自己的技术动作规范化。从转体引拍、蹬地回转、挥臂击球、顺势还原各环节到步法的移动、发力机制等方面,至少看上去没有明显的错误,然后才可以往下进行。
  第二,要有较强的适应和调节能力。也许你发球机打了一年时间,单项技术没什么问题,但不代表你技术的衔接、步法的移动上也都没问题,现实中更多的是打发球机觉得很好而实战很糟的球友,其中有一项技能非常重要,就是调节和适应能力!打固定线路和落点都没有问题,单项技术都不错,一旦与人对决,各种不足瞬间暴露出来了:衔接不上、移动慢、动作变形等等,因为中间缺少了一个环节——单项技术到综合技术的转化,也就是说,从打发球机到实战还需要增加一个由静到动的过度环节,具体说就是由固定落点到两点、三点、不定点的练习,这样,在保证手上动作稳定的基础上,加进脚下移动,就更贴近实战了,技术的发挥就更有效了。如果说缺少了这个中间环节,那结果就是大家常说的那种状况――不会打球了。但毕竟有单项技术的底子了,所以,这个转换过程可长可短,视个人的调节和适应能力而定,尽管时间不尽相同,却是必不可少的。调节和适应能力还包括心理素质的调整,这同样需要大量的实践去磨炼。  第三,雄厚的基本功是一切的基础。上面说了那么多,如果没有基本技术作保障,那都是空谈。所以,说一千道一万,归根到底还是练!这才是不变的定律!有了扎实的单项技能,把它们串连起来,是很容易的事情,用不了多长时间,反过来说,你有高超的战术理论和先进的作战思想,但缺乏实施战术理论的支撑——技术能力欠缺,那要实现战略意图,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那就不是三两天能做得到了。
  以上是对球友经常问及的问题做简要分析,试图帮大家找到解决之道。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