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新时代,难道真的需要新器材吗?

变幻巧克力手机认证 2016-8-31 08:37:26
本帖最后由 变幻巧克力 于 2016-8-31 09:59 编辑

新时代,难道真的需要新器材吗?

       技术创新引发器材改革。削球时代的器材已不可考证,之后直板快攻时代催生了红双喜老顺风、阿瓦拉P700为代表的厚硬木底板,之后的弧圈时代催生了OC为代表的软5夹。在之后很长时间内,乒乓球技术并未实现重大创新,所以可以看到5木,7木,纤维 板在国际大赛上并存的局面。在这次奥运会后,我个人认为,从技术创新角度讲,乒乓球技术真正又一次进入了新时代。拧拉,这项技术解决了横板台内短球的天生缺陷,真正实现了全台无死角进攻。以张继科为代表的一批运动员,围绕反手技术重新设定了战术体系--发球后反手抢攻,接发球反手爆拧。在这样的战术体系下,运动员上手更凶,节奏更快,落点更开,反手更强。
       有2个问题让我关注:
       问题1:在这样的技术特点下,国家队的科研机构对器材的认识到底如何?
       问题2:无机胶水和40+球,是否对器材有实质性的影响?
      上述问题,我这样的吃瓜群众当然不知道答案。看见男子一线选手,确实让业余爱好者心乱。张继科用重心偏拍柄的维斯,反手确实狠,但是正手动作幅度大且慢,马龙用重心偏拍头的龙5,反手也够狠,但是正手动作幅度小且快速。让人惊讶的是,明明正手技术风格不同,按道理他们的底板也该有很大区别,就如王励勤用OC之于施拉格用施碳。但是,他们用的却都是碳素纤维板。碳素纤维板已经发展到了能满足不同正手技术需求的地步了吗?至少可以认为,面对新时代的乒乓球技术,专业选手对球拍已经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家队太高大上了。男子运动员越来越强悍的身体素质,自然可以负担那些对发力需求更大的底板,以此抵消40+球的影响。国家女队的技术和素质或许是业余爱好者觉得能接近一些的,她们的手板中还是有黑檀5等纯木板的身影。论强悍,男队》女队》业余。
       差距如此明显。但是业余界还是在流传“维斯特别好,龙5特别好”之类的话语,女队手上的一些器材,如黑檀5等,在业余中的口碑甚至不如维斯等响亮。业余对器材的认识,很容易追随男子顶级选手,而偏离自身能力。当然,业余中也有用维斯特别好的,那样的爱好者必然是基本功和身体素质都非常优秀。就我所看资料和自身体会,维斯类的芳碳板是有个发力瓶颈的,当发力低于瓶颈,发力和出球质量并不成正比,发力线性是先上升后急剧平缓;当发力大于瓶颈,底板开始有形变,发力线性又开始上升,底板提供了更好的出球质量。而OC等纯木板,发力线性呈现出更稳定的上升特点。专业队很轻松的迈过这个瓶颈,但是业余者却一直无法突破瓶颈,这个就是关键所在。或者,从另外一个方面解释,因为底板比较硬且形变小,芳碳板要求发力更集中,更快速的收小臂,这个同样是业余者永远的伤啊。

      可惜啊,业余技术现状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技术还是那么烂。业余反手依然薄弱,正手还是那么不稳,最靠谱的还是,最主动的还是发球,最差劲的还是步伐,最不懂的还是发力,最渺茫的还是拧拉。这一现状,完全可以坚持100年不动摇!!!另外,在业余中,无机胶水并未形成实质影响,我们想刷啥就刷啥。最突出的影响,无非40+球显得更重,旋转下降,价格更贵。好吧,既然业余的技术和设备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为什么我们还要追随国家队的器材潮流呢?国家队的器材,真的未必是我们的业余的优选。或者可以推论,40+球显得重了慢了,传统印象中的CL、科贝尔等硬木板会变成软板,更好拉弧圈了。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12条评论

skdwrc 2016-8-31 09:14: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恶魔猎手手机认证 2016-8-31 09:59: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乔来了 2016-8-31 10:07:14
最主动的还是发球,最差劲的还是步伐,最不懂的还是发力,最渺茫的还是拧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杭州小童手机认证 2016-8-31 11:39:00
小乔来了 发表于 2016-8-31 10:07
最主动的还是发球,最差劲的还是步伐,最不懂的还是发力,最渺茫的还是拧拉

我是来看小乔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为爱孔木 2016-8-31 11:46:12
杭州小童 发表于 2016-8-31 11:39
我是来看小乔的

+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为爱孔木 2016-8-31 11:47:03
单论正手动作,马龙动作幅度比饥渴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ongyiqun 2016-8-31 12:13:31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ongyiqun 2016-8-31 12:20:01
  马龙由于自身力量不大,从小打球整首动作幅度都很大,否则会出现球质量不高的情况。相反张继科力气大,所以动作幅度相对较小以保证稳定性。以前张继科的动作也是挺大的,但是在国家队的时候教练给他改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lfgg 2016-8-31 16:01:13
说的好,我的体会也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