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综合 再说六种基本旋转球-------上下左右顺逆旋

wzq1948 2016-5-5 21:14:29
本帖最后由 wzq1948 于 2016-5-5 21:19 编辑

           再说六种基本旋转球-------上下左右顺逆旋

     近日看帖,发现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实:时至今日,还有球友仍然认为只存在上下左右四种基本旋转球。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順逆旋球也是同样重要的两种基本旋转球,或者认识到了但就是不愿承认顺逆旋球的地位。即使碰到了无法回避的侧拐球,他们也总是喜欢用侧上侧下旋来解释,而没有意识到这在理论上根本解释不通。
     乒乓球的平动和转动都是在三维立体空间进行的,都有上下左右前后六个基本方向。关于平动,乒乓球可以向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飞行,这个事实大家都看得见,得到公认。
同样,乒乓球可以向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旋转,为什么就难以理解呢?难道这不也是一清二楚的事实吗?说到底,这就是乒乓界长期有意无意地忽视前后旋转轴,避谈顺逆旋球造成的后果。
      部分球友觉得目前仅仅考虑上下左右四种旋转就已经搞得晕头转向,再加上绕第三根旋转轴的逆顺旋那就更复杂难懂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六种基本旋转球本来就一直是客观存在的,一天也没有离开我们。复杂的旋转球并不因为你避而不谈它就会变得简单一些。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乒乓界长期避谈、不谈第三根旋转轴,才造成很多典型的顺逆旋球被当作侧上侧下旋球来解释的一笔糊涂账。谈的人自己也说不清,听的人更是云里雾里,觉得乒乓球旋转理论高深莫测,知难而退。造成部分球友觉得既然谈不清,干脆不谈也罢。其实,只要适当引入第三根旋转轴和顺逆旋球的基本概念,原来很多所谓说不清的问题就会桥归桥、路归路,恍然大悟、明明白白。
     三根基本旋转轴其实并不复杂,就是普通的旋转,方向不同而已。其旋转实例生活中几乎处处可以见到:围绕左右(横向)轴的旋转最常见的实例就是车轮,这一类旋转就能产生上下旋球。车向前开是上旋球,倒车是下旋球。围绕上下(竖直)轴的旋转实例有吊扇,水漩涡,直升飞机上面的叶片,这一类旋转就能产生左右旋球(侧旋球)。围绕前后(纵向)轴的旋转实例有小朋友玩的纸风车,老式飞机前面的螺旋桨,这一类旋转就能产生順逆旋球(形象说法叫侧拐球)。你看着是順时针方向旋转就是順旋球,反方向转就是逆旋球。
     如果还觉得难记,干脆记住:车轮上下旋球,吊扇侧旋球,纸风车侧拐球。这样一来,三根轴六种基本旋转球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另有部分球友觉得逆顺旋球很少出现,要打出逆顺旋球是高级技术,和普通业余爱好者关系不大。其实这又是一种误解。恰恰相反,吃尽侧拐球苦头的大都是一些菜鸟。笔者亲眼所见,有人用一种并无多大威胁的又高又慢的侧拐球放倒了整个乒乓球室的球友(除了社区球王之外)。实战中的顺逆旋球并不少见,只举一例予以说明。在说到对发球旋转的预判时,教练往往会说:凡是立拍左右摩擦球后部都是侧旋球,凡是球拍水平摩擦球底部都是下旋球。这后半句恰恰漏说了摩擦方向,漏说了顺逆旋球。后半句应该改成“凡是球拍水平摩擦球底部的,向前摩擦都是下旋球,向左右摩擦都是顺逆旋球”。大家在慢动作视频或动画中,难道没有看见,高手发球放平拍面向左右摩擦的还会少吗?
     其实有相当一部分球友把水平左右摩擦的侧拐球和立拍左右摩擦的侧旋球混为一谈。这样来谈旋转球,谈一万年也谈不清楚,越说越糊涂。
     还有部分球友觉得逆顺旋球速度慢、弧线高,威胁不大,没有多少实用价值。其实这又是一种误解。恰恰相反,无论是发球,还是拉球,削球,靠侧拐球的威力建立优势,直接得分者不在少数。著名的战例李佼能击败朱雨玲,朱不适应李大妈左手正手大力侧拐发球影响极大。再看看老瓦的正手大力侧拐弧圈和梅兹的反手侧拐弧圈视频,出神入化,堪称经典。“04年雅典奥运会上,整场比赛老瓦大概拉了五、六个这样的侧拐弧圈球,马琳几乎没能接住一个,观众看得目瞪口呆。。因为马琳的正手位是出了名的强大,步法也快极~~ 但面对老瓦的“侧拐弧圈” 马琳竟连球都够不到……!”


     侧拐球有两条黄金线路,威力巨大。一条是大斜线,把球打到边线附近,落台后大幅度向外拐。一般业余球友能照顾到两条边线已经不错了,球再向外拐,没有准确的预判和良好的步法只能望球兴叹了。另一条是直线长球,球落台后突然侧拐追身,留给接球者的反应,调节时间极短且拍型尴尬,难度可想而知。连马琳、樊振东,奥恰,朱雨玲这样的世界顶级高手都吃瘪,你还会认为侧拐球威力不大吗?
     虽然人微言轻,笔者还是要发一声呼吁:乒乓界是时候了,直面六种基本旋转球-------上下左右顺逆旋球吧!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15条评论

送战友手机认证 2016-5-5 22:31:19
好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新田野 2016-5-5 23:06:37
同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逍摇手机认证 2016-5-6 09:23:07
高手发球放平拍面向左右摩擦,这句没理解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zq1948 楼主 2016-5-6 09:47:59
本帖最后由 wzq1948 于 2016-5-6 10:14 编辑
逍摇 发表于 2016-5-6 09:23
高手发球放平拍面向左右摩擦,这句没理解透

发球时,放平拍面向左摩擦球底部产生顺旋球,放平拍面向右摩擦球底部产生逆旋球。比如马龙右手正手这样发球,向左摩擦球底部产生落台后向右侧拐的顺旋球;李姣左手正手这样发球,向右摩擦球底部产生落台后向左侧拐的逆旋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图就是向左摩擦球底部产生落台后向右侧拐的顺旋球
http://bbs.pingpang.info/forum.p ... &extra=page%3D2这个也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直拍歪柄 2016-5-6 20:04:58
感恩

直改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逍摇手机认证 2016-5-6 20:24:33
wzq1948 发表于 2016-5-6 09:47
发球时,放平拍面向左摩擦球底部产生顺旋球,放平拍面向右摩擦球底部产生逆旋球。比如马龙右手正手这样发 ...

是否左侧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zq1948 楼主 2016-5-6 21:40:20
本帖最后由 wzq1948 于 2016-5-6 21:50 编辑

1 按现在有些人(只承认上下左右四种基本旋转的人)的说法,都只能把这两种发球叫做左侧下。此外没有更好的解释。
2 严格来说(承认上下左右顺逆六种基本旋转的人),这两种发球都是左、顺、下旋的三维复合旋转球。但三者的比例并不相同。
从击球瞬间的拍型和摩擦方向来估计:
这两种发球显然(平拍向左摩擦产生的)顺旋占80%以上,(立拍向左摩擦产生的)左侧旋10%左右,下旋似乎更少(10%以下。这是因为从拍型看必须向前、向下摩擦才能产生下旋,显然,这个方向的摩擦很少)。当然,比例数字是估计的,可能有出入,但占优势地位的显然是顺旋,把它们近似叫做顺旋球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逍摇手机认证 2016-5-6 22:13:43
有点明白了,感恩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henxich 2016-5-24 14:56:23
高手,解释的非常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