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乒一姐之争12道必答题 深度剖析自己三人想上位
来源:乒乓世界
“一姐之争”必答题
《乒乓世界》:在你眼里,乒乓队的“一姐”概念是什么?
郭跃:应该在各个方面都要比别人好。但是在技术上我们队员互相都差不多,所以“一姐”尤其应该在平时做事和看待问题上应该更全面一些、分析得更透一些、要更了解别人一些,要考虑到别人的想法,和人说话与人相处时多去为别人考虑,这样才可能成为女乒的一姐,在思想方式上要大度,能够容纳很多人。
刘诗雯:“一姐”需要具备很多东西,技术上不用说,肯定要非常好。更主要的是起到一个精神领袖的作用,能挑起整个队伍的重担,在任何事上能起到表率作用,像楠姐、宁姐,就是典型的“一姐”。她们都非常大气,在运动生涯最巅峰的时候,基本上不输球,站在场上就能百分之百万无一失,平时她们在各个方面也都能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
“一姐”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比如对事物的理解,平时生活中如何处事,一件很小的事情就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格。这些东西,在比赛中最关键最要命的时候都能体现出来。如果平常就很大气,比赛中很要命的时候,就能豁得出去。打一个很简单的比方,我在10:5领先时输了,如果一直想着那一局,下一局可能就会受影响。但如果不去想它,能马上调整过来,投入到下一局,结果就不一样。
李晓霞:我觉得“一姐”应该能撑起整个队伍的一片天。不管什么情况下,不管多么难,她都能够最终取得胜利。女队中的顶梁柱历来都是这样的,就像王楠、张怡宁,无论是输球还是来自外界的压力,都能够承担。其实打到现在,大家球都差不多,就是比谁心理上能承受得更多,谁的综合素质更强。所谓综合素质不能光会打乒乓球,还包括对乒乓球之外事物的理解,这样人才能更厚一些,对打球也有帮助。
丁宁:我心目中的“一姐”就是宁姐那样,作为中国队的领军人物,必须要大气,有大将风范,必须能压得住场,一上场就能镇住对方。在教练和队友心里,是“定心丸”。在女队,这个“一姐”,一定要非常全面,为人处事也要很好。领军人物肯定是没什么大的缺点啦,像我们竞争这么激烈,如果还能够成为“一姐”,那就一定是老大了。
我觉得当“一姐”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让大家信服,但是要让大家信服,光有球是不够的。一定要有综合能力,给大家做个榜样,起到带头作用。就像以前我们在北京队的时候,宁姐就是带头人,她在那训练,我能在那玩儿吗?
郭焱:“一姐”应该是一个团队的领袖,领军人物,她应具备永远打不败的精神,顽强的作风,是所有队员的榜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这个人永远会站出来稳定军心,永远是挑大梁的人。王楠和张怡宁,就是这样的人。
她们身上所体现的,不光是技术的东西,更是综合能力,比如对比赛节奏的控制,扭转困难的能力,把握战机的能力等等。她们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之后才成就了这种高度,是一般运动员难以达到的高度。
范瑛:“一姐”应该在各方面都是大家的表率,她承担的担子比任何人都重。她的稳定性、临场发挥,包括比赛的经验都应该是最棒的。我刚进队的时候,楠姐是“一姐”,她在各方面都能起带头作用,训练特别认真,比赛又特别拼,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再后来是张怡宁,她在场上表现出的气质完全是综合素质的体现。
《乒乓世界》:你觉得你自己身上的众多气质里,哪点最接近,或者说达到了一姐的要求和高度?
郭跃:觉得自己这方面还是比较好的,就是在我输球的时候,别人批评我,说我一些不是特别好的东西,我能够接受,能够听得进去,并且下一步去改进自己。我觉得还是属于非常虚心的人,不是说输完球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每赢一场球都会想自己好在什么地方,感觉这种起伏不大。现在我感觉自己想法上比以前成熟了很多,不管输与赢都有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每一天的事物。
还有我接受新鲜事物和领会别人的意图比较快。别人说什么,自己能够马上反应。孔导(孔令辉)在通州封闭训练之前教我发球,他让我学波尔的发球就是内侧旋和外侧旋,自己当时就玩儿了几个。之前我也玩这些球,但是我一发就漏,那天他跟我说:“通州队内比赛必须要用上这个球”,当时离比赛大概一个多月的时间,他说:“我希望你能用上”。后来我就去练,只要自己用心的话,琢磨一样东西还是比较快。最后比赛的时候我用上了,他说我动作丑。他今天上午训练还和我说,“你啪啪发俩之后那是啥动作?”我说:“孔导,赢没赢?”他连说:“赢了,赢了”,我说:“就是,对方还连吃俩呢”,不过下一步我就得让动作好看点了。
刘诗雯:我现在的世界排名比较靠前,但不能说我就是“一姐”了。世界排名只是暂时的,是会变动的,目前自己还没有稳住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在技战术方面,我还有发展的空间,在综合能力上还需要提高和加强。想要成为“一姐”还要经历很多。
没有人生下来就是“一姐”,需要积累和沉淀。像宁姐和楠姐,她们经历了那么多大场面,经历了那么多成功和失败,才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我和她们相比,差的就是这些,缺少大赛的历练。我只参加过一次世乒赛单打比赛,而团体赛我还没有参加过,没有体验过团体赛的气氛。接下来我要努力争取多参加大赛,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然后一步一步踏实地走下去。
我的个性比较好斗,不怕竞争。我也有自己的优势,年轻,往上冲的劲头比较足。我觉得在各方面足够努力的情况下,有信心和决心成为“一姐”。
李晓霞:我这个人不会太计较什么。吃点小亏无所谓,但真到了拼的时候,我绝对不会放弃。
第一次直通之前,我得了急性阑尾炎,发现时已经错过了手术的最佳时期。后来发展成了慢性。直通之前我没怎么练,一直在发烧。中间回北京一次,再回南通练了三天就比赛了。我想,既然选择打直通,就要打好。那时成绩对我来说已经不是最关键的了,而是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怎么把自己更好地发挥出来。
比赛之前我一直在想,自己到底需要什么,阻碍我进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主要是因为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张怡宁不打以后,我觉得队里就数我和郭跃了,一下子有点膨胀。这次大循环,我在思想上真正静下来了,摆正位置去拼。我就想看看这么长时间不练,你们比我强多少,这一年来你们比我进步在哪,我比你们差多少。其实放下来以后,我还是不比别人差。反而更轻松,看问题更明白一些。球也打出些味道,比以前更有威胁了。上场后想的都是技战术,不像以前想技战术以外的东西太多了,思想上有很大起伏。
因为这种心态,我的成绩又上来了,又赢得大家对我的信任。但无论成绩是好是坏,无论外界怎么评价我,对我来说最主要的是要始终保持心态平和,这股气我始终都要绷住。以前我吃过这么多亏,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
丁宁:我觉得我的优势应该是为人比较开朗,能够和大家打成一片,我比较能团结周围的人,我也特别喜欢那种感觉,喜欢大家能够劲儿往一起使,估计是和我在北京队有关系吧,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所以希望自己要能带头,就带个好头,肯定不能搞内讧啊。
郭焱:从技术上说,我没有年轻队员先进,但我的经历和经验比她们多。这些年来,我经历了很多困难,起起伏伏,该犯的错误我都犯了,这些经历是我最宝贵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一些问题的认识相对深刻一些。
上个奥运周期,没有竞争上,对我的打击很大。曾一度认为自己就此放弃了。经过很长时间,才调整过来。2008年乒超联赛,我代表华东理工打,有领军的感觉,心气儿一下子又起来了,之后我的状态就非常好。我觉得自己还有潜力,还可以再拼几年。伦敦奥运会我也许还竞争不上,但至少我尽力了,不会在乒乓生涯中留有遗憾。
范瑛:“一姐”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我觉得自己不管是技术,还是心理素质,承担压力的能力,都差得很多。当然,每个运动员都想拿世界冠军,如果说不想达到最高峰,也不现实,我希望自己再努力一些。
《乒乓世界》:反过来问,你觉得你自己身上的很多习惯里,哪些是阻碍你成为一姐的?
郭跃:我觉得可能是娇气吧。平时训练碰到困难,或是碰到伤病,或是感冒的情况下,在可练可不练的情况下还是要坚持,如果平时没有每一天的积累的话,在大赛中也无法确保万无一失,所以我还是平时训练要多扎实一些,对自己的要求要高一些。
以前自己想往上冲,但是眼高手低,想法是好的,做得还不够,对于核心还不是太理解。我现在有足够的动力去多拿世界冠军,但是对于想要成为女队的核心人物这个目标,我还差很多。
直通第一阶段打完后我们开准备会,施指导和孔指导把我叫走,我还以为他俩可能会表扬我几句,因为打得不错。但是他俩不但一句都没有表扬,反而把我劈头盖脸说了半小时,回来以后自己想想,感觉在体能训练上对自己的要求确实不够。我们女孩特怕长跑,施指导说别人一天跑一次长跑,你一天跑三、四次,你能不能做到,我说我能做到,其实我自己从心底也挺希望能严格要求自己的。
刘诗雯:碰到困难和不顺的时候,消极的心态多一点,会自我怀疑。可能每个女孩儿都有这样的时候,自己也会有这种情绪,就看你要用多长时间调整过来。
这种调节能力也是需要磨练和积累的,我的调节能力有时候还行,有时候也不好,挺矛盾的。说是不行了,但是心里还是不甘心不行。从小我的目标就很明确,不想放弃。虽然也有过退缩的念头,但还是逼着自己去做。
这两年随着成绩越来越稳定,信心上会好一点。虽然也会输球,但郁闷的时间会短一点。没时间去郁闷,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影响紧接着的比赛。所以每次打完一场,过一下脑子就进入下一场。
李晓霞:还是心态,我不太能认清自己,起伏太大,一会儿过于自信,一会儿过于不自信。运动员最怕有起伏,我尽量避免和调节。膨胀的时候我会想想以前遭受的痛苦,状态低迷的时候,多想想积极的一面,给自己多一些信心。
我吃过这方面的亏,那种痛苦和折磨已经深深烙在我心里了。上个奥运周期,我的进步始终挺快,突然一下拿了很多冠军。也许就是上得太快了,感觉人有些空,咣当上去,咣当下来,像坐过山车一似的,我也受不了。而现在则更多地想怎么把地基打得更扎实一些。扎实地走好每一步,让大家觉得李晓霞真是成熟了,用我,你们放心。
丁宁:不够狠,说白了就是思想境界不高。因为从技术能力上来看,大家都差不多,比赛一打都有赢有输,但能当领军人物的重中之重,是要有大局观。我觉得我在这方面,还是很欠缺的。看事物没有她们那么深远,我想得比较浅,比较单纯。任指导(任国强)总是说我,理解问题的能力比宁姐她们差很多,包括比赛时遇到问题时想办法的能力。
郭焱:我是一个比较较劲儿的人,希望什么事都做得很完美。自己稍微发挥得不好,就觉得不对劲了,不够自信,出现问题不敢去面对,会找出各种理由去说服自己。我现在离顶尖选手的位置还差一步,如果想成为领军人物,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突破。我的主管教练阎森告诉我要通过每一次比赛突破自己,因为只有赢了她们,才可以做到最棒。现在我珍惜每次和她们交手的机会,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范瑛:人还不够硬朗,缺少韧劲。碰到困难时自我原谅过多,是我一个比较大的缺点。像“直通莫斯科”第一次大循环比赛,我打得不是特别好。就像教练所说的,在这种压力下比赛,骨子里的东西都打出来了。
《乒乓世界》:全运会后张怡宁结婚并暂别乒坛,当时,你脑海里,有没有一瞬间涌现出这样的想法:“我的机会来了,我有机会当一姐了。”
郭跃:我觉得机会一直是有的,只不过现在和那时的竞争不一样了,因为那时的竞争可能是宁姐和楠姐比我大,楠姐比我大10岁,宁姐比我大7岁,那种感觉不太一样,当时是凭着自己的冲劲往上竞争,但是还不够稳定。现在的竞争是同龄的竞争,是同辈人的竞争,我觉得比以前的竞争更残酷。
刘诗雯:没想那么多。不是说宁姐一退你就马上能到那个位置,国内国外的对手还在,比赛还得一场一场去打。不过宁姐不打,我们上场的机会肯定是要多一点。相反,责任和压力也更大一点。
宁姐在的时候,觉得突破她挺难的。她拿冠军,我们都觉得特正常。如果是团体赛,她在就觉得保险系数高一些。她不在,大家都有机会,很难说谁会拿冠军。当然,除了她以外,我们身上都有不足,不像她能让人那么放心。
我从小的目标就是能进国家队,当奥运会冠军,但能不能实现,也要看自己的综合能力能不能到这个位置。当明确自己有一定能力时,就开始逼一逼自己,一步一步实现目标。
李晓霞:其实北京奥运会以后我就觉得我自己应该承担这个责任了。北京奥运会没有参加,有些遗憾。希望 2012年不要再有这样的遗憾。虽然很多东西由不得自己,但自己肯定会在点滴中不断完善自己,做好经受困难的准备。其实大家都在熬,每练一天,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该干什么。
丁宁:说实话,我还真没想过这个事。我只是希望以后不管她在与不在,我都能成为她那样的运动员,但是没有那么明显和盲目。
郭焱:确实有这种想法,觉得现在对自己是一个机会。以前张怡宁对我来说是一道很难逾越的坎。我和张怡宁6岁就在一起打球、比赛,我就没赢过她。她是一个非常棒的运动员。她身上的一些优点是我不具备的,她会因为乒乓球而放弃很多东西,能沉下去,我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到她那样。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她不打了,我也觉得有些遗憾。虽然现在和她打我还会输,但不会像以前那样对她没有任何办法。我觉得只有在大赛中赢了最棒的运动员,才更有成就感。现在年轻队员对我的冲击很大,但我觉得她们还不具备轻易战胜我的能力。从技术上说,我和年轻选手没法比,但我有自己的特点,有克敌的东西,和她们打我有信心。
范瑛:我感觉是有机会,但没想过当“一姐”。机会均等,大家现在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乒乓世界》:女队目前的六个主力(郭跃/刘诗雯/李晓霞/丁宁/郭焱/范瑛),在你自己的眼里,是怎样的一个排序?
刘诗雯:位置是别人排的,我没想那么多。如果非要排一个名次的话,我觉得自己排第三、第四吧。
目前来看,郭跃的综合能力相对要好一点。毕竟她打过两次奥运会,世乒赛团体赛也打过三届,李晓霞也打过团体赛。我还一届没打过,也不知道到时是一种什么状态,毕竟有些东西是需要经历才知道的。
郭焱的意志品质很顽强,也有很强的竞争力。她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挺扎实,但大赛的经历并不是太多,在这方面来说,我跟她差不太多。她年龄大一些,职业生涯比我长,阅历比我多,现在处于职业生涯的末期,她肯定会特别珍惜,会全力一搏。这是我和她不一样的地方,我才刚开始。我们所处的阶段不一样。
我和丁宁从小就在一起比赛,彼此更为了解。她有自己的特点,但在技术上还是有一点漏洞,质量稍微差一点,但她在其他方面可以弥补这些。她的心态非常好,比赛时压力不是特别大,比较容易释放自己,她特能拼,一些你想像不到的球她都能打出来。我们都比较年轻,都有发展空间,进展的步伐也差不多,可能在今后五年甚至十年都是竞争对手。
范瑛的打法有自己的优势,外国选手对她都很难打。她打球特别有天赋,手感、爆发力都特别好。她可能信心差一点,因为她的打法在国内比较受限,我们之间特别了解,她如果想突破这么多队友,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李晓霞:这个顺序,让任何人排都不太好排,即使让教练来排,也很难排出顺序。大家也都知道,在中国乒乓球队,关键就在队内。我只能说我们现在都有这个实力去冲击“一姐”的位置,但大家都有欠缺的地方,都不完全具备当领军人物的能力。所以大家都在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
我从来不会去想自己是一号还是二号。不管外界怎么评论,我要很清醒地看到,只要你的实力和综合素质到那份上了,你自然就会到那个位置上。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只要梦想在,我就不会被打垮。
丁宁:这我排不出来啊,但我觉得我不会是最后吧。
郭焱:这个顺序肯定不能按世界排名来算,因为现在每个人的比赛机会是不同的。从综合能力来说,范瑛和丁宁可能稍微差一点。刘诗雯和李晓霞、郭跃比较接近,她现在还处在冲击的位置。前面这四个人非要排个顺序,真的很难。拿到奥运冠军就看出来了。中国女队以什么来命名“一姐”?我觉得就是奥运冠军。你拿到奥运冠军,你就是“一姐”。而现在还不能急于拔出一个“一姐”,在世界锦标赛团体赛中每个人的表现会给奥运会一个暂时的定位。
范瑛:我觉得从队内的角度看,我还不能排到前6名。教练把我放在6名重点中,可能是看我对外的成绩还可以。但是我的实力和她们相比还是有所欠缺的。如果非要排个顺序的话,我觉得前5名是郭跃、刘诗雯、郭焱、李晓霞、丁宁。
《乒乓世界》:北京奥运会后到现在,兴奋也好,悲伤也好,哪一场比赛是让你最刻骨铭心的?
郭跃:去年世乒赛最后和宁姐的决赛。在和她打之前自己的状态非常好,包括之前的半决赛和李晓霞打,赢得比想像中轻松。我也没想到2比0领先的情况下能输了这场球,那场球输完之后对我的自信心打击非常大。之后我拿第二名的比赛特别多,有好几次决赛都输给宁姐。心理这道坎还没有迈过去,这层窗户纸还没有捅破。世界比赛打完,我进决赛的命中率基本是90%,基本是每次都能进,但是却老打第二。就是感觉无论自己领先多少,或是碰到什么情况下,我都能输回去。但是我觉得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不管是男队的王皓或是马龙,都要经历这个过程,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
我打到第4、5个第二的时候,就曾经怀疑过自己“到底行不行”,为什么每次一进决赛都是第二,教练和我说,如果还想提升一个境界的话,就必须要走这个过程。只不过看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完成,有的人可能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两年、三年,有的人可能时间短一些,但是再短也要过半年。教练也告诉我,想再往上打得更好的话,那就要在平时做得更好。为什么老打第二,就是在平时最关键的时候、最困难的时候、最需要自己往上顶的时候,老差那么一口气,但是这一口气就是日积月累欠下的东西。
刘诗雯:有三次比赛印象比较深刻:横滨世乒赛、全运会、世界杯。其中世乒赛和全运会半决赛都是对宁姐。两次比赛的心态和发挥都不一样,虽然都是以失利告终,但是整个过程下来还是有进步,有提高。
世乒赛半决赛,一开始自己的发挥有点惨不忍睹。一上去气氛不是特别适应,一想到是世界大赛就有压力。之前我没在大赛中和宁姐交过手,不知道她到底能打出什么样的球,所以心里没底。其实,比赛中的大部分失误是因为自己给自己太大压力,自己吓唬自己。
到全运会时,我觉得宁姐想要的程度不亚于世锦赛,我觉得她也很紧张。和她在大赛中打,不能以平常的比赛估计她。所以那次我准备得特别好,虽然最后还是输了,但一直打到第七局,有些小突破。主要是在心态上,不那么慌,那么焦躁。摸清对方的心理很重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心态和战术去打。
其实那次比赛自己赢的机会还是很大的,但是遇到了没想到的情况(第六局关键球出现争议—编者注),对后来的比赛影响很大。说明自己在控制情绪上和解决能力上还是差一点。所以说比赛比的不完全是球,还有综合能力。什么叫万无一失?就是不管什么情况出现,你都能排除掉,都能赢。经过那次比赛,自己也在这方面积累点经验。
李晓霞:最刻骨铭心的比赛还是全运会吧。一场跟郭焱,一场跟丁宁,这两场球给我留下了很多遗憾。并不是因为输了,而是没有打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和风格,还没较上劲呢就莫名其妙地就输了。
可能是因为在山东比赛,压力比较大。其实那时我已经很茫然了,不知道该用什么心态去比赛,不知道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打出的球像缺了魂儿一样。
丁宁:比较多,在奥运会之前,我参加比赛的机会不是很多。从2009年年初,一系列的比赛才开始迎面而来,我也差点儿被击垮。头一次参加世乒赛单打和双打,我觉得每一个第一次参加的比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次接触的比赛会有很多感触。我感觉2009年对我来讲,全运会的女团决赛和世界杯的团体赛,亚洲锦标赛赢了金暻娥和世锦赛的失利都挺难忘的。世乒赛上场比赛的感觉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其实平时输了也会有很多体会,但主要是因为那是世乒赛,又是第一次参加,所以印象非常深刻。
郭焱:横滨世乒赛1/8决赛,我输给刘诗雯那场球。其实我赛前准备得还可以,但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因为比赛前的封闭训练中我赢了她,而且从打法角度来说,我并不怕她。再加上她第一次打世界锦标赛的单打,我觉得她肯定会紧张,不可能发挥得那么好。但她的发挥与我估计的差距很大。我一下被打懵了,输了两局再想扳回来就很难了。那次比赛自己输得很狼狈,很难忘记输球后的感受,好像被人打了一棒子。
那场球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很长时间都扭转不了。世乒赛我拿过亚军和季军,但横滨世乒赛上被刘诗雯打得一点儿戏都没有,很不能接受。现在,我在准备比赛的时候,都会想起那场比赛,会从各方面准备得很充分。
范瑛:亚洲锦标赛女团决赛,对新加坡,自己第一个出场。那是自己第一次代表中国队打洲际的团体比赛。打团体和单打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其实上场前自己也挺紧张的,每个人都很严肃。我不知道对手会怎样,自己会怎样。最后自己能发挥得不错,还是很开心的。
《乒乓世界》:从技术/实力角度而言,你觉得自己能够在乒坛立足,且够角逐一姐这个位置的必杀技,或者说特长是什么?
郭跃:不断的创新,靠着以前的套路,不管是我还是别人,靠以前的战术是不可行的。得要有不断的创新,得让大家感到不断的变化,让对手永远不适应我。
刘诗雯:我的特点是速度比较快,比较擅长技战术上的变化。球就得超出别人的想法,让对方算不到我在想什么,要用什么战术。但要想成为“一姐”,光靠一项技术是不够的,综合能力很重要。要有快有慢,有进攻有防守,有前三板有后几板,不能有明显漏洞等等。
李晓霞:我球的质量比别人高,旋转比别人强。攻防转换时,我会比别人先抽出手来。这些是我取胜的法宝。但必须以平时的训练作保障,只有平时练到家,才能在关键时刻爆发出来。
就像投资一样,如果你的资金多,就不怕跌。如果没练到那份上,到时就会慌,心态就会有起伏,球的质量就会下降。
丁宁:下蹲发球。我觉得技术和实力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是不是绝对的。我感觉我韧劲儿还行。
郭焱:别人觉得我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技术。其他人各有各的特点,比如刘诗雯的快,郭跃的正手。而我打球没有特别大的优点,也没有明显的漏洞。但我打球的节奏变化还可以,反手周旋能力比较强,发抢比一般横板两面反胶稍微强一点。
范瑛:通过旋转的变化,创造进攻机会,让自己变得主动。
《乒乓世界》:在伦敦奥运会的周期里,球迷们普遍认为,男队的竞争主要是以新老势力对抗为主题,而女队的竞争主要是新人之间的竞争,相比之下,你觉得男队和女队的竞争,哪个更激烈?为什么?
郭跃:都惨。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看谁能熬到最后了。
刘诗雯:两种竞争的感觉不一样。女队的竞争,大家都有机会,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争取,放手一搏。不像男队,竞争的面比较大,希望比较渺茫,年轻队员想往上冲的劲头可能更迫切一点。他们肯定比我们更难过,心理上肯定更难受。心里会有点动摇,也是可能的。我们相对简单一点,哪怕累,也能坚持住。
李晓霞:我觉得都挺惨。因为奥运会只有三个人参加。不管是新老交替,还是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谁不痛苦?都痛苦。谁不难受?都难受!不管你是年轻运动员,还是老运动员,你要成为最优秀的,就要比别人经历得更多,比所有人承受得都多。
丁宁:男队是新老结合,年轻队员虽然有机会去角逐,但是希望有点渺茫吧。女队现在就是挺乱的,面临一种没有领军人物的局面,对我们来讲每个人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没有谁比谁高出很多,所以这样更惨烈,因为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嘛。
郭焱:我觉得都一样。男队现在上来三个年轻的选手,但是现在还看不出来什么,因为还没有经过世界大赛的考验,而且男子比赛的偶然性很大,不像女队。大家都说王励勤不行的时候,他拿了一个冠军,可能他就是因为这个冠军,信心又上来了。这是老运动员能不能顶住年轻队员冲击的一个坎。卡塔尔、科威特比赛后我和马琳聊天,我问他为什么决赛和许昕领先那么多还输了?他说,当时比奥运会还紧张,怎么拿一个冠军这么难啊?他特别想用一个冠军证明自己。女队也是这种状态,两个小的冲击四个老的。郭跃从小和我一起打球,她不能再算年轻选手,她参加了两次奥运会,经历是最丰富的。
范瑛:奥运会只有三个人参加,无论是什么形式的竞争,结果怎样,都会很残酷,很激烈。不过通过竞争打出来的队员才是让大家最放心的。
《乒乓世界》:在伦敦奥运会的周期里,试想一下,今后两年的时间,你有可能碰到的最大困难,困扰,或者说难题是什么?怎么去克服它?
郭跃:最大的困难是自己。我现在觉得只要能够战胜自己的话就能赢得了别人。自己在和自己较劲,自己在和自己斗争,自己和自己拼命。有时候就是把自己命拼出去,就能赢别人。这里的拼命是在和我自己的意志品质拼命,比赛打到最痛苦的时候,熬住了就是拼赢了,否则就是输了。
刘诗雯:关键还是心态的调整。现在大家和我打,感觉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郭焱、郭跃和我打,觉得我是年轻队员,有想赢怕输的想法。但现在跟我打,就不会这样,都全力以赴,拼得很凶。这就需要自己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现在大家的位置差不多,竞争越来越激烈,跟原来我冲她们的感觉不一样。不管怎么样,还是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能被对方的搏杀吓倒。无论是拼别人,还是被别人拼,都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另外,经受大赛的考验对我来说是比较大的挑战,我已经准备好去经历了。肯定会遇到自己想不到的困难,但不管怎样,自己都不能动摇,要坚定。
李晓霞:最大的困难就是我自己。我最怕自己迷茫,不知道怎么面对接下来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始终能保持无论遇到多大困难,自己都不放弃,不退缩的信念的话,参加伦敦奥运会,应该没有问题。但如果遇到困难就退缩或者犹豫不决的话,就会导致更多的问题。所以我现在告诉自己:无论多难,都要往前冲,必须要坚定。也许现在说起来容易,真到那时肯定会很痛苦,越是临近奥运会,就越是煎熬。
丁宁:对我现在的情况而言,目前最大的难题还是削球。虽然有点儿突破,但是没有做到百分百保证一出手就能赢。而且赢也要赢得轻松,才能体现出真的过硬。我现在每天练削球。
郭焱:首先我要做好年轻选手慢慢成熟的准备。目前我比她们多的就是经历,她们的技术比我先进。也许现在她们还有点青涩,但经过两三年的磨练,就会变成熟。尤其像刘诗雯这样谨慎、算球的选手。一旦在大赛中赢球,心气会提高很快。
现在我的年龄是全队最大的,我比刘诗雯整整大了10岁。身体和精力状态是我不得不面对的问题。2009年我的肩伤持续困扰了我半年,没办法投入比赛,我打球还是比较有激情的,伤病让我没办法完全释放,一段时间内心情很浮躁。经过不断治疗、调整,包括和我的主管教练阎森沟通,在全运会后我才调整到一个比较积极的心态和状态。
科威特、卡塔尔公开赛,我明显感到精力不够。现在除非是打很大的比赛,我才能把所有的潜能发挥出来,没办法像年轻队员那样对所有的比赛都能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
同时还要注意心态的起伏,我要做好长时间拿不到冠军的准备。毕竟年轻队员上来很快。但不管怎样,我不能退缩,即使你赢我,也不会那么容易。
范瑛:最大的困难应该是如何在队内的竞争中让教练放心。可能对外比赛并不会碰到特别大的困难,但是真到了要命的时候,代表国家比赛时,平时的表现就很重要,要做到让大家信任你。
《乒乓世界》:你最欣赏哪个职业运动员?为什么?
郭跃:最欣赏刘翔和王濛。我感觉他们俩的性格是我最欣赏的,感觉他们的性格比较超脱,什么事都特别大度, “我就是我”、“我在场上就是要赢”这种感觉,特别自信,就有“我在场上和你们打,你们谁也别想赢我”的魄力。
刘诗雯:姚明。他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情商很高。不光在篮球上,还有除了篮球很多方面,都起着表率作用,他能代表中国运动员的形象,让外国人更了解中国。
李晓霞:乒乓球运动员中,我喜欢老瓦,从小就很崇拜他。可惜我打球时他就退役了,没能在现场看过他打球。我欣赏他心手合一的感觉,真的是最高境界。我还比较喜欢费德勒,很多时候看他打球,我都会想这技术如果用在乒乓球上会怎么样,因为他的一些技术环节很适合我。另外,我欣赏他在场上面对困难时的冷静,即使再下风,也不会乱,丝毫看不出表情的变化,是我喜欢的风格。
丁宁:我挺喜欢科比的,因为我挺喜欢看篮球的。曾经看过他一个采访,他现在能到这份上,与他背后付出的确是成正比的。所有的细节都能反映出的细心,作为一个职业运动员,他很自律。他知道什么时候要干什么事,别的事都不能影响正事。在赛场上,我感觉他很有样儿,往往能在终场时绝杀,太帅了。
郭焱:我比较喜欢费德勒,看他打网球的感觉和乒乓球有点像。他解决问题、控制场上局面的能力,冷静的心态都是我要学习的。这点他和张怡宁有点像。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强,而我自控能力比较差。我现在也在追求那种感觉,控制,再控制。
范瑛:我喜欢王濛。很喜欢她张扬的性格,可能这正是自己所欠缺的东西。她很有人格魅力,张扬但不招人烦。她夺冠时说:首先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很骄傲。再次在这么大压力下,自己能滑出这么高水平,我为自己感到骄傲。如果是别人这样说,你可能会有点反感,但她这么说,感觉很自然。
《乒乓世界》:如果能报上伦敦奥运会,试着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形容一下你的感觉?
郭跃:这次我会拼命了。上两次奥运会的感觉不一样,就算团体输了一场还有那两个人顶着呢,就算单打输了也还有那两个顶着呢,确实感觉不一样。2008年拼的是自己年龄小,青春,但是2012年可不一样,2012年自己24了,就得拼命了。平时做到位、做好了,到那时老天爷都会帮你。
刘诗雯:期待。肯定很刺激。能参加奥运会这样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经历。期待自己有好的发挥,就像表演一样。
李晓霞:这么多年,我就等待这一刻的到来。我要拼命完善自己,加足马力等待它的到来。
真要到了那个时刻,我想肯定会很紧张,压力很大。北京奥运会我虽然没上场,但是从准备到训练我都是跟大家在一起,就差上场打了。那种压力比所有比赛都大,弦绷得比任何比赛都紧。但压力再大,再紧张,都要打啊,而且要全身心投入。
丁宁:激动加紧张,我以前对奥运会没什么感觉,但2008年奥运会我到现场看女团决赛,拿完冠军我们全场一起看升国旗,唱国歌的时候,我才觉得这就是奥运会的气氛,没法用语言来形容。我觉得作为一个运动员,能参加上奥运会,是荣誉。对我来讲,就够了。我现在光这么想也没用,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先参加上,然后再想别的事。
郭焱:我觉得那将是成就我的舞台。以前我把奥运会看得很神圣,觉得拿了奥运会冠军,是特别荣耀的事。现在大家好像把它看得不是那么重了。但我仍然认为奥运会是证明自己的一个重要比赛。我打球的梦想和她们不太一样,她们可能想拿大满贯,当然我也想拿大满贯,但我的梦想是让全世界的人都认识我,认可我。就算我拿不到奥运会冠军,别人一提起郭焱会觉得我是一个非常棒的运动员,这就可以了。
范瑛:奥运会和一般的比赛不一样,承载的东西太多了,那种感觉形容不出来。2008年奥运会,我作为陪练,已经感觉到了那种压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了的。在奥运会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但我不是喜欢幻想的人,还是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乒乓世界》:目前国内和国际上自己最大的对手是谁?为什么?
刘诗雯:对我来说,站在球台对面的就都是我的对手,没有刻意圈定某个人。因为要想拿冠军,就要赢所有的对手。只要输一场,就拿不到冠军了。
李晓霞:我觉得真正的对手还是自己人。和国外选手打,只要自己不犯太大错误,一般不会输。真正的竞争是在队内,因为大家彼此太了解了,所以分外激烈。
之前我最不想碰张怡宁,特别是在大赛当中。很多次我3比1,3比2领先,而且拿到了赛点,但就是赢不了。她给人的威慑力比较强,我还没打就感觉先输了两分。现在我们几个之间打,就看谁战机把握得更好一些,犯的错更少一些。我们还没有谁像张怡宁那样,场上的威慑力特别强,环节抓得那么细。
丁宁:还是削球手吧,可能这两年一直输的比较多,能力也比较差。
郭焱:只要我能正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基本上国外没有我怕的对手。虽然科威特公开赛我输给福原爱,但我觉得我最多发挥出五成,但她的发挥已经非常好了。真正的对手是在国内,确实比较难打。我觉得在所有人中,我对李晓霞是比较别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