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申精:我也想止烧---谈小烧用过的器材

ccc1234手机认证 2010-10-18 17:00:00

从2003年开始打球,水平一般,却烧了不少器材,最近想止烧了,简单说说用过的一些板子。评价均为个人感受,欢迎指教发表不同看法,感觉好的送花,并以此文申请精华!

 

受到平时打比分赛的一些刺激,后来速度快暴力些的板子首先考虑。因为很多地方球速慢,不灌胶,没有优势,当时技术上弧圈不是非常好和暴,很难上风,因为板子在速度上还没有一点优势,这就是不断出掉很多板子的原因。

现在才知道,速度和控制是没法统一的,硬和重的控制和拉球不好,软和薄的弧圈板近台太慢无力,两者兼顾的又太过中庸,所以神板是不存在的。这么多板子,现在用着感觉最好的就是手头的日版YA40。

 

记住一点,好板还需要好技术为前提。盲目追求国家队特制好比初入江湖用倚天剑屠龙刀,未必发挥最佳性能。

 

现在学球,业体小孩子用瑞克特最低端板子,我一样打不过。业余一个野路子,用据说是软的普木,攻打过来的球好比石头一样,发球旋转的一般人接不住。教练用红双喜成品拍,照样把用普木的野路子轻松搞定,教练的儿子用马碳和木吉他,打学球小孩子(一般大人打不过这些孩子的)像玩一样,任你暴冲我轻松挡。好的器材,能多帮你几分,但是水平相近和比你高的人,你拿国手器材未必赢。比你低很多的,你用破成品拍打的照样轻松。

 

总之一句话,选择合适自己的器材,多压制烧的欲望,多练习技术,找到和自己打法最匹配的器材,随着水平的增长和技术提高,可以适当调整或更换。好了,正题开始。

[此贴子已经被大猫猫于2010-11-4 15:04:39编辑过]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烧了又烧忍不住,还是专心练技术

55条评论

ccc1234手机认证 楼主 2010-10-18 17:01:00

1.第一款板子是拍里奥的KA,ALL的全面型,配CJ800套胶,不多说了。 2.第二款是银河2005,是买来试用的,手感一般手柄不舒服,后来出给一个同事他却用的很好。

出了2005之后,决心进了银河2006,当时这是银河比较好的一块板子,网上也有评测。是五夹板,本是模仿OC的,UV涂层,表面金黄色,结构为金影+云杉+阿尤斯+云杉+金影,金影是较硬的进口木材。厚度6.0,重量80克左右。

当时看一些评测,配狂三不是很好,就配了G666 39度。顺便说一下,当时多入几块狂三就好了,那时的普狂,质量堪比现在的省狂。。。 现在想起来值得怀念,那是我正式拥有时间较长的第一款板子。

 

入手的时间是2006年。适合近台,攻拉均不错,配G666,速度快,拉球好,小球也可,(可惜的是那时技术粗糙,体会不出太多什么),机会球的攻打,也有暴力感觉;近台的快拉,旋转很强,弧线低。不足之处就是退台后的底劲不足—国产板子很多都是这个特点。总评:国产好板,略偏向弧圈,击打不错,也能横打,中台后底劲不足,比较适合近中台。

 

3.TO 一些论坛是有神板的编年史的。受不少人的蛊惑,入手了TO+狂三+CJ800。当时评价很高,拉打皆宜,底劲澎湃,直追OC,十分全面。。。等等。此版为欧版,350元,厚度7.0,重量85克。吃球很好,力道十足,拉球落台后弧线下沉厉害,当然发力好时,击打也可以,拉还是比打好。时间用久了,隐隐有发空感觉,虽然表面是很扎实的。小球是模糊,只是手感上问题,实际上小球不会是短腿。这一把TO,用来练球,很长一段日子了。练就了我不是很像样的近台拉球,以及连续拉、变线正手拉。最爽的一个是发力猛拉后球落台“啵”的一声迅速下沉,二速极快。直到现在,TO还有很多人提起,很多人在使用。可惜后来因为要上EG,就出了TO----云南边防的一位朋友。

 

总评:厚五夹,比较吃球,比较全面,拉打皆可,拉比打好,底劲明显,力道澎湃,二跳下扎。发力击打,速度不慢,推挡尚可。性价比高。不能算是很硬的板,隐隐有发空感觉。偏厚,大多7mm左右,手柄粗,手感较混,模糊。小球不清晰。

 

4.EG 总的来说,对此版评价还是比较高的。EG和TO给的印象,超过后面一些板子。受家园XIGUA等人蛊惑,从唐桥购入一块EG。当时是唐桥最后一块了,也许那时最后一批huang biao EG。品相不好,面才木纹倾斜,淋巴细密声音脆,典型的五夹声音。但是这只却很好打。

正手狂三40度,反手乱配的,后来换成了正胶就为了减轻重量。 EG的感觉:越发力越好,容易上台,有一定容错率。适合力量好弧圈工夫好的人。比较明显的弧圈板,但板身韧而有弹性,击打比一些软五夹要强。小球控制很好,稍微次于YE。对于横板来说,反手借力差,对直板而言,推挡未必是此板强项。但是它确实是练技术和体力的好板子。

可惜后来出给一个江苏的朋友,到现在为止,很少见到huang biao EG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8 17:33:17编辑过]
烧了又烧忍不住,还是专心练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cc1234手机认证 楼主 2010-10-18 17:02:00

9.YO40 全面而均衡的软七夹。

我用过的一块82克,厚5.5,是用过的最薄的板子。红色的是染色阿尤斯吧。大芯甚至比力才还薄。

此板印象最深的是中台的弧圈,犹如弹射,而弧线很好,二跳有力道,好比弹弓打出,上台率高。

另外容错性很好,很多看似不能上台的都能上了,出乎意料。

很全面的板子,弧圈、横打、推挡、小球、攻球都可以,弧圈尤为有特色。有震手感,可以接受,有弹得放大效应,吃球而弹出的感觉明显。

有人说比较适合比赛,感觉有道理。

 

不足:个人感觉还是击打、推挡一般。另外有人说手柄太细,我没有感觉到,细了更好,比思迪卡强。

 

10.韩阳

看评测还是跃跃欲试的,很多人说好。

于是搞了一只行货韩阳。五木+玻纤结构,吃球好,小球不错,也适合横打。

用的时间过短,只简单说说感受。

 

印象最不满意的就是一速太差,弧圈不如马软YO40明显突出。

正手配39度天二,肉的比皮革棉花差不多少。中小力量出球慢吞吞。也许我这个是个例,但实在没有兴趣再试了。

 

其余的没有深刻体会,相信此板对发力要求还是很高的,有快攻影子过渡弧圈的会感觉不是很合适。韩阳打法的倒是很般配。

 

 世奥得超杰Z

采用RG技术的超杰Z是6木+2芳基+1碳素的结构,比较适合弧快打法。

超杰C系列的升级版,加强了底劲。85克(这个重量很难得),厚度5.8。正手突破,反手黑煞。

面才白蜡,次层为芳基,下面是桐木,特别加强了大芯,故又有一层阿尤斯,中间应为碳素。

击打时力道可达碳素,保证击打速度和出球,拉球时芳基柔韧吃球,能感到明显的吃球作用,决不会一触即弹脱板太快。

可以说,此板很好的处理同一块板拉与打的矛盾。

击打时,发力方向与来球几乎垂直,可感受到碳层的支撑力,为出球制造一个十分迅疾的速度。

拉球时,发力与球摩擦,可体会到芳基力材的吃球,可制造出强烈旋转

超杰Z作为一支芳碳纤维板,在大芯结构里加入了两层阿尤丝木材,它的手感相对于传统桐木大芯芳碳板的虚弹增强了几分扎实感,

确实如大家所说,靠面才淋巴和力材芳基持球,击打时中间坚挺的碳层又发挥了作用。

RG技术,很好的结合了拉和打以及协调了它们的矛盾。

打,有明显的加速,速度很快,比较硬弹,有碳板的味道。扎实不发虚,以上就是我选择此板的主要原因,因为要在纯木里选择,很难调和拉打矛盾,全面型的又嫌中庸不突出。

底劲加强,中台丝毫不弱,大力拉冲据说有形变,不过我很少打出这样的球体会不深。

但可以说,中台是有底劲的,比一些国产板底劲不足的现象有明显改观。

面才虽为硬的白蜡,我配的又是突破46度(DHS的40度左右),奇怪的是小球竟然不错,手法到位,摆出刚刚过网的球也不是不可能。

插入式手柄据说加强形变,不是与拍子一体的。这个以前从未接触过,不做评价。但和标准件一样,手柄更换变得容易,坏了重换一个就是。

 

总体评价:创新独特,较好协调了打与拉不可兼得和不好协调的矛盾,拉柔打硬,特色明显。就个人而言,和进口板确有一拼,和某些板子相比,各有所长,难以一 一论短长。

 

比较明显的缺点是:

手感问题,如果做一个最糟糕的评价,那就是此板没有什么手感。

板子的结构决定了震动频率,也带来了配胶的烦恼。狂系和红双喜的不适合,配世奥得自己的套胶比较好,推荐突破44-46度,或者RG,圣光。如果配外套则可配德套等柔弹但不乏支撑力的套胶。

 

拍肩打磨很困难,表层白蜡偏硬,芳基柔韧性极好,砂纸也很难磨动,刀也难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9 13:39:46编辑过]
烧了又烧忍不住,还是专心练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cc1234手机认证 楼主 2010-10-18 17:02:00

6.欧版马软/行货马软性能全面,弧圈特色强。小球控制很好,同样不比YE差多少,弧圈特色明显,弧线好,一速比YE要快,横拉横打在亚萨卡板子中比较出色。

 

个人认为虽然是碳板,但是软碳,提升了一速,但手感并未发僵和下降很多,发力后旋转强烈,和一些纯木相比也未必差。推挡过关,击打尚可,但不能用作攻击主要手段。同样,发力集中量大、动作标准一些用此版会用的更好。业余的也可用来作为练习和比赛的好板子,毕竟,失误不会很多。

 

区别:个人手里的欧版马软微软一些,拉球性能好,老行货马软则硬挺一些,击球声音响亮,其余性能不减。个人感觉还是老行货好一些。但是本质还是软碳,不能和硬碳相比,有硬碳板的一速,纯木的二跳的板子,毕竟是很难两全的。

 

最后要说,马软用来打小球是非常爽的,同样YE也不差。

 

7.日版YE

据说现在新日版的加厚了?换力才了?用过的一块日版YE确实不是很软,相反有了略硬的感觉,发力扣杀和击打,有时能直接得分。但是,和网上流传的弧线优美,手感超强、弧圈出色相比,感觉没有那么神。自然,YE的基本特色还是保留了,小球是最好的,弧圈很不错,但是,但是,虽然加硬了,还是很费力的。

 

在快速相持需要急切得分的时候,如果不是高对手一个档次或者甚至和对手水平相差不大,是无法用强劲的弧圈突破对手的,就是无法用YE的优势赢球。

 

总而言之,YE是经典的板子,步法、体力好的用的不错,但是大球时代,难以很好的得分占优,当然也有高水平的拿一把YE,推挡拉球甚至反手攻球都出色,但那是个例。用好YE就是纯粹的弧圈打法,但是机会球打高球未必用的上,尤其是近台快速相持或进攻时,被迫用较多的击打和快弧的对手对抗,以短打长,实在是下风。这也是我出掉YE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北方冬季,YE配狂三实在是没法打,僵而硬,配729-08,全面而中庸,样样不出色。

 

8.CL 生平用过第一块CL,新标牌好丑。不过是新版的,已经加厚变软了,厚度达到恐怖的7.2,与之媲美的只有现在的新版VIVA..

 

以前的板子,厚度马软5.8,红黑6.4,银河2006 6.0。击打扎实比较厚重稳定,但是少了老版硬而坚实的特点,变得不像想象的那么适合快攻,所以现在的CL贴正胶打快攻已经两可之间。

 

关于CL,简单说2点。

一是CL能制造强旋转,只是不易。说CL拉球不转那是此板对动作要求高,也是CL容错性差的具体表现之一。

另外无论是击打还是拉球,对动作完整程度、正确性都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是初学或太不正规,不宜使用。 CL的拉球力道,速度,后劲,让我想起刚猛的降龙十八掌,威猛之极,与弧线优美的弧圈板相比,它更多的迅疾和不可挡的气势洞穿对手。

不用说专业的,就我见过业体用CL横板的小孩来说,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后,正反手几乎无可挑剔,对阵业余的能做到一板暴。

二是CL好的已经不好求了,过厚的板身和变软的木材,少了一些刚挺和坚韧有力,多了一丝柔和,更加适合弧快甚至弧圈,当然CL推挡小球不错,横打不太适合了~~~厚7.0左右的太常见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8 17:14:01编辑过]
烧了又烧忍不住,还是专心练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cc1234手机认证 楼主 2010-10-18 17:03:00
未完待续。
预告:
11.日版马碳
12.日版马大碳,
13.YA40,
14.行货YDM17,日版YDM17,
15.VIVA。
16.超杰Z
烧了又烧忍不住,还是专心练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乒来乓往手机认证 2010-10-18 17:14:00
不错不错,赞一个!
握拍——顺势顺序 适中兼顾 同一--上肢下肢 同时同向 轨迹--相对一致 局部微调 重心--帮助发力 更助还原  引拍--松而不晃 紧而不僵 步法--旱地拔葱 行云流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cc1234手机认证 楼主 2010-10-18 17:28:00

11.日版马碳说实话我对马碳的期望值非常高。也是非常经典的板子,入马碳前,它的地位、期望值比YE还要高。

终于搞了一只日版马碳,不过是很白的白色面才,当时心里也嘀咕。

第一次用还是不错的,一速不是想象的那么快,中台很有力道,应该有形变,发力击打也不差。

不爽的就是要出力的时候没有刚猛和瞠目的一速,拉球弧线和下扎也不如马软,另外马碳也是很需要发力的,否则拉球没有很高的质量。

发力拉球二速低平前冲,质量还是不错,尤为惊奇的是这板子反手吃球的很,发力后也比较暴。

也许我这只是个例吧。旋转比马软确实差了。

评价:中庸,拉球还不如马软。速度不是很快,中台还算有劲。木和碳糅合的比较平衡,碳味比马软重,也牺牲了一些旋转但换来的是低平弧线和并不是明显的加速,需要使用者的更多发力。

业体一女孩用老马碳,非常好,反手弹击快,起下旋也有力道,是快弧的打法。

一球友用马碳,正手什么高校版的那个套胶,TSP,反手UFO,确实好用,速度不是特别快,但好起板,控制也不错。

也许,我那只是个例,不是很适合我。

以前的说马碳不好控制,我认为是老评测针对YCA或老马碳而言,那时板子硬,确有碳板特色。我用的这只有些软,没有想象那么好。

烧了又烧忍不住,还是专心练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iaoweilong 2010-10-18 17:32:00
很有技术含量的帖子,必须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cc1234手机认证 楼主 2010-10-18 17:50:00

12.日版马大碳

此版应该是马碳的加强,所以又称马碳加强。

 

七木2碳结构,面才淋巴,保证一定的吃球。

下面应该是胡桃木,确保一速,个人感觉比马碳快一点点,起码不比马碳慢。

胡桃木应该起了重要作用。

这只马大碳,厚度6.5,重量92克,个人感觉重心比其他亚萨卡板子要靠近手柄,所以双反配好了也不会觉得太重。

 

典型特点:

淋巴面才能吃球,中小力量有纯木控制,发力后速度加快,拉前冲弧圈轻松自如,没有发力沉重感,前冲力强,有破坏力。

小球不错,推挡比马软好,和马碳差不多。

由于七层木加2碳,所以击打不会很差,起码比马软YO40好很多,但是,但是马大碳毕竟是和李晓霞那样差不多的,不以一速和快为突出特色,击打比CL等硬板刚猛有点差距,和TO差不多。

手感还是不错的。相对一些亚萨卡板子而言,此板比较适合无机时代,虽然有后面说的所谓缺点,但是尤其适合左推右拉的打法,偶有一板横打的也可。

 

不足: 6.5的板身厚了些,横打不利,重量重了些,90克上下,这也是我一时冲动出位湖南一位朋友的原因。

烧了又烧忍不住,还是专心练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cc1234手机认证 楼主 2010-10-18 18:06:00

14.日版YA40

这个帖子里有很多词语就是“个例”,也许我现在用的YA40也是个例。

重量83克,正手天二40度反手EL。

自学球以来,出掉马软后,一直用这个板子,总体感觉虽未到神板标准,但是确实比较适合我。

为此不妨放开笔墨大肆铺张一番。自然,不排除我的技术有一点点的进步。

YEO的前身,结构相同,比YEO大点,标准的亚萨卡板型?

当时买的时候,觉得重的不适合,当知道重的好处时,重85克以上的已经卖完了。。。然而,请往下看。

最初用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别感受,颠球也是纯木五夹的声音,略带一点咚咚声。配天2 39度,显得肉了些。后来配了40度,效果好点了。

经过不知多少球的击打(多球练习嘛),似乎,套胶打开了,变得软、韧而弹,板子也打开了,没有过硬感觉,吃球恰到好处,小球控制不落下风,发力打磨,速度旋转都有,虽然比软五夹力道不如,但弧线地平,落台有冲力,发力后较低的弧线却不会下网出台(当然,天极2和此版的特点都决定了不能小力量蹭球,会下网的)。

推挡有弹力,如中等弹簧,工夫深的完全能满足他的推挡要求。

感觉还是要有一点的吃球时间,打透面才后云杉力才的韧性显现,不能说是喷出也至少是弹出,相比之下有YO40意味而弧线更加低长,一速不是很快但二速厉害,有加速现象。

中台拉打并不逊色,迎球吃后到对面会猛一下下跳,体会到有人说能在中台抽球的变态,终于有了一点体会。

 

缺点:当然,和YEO近似度很高,自然有其弱点。

对发力要求高,中小力量球质差:正反手不发力想糊弄一板,球的质量很差。但借力回球另有一番天地。对于旋转强的球,同样容易吃。一速还不是很快,但弹性大,有后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8 18:07:05编辑过]
烧了又烧忍不住,还是专心练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