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削球打法濒临消失原因分析ZT

挨踢接扔柿 2012-9-12 11:17:00
<p><font face="Verdana">1、有关削球打法的科学研究停滞不前<br/>在对专家的访谈中, 都谈到了科研的问题, 认为多年来振兴削球打法仅仅是口头上, 对削球打法一直在走下坡路、如何摆脱这种落后局面深入研究的非常少。首先, 在技术的研究上, 一是没有呈现出当年进攻打法落后时所研究的力度。我国在快攻打法落后时,曾运用了许多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创造了许多新的技术来和弧圈球打法相抗衡, 例如: 直拍反手横打技术, 挤、侧切、快带、吸、贴、摆短等对付弧圈球的新技术, 削球打法则始终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二是没有像以前研究削球那样继续去做深入的研究,当年,在欧洲选手呈落后状况至最后放弃削球打法时, 我国的削球则进行了积极深入的研究, 创造了许多新的技战术, 例如: 长胶直拍削球打法; 长胶与反胶两面不同性能球拍; 削转与不转球技术; 不同性能球拍倒拍发球和搓球的技术; 横拍削攻打法; 直拍削、攻、拱、捅、挡相结合的打法及横拍两面不同性能球拍倒拍快搓、削、拱、挡、磕、拱、刮的技术; 增加了攻球技术的使用种类和比例;进攻型削球的打法等等。而当今, 除了韩国的朱世赫更多地使用了连续攻、反兜弧圈、对拉、反拉回头等多样技术, 创造了利用强下旋的防守技术与上旋进攻技术, 形成了球性与节奏强烈反差的新技术风格之外, 就没有其他新的东西出现。<br/>其次, 在器材的研究上, 近年来新发明的底板、海绵、胶皮、胶水都是适合快攻及弧圈型打法的, 却没有适合削球打法的。<br/>第三, 在对削球打法选手的使用上, 我国从60年代以来削球打法一直作为配角使用, 只有当进攻打法不行时才想起使用削球, 而没有将削球打法像快攻打法那样的重视, 没有持之以恒的对削球打法进行系统培养。例如第38届的陈新华、第42届的王浩、第43届丁松的使用。</font></p>
<p><font face="Verdana">2、乒乓球规则和器材的改革发展不利于削球打法的生存<br/>削球打法过去的成绩与规则和器材有着很大的关系, 乒乓球运动发展初期, 适合削球打法的胶皮拍、球台和球网的规格,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长胶胶皮、防弧圈海绵和胶皮、薄海绵等, 都给削球选手创造新的技术和战术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br/>可是,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 许多重大规则和器材的改革都给削球打法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诸多不利,例如, 球网的降低及球台的加宽, 使进攻打法攻球的威力和角度加大, 给削球打法的削球的稳健性及防守范围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长胶胶皮颗粒的高度规定, 限制了削球的旋转程度; 球拍两面颜色必须不同, 使防弧圈胶皮失去了威力。碳素、纤维等材质底板及反胶胶皮的一再改进, 尤其是弹性胶水的研制成功, 使弧圈球的速度、力量、旋转都极大的增强了, 攻球选手弧圈球拉得更冲、更暴, 给削球选手的削球技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现任的削球选手攻球比例很高, 那是因为主要靠削球根本无法和攻球选手抗衡。20世纪欧洲最后一位知名男子削球手,现为国际著名媒体BBC和5时代周刊6撰稿人塞义德在回忆当年打球时曾说: 如今, 每当我走到球台前, 心中就会感到惶恐不安,,攻球手正朝我走来, 带着刚刚刷足了快干胶水的球拍, 能让球速超过每小时160km的球拍! <br/>2008年奥运会团体赛制再次限制了削球打法, 因为这种赛制规定打两场单打的选手才能参加双打比赛, 而目前削球选手的水平状况能够担当团体赛两场单打重任的极少, 削球选手的数量也很难使一个国家<br/>能够有2名削球出场, 1名削球选手出场不打两场单打的话, 就要和1名进攻打法的选手配对进行其中的双打比赛, 这在奥运会这样世界级的赛中, 取胜的概率微乎其微, 从今年5月刚刚结束的第48届世乒赛团体赛来看, 只有韩国和白俄欧斯女队拥有2名削球选手,并且第一号主力也是削球打法, 也许在2008年她们会有削球选手担当单打或双打的重任。今年我国的超级乒乓球联赛, 由于采用的是2008年奥运会的团体新赛制, 致使本来为数不多的我国优秀削球打法选手中有些选手不得不到甲级联赛中比赛, 从乒超男女各10个俱乐部报名的选手打法来看, 削球打法男女只有5人,比例为5.7%。</font></p>
<p><font face="Verdana">3、削球打法技术革新的停滞不前, 导致其无法找到与其他打法相抗衡的技术种类<br/>访谈中, 专家们就削球打法落后的技术原因谈到:目前削球选手削弧圈球的技术已经解决了, 现在最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一是接攻球选手发球后的抢攻, 男选手中主要是接正手位的短球, 女选手中还有接拉攻中放过来的短球, 这样的球之后, 攻球选手发力拉的前冲弧圈球是削球选手最害怕的。由于削球选手接旋转很强的发球和正手位短球控制及上短球时, 很难将回球的落点和旋转控制得很好, 使得攻球选手下一板抢攻的球速度极快, 旋转又强, 而且削球选手是从前向后退, 我国目前最好的男子削球手侯英超和女子削球好手之一朱虹说:即使我的步法再快, 也很难削到这个球。<br/>二是攻球选手拉住削球反手的时候, 削球选手很难进行反攻, 而只用削球是很难和攻球选手抗衡的。<br/>三是攻球选手的进攻质量很高, 出机会的球不是很多,削球选手要在进攻机会出现时马上抓住, 这对削球选手的反应、步法要求极高, 削球选手目前还达不到这个要求。这三个难题其实不是现在才出现的, 在削球打法作为/奇兵时代这些技术就是快攻打法打败削球打法的突破点。削球打法的技术创新与进攻打法近几十年来创造的新技术数量是无法比的, 削球打法的技术难题仍然存在。<br/>在技术风格上, 虽大大增加了进攻的比例, 但是这种进攻并不是在削得稳的基础上的进攻, 往往是只注意了进攻技术, 而忽视了削球技术。在乒乓球圈内, 曾有过这样的说法: 丁松误导了一代人。这是缘于许多削球选手在丁松打败瑞典队时, 只看到了他攻球技术比例的增加和得分, 而没有看到他优秀的削球技术, 其实丁松打得最好的时候, 也是他削得最好的时候。现在的削球选手在削球技术上不如过去的削球手, 稳健<br/>性、削球的功底、转不转的运用都不如从前, 朱世赫也仅仅是加转球。</font></p>
<p><font face="Verdana">4、培养削球打法选手训练上需要更多的精力在训练的种类和数量上, 削球选手要练习和掌握的技术比快攻及弧圈型打法的选手要多很多。一个削球手既要练稳削, 又要练反攻; 既要在中远台能守得住, 还要在中近台能上手; 防守的步法要练, 进攻的步法也要练; 转与不转要练, 追着削与顶着削也要练; 前冲弧圈、高吊弧圈、反拉弧圈一样也不能少; 正手的快攻、反手的弹打, 一些连攻球手都不易熟练掌握的技术(像前三板) 都对削球手有着接近甚至同样的要求。只有做到这些, 削球手才不至于淹没在攻球手弧圈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从这可以看出, 削球选手不仅要掌握所有的削球技术, 还要掌握大部分的攻球技术, 从训练的角度来看, 削球打法的难度要大于其它两种打法。<br/>在训练的难度上, 削球选手的难度要大于快攻和弧圈打法, 攻与削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 无论是板形、发力还是步法, 两者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式, 把这两种方式揉为一体, 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 而且不是<br/>每一个削球手都能做到。这不比攻球手, 只需按照一种方式训练 。<br/>在选手培养的周期上, 削球打法出成绩的年龄相对较晚, 这是由攻守平衡的心理特征决定的。一般来说, 20多岁正是好时候, 人相对成熟了, 对球的理解也到位了, 像丁松1995年都24岁了才一举成名。由此看来, 削球手练得多, 练得难, 出成绩还晚, 确实比攻球手苦多了。<br/>从上面这些因素中可看出培养一名优秀的削球手, 在训练上比快攻和弧圈打法来说需要花费更长的周期和更大的力气。</font></p>
<p><font face="Verdana">5、削球打法所需的选手自身条件要求高和选材的难度大<br/>在客观方面, 当今世界乒坛的发展给削球打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打法技战术的要求上比过去要大大增强了, 它需要选手要攻守兼备, 削球打法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在乒乓球打法中早已被公认为是要求最高的, 在身体素质如灵敏、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各种素质及意志品质、大脑思维、胆大心细、韧劲和咬劲等方面都要求极高, 具备这样条件的人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 这给选材就带来很大的难度。<br/>在人为方面, 在乒乓球较为普及和发达的国家, 绝大部分生活水准都很高, 再加上体制等原因的影响, 人们在选择打法时, 绝大部分的人都不愿意去选择又难、又苦、又见效慢的削球打法。在我国, 由于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 许多家长让孩子打球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出人头地, 一些家长还希望孩子将来能够为家庭脱贫致富, 我国出征世界大赛和获得成绩的削球打法选手越来越少, 使得家长认为削球打法就是陪练, 而陪练是不能达到家长们所希望达到的目的的, 所以, 不支持自己的孩子选择削球打法。另外, 一些教练员对于一些自身条件极好的孩子虽然也知道他十分适合削球打法, 但是, 由于目前削球打法的不景气, 教练员们不忍心让这么好条件的孩子去打削球, 怕耽误了孩子的前途, 因为这样条件的孩子打弧圈型打法也会有极大的成功可能。2003年我国乒协组织的一次初级教练员培训班上, 学员来自全国30多个最基层的少年儿童乒<br/>乓球培训组织, 负责讲授削球方面知识的教练向他们提出了2个问题: 你们那里有多少打削球的小孩? 回答是只有上海一个地方有1名; 有没有削球的训练计划? 回答全部是没有。北京什刹海体校培养了多名世界冠军, 现在80多名学员中只有4名削球打法。山东鲁能潍坊训练基地是全国最大的青少年乒乓球培训地, 在230名学员中只有5名削球打法。不仅仅是这<br/>些地方, 全国其他地方也基本上如此, 在全国青少年儿童比赛中, 中国乒协规定每个团体必须报1名削球打法的选手, 可是只是规定而已, 由于打削球的人实在太少, 很多单位经常是用1名弧圈或快攻打法的人比赛<br/>时临时改为削球出场充数, 业内人士对这种情况已经见怪不怪了。现在基层青少年中很多的削球打法是后改的, 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打快攻和弧圈型打法打不出来了, 又不甘心放弃就改为削球, 在访谈中, 北京卓隆<br/>乒乓球学校总教练赵晓云说: 来我们学校学习的前后100多名学生中, 没有一个是削球打法, 几名削球打法的学生都是来校后我给他们改的。从这些现象来看,削球打法可供选材的数量很少, 很多并不适合削球打法的人却在打着削球打法。</font></p>
<p><font face="Verdana">6、当前各国意识上对世界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缺乏前瞻性<br/>从技术风格来看: 削球打法技术风格由最初的稳削, 到削逼角、转与不转反攻; 从削攻结合, 到攻削结合, 这些都是削球选手的技术创新和突破。然而, 这些技术风格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现在削球<br/>选手们主要的技术风格有两种: 一种是象韩国和白俄罗斯女队那样, 削球是主要得分手段, 攻球只是作为扰乱的一种手段; 另一种是象我国的侯英超、范瑛那样,更多的将攻球作为主要得分手段, 削球比例相对较少,尤其是正手基本不太削。可是, 从当前世界乒坛弧圈球技术的发展来看, 这两种技术风格也已经不能适合当前发展的需要, 这两种技术风格的流行, 说明人们意识上还没有认识到它已经落后。从世界各国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来看, 一是由于培养一名优秀的削球手, 需要花费很长的周期和很大的力气, 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大都对此缺乏耐心,不想花这个力气和时间。二是我国乒乓球队由于每年肩负国家交给的拿亚洲冠军、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重任, 由于目前有没有削球照样拿冠军, 所以没有把培养削球真正提上日程。<br/>从人们的观念上看, 由于削球打法退出主流打法地位之后, 一直是快攻型打法和弧圈型打法交替作为主流打法, 削球打法仅仅是一种陪衬的地位, 所以, 乒乓球的爱好者尤其是初学乒乓球的青少年儿童都喜欢追随当前的主流打法。</font></p>
<p><font face="Verdana">7、我国培养乒乓球运动员的有些政策方面急功近利, 国际乒联对削球打法的扶持力度不够 在举国体制的我国, 一些政策上的和当前社会市场经济的原因, 例如各个省市的全运会、市运会的金牌任务, 教练员的职称评定条例等, 由于这些直接和个人的名誉、职称、收入、待遇挂钩, 只有当时的执教成绩突出, 教练员才能得到这些, 所以, 也没有人愿意做费时间、费力气, 没有多少效益、很难打出成绩的培养削球手的事。在基层单位, 核定基层教练工作成绩的标准往往是看你输送队员的量, 这使基层教练把工作重点都放到了短时间易于成材的攻球手身上。同时, 即使煞费苦心培养一个削球手, 由于出成绩相对较晚, 当他打了世界冠军时, 培养他的基层教练一般不会被列入这一成绩的受益者。在体育的 四级训练网中有这样的规定: 基层体校的教练, 如果想评为乒乓球高级教练员, 必须向上一级体校输送多少人; 你输送的队员在既定的年限之内获得全国冠军或世界冠军, 才能籍此成绩在职称评定中加分。而等到削球选手出成绩时往往早就过了规定的年限, 基层的教练员在职称评定时是很难凭借培养出的削球选手加分的, 所以教练员为了自己培养的运动员尽快出成绩, 就会选择先天条件好的孩子去打当前的横拍两面拉弧圈球的主流打法, 因为主流打法易出成绩, 只有当感到有些快攻或弧圈型打法选手有可能打不出来时, 才将他们改为削球打法, 可想而知, 这样情况下的削球打法选手是极难打好的。在访谈中, 我国70年代著名女削球手、后任辽宁女队教练朱香云说: 她在辽宁女队20多年的执教中, 教授过像王楠、郭跃、张瑞、李佳、王朋、常晨晨等多名优秀的快攻及弧圈型选手, 这些选手都进入了国家队, 然而只教授过3 名削球选手, 且无1人进入国家队, 其原因就是由于业余体校对于教练员的一些政策<br/>及其他一些原因使送上来的选手中削球苗子很少。国际乒联近些年来虽然一直想振兴削球打法, 但是扶持的力度不够, 像2008年奥运会团体赛制的制定, 只是考虑了当前各国乒协的意见, 而不是从整个乒乓球运动的持续发展来考虑, 其结果对于削球打法来说又一次受到了限制。</font></p>
<p><font face="Verdana">建议:<br/>( 1 ) 国际乒联应尽快出台有利于削球打法发展的相关政策, 在规则和器材等条款的制定上给予削球打法发展的可能。 <br/>( 2 ) 在削球打法的技术风格和技术创新及战术组合上, 要用全新的理念去打造削球打法。<br/>( 3 ) 我国培养削球打法的运动员应该加大力度,在体制政策上加以调整, 避免急功近利不利于我国乒乓球发展的现象出现。利用我国的优势, 加大科学研究削球打法的力度。在我国各种年龄组别的比赛和各类青少年集训中, 不对削球打法的年龄进行限制。</font></p>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新手怕转高手怕短

27条评论

挨踢接扔柿 楼主 2012-9-15 16:32:00
自己沙发
新手怕转高手怕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出来炸道 2012-9-15 19:15:00
侯英超连俄公开赛资格赛都出不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视乒乓为信仰 2012-9-18 09:58:00
够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九五二七 2012-9-20 14:20:00
需要天赋
精英兰州版的人儿们,我忍你们已然不是一天两天的了!今天终于忍不住了,不要怪我啊!!我要强行加入你们!!不管你们允不允许,反正我这个菜鸟水平的自己已经允许了!!不求大家能对我有多深刻的印象,只求哪天大家还能想:“哦,这个家伙好像是在精英兰州版见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泡沫之夏 2012-9-22 14:26:00
很有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乒乓如歌 2012-9-23 11:59:00
一般人做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唯快不破 2012-9-24 16:59:00
重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钻风 2012-9-26 19:46:00
原来还有个削球王浩
大王教我来巡山哪啊,咿儿哟哦 巡完南山我巡北山咯,咿儿哟哦 大王教我来巡山哪啊,咿儿哟哦 小心提防那个孙悟空哪啊,咿儿哟哦 会变苍蝇小蜜蜂,咿儿哟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拉故我在 2012-9-27 16:41:00
分析的有理有据
个人弱小,集体强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