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 “以腰控臂”论是一个谬误 应该摒弃—— 诚呈一个新思维“自然发力方法”

乒乓如潮 2011-8-16 13:37:00

说波尔的力量小

谁信啊?[em10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乒乓如潮 2011-8-16 13:43:00

说个隐约的感觉

发力

必须要有“引拍”

也就是拳头必须收回来

再打出去

这样的力是最大的

 

我初学打球的时候

很多朋友告诉我说

不要退台

要在前面顶住

咋顶啊?

有力使不上

那个急呀

 

后来索性不听别人的

自己怎么能把力发出来就怎么打

这不

就养成了习惯了

球和我击球之间的空间形成了个性化的对应

 

为了实现发力击球

我不得不

加强跑动

去追寻那阳刚的气质

 

难道我们不可以怀疑

有很多朋友宁愿放弃

很可能是

当初就没想到怎么才可以发力

以为自己的发力就已经是最大的发力了

等逐步上了等级

杯具了

 

如果是专业运动员如此

杯具了

 

真个汗啊[em10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乒乓如潮 2011-8-16 13:48:00
崇拜伴随着一股冷气顺着脊背嗖嗖向上窜得我冷汗连连[em10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any 2011-8-16 15:41:00
说实话,对楼主的观点实在不敢恭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乒王 2011-8-16 16:4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 2011-8-16 16:55:00

太长了没看完。腰上发力不是手臂发力确实偏颇了。算算我打球断断续续也有15年了,我感觉确切的说应该是手臂发力为主腰腿配合。如果全是腰部发力,手臂不发力的话,力量根本出不来。不信大家试一试。但楼主说用腰控制手臂是错误的,汗,真的不敢苟同。我体会腰控制手臂是非常正确的。尤其是引拍时候更是要用转腰去引拍。

 

横板两面反胶:反手高调快拨前冲,台内摆短挑打,正手弧圈开路转快攻,冲死或者打死对手 弧圈结合快攻,稳中带凶,以打落点为主速度为辅,力量稍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乒乓如潮 2011-8-20 08:42:00
QUOTE:
 

曾经尝试过转腰,后来不敢了!

也许转腰有妙用,因为转不好就杯具了!

 

对业余选手来说

有限度的转腰是在转体的带动下的转动

对专业选手来说

也许可以大幅度转腰

 

是否中间存在一个身体承受极限的问题呢?

 

或者说业余选手

不宜转腰击球!!!

 

事实是这样的:

在暴拉的时候

拍是要包住球走一段

这一段既可以用转体走也可以用转腰走

可偏偏就是这样

业余又有几个暴拉?

这也反过来证明了别说用转腰即使用转体实现暴拉的乒友都微乎其微啊!

 

如果说转腰才是正确的?

笔者以为

这和说风险与机遇同在是同一个道理

转腰可以获得足够的杀伤力

但也要冒着突破人体承受能力的风险

 

照此来看

岂止是转腰

甚至还可以发展成跳跃甚至空中转体击球

那样的击球传递能量岂不更大?

 

我们说以腰控臂

是在说正常击球

也就是在说大概率击球事件

以腰控臂

挡住的不仅仅是业余运动员

肯定也有不少专业运动员

 

因此

以腰控臂

可以称为乒乓前沿技术放进探索与发现比较好[em1004]

而楼主所说的方法

好吧

也许还有其它方法

才是真正应该放入教科书作为教材![em10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胡斐 2011-8-20 08:18:00
弧圈是个半园周运动,脚能使身体转动吗?但腰却能,只是腰的转动要蹬腿的力来辅助发动,我们叫蹬转,如你引拍转体时双脚用力定住不动(相对),特别是双腿膝部不跟着往转动的方向突,下意识地让髋部不跟着腰转,你会发现腰真的能与髋产生一定的错位!这时你再蹬转发力试试,还是以前的效果吗?注意:髋肯定是会与腰同转,但完全可以不同步,也就是说,引拍时髋与腰的错位完全可以实现!你不会真转腰,只会转体,当然体验不到用腰的妙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乒乓如潮 2011-8-20 09:04:00

实践检验理论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试验

 

《转体与转腰暴拉后乒乓运行强度对比试验》

参与者:专业顶级运动员若干名

设备:测速设备,发球设备,或者陪练员一名

试验方法:

1、准备工作

(一)机器发球

调整好发球设备,统一发球

调整好其它设备

(二)陪练员发球

允许发球小误差

同样调整好相关设备

2、测试球的冲速和转速

队员轮番上场

对同样的来球

用转腰与转体的方式完成击球

还原

开始测试击球效果

3、对比转腰和转体的数据

冲速

转速

动作从开始到还原的总时间

4、得出结论

单一运动员的测试结果

若干运动员的统计结果

总时间和实际比赛统计总时间对比等

 

试验没做,还没有结论。但笔者就不信结果会是腰控占优!!!

 

顶楼主[em1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乒乓如潮 2011-8-20 08:49:00

哦,所谓击球的大概率,是指即使在专业级运动员里,也是大概率!

以腰控臂或许只能在极少数顶尖选手中存在!

那凭什么值得在业余选手中推广害人呢?

 

(直说吧

当初幸亏笔者在以腰控臂练习时及时刹车

不然

今天恐怕就没法打球了!

在实战中笔者的转体暴拉同样很有威胁

相信专业选手的转体爆拉威胁更大超我千万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