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刘诗雯个人档案——图片专帖】

bullet手机认证 楼主 2009-3-12 23:35:00

【刘诗雯个人档案——图片专帖】

【刘诗雯个人档案——图片专帖】

 

 

终于迈过了这道坎儿

 

  山东日照,傍晚,白日的灼热渐隐,取而代之的是沿海城市难得的夏日清凉。18点一刻,山东体育学院乒乓球馆内外,已是人头攒动。一个小时后,一场生死未卜的厮杀即将上演。距离比赛场馆步行仅十分钟的广电大酒店的房间内,刘诗雯和她的同屋周芳芳正静默地做着最后的赛前准备。她一遍又一遍地往胶皮和球板上刷着胶水,表情专注,动作缓慢而娴熟。等待片刻,她用手掌心碰了碰喝饱胶水的胶皮,呢喃自语“可以了”,对齐球板、擀压胶皮、轻拍球板,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就像是在完成一件手工艺品。收好球拍,背上硕大的背包,坐在开往比赛场馆的面包车的最后一排,一路上并不多话。下午的赛前准备会上,杨华杰教练做了详细而周密的备战计划。而此次比赛对于她自己来说,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坎儿。

  “打到最后又累又紧张,在场上都叫不出来了,能坚持到最后,就是那口气在顶着呢。”
  两个月前,那场历时近4小时的鏖战,刘诗雯所在的广东深圳长园新材俱乐部主场以3比2险胜北京北大方正。两个月后的这个夜晚,在乒超联赛第二阶段的首轮比赛中,两队再次相遇,轮到北大方做东,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相同的对手。
  在此前的交锋中,刘诗雯意外地输给了实力在自己之下的高曦,这也是她在12连胜之前输的唯一一场球,是她在第一阶段不该输的三场球中的一场。另外两场一是输给上海电信华东理工的刘娟,一是在乒超期间的大学生运动会上再次输给了高曦。接二连三的“没有想到的不该输”似乎预示着这一切并非偶然,广东女队的总教头杨华杰一语道破:“刘诗雯不是输在技术上,而是输在心态上。那几场球都是在领先的时候丢掉的,说明那个时候她有想法了,打球开始缩手缩脚,不是去拼,而是抱着侥幸的心理等待对手失误……”首轮输给高曦后,她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还是杨华杰把她硬拉出来面对媒体,“我当时和她说,输了就输了,大将要输得起,赢得起,你是逃避不了现实的。”
  刘诗雯的心里自然明白这个道理。而为了不陷入“遇弱则败”的怪圈,她所能做的就是毫不含糊地赢得此次比赛。
  她,太需要这场胜利了。
  由于场馆的灯光问题,参赛队员的练习时间被缩短。待手脚麻利的工作人员把整块比赛场地移至光线相对集中的地方时,正值19点30分,比赛准时开始。周芳芳第一个上场,刘诗雯帮她别好背后的号码簿,与她空中击掌,“加油!”,既是给队友打气,也是喊给自己。
  刘诗雯坐在曹幸妮、麦乐乐两位老大姐中间,一面观看比赛,一面拿出球拍,撕下半小时前在房间粘好的胶皮,重又刷好胶水,晾干,擀好,等待……小将周芳芳终究不敌经验丰富的老将孙晋,0比3,广东深圳先失一分。第二场刘诗雯的对手是速度快,打法凶狠的新锐冯亚兰,对方咄咄逼人的攻势似乎激发了刘诗雯体内的小宇宙,在第四局2:5落后的情况下,她顶住对方的强烈进攻,反败为胜,以3比1为深圳扳回一分。第三场的双打,曹幸妮和周芳芳这对新老组合发挥出色,以3比1再下一城,赢得了至关重要的一分。紧接着刚刚打完双打的老将曹幸妮再次出战,可能是因为体力消耗过大,0比3不敌对手。此时双方大分2比2平。主队北大方正的第四场胜利让主场的观众沸腾了。在曹幸妮刚刚上场的时候,刘诗雯再一次粘起了球拍。就在曹幸妮输掉第二局的时候,她站在教练身后,活动着身体,若有所思地将目光投向场地中央。又到了她上场的时候了,她手扶双膝,把头深深埋下,杨华杰在她耳边用广东话大声地喊着什么。此时,没人能听清他的话,没人能看到她的表情。在一片嘈杂的呐喊声中,在与队友逐一击掌后,刘诗雯走向决胜局的战场。
  偌大的场地上,映着她那被不均匀的灯光拉长了的影子。
  终于,这场不能逃避的比赛还是来了。
  面对拼劲十足的高曦,刘诗雯一上来就调动出自己的状态,拼得很凶,喊得也很凶。第一局两人就咬得很紧,多次出现平分,10:9,刘诗雯领先,爱徒每次赢球鼓掌时间最长的杨华杰叫了暂停,“就按照这个战术打,坚定!坚定!”刘诗雯一鼓作气,11:9拿下了第一局。第二局两人依然打得难舍难分,比赛的后半段,刘诗雯每打一球就习惯性地回头看身后的教练,随着脸上的表情从郁闷转为无奈,10:12,输掉了第二局。经过了短暂的调整,刘诗雯表现果断,11:6轻松拿下第三局。第四局开始了,开局还算顺利,刘诗雯9:4领先。可就在这个时候,戏剧化的一幕出现了,高曦连赢5球,将比分追平,9:9!气氛骤然紧张。要知道,如果输掉了这一局,整场比赛很难说鹿死谁手。关键时刻杨华杰叫了暂停,他近乎气极败坏地喊出本场比赛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坚定!”再度上场的刘诗雯眉头微蹙,赢球之后的喊叫换成了紧握的拳头,随着对方的回球出界,刘诗雯将整场比赛的胜利握在了手中。
  “打到最后又累又紧张,在场上都叫不出来了,能坚持到最后,就是那口气在顶着呢。”赛后回到宾馆的刘诗雯,回忆起适才的厮杀仍然心有余悸。“之前的比赛我对困难估计不足,自己被逼到那份上了才硬着头皮打。这次比赛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也想到了在第五场我和高曦会遇到,除了对技战术和在场上会遇到的困难有所准备,最主要的还是心态的准备,怎么说呢?一个字,‘拼!’”刘诗雯不禁握紧了手中的水杯,“之前的比赛我输就输在心态上了,求胜心切,关键时刻保守,自己的特点没发挥出来,结果被对方拼了。所以今天的比赛也是憋着一口气,一定要赢下来。但是第四局9:4我领先的时候,我又有点走神儿,又不自觉地保守了,其实我自己也知道这样不行,但是很多时候控制不住自己。教练叫了暂停,我冷静了冷静,他告诉我就这么打,让我更坚定一些。你一软,对方就会追上来。我能做的就是必须要坚定信念。”
  刘诗雯舒了一口气说:“还好后来我顶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ullet手机认证 楼主 2009-3-12 23:53:00

【刘诗雯个人档案——图片专帖】

【刘诗雯个人档案——图片专帖】

 

 

刘诗雯女单混双双冠

 

  刘诗雯2007年入选中国队出战萨格勒布世乒赛,是广东队32年来首位女子选手代表国家队出战。刘诗雯的父亲是辽宁省抚顺市一家砂轮厂的厂长,妈妈曾是专业乒乓球运动员。在诗雯上幼儿园时,一次母亲带她到当地体校玩,教练发现小诗雯身体协调性很好,于是就说服她的父母把孩子送进了体校。1996年,刘诗雯离开抚顺调到广州伟伦体校。2004年2月被召入国家二队,在年底进行的队内循环赛中以总成绩第一名的佳绩顺利成为一线队员。

  由于她擅长快攻打法,很多教练都叫她“小邓亚萍”。“也不清楚是哪个教练先这么说的,后来竟传出去了,”刘诗雯说,“我都觉得不好意思,哪是什么小邓亚萍啊!我们的打法根本就不一样,可能是说我的身高跟她差不多吧!”广东队教练认为刘诗雯打法凶狠,符合国家队女子打法男子化培养计划,应该是下一届奥运会的重点培养对象。
  2007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日前在无锡决出女单冠军,小将刘诗雯先在半决赛中以4比3击败郭焱,又在决赛中以4比2挑落李晓霞,继前日混双夺冠后,再获女单冠军。 这战小将刘诗雯在0比2落后的情况下,突然找到赢球感觉,竟然一举连扳四局战胜李晓霞,11比3、11比8,前两局李晓霞赢得很轻松,但领先后李晓霞反而不会打球了,刘诗雯以11比4、11比7连扳两局。第五局更是让人大跌眼镜,李晓霞在4比1领先下被对手连得10分,刘诗雯以11比4再下一城。第六局刘诗雯越战越勇,随着李晓霞一个回球下台,她以11比9,总比分4比2实现逆转,这也是这名小将第一次获得全国锦标赛女单金牌。要说李晓霞昨日状态不错,在先前进行的半决赛中,她经过七局激战,以4比3逆转郭跃,报了萨格勒布世乒赛的一箭之仇,可惜好运没能坚持到决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ullet手机认证 楼主 2009-3-12 23:46:00

【刘诗雯个人档案——图片专帖】

【刘诗雯个人档案——图片专帖】
 
 
刘诗雯:我个头比邓亚萍高
 

 

  “小邓亚萍”———一度是刘诗雯广为人知的雅号。对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来说,能得到这样的评价,是值得骄傲的事。也许没有人敢收纳这个如此厚重的名头,就像孔令辉(刘诗雯的直接教练)所说:“刘诗雯离邓亚萍差得太远了,邓亚萍永远是刘诗雯的榜样、攀登的目标。”

  可刘诗雯自己,拒绝“小邓亚萍”这个称号,却有着另外的原因。“不知是谁先开始这么说的,我和邓亚萍的打法一点都不一样,而且,我比邓亚萍要高,真的!”她说得心急,“去年量身高时,我就已经长到1米58.6。今年一定又长了,我才16岁嘛,还可以长高的,要是穿着鞋量身高,肯定超过1米60!我不算矮的!”刘诗雯一脸较真的表情,把我们逗乐了。

  这个16岁女生,喜欢玩电脑游戏跑卡丁车,在网上见过一个叫“小雯”的玩家吗?她就是“小绿手”刘诗雯。

   妈妈的丑小鸭 “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说我是丑小鸭,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好球,取得好成绩,才能变成白天鹅。”

  走出赛场,刘诗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远在广东的妈妈发短信:“妈妈,我们赢了,我赢了。”

  妈妈回复:“好孩子,恭喜你,又一次战胜了自己。”

  这么多年来,刘诗雯已经养成了一打完比赛就会给家里打电话、发信息的习惯,她希望在第一时间就让家人知道她的情况。“比赛赢了,爸爸妈妈会为我感到高兴,输了,他们就帮着我分析为什么输啊,总结经验教训。”和所有优秀的孩子一样,刘诗雯的身后是在任何时候都能给予她最朴素而又最强大的爱和支持的父母。而她之所以走上乒乓之路,则是妈妈寄予在她身上的最大心愿。

  1991年4月12日,刘诗雯的出生给家里带来了莫大的欢喜,这个可爱的小家伙一下子成了全家人的焦点。奶奶希望这个刘家的新成员能像她的哥哥姐姐一样聪明,学习好,又因为她是个可爱俊俏的小姑娘,于是给她取名“诗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希望她以后能成为作家,写手好诗。但是从小酷爱乒乓球却因家人的反对没能成为专业乒乓球手的妈妈对女儿的未来另有打算,在女儿刚刚出生时便有意让她打乒乓球。诗雯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对她说:“我不要求你能写一首漂亮的好诗,只希望你能打一手漂亮的好球。”于是刚刚4岁半的小诗雯,在还不知道乒乓球为何物的时候,就拿起了球拍,在家里比划挥拍击球的动作了。

  当时家里有一张标准乒乓球台,才4岁半的小诗雯根本够不着球台。于是爸爸就在地上垫了块板子,她就站在上面练习。打正手的时候放在这边,打反手的时候小诗雯再把板子搬到另一边。妈妈把小诗雯用的球拍也进行了改造,单面直拍,把儿短拍轻,拿在诗雯的小手中刚刚好。在这样的环境中,小诗雯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5岁时,她良好的球感和身体协调性被抚顺市体校张晶清教练相中,于是,体校学前班里,在比正常乒乓球台矮一点的球台上,刘诗雯开始了真正的乒乓运动生涯。

  “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说我是丑小鸭,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好球,取得好成绩,才能变成白天鹅。”从那一刻起,小诗雯就在心里暗暗使劲,一定要加油,早日变成白天鹅。于是刚刚摸球拍时,她就立下远大志向,“要向邓亚萍和王楠学习,拿世界冠军”。就是这个有抱负的小女孩在训练的时候却总是被妈妈训斥,因为在妈妈看来,刘诗雯并没有为这个想法而勤奋训练。别看她是独生女,妈妈可一点也不娇惯她。刘诗雯因为训练没少挨她妈妈的板子。

  刘诗雯7岁那年,张晶清教练去了广州执教,她很想带刘诗雯一起过去。但是毕竟离家千里,刘诗雯又那么小,自理能力也不行……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妈妈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不知是对还是错的决定:那时辽宁的乒乓球人才非常多,竞争特别激烈,要想打出来,去广州未尝不是个好的出路。于是,为了女儿的发展,妈妈还是咬咬牙,把女儿“狠心”地从东北发到了华南。初到广东的刘诗雯刚开始还对新环境充满着新鲜感,可是新鲜感一过,刘诗雯就开始想家。毕竟,那年她还只是个7岁的孩子。“刚到广东的第一年我几乎天天以泪洗面,一到下午5、6点钟,想着这时候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那种想家的感觉就特别强烈,有时我都想回家看一眼然后再马上回来。”那个时候,妈妈经常给诗雯打电话,一聊就是半个多小时,一聊就是妈妈和女儿同时在电话两头泣不成声。为了不让女儿分心,妈妈再次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掉工作来广东陪在女儿身边。妈妈的到来给女儿带来的是无穷的温暖和力量,这种力量直接反映在女儿的成绩上。2002年,广东省队调赛后刘诗雯去参加集训。在2003年城运会团体赛中,她接连战胜张莹莹、常晨晨,姜华(王+君)等几名当时的国家队队员,2004年年初,到北京与二队一起打大循环,名列第三,从此叩开了国家队的大门……

  刘诗雯已经从丑小鸭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她展开翅膀,纵情翱翔。从广东飞到了北京,从二队飞进了一队,从亚洲飞向世界,在萨格勒布的上空翱翔,在乒超联赛的战场上驰骋。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她成为了中国乒坛上一个最闪耀的新星。“刘诗雯是我们看好的一名后起之秀,打球很有灵气,是个很有发展前途的运动员。”时任女队主教练的陆元盛这样说。

  从04年进入国家队开始,刘诗雯和妈妈又开始了聚少离多的日子。然而让妈妈欣慰的是女儿的成长,让女儿安心的是妈妈关注的目光。只要有女儿比赛的转播,妈妈一场不落,有时还拿录像机录下来。

  “我特希望我在前方打的时候,妈妈能在电视上看着我。而有些比赛都是到半决赛、决赛才转播,为了让妈妈能看到我,我也要坚持到最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ullet手机认证 楼主 2009-3-12 23:49:00

【刘诗雯个人档案——图片专帖】

【刘诗雯个人档案——图片专帖】

 

 

吉祥三宝

 

  奔波在各地乒超赛场的刘诗雯有三样宝贝必须随身带着——项链、布熊和枕头。
  凌晨一点十分,刘诗雯的手机响起,电话那头是她的队友兼好朋友常晨晨,“我和高曦太悬了,3比1,第四局差点就输了。你们赢了吧?刚才丁宁给我发消息我才看到。我们10点多才打完……”放下电话,刘诗雯一脸羡慕地说,“人家的比赛赢得都挺轻松的”,“都是夜猫子啊?”记者担心深夜造访影响她的休息。“嗯,晚上比赛完很难马上入睡,比较兴奋,不想睡。输了就更睡不着了,躺在床上会想球,有时我为了不让自己想太多,就瞪着眼睛看电视。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在看什么,看到三点困得不行了,电视一关,躺床上睡着了。”

  广东队的主场一般都是在晚上打,乒超期间来回的奔波不仅给刘诗雯带来睡眠上的困扰,对她的体能和精力也是个考验。“累,大家都很累,这个时候就看谁能扛过去,看谁调整的好。乒超和以往大赛不同的就是它是一场接着一场,每场比赛之前你没有充分的时间训练、调整,很多人都不适应。但是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刘诗雯对此没有抱怨,相反自信满满:“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对不同的场地,不同的环境,和不同打法的队员,对队员的临场变化能力要求很高,我愿意接受这些挑战!”

  她的目标明确,要打世界大赛,要参加奥运会,但她心里明白,“要在技术上提高自己的整体实力,踏踏实实地打好每一站比赛,成绩好了,才会有机会。”因此,刚刚加完49届世乒赛双打的她非常看重随即到来的乒超联赛——这个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乒乓球联赛。她珍惜每一次这样的机会,从每一次比赛中汲取更多。

  赢球是每个运动员的本能和终极目标,而对于刘诗雯来说,赢得的每一场比赛的背后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来自别人的期待。“每次上场之前我都会有小小的紧张。尤其是在主场,有这么多认识的人和不认识的人在关注你。”

  当晚比赛一结束,很多球迷跑下看台找刘诗雯签名合影。无论主场还是客场,她总能受到这样的礼遇。“广东队和国家培养你很不容易,我所能做的只能是尽自己的能力把球打好,为培养过我,支持过我的人争光,我爸我妈还有教练,我打得不好,他们就会着急上火,打得好他们就会高兴,所以我希望自己能把每一场比赛打好,让他们都高兴。我觉得光想着自己的输赢,是一个很小的方面,而当我想到那些关心我的人,我在场上的责任感就会更强一些,就不会随意乱打一个球了。”

  现在奔波在各地乒超赛场的刘诗雯有三样宝贝必须随身带着:一个是妈妈送的项链,小时候去广东之前妈妈曾给女儿用耳环融了一个小帆船形状的坠子,祝福女儿能在外地一帆风顺。戴了这么多年,妈妈给长大了的女儿换了一个佛形状的项链,希望女儿能换个心情,换个面貌,也保佑女儿能一切顺顺利利。刘诗雯托着胸前的挂链给记者端详,“看到了它就想起了妈妈,再难的事也都慢慢一点点就顶过来了。”还有一个是她的宝贝布熊。“它才几个月大”,刘诗雯拍着它的脑袋说,“有一次出去打比赛差点把它给丢了。那天在机场由于我们的胶水有点问题,安检拦了我们半天。当时我把它放在一个袋子里,结果胶水没带成,我就上飞机了。等飞机降落了,我就傻眼了,我的袋子呢?当时我哭丧着脸和芳芳说我的熊没了,她特无奈的看了我一眼说‘在这呢’!以后每次我东西要是特别多,她就在后面帮我拎着。”说到这,刘诗雯把她的小伙伴使劲搂在怀里,唯恐再把它弄丢似的。和熊熊同龄的还有她的小枕头,她的颈椎不太好,有次在正定甚至出现了眩晕。孔指导要求她买一个有利于颈椎的枕头,出去比赛随身带着。刘诗雯一手搂熊,一手拍着它的小枕头,“效果还不错,有了它我就能睡个好觉了。”

  白羊座的刘诗雯并没有太多典型的白羊座性格。她没有火爆脾气,相反在教练眼中是个胆小的小姑娘,“她一开始很胆小的,胆小到什么程度呢,上场之前抖得要命。”杨华杰这样说。她也并非激情盎然,自行其是。这点她自己也承认:“在场上我应该再激情一些,像郭焱、丁宁她们那样,打球再狠一些。”“打球很聪明,很有灵性”是带过她的教练对她最多的评价,在场上她是个能贯彻教练意图的乖孩子,但这不代表她没有自己的想法,“这孩子的小脑瓜子里有的是主意,她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她的启蒙教练张晶清这么认为。“教练在场下会按照他的想法来指导你,但是在场上打不通的时候我就要变通。本身我的打法属于多变,那就要在变化中找到办法。但是比赛场上我要坚决执行教练的意图,这是对他的尊重。”刘诗雯很认真地说。这种分寸和成熟在同龄的小队员中很少见到。也难怪,从小离家打球,整天和比自己大4、5岁的人呆在一起,刘诗雯想问题总是比同龄的小队员显得成熟。

  她的队友说她是那种和熟人特能侃,和不熟的人话不多的人。“她的性格挺好的,没见她生过气”,“平时和我们聊天特爱狡辩,我说她胖该减肥了,她就说你瘦打不动球”。常晨晨惟妙惟肖地学着刘诗雯说话的样子,“她经常用一口大东北话说‘俺是广东人(yin)’”。

  在国家队刘诗雯有另外一个名字:“枣儿”,郭焱送给她的雅号,这是她在吃香肠时看到里面的枣而突发的灵感。一叫出来,大家都说太形象了。现在从男队到女队,从队员到教练,甚至本刊的记者们都这么叫她,看她像什么还往上加前缀,于是“肉枣、胖枣、酸枣……”各种称呼纷至沓来。“可能是大家看我长得肉肉的”,刘诗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有时孔令辉指导也要求她减肥,“过年回来长了三斤,他就让我晚上少吃,不能吃零食,因为我的打法是以速度为主,需要轻快,如果体重超标的话,起动的时候就会慢。”虽然对自己的身材并不满意,但她并不主张盲目减肥。“运动员嘛,身体第一,只要对打球有帮助我就会去做,身材嘛,只要不影响打球就不用减。要减肥,等到退役之后吧。”半夜还抱着KFC热巧克力杯子的刘诗雯哈哈大笑。

  爸爸妈妈有时会和她开玩笑说:“别总臭美,长得不好看,臭美也没用。把球打好了才行。”但是,正值花季年龄的她掩饰不了女孩爱美的天性,平时一身运动打扮的她其实骨子里很女孩,有一次禁不住诱惑和好友范瑛出去拍明星照,“臭美呗,大家都拍,觉得好玩,就去拍了。我就想看看自己化完妆什么样子,也是给自己留个纪念吧”。照片拿回来大家争抢着看,有人说好看,有人说没平时好看。“可能她们觉得我和平时不太像吧。我当时拍的时候就想拍和平常生活不太一样。艺术照嘛,如果和平时都一样了,就没意思了。我就是想弄个假发,穿个长裙,照出来看看什么样。”刘诗雯晃着脑袋一脸俏皮地说。

  现在刘诗雯的妈妈在广东的一个学校教小孩打球,“随着我在广州打得越来越好,来她那学打球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些年来,妈妈一个人在广东真的很辛苦,爸爸在老家的一个国企工作,一直不能走。但是这两年,我爸也会过去,因为我家在广州买房了。”憧憬着不久的将来全家团聚的日子,刘诗雯一脸的幸福,“明天一大早我们就飞到重庆打下一轮乒超,然后飞广州训练,到时我就可以去看我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ullet手机认证 楼主 2009-3-13 00:00:00

【刘诗雯个人档案——图片专帖】

【刘诗雯个人档案——图片专帖】

 


7岁南下广州

 

  刘诗雯正在和队友进行赛前练习,坐在场边观看训练的是教练张晶清,正是她把刘诗雯从辽宁带到了广州。鲜为人知的是,她曾指导过乒坛名将王楠。

  据张教练介绍,刘诗雯的父亲是抚顺市一家砂轮厂的厂长,妈妈也曾是专业乒乓球运动员。在诗雯上幼儿园时,一次母亲带她到当地的体校玩,张教练发现小诗雯身体协调性很好,于是就说服小诗雯的父母把孩子送进了体校。

  “我是1996年离开抚顺调到广州伟伦体校的,之前一直是我在指导她。我当时并没有马上把她带过来,毕竟她还小,只有5周岁,”张晶清说,“她7岁那年,我回去和她家长沟通,希望能把她带过来。伟伦体校的条件可以说是全国一流的。”为了能让孩子有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她的父母狠了狠心就把刘诗雯送到广州。

  “当时是我妈把我送到广州的,她陪了我一段时间才走。妈妈走时我也没有感觉到什么舍不得。”训练结束后,刘诗雯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ullet手机认证 楼主 2009-3-13 00:09:00

terN655W.jpg

 

 意外:轻松进国家队

 

  2004年2月,刘诗雯被招入国家二队,她在年底进行的队内循环赛中以总成绩第一名的佳绩顺利成为一线队员。“来到二队后,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用一年的时间进入一队,不过在年底这个愿望就实现了,”回想起这些经历,刘诗雯自己都觉得这个速度还是有些太快,“我自己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能进入国家队一队。”对于当时的第一反应,刘诗雯坦诚地告诉记者,“原来一直想着国家队那么遥远,得花很长时间自己才有可能进入,所以当时觉得进国家队没有想的那么难。”

  其实,进入国家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张教练表示,来到广州后,刘诗雯的发展势头一直很好,而且广东这边很重视她,她参加比赛的机会很多。“另外,她脑瓜子特聪明,”在向记者讲述刘诗雯的成长经历时,张教练多次用“聪明”来形容刘诗雯,“她的智商很高,学习成绩也很好,而且心理素质出众。”

  去年是刘诗雯收获的一年,2004年7月在印度举行的乒乓球亚洲少年赛上,她取得了团体冠军和女双冠军的好成绩;同年10月在葡萄牙举行的世界少年乒乓球挑战赛上,她又取得了女子单打冠军;11月,在日本神户举行的世界青年乒乓球锦标赛上,她取得了女双、混双和团体第一名,单打第2名的好成绩。去年2月,她被招入国家二队,10个月后又进入一队。虽然在12月的亚冠赛上,刘诗雯仅获第7名,有媒体甚至认为这直接导致了她落选今年世锦赛的参赛阵容,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年对于刘诗雯自己而言是丰收的一年。

  “我蹿得太快了,自己都没有想到。”刘诗雯说。

  由于她擅长快攻打法,很多教练都叫她“小邓亚萍”。“也不清楚是哪个教练先这么说的,后来竟传出去了,”刘诗雯说,“我都觉得不好意思,哪是什么小邓亚萍啊,我们的打法根本就不一样,可能是说我的身高跟她差不多吧!”说完后,她自己也禁不住笑了。

  进入国家队后,那里的氛围确实让刘诗雯感觉到了不一样,“一队队员的水平都非常高,王楠、张怡宁等都是世界级水平,我算什么呀。”正是高手如林的环境让刘诗雯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凡是进了一队的球员都想成为主力,尤其是在大赛前,谁都希望能被选上,竞争非常激烈。你只能是向前拼,因为大家都是这样。同时,现在大家都对我抱有很大的期望,那自己就更要努力了,所以我感觉压力很大。”

  至于北京奥运会,刘诗雯表示自己没有想过那么多,“一步一步来,我还没有想那么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3 1:54:39编辑过]

【刘诗雯个人档案——图片专帖】

【刘诗雯个人档案——图片专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ullet手机认证 楼主 2009-3-13 00:03:00

【刘诗雯个人档案——图片专帖】

【刘诗雯个人档案——图片专帖】

 

个性:有主见利发展

 

  不过,很快刘诗雯就尝到离开父母的难受滋味,7岁的她开始了漫长的想家生活。张教练对她刚到广州时的那段日子至今记忆犹新。“虽说是7岁了,但那么小的年纪离开父母,肯定会想家。于是,她每天下午5时多就开始大哭,要回家,就像到点了等着母亲回来的小鸟一样。”

  当然,现在刘诗雯已经没有那么想家了,因为妈妈也到了广东,“我妈妈是2002年过来的,现在住在增城。”因此,刘诗雯回到广州就能抽空见到妈妈,总算解了想家之苦。

  来到广东后一直带着刘诗雯的张教练说,这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不过,刘诗雯自己并不这么认为。

  “我还内向啊?”她奇怪地反问记者,“谁跟自己不熟悉的人一见面就聊个不停。不过,我一个人的时候也能呆得住,这不算是内向吧?”

  最有意思的是,她总是先于别人被自己所说的话感染,因此是一边说一边乐。有一天,一位记者向她索要最近的照片做专题,她的回答居然是,“要不要我4岁的照片,还是艺术照呢,绝对好!”结果话刚说完,她就遭到旁边队友的“猛批”。

  见过刘诗雯的人都会觉得这个孩子长得很可爱。不过,长期带她的张教练可不是这么看。“她看起来乖,实则不然,她的小脑瓜子里有的是主意,她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张教练说,即便是在乒乓球训练或比赛中也是如此,“她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总要和别人理论,如果觉得别人说得不对,她就经常反驳。”

  当然,刘诗雯这种有主见的特点在张教练看来对于她的发展很有好处,“有个性、有自己见解的队员才有特点,这样的队员才最有前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ullet手机认证 楼主 2009-3-13 00:07:00

【刘诗雯个人档案——图片专帖】

【刘诗雯个人档案——图片专帖】

 

 

不满:训练经常挨揍

 

  张教练说,刘诗雯从小就志向远大,“这孩子在5岁刚上体校时,练球就念叨要向邓亚萍和王楠学习,多拿冠军。”就是这么个有抱负的小女孩却总是被妈妈训斥,原因是在妈妈看来,刘诗雯并没有为这个想法而勤奋训练。

  “别看她是独生女,她妈妈可一点也不娇惯她,”张教练向记者透露说,“刘诗雯因为训练没少挨她妈妈的揍,她妈妈对她要求非常严格,训练方面不听话就揍她,前不久还刚刚训了她一次。”

  经常挨妈妈训斥,甚至是挨揍,小诗雯其实并不服气。“我妈妈对我要求特严,经常打我,其实我已经很听话了,一点都不淘气,”不过,她也承认自己并不乖,“基本上不能算淘气,但有的时候调皮一下也很正常,不可能总是那么听话。”

  对于妈妈的行为,刘诗雯觉得自己很冤枉,“家长有时候管得太多,所以自己就有逆反心理。本来训练一天就非常累,结果还说我练得不够,所以我就反驳了,自然不会有好结果了。”

  不过,在张教练看来,刘诗雯在训练时确实不够刻苦,“现在她的技术应该说是没有问题,不过在主动训练的自觉性上和王楠她们当年相比还是要差不少。”张教练说,由于刘诗雯老喊累不想练,所以就经常教导她,“我总是跟她说,多练一个球,才能多一个机会,如果都那么轻松,还能轮到你出头?”由于王楠也是自己带过的队员,因此张教练老是拿王楠来做榜样,“王楠拿了那么多冠军,那是有代价的,她不苦练能有今天的成绩吗?”

  至于有人称呼刘诗雯为小邓亚萍,张教练认为,现在还看不出来,她要想达到邓亚萍的那种境界需要提高的东西还很多。“她身上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最明显的就是没有人家训练刻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安阳郝文杰 2009-3-14 11:29:00
很可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sm1981 2009-4-23 20:43:00
  坚决不同意楼主观点,砸你鸡蛋,让你长记性!
黄先生 13630093303 广东佛山顺德容桂龙冲居委会旁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