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zs730712聊乒乓系列】186、你是在用“攻球”的动作拉“弧圈”吗?正手攻球和弧圈球的两个“内在”不同

selfa3 2013-10-13 15:35:00
楼主介绍得很具体,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2013-10-13 22:52:00
一直寻找答案,终于找到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ason乒乓 2013-10-18 14:50:00
 楼主写的很专业,一定是高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水手服 2013-12-3 22:46:00
好好体会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正手张反手龙 2013-12-3 14:56:00
QUOTE:
以下是引用zs730712在2013-9-27 10:11:00的发言:

 

  一直以来就想写这么一个帖子,谈谈正手攻球和弧圈球究竟是何关系,有何不同,当然我这指的是内在的不同,而不是动作结构上的不同。

 

  通过我自己的体会和观察别人的情况,我觉得更多人是在琢磨这两者之间的外在差异,或说动作结构上的差异。

 

  这样造成的局面是不少人从外在动作上看,也确实是在拉弧圈球,但是击球的效果却并不像是真正的弧圈球,也就是说弧圈球应该具备的力量、速度、旋转等特征并不明显。

 

  就像武侠小说中说的徒具外在架势,但是没有“内功”。

 

  关于这些,我在前面的帖子中也陆陆续续提及过,只是没有专门谈这方面的问题。

 

  今天,我就专门写这么一个帖子,来谈谈两者之间“内在”的不同。

 

  当然,我首先申明,我在这里说的只是个人的观点,不一定就是正确的,看贴的朋友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明智对待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前面的帖子我说过我个人认为正手快攻和正手弧圈之间没有继承关系。

 

  当然,我不否认两者之间有关系。关系是有的,但不是继承关系

 

  有人说练习弧圈球之前要练习正手攻球,这一点我也赞同。

 

  即便现在小孩子学球,教练从一开始也是从正手攻球开始教,我女儿跟教练学球就是从正手攻球开始的。

 

  但又有人说把正手攻球的各个部分动作放大,就是弧圈球。

 

  这一点,我倒是不敢苟同。

 

  不仅是不敢苟同,我甚至反对这种观点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因为这种观点非常害人,特别是对于那些有一定正手攻球基础而后期又没专门地、系统地学习弧圈球的人。

 

  这种观点造就的直接后果就是:用正手攻球的动作来拉弧圈球

 

  再说具体点,就是上面我说的:动作确实像弧圈球动作(准确地说,是正手攻球的“放大版”、“改良版”),但是击球的力量、速度、旋转等并不像弧圈球。

 

  而这种现象在业余打球里面太常见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再来结合我自身的体会谈谈。

 

  弧圈球我没有正儿八经跟专业教练学习过,只是小学时候跟着教练练习过一段时间。

 

  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时候教练说的三个字“收小臂”,并且是在练习中反复提醒我们。

 

  等到后来练习弧圈球时,我就想当然认为在自己原有快攻基础上把动作做大点,应该就是弧圈球了。

 

  那段时间,我也看了一些教学视频和比赛直播,模仿专业运动员的弧圈球动作。

 

  过了一段时间,我自己感觉动作还不错了,在别人看来动作也很好。

 

  但是,自己心里总感觉和想象中的弧圈球差着那么一点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后来有一次参加系统内的全国比赛,彻底让我对弧圈球有了重新的认识。

 

  当时小组赛时,每个组里有四个省。我们这个组福建队有一个小伙子动作奇大、极其夸张,当时我看他打球还有点不屑一顾:这都什么呀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也就是说,当时我还认为自己的动作规范,觉得这家伙就是一个野狐禅(赛后我问过他,确实是纯业余的,只是因为喜欢,所以打球时间多)。

 

  在我们和福建打循环赛时,因为上一场我崴着脚,所以我并没上场,和这位小伙子交手的是我们队的一位老同志,但是这场比赛确实让我震撼了。

 

  我们这位老同志是正儿八经体校出来的,体校毕业后差点进了省体工队,典型的直拍正胶近台快攻打法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也就是说,这是一场专业(说半专业更准确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对纯业余的比赛,也是一场快攻对弧圈的比赛。

 

  比赛结果是什么?我们这位老同志0:3输掉!而且只有一局打到7分,其它两局没过5分。

 

  比赛中,那位小伙子几乎没有攻球动作,台内拉、近台拉、中远台拉,几乎就是全场弧圈。

 

  也正是因为这场比赛,才让我自己真正回头来审视自己的弧圈球。

 

  经过一段时间琢磨和练习,球友说我的弧圈球比以前威胁大了,但更重要的是:我“自己”也真正感受到自己击球效果加强了。

 

  也正是这段时间,我才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正手攻球和弧圈球之间并没有继承关系。

 

  同时,我也总结出个人关于两者之间“内在”的两个不同。

 

  下面,我来具体说说这两个“内在”的不同。

 

  首先,是对于“收小臂”的重新认识。

 

  因为小时候跟教练练球时“收小臂”这一根深蒂固的意识,所以我刚开始练习弧圈球时也是“刻意”地收小臂。

 

  就像我在上一个帖子中说到纠正球友过早收小臂一样,我刚开始也存在“过早收小臂”的毛病。

 

  关于这一点,从外观动作上很难看出有什么不妥,所以,这实际上是你自己动作上的一个“意识问题”。

 

  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即便是你用摄像机把动作拍下来和专业运动员的动作去作比较,也很难看出其中的差别。

 

  而我现在认识到:弧圈球不是刻意收小臂,而是在前面动作发力到位的情况下,也就是蹬腿转腰动作做充分之后,“顺势甩小臂”。

 

  也就是说,这第一个内在不同是:正手攻球重视收小臂的作用,需要“刻意收小臂”;而弧圈球是“顺势收小臂”或说“顺势甩小臂”。

 

  再简单点说就是:弧圈球“收小臂”是“顺势”而不是“刻意”。

 

  甚至你可以把小臂想象成鞭子的末端,这个时候小臂是非常放松的,在身体发力到位的基础上顺势甩出去。

 

  如果你练习过正手攻球的话,这一点更好理解:收小臂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

 

  只要你前期动作做到位,击球瞬间不需要“刻意”去收小臂,下意识里就会做出这个动作的。

 

  而如果用正手攻球的动作来拉弧圈球的话会出现什么问题?

 

  首先,因为受根深蒂固的思想左右,收小臂过早,前期蹬腿转腰的力量传导上大打折扣甚至就没用上,最后还是成了用胳膊在拉弧圈球

 

  也就是说“外在”的“整个”动作上看起来确实是在拉弧圈球,但“内在”的呢?依然是靠手臂在拉弧圈球。

 

  另外,为了加强弧圈球的威力,提高力量、速度、旋转,就会“饮鸩止渴”,继续加大收小臂的力量,这样就给肘关节加大负担,很多球友之所以得“网球肘”,因为恰恰就是这个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再来说说第二个“内在”不同:大臂的重新认识,或是是发力的重新认识

 

  小时候练球,教练在强调收小臂的同时,还会提醒大臂不要乱甩,保持相对固定。

 

  对于正手攻球而言,这一点没错。

 

  另外,从发力上说,那个时候教练更多提醒的是注意身体重心要有一个转换。

 

  但是弧圈球不一样,它需要全身力量的一个爆发。

 

  捎带说一下,如果打完球你觉得只是手臂酸痛而腰腿没感觉,说明你身体发力不好;如果腰腿酸的话,至少说明你身体发力了,而如果这个时候力量旋转出不来的话,你就要琢磨一下是否就是我这说的“用左手攻球的动作拉弧圈球”。

 

  好了,再回到身体发力这个话题,身体发力需要高效率的力量传导,而这个时候,大臂反而显得非常重要了

 

  前面我说了,弧圈球的动作不需要刻意收小臂,甚至要求小臂极其“放松”。

 

  从外在看,收小臂这个动作是有的,但这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

 

  和正手攻球不同,弧圈球很重视力量的传导,而这个时候大臂就承担了非常重要的力量传导作用。

 

  如果这个时候还保持大臂的相对固定,这个力量的传导效率就要大打折扣了。

 

  所以正手攻球和弧圈球在这一点上的内在不同是:弧圈球需要更多的身体发力,而大臂是一个重要的传导环节。

 

  就像上一个帖子我纠正球友过早收小臂一样:把大臂甩出去。

 

  好了,最后总结一下:练好弧圈球,就要在身体发力的基础上,弱化“刻意”收小臂的意识,强化大臂送出去的意识。

 

  就写到这吧,还是申明一下,以上纯属个人实践和通过观察他人得来的结论,不一定正确,还望各位朋友有选择的吸纳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还是为了直观形象说明,我去图像版块找了几张图,更便于大家理解:

正手攻球: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3321702881968.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33161636767143.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正手弧圈: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131444654231.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30 8:35:19编辑过]

说的真好。深有体会。
最近练习弧圈为了克服过早收小臂毛病,坚持在拉球过程中坚决不收小臂,强化大臂小臂触球前的协调一致性。

同时发现一个体会放松小臂,体验甩的 方法,
徒手挥拍最正常拉球动作,在模拟触球瞬间,非持拍手 强行让持拍手大臂急停,看小臂是不是自己顺势可以收缩。
不能顺势收缩,说明小臂放松不够。
不知道是否表达的清楚明了。

 
[em1004]
铁无码科贝尔 FL 91g, M码科贝尔FL 86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笨笨猫007 2013-12-3 16:28:00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ds11 2013-12-3 18:57:00
其实正手攻球时也是这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iplus 2013-12-16 15:08:00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平子 2013-12-17 10:27:00
大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平子 2013-12-17 10:22:00
[em1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