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乒乓日记(连载)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6-12-6 15:31:00

(四十一)正手搓直线球 06.11.24 周五 阴有时有雨

我到球馆时,男一号林师傅和女一号阿芬在对练。其他球桌旁都有很多人,唯独他俩这儿,没有人。互相打了招呼后,我在旁边坐下,看他们打球。发现林师傅又改打反胶了,真是有意思。阿芬说,就林师傅本人,还是打反胶更适合。我说,是啊,长胶固然能令对手别扭,自己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呢,要掌握好,也很不容易的。

很快,他俩就开始计分。我注意看他们比赛,一看发球,二看战术。老实说,还是看发球收获比较多。林师傅主要站在反手位用正手发侧上转球,间或会有一两个侧下转。不过,我不太看得明白侧上和侧下,只看见阿芬不断的吃侧上转球,偶尔也吃侧下转。阿芬呢,站位不左不右,正手发纯下转球,当然那球很转,接球时不小心就会触网。阿芬的下转球我看得很清楚,不知为什么,林师傅却频频吃阿芬的下转球。这样,第一局他俩就互相吃发球,比分一直咬得很紧。后来几局,阿芬不再吃发球,但也没有很多的进攻,只是互相摆弄台内小球,偶有进攻,林师傅的进攻能力又远不如阿芬,最后3:1,阿芬胜了。

于是轮到我和阿芬对练。林师傅没有坐着看我们练球,却跑到别的桌子打球去了。这样,我和阿芬就不紧不慢地打了无数局球。上一次和阿芬练习时,我发长胶奔球抢攻对方反手大角度。那时我用的长胶是837,发奔球效果比较好,今天用c7,发奔球效果差一些,再说我刚学了正手发侧上侧下转球,想拿来在阿芬身上用一用。另外,阿芬的发球,我会特别注意,但接发球的方式也想有所丰富:除了正手拉球外,还想用正手搓她的反手位,这是在和其他男同胞计分时已经用过的,但还没有用在阿芬身上过,今天想试一试。其他么,就和昨天打老郑一样啦。

开始计分,第一局,接发球成功拉了一个弧圈到她正手位,她想快挡,但拍子没碰到球。接着她就不再发出台球了,我改搓她的反手位,每一个球都搓到位,她回球触网,这个球,今天她一直没有能纠正,打到最后一局,她仍然回搓触网。其实,我的正手反胶搓球,一直是短木条,一般连勇气都没有,所以从来只是把正手位的球快搓到对方的正手位。最近,突然发现自己可以搓对方的反手位了(真的是“突然发现”,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凉思老师别笑我啊)。搓球时,拍子放平,拍头向右,好像是小臂用力把球搓过去(我的这种感觉不知对不对啊?)。今天这个球很管用,得了不少分。我发正手侧上侧下转球,有直接得分,也有正手位抢攻对方正手位大角度后形成相持,好像有成功顶回去的,也有相持几个来回后又顶不住的,这个球失分还是比较多,问题出在长胶顶重板,脑子不够用,总也想不起来嗑球。

前面的六七局球,我胜2负5,胜的就是搓球,还有正手发侧转球。负的有两点:一是不转球,没有判断; 二是打她正手相持后顶不住。之后,阿芬休息了一会儿。我呢,和另一位朋友练球。然后又和阿芬打了3局。这三局球,我胜1局负2局。阿芬在这三局球中,改发奔球到我的反手位,我一时没注意,把球送到她的中路,她很方便的就侧身把球狠抽过来了。我先输了2局,第三局,她还发奔球到我反手位,我不再送球到她的中路,而是把球送到她的正手位,这是我最近才开始使用的思路,很管用的。阿芬也不例外,她连输了几分后,改发我正手近网下转球,我照样把球搓到她的反手位,她总是触网。另外,有进攻机会时,我不再打她的正手位,而是改打她的反手位,这样,这一局,我9:3领先,最后11:4胜。这是我和阿芬的计分练习中前所未有的战绩。

嘿,很鼓舞人心哦。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6-12-8 15:41:00

(四十二)问题出在哪里?

06.11.27 周一 多云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和林师傅对练,每次计分总觉得自己没有主动权,丢分的原因也令人云障雨雾。今天,又和林师傅打了五六局,这是我这次改用c7中长胶后第一次和他计分练习。改用中长胶c7后,和老李、潘师傅,陈老师、陈师傅、阿芬、老郑、阿琴都有过计分练习,全部的感觉都是c7好于837,并且感觉自己的主动性、进攻性,乒乓意识也都好于从前,练习的结果也证明这一点,但是,碰到林师傅,就总也不行。

今天的六局球,只胜了一局,虽然自己在战术上有调整,但我还是不能排除林师傅有谦让的成分。其实,胜负倒无所谓,凉思老师说,每一个战胜自己的对手都是自己最好的老师。我苦恼的是,不知道自己输在哪里。

开始的几局,为了练习发正手侧上下转球,坚持这样发球。结果很不好,林师傅反手握拍,我将球发到他的反手位,被他推直线到我的反手位,而我的反手长胶却不能将这球接好,回过去的球总是被他进攻,不是他直接得分就是相持中我有失误。这样的情形持续到第五局。我的本意,是想练习这种发球,现在看来,我的球真是发得不好:1、侧旋不强烈,2、下转不明显。如果侧旋强烈,他就推不到我的反手位,应该出界;如果下转明显,他就不能推,否则就会下网。

这五局中,有许多次相持。相持中,我的正手和反手都不能自如发挥,现在回想,应该是脚步问题,步子没有到位,就感觉别扭了。再往深处分析,就是没能调动对方,而是被对方调动。无论送直线还是斜线或短球,都不够到位,送了,但不能致命。再就是想不起来拉弧圈,这一点,除了弧圈意识问题外,就还是脚步问题,脚步不到,弧圈就是零了。

第六局球,改变打法,不再发侧上旋球,而是发正手近网转和不转,俟机在正反手都起板,效果很好,除了发球直接得分外,直接进攻的命中率也不错。另外,接发球改变方法,用长胶撕他的反手位,或弹击到他的正手位;搓球呢,搓和切结合,长短有变化,这样才以11:6胜了最后一局。

值得欣慰的是,输掉的几局球,最差的比分是8:11,其余的几局,全是9:11或10:12 ,有好几局,都是我领先在中场被他翻盘的,7:7、8:8、9:9、10:10,都有。这样的比分,有希望的,我鼓励自己。

liangsi 2006-12-8 18:40:00
建议求败而不是求胜,就是比赛的时候注意如何去输,而不是如何去赢。平时比赛的时候。有感觉有印象才行。 小桥,你现在是钻在自己的思想圈子里面了,看不到对面的利害招数。
凉思的马甲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6-12-11 16:20:00
老师说的极是。我正潜心分析对手们的招数呢。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6-12-11 16:25:00

(四十三)发现对手的弱点 06.11.28 周二 小雨转阴

今天球馆里人很少,听陈老师说,罗桐社区的几位到桐庐去,联系赞助单位去了。哈,他们劲头真不小啊。

一到球馆,裴老师就让我打,他已经大汗淋漓。我和陈老师,总是很规矩的练球。既练正手进攻,也练反手推挡和嗑球。推挡的感觉比较好,嗑球就不行了,只要对方的力量稍加大一些,就总是冒高出界。连续嗑球时,则越嗑越高,直到出界。问题出在哪里呢?拍形还要再竖一些?连续嗑时,恐怕甚至得要将拍子略向前倾一些,下一次要这样试一试。

阿琴来了后,我们开始计分。今天和陈老师只打了两局,2:0胜。但小分比较接近。问题在于进攻后被推回来的很多,自己还不能在相持中调动对方或在相持中创造机会再进攻。但有一点,每一次比分接近时,我就清醒地意识到,必须一板扣死,落点就会打得较好,所以最后还是胜了。

和阿琴打的时间比较长,最后也有四局计分。2:0领先后被她扳回一局,第四局11:6胜。发现阿琴的长处是控制球好,反手推挡有速度有力量,落点也好,能把对方推死了。今天有好几个球,我搓她反手位,或反手轻拉到她的反手位,都被她一板直线推死。不过,她的另一个短处也被我发现了,就是她对付不好远台球,无论搓球还是推挡,只要送得远一些,她就没有办法了。她知道自己站位太近台,但是她的另一个弱点就是不会移动,她站位近又不移动,如何接底线球?所以,我自己在搓球和推挡时,就要学习和练习送长短球,而不是毫无变化。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6-12-13 22:18:00

(四十四)变化中求胜利 06.11.29 周四 阴有小雨

今天到球馆时,人已经不少,却还有一张球桌空着。过去一看,原来桌子被抹得很干净,但还湿漉漉的不能打球,桌子下面和旁边也都积有一摊又一摊的水渍。这张桌子是整个球馆最差的,桌脚有些晃动,球网也破兮兮的。但是如果没有地方打球,这仍然不失为一张好桌子啊,因为它还可以打。

我找了一块干抹布,一边擦桌子,一边招呼坐在那儿等着打球的阿秀过来打球。她呢,也跑出去找了个拖把,开始把地上的水渍弄干。两人一起干,不一会儿,一张干干净净的桌子出现在我们眼前,仿佛在谢我们,也仿佛在招呼我们:还不快练起来啊。

和阿秀练习对攻,她很容易把球打到我的反手位,但比起从前,已经有很大的进步。我刚到分会时,她根本不能和人练对攻,那球完全不听她的指挥,总是指东打西,叫对手束手无策。所以那时,她只和几个打得较好的朋友计分练习。现在她已经能和别人打单线定点练习了,只是连续几个后,偶尔就会有一个球跑到反手位去。我并不觉得这对我有什么不好,反而觉得这是我的好机会。这不是正可以练习我的判断和反应吗?并且还可以练习我的反手嗑球推球顶重板。所以我和她练习时,总是很认真,全神贯注。现在,我有时能将她突然袭击我反手位的球弄回她的台面,然后彼此还能再持续来回击打。只是长胶嗑球的动作总也做不出来,慌忙之中只能借力或推挡。

后来,我开始练习弧圈,她就感觉有力用不上了,总也不能将球接好。这时,阿菁来了,她就让阿菁和我接着练习。

上一次和阿菁练习,一点悬念也没有地她就0:3输给我了。时隔一周,今天我们又打了9局,感觉她已经熟练起来,找回了球感。她不但有主动进攻,并且又能退台放高球打回头球了,反手起板也屡屡得手。起初,我用了新学的发球——正手反胶发侧下转球和奔球。她有些不适应,吃发球较多,连输了两局,第三局,她开始适应,我的接发球质量又不高,被她扳回一局。第四、五局,我改发转和不转球,正手反手都起板,并且利用她站位偏远,轻打短吊,连赢两局。换位时,我提醒她站位太远,她自己也已经有感觉。第六局,她有了改变,站位靠前一些,并且护台面很大,打她两个角也不能一板打死,7:11输了。第七局,我注意接发球时用直线球调动她,连续得分,相持对攻时,不再呆板的正手一板反手一板,而是看准她的空当,有时连续打她反手位,有时连续打正手位,有时在中路对攻,突然打她正手大角度。她呢,守得很牢,时不时也送我大角度。比分一直咬得很紧,打到10:10,最后12:10险胜。第八局,情形差不多,从7平打到11平,最后11:13有输了这局。

这时,已经到了我该回家的时间,但是,我想,如果认真算起来,这是第二轮的第三局,我1:2负呢。所以,我还是想再打一局。

这最后一局,我在发球上又动了脑子。前几局,我全都发转和不转球,她已经习惯,现在我再次发侧下转和急奔球,当然动作是差不多的。结果,比分就能有所领先,不过也都是只领先两分,并且在最后被她追到9平,轮到我发球,连续两个发球抢攻,打她的空当,这才结束了战斗。

她打得真很不错,打得很好。我呢,力量不够,特别是正手进攻,力量太小,这是她防守成功的主要原因。另外,正手发球效果还不好,直线球调动对方的失误还太多。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6-12-14 22:39:00
谢谢老师!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6-12-14 22:47:00

(四十五)终于对长胶有了感觉 06.11.30 周四 阴天

今天一共打了11局球。和陈老师分两次各打了2局,全都2:0胜。陈老师的问题在于进攻意识不强,整体被动,接长奔球不能推挡,总是将球捞起,虽有些侧转,但成不了气候,对方出手稍快一些便可打死他了。他的长处在于推挡顶重板出手快,速度也快,落点还刁。另外,他的发球还有一定的威胁力,不过不能置我于死地了。今天的球,有两局都是他领先我翻盘的,发现自己对于一时落后,不再心中发慌,也不再早早认输了。

和男一号林师傅也打了两次。第一次两局,0:2输了。其中第一局,6:10落后,连追4分,10平,但最后还是11:13输了。第二次,打了五局,3:2我胜了。

我已经很久没有胜林师傅了,就在前几天的日记中,我还为此苦恼了一番,找了原因。主要问题应该是被他调动,不能正常发挥,还有就是接发球。今天第一次的两局球,也是这两个问题。特别是接发球。他主要发我反手位侧上转长球,我虽然能接过去,但落点不好,没有速度,有时还太高,被他打得很惨。10平时,他就是靠发球取胜的。我坐在那儿看他们打球,心里就在想着接发球的问题,怎样使过去的球弧线低,令对方无法进攻呢?恐怕要改变接发球的方法,上一次和他对练,胜他的唯一一局球,接发球就是用长齿的方法:切或撕。今天其实我还没有想到这一点,但我想到了老吴。老吴右手直握拍,用的是长胶。她在这儿打球,这些男同胞们也对她犯憷。无论别人发什么球,她都能自如应对,并且叫对方难受。我的脑子里不断闪现老吴接奔球的那个动作:在来球的上升前期触球,越早越好,起初拍子是垂直于桌面的,有时似乎甚至前倾,然后迅速下切,小球就以比来球快得多的速度奔回对方球台,弧线极低,且下沉。这个球,我已经琢磨了很长久,上回杭州市老干部队来交流时,我仔细看老吴的动作,平时也有练习。有时成功,有时则冒高球或出界。无论怎样,今天我要拿来一用,就在接发球时用,把球回到林师傅的反手位去。

这样想着,在第二次和林师傅练习时,我就坚决贯彻。第一局,不太行,输了。第二局,有了感觉,接发球弧线低速度快,林师傅有点难受,并且他的滑板球就用不起来了。比较艰难的,我胜了这一局。第三局,又输了。第四局,感觉更好了,因为过去的球弧线低,林师傅就是要打,也发不了力,我的反面长胶就能将他打过来的球顶回去,并且也左右调动他,我又赢回一局。第五局,打得最好,接发球个个高质量,令对方没有机会,且出现了我的机会,抓住机会打他反手位大角度,很能解决问题。并且,无论小球处理还是进攻中相持,再也没有手忙脚乱的感觉,成了我调动他的局面。这一局,9:5、10:6领先,最后11:6胜。

总结:再不能用反胶的打法使用长胶,而要用长胶的打法使用长胶。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6-12-15 22:26:00

(四十六)练习弧圈 06.12.01 周五 阴天

今天比昨天略早一些到球馆,本以为可以有好桌子等着我,谁知还是那张最差的桌子。昨天陈老师说今天全市教育系统乒乓球赛在明珠小学开赛,怎么还有这么多人来打球呢?连阿秀和老杨都在,难道这次没有请老年乒协作裁判?

赵老师正在做打球的准备,我俩就在那张破球桌练习了。这段时间,赵老师迷削球,我就练拉球。回想起来,在《小桥的一天》中我就曾记述,第一次学拉球,就是和赵老师搭档练习的。时间已经过去一年多了,我的拉球却似乎不乍的,今年因为工作忙膝盖疼痛又停了三个月,现在就是练习中的拉球,自己也很不满意。前几次和赵老师练习,虽然有一点感觉,但效果都不好,既不冲又不侧拐,赵老师很容易就能削回来。我虽然知道,侧拐要靠摩擦球的侧面,但实践时却总也找不好击球点,看不到好的效果。和陈老师对练,他推我拉,根本拉不死他,不知道和发力有关系吗?今天和赵老师练习,一是发力二是摩擦球的侧面,两个方面同时注意,看看会有怎样的效果。

开始练习了,好的效果还没看见,球却频频拉丢,就是拉球时球漏掉了。这是当初自己刚开始学拉球时常出现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细想了想,我明白了,是自己努力想摩擦得薄一点造成的。好,那就调整,很快,球能拉到了。因为注意用躯干和脚发力,注意摩擦球的侧面,效果很不一样。拉过去的球,弧线低,出台后迅速下沉,赵老师在那边总也触不到球,即使触到了,球也过不来。第二弧线侧拐也能看到,有几次球拐向旁边的柱子,令赵老师叫苦不迭。我却很开心,总算有了一点感觉。不知能否用到比赛中。

正这么想着,阿琴来了。她总是姗姗来迟,说是天太冷,这几天都在睡懒觉呢。呵呵,这天她就说冷了,赶明儿下雪零下怎么办呢?赵老师很快就让给阿琴打了。

阿琴喜欢练习正手对攻,我就认真地和她对攻,直攻到她说:哎呀,不行了不行了,气憋不住了,你攻我推吧。于是,她推我攻。这也正合我意,想练习拉球啊。不过,这回是拉推过来的球,我觉得难一些。一是感觉来不及,速度跟不上,二是随之产生的旋转不强烈。阿琴又是推挡高手,她本来就习惯在上升前期击球,我拉过去的球,她出手更快,否则就冒高或出界了。但是,她出手一快,我却来不及了。她出手快,我的第二弧线也跟着看不见,但是她有时出手击球会触在球拍的边上,这恐怕就是第二弧线侧拐的缘故吧。还有,这样拉球,体力消耗很大,拉几个,我又快攻几个,快攻练习成了一种休息,怎么会这样呢?

快回家时,开始计分练习。今天打了六局,6:0。关键在于我主动她被动。我调动她,而不是她调动我。能做到这一点,一是接发球质量提高,二是反手台内球处理方法增多,送球落点变化成为重要意识。不过,昨天刚开始使用的老吴长胶接奔球的方法,今天未能使用,问题在于意识不强。要把这变成口诀,一比赛就默念,明天开始。

精英手机认证 2006-12-15 23:16:00
小桥流水48 的日记连载写得很好,我们会发布在精英总站的。
手机看乒乓,还是精英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