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 “以腰控臂”论是一个谬误 应该摒弃—— 诚呈一个新思维“自然发力方法”

pingpangxing 2011-8-31 14:41:00
很有技术含量的帖子,必须顶!
乒乓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yzz28 2011-8-30 15:55:00
说不清,道不明,较量一下就行,乒乓球技术你可以不行,只比发力,你的发力比郝帅强,恭喜你,你发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胡斐 2011-8-29 20:11:00

以腰带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拧腰发力时,这个力是完全可以通过上身,双肩而传导到手上的,腰虽与手不相邻,但又没脱节,为什么不能通过中间环节传递的呢?你做一条三节棍,首节发力,看末节会不会动?你做不到以腰带手,是你身体协调不好而已,(如身体太松垮,没有适度紧张,或引拍时假转腰,或手没有放松等,并不代表别人做不到。三两句说不明白,不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胡斐 2011-8-28 23:35:00
QUOTE:
以下是引用板叟在2011-8-28 18:31:00的发言:

        请曹兄坐在椅子上,转动上半身试试看,此时腰转了,但下半身和髋却是完全不动的!

 

      请胡斐朋友您再体会、确认一下,此时是腰转了,还是您要转动上体,并自然得到了腰的可转向灵活性配合支持?

我的体验是,收臂时主要是腰骶部先发力,此时腹部肌肉会有明显的突然收紧感,然后手臂在借力的基础上主动稍发力加以引导,借力为主,如手先于身体发力,拉球的稳定性和爆发力就根本无从谈起,所以这个先后很重要,要注意的是,身体要适度紧张,以保证力的传递,触球时身体要瞬间发力,要快,突然拧腰(不是转,转来不迟),实现力的快速传递,要实现这一切,引拍必须正确,如引拍不对,身体就会明显发不出力,还得靠手,球自然拉不好,曹兄说转腰时实际是转动上体所致,腰是被动错位,并未出力,我的感觉是靠近腰骶部的背部肌肉用力导致转腰,你可以试试看,但无论如何,腰总是转了的,这是结果,因为只要髋与腰有错位,我们就可以认为腰转了。最后强调一下,如果触球收臂时,是手先主动发力收,身体被动跟着来,那是永远拉不好球的,如你引拍不对,到触球时即使身体想先于手发力,也是发不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1-8-28 18:31:00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斐在2011-8-25 7:53:00的发言:
板叟对,曹错。如果假以时日,曹的水平进步了,肯定会有不同的见解,至于腰到底能不能转动,请曹兄坐在椅子上,转动上半身试试看,此时腰转了,但下半身和髋却是完全不动的!实践中当然会不同,但转体时髋与腰适度的错位是完全可以的!这就是转腰!具体做法是:引拍转体时,身体相关部位(如脚髋腰肩等,不含手!)适度紧张,双腿定住不动(相对),双膝不向转动的方向突,左髋部稍用力挺住,就能造成一定的错位,整个过程身体有明显的逐次抵抗感,压缩感,真转腰与假转腰的使用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请曹兄坐在椅子上,转动上半身试试看,此时腰转了,但下半身和髋却是完全不动的!

 

      请胡斐朋友您再体会、确认一下,此时是腰转了,还是您要转动上体,并自然得到了腰的可转向灵活性配合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1-8-28 17:58:00

      非常感谢朋友们的热情支持和鼓励!也非常感谢持不同观点的朋友赐帖共同探讨!这里我将我与另三位的交流恭呈如下,以供有兴趣的朋友继续共同交流。

 

      交流一
      某友:
      我再说点“腰论”供曹先生参考:
      之所以把“腰”“妖”化,是有原因的:
      1,在乒乓球技术中腰发力就是居于中心位置的,腿蹬地发力,就是为了启动腰的爆发拧转发力,这里一个是手段一个是目的,强调手段,“妖”化目的不足取。原因很简单,脚再怎么蹬地为了保持重心,也不可能像跳远一样获得一个足够的向前变量,以腰为主就是为了获得一个充分的向前的力,这里牵涉到“迎前发力”的实现,所以,腰的拧转发力,不是简单力的传递这么简单,腰发力是为了稳定控制击球的方向。当然,也没有人规定乒乓球不可以象鸭子一样摇摆着打,蹬地耸肩收臂少转腰,也可以把球弄过去,并且,业余里这么玩的人也不少,就是永远也爆冲不起来。
      2,乒乓球确实是几乎所有技术动作都需要整体发力,但是这个整体发力并不是类似小孩撒娇般的整体动作。近台球,强调整体发力,但是腿部发力是内在的,从动作看没有大的幅度,但是腰的拧转却是明显的;台内球,腰的动作幅度都被控制到最小了,发力是内劲。一套“自然”整体发力动作如果来不及,最先被舍弃的就是远离击球位置的肢体动作,但是腰无论是拧转还是内劲,都起到了腿部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时候不谈腰,谈整体自然发力,我不知道怎么才能解释清楚,所以,一个弧圈发力,不能代替对所有技术发力的解释,乒乓所谓发力,也不是用上蛮劲才叫发力,巧劲也是发力,发力越集中,用力越巧妙。
      3,我学弧圈技术的时候,教练从来不提“以腰带臂”之类的话,要求确实就是同步整体发力,但是他检查这个同步整体发力的方法就是检查是否“转腰发力”了,并且,拉直线和拉斜线的出球方向控制,必须首先通过转腰的幅度来控制,他叫“以腰控球”,我个人理解“以腰带臂”论述的是发力机制,但是解决的不是能否把力发出来,而是发出来的力是否可以合理击球、合理控球,是否可以达到速度、力量的折中平衡。

 

      回某友一
      朋友您好!您谈腰谈得特别好。您结合自己的体会,既实际,又具体地阐述了您认为的、腰在发力击球时的重要性。我想,您的这个帖子很有代表性,绝大多数教练之所以信奉、推崇“腰论”,应该都是出于和您基本相同的体会和认识。的确,腰在加大击球力量方面的重要性无可替代,我一直也都是这么看的。那么,我为什么还要提出摒弃“腰论”呢?我与“腰论“的分歧点在于----对腰在发力过程中的真实作用,我们认识不同。
      用好了腰能加大击球力量,这没错。但把腰说成是加大发力的中心要素,一定要以腰控臂、以腰带手、用腰发力、转腰发力,人体其它各部位都一定要以腰为中心,都要围绕这个腰中心做好协调,才能发好力。这就错了!
      1、 以腰控臂是谬误,这已经说过了,除非上帝为乒乓之腰重新造人。
      2、 以腰带手也不可能,中间隔着上体,何况手还有自己的直接上司,有肩管着。
      3、 用腰发力亦属谬误,腰是一个中间环节,腰环节的主功能就是为人体的灵活性服务。
      4、 转腰发力只能作意会语,作论点定义语则同属谬误,正确用语就是转体发力。
      您一定会反问我:既然强调 “腰”的用语都是谬误,那为什么我们发力的时候,明显感到用了腰确实效果更好呢?这是因为吴先生们的这个经验点是真实的、是有价值的,发大力时用没用腰确实效果大不一样,用好了腰就一定会力量更大。但是,他们在总结这个经验体会的认识上出现了偏差。什么偏差呢?我们来认识一下“用好了腰就一定会力量更大”的真实因素----
      1、 是因为,腰就是加大发力的主要因素?
      2、 还是因为,人体利用好了腰的灵活性,才是腰在加大发力中的贡献所在?
从吴先生们的表达上看,他们选择的是1,他们认为“腰就是加大发力的主要因素”。而正确的选择呢?我认为是2,人体利用好了腰的灵活性,才是腰在加大发力中的贡献所在。这就是我们的分歧点。
吴先生们在强调“腰”就是加大发力的主要因素时,他们并没有告诉人们
      1、为什么用好了腰就一定能发好力?
      2、腰是怎么工作的?
      3、腰在这一发力过程中究竟起什么作用?
      (题外话:当然,吴先生们是教练,不是科普工作者。他们只是在热心地把自己学来的、从事多年的专业心得体会经验技术捧给大  家。他们在谈这些东西的时候,没有一定非得要把其中原理或因果说得一清二楚的义务和必要。)
      为什么他们不谈这些呢?我认为他们没想过要认识这些问题,所以就不能告诉人们这些、本来是应该必须要说说明白的这些基本原理问题。我不认为他们已经很清楚地认识了这些问题,如果他们明白而又不告诉人们有关腰在发力中的真实作用,还如此一味地蛊惑玄化“腰概念”,那不是成了蓄意制造“腰论”吗?我相信他们绝对不可能这么做。话又要讲回来,如果吴先生们搞清了这些问题,他们也一定就不会崇“腰”传“腰,也就根本不可能有一楼曹红宇帖文的出现了。
      认识清楚了“人体利用好了腰的灵活性,才是腰在加大发力中的贡献所在”,对我们会有些什么好处呢?先说一个好处吧,
      认识了是因为有了腰的可转向灵活性支持,使得人体加大了转动幅度,拉长了加速距离,扩大了加速半径,所以发出的力量就更大。明白了这一点,明白了腰在这一发力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人们就自然会淡化腰概念,会渐渐远离“腰论”歧途,会从认识人体自身加速通道开始,会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身体制造加速空间、如何利用加速空间、如何做好半径加速,就再也不用和什么以腰控臂、转腰发力,什么蹬转,拧转、沉肩、收臂 前拉手还是后拉手,这样一些碎片化诠释、令人头麻脑胀的发力梵语玄诀打交道了,就可以更明白、更到位地学习和掌握发力技术了。
      不知道我这里是否回答清楚了朋友您的问题?
      再次感谢!

 

      交流二
      某友二
      为啥没有同意的观点? 我现阶段的理解和曹老师基本一致。  开始学拉球的时候,也是被要求用腰发力,但至今我不知道如何用腰发力。现在我的发力,教练也认为没有什么问题。
      我发力主要是依赖下体蹬转,和小臂二次加速。 要想球爆,蹬转要有力,小臂引拍要放松,击球瞬间收小臂。腰部和肩部保证把蹬转的力量传到小臂和手指。
我感觉腰部是起到协调作用。我拉球没感觉要特别腰部发力。主要还是腿,小臂发力。大家如果只是在乎腰部发力,你没有好的蹬转,球是爆不起来的。
      可能我的水平还不是特别高。力挺曹老师的理解。 当然郝帅的问题,我也不知道,无法作评论。

 

      回某友二
      感谢您观点鲜明的力挺!
      当初教练教你用腰,你为什么不知道如何用腰呢?我觉得,如果教练要求您做个上体前倾,您一定会用腰,您会弯一点腰,做得到上体前倾。教练要求您用腰发力,腰怎么发力呢?它在人体发力结构中只是个中间环节,一上来就把您的思路、把您的注意力引到中间环节,您当然就找不到腰了。
      您说“现在您的发力,教练也认为没有什么问题”。既然教练也认为您的发力没问题,就说明您肯定已经用到了腰,就说明只要转动了身体,头脑里没有“腰概念”、不去想“腰”,腰也是一定会自然支持身体转动的
      当然,这里要特别向您说的这位教练表示歉意,我不是要说他,因为当初他的教练就是这么教他的,因为这个“腰概念”是主流发力理论。
      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交流三
      某友三:
      老先生非常喜欢抠字眼,没理还能强三分,这点我非常佩服!
      老先生眼见自己的妖论说服不了球友,帖子渐渐沉了,终于不甘寂寞,勇敢的再次站了出来。其实老先生已经字里行间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是义无反顾毅然决然的再次试图将球友引入歧途。
就凭老先生这分永不服输、老而弥坚、顽固不化的精神,我就得再次顶贴!
      希望大家也多多顶贴,总不能再次让老先生站出来自己顶自己吧?老人家心里难受,脸上下不去,大家多多理解!

 

      回某友三
      如果您这位朋友能实实在在地想一想,有多少人因为这些“字眼”惶惑过、无奈过,还有多少人正在因为这些“字眼”而惶惑、而无奈,还将有多少人要因为这些“字眼”被惶惑、被无奈,您还会如此冷漠、如此风凉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killgod 2011-9-1 12:51:00
我就相信刘国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1-9-1 10:28:00
      辨宝路线图1:
      腰在发力中的作用与意义----把“腰”放在地面上看

     

      1. 为什么用好了腰就一定能发好力?
      2. 腰是怎么运作的?
      3. 腰在这一发力过程中究竟起什么作用?


 

      问:为什么用好了腰就一定能发好力?
      答:用好了腰,可以帮助人体获得更大、更理想的的加速距离。
      1. 有没有用好腰,就是看有没有在转动身体的基础上继续转动上体。
      2. 继续转动了上体、转动了腰,人体在同等位置条件下的活动幅度就更大。
      3. 人体的活动幅度更大,发力的加速半径就更大、加速距离就更长。
      4. 加速半径更大、加速距离更长,发出的力量就更大。


 
 

      问:腰是怎么运作的?
      答:在大脑的指挥下,在上体、包括腰腹肌肉的驱动下,在腰本身短躯段、多骨节,高密度椎间隙的优异条件支持下,配合人体实施转动转移身体重心运作。
      1、 人有5节腰椎,其中椎间隙4节。加上与尾椎、胸椎两处连接,共有椎间隙6节。
      2、 腰椎隙是腰部支持人体转向的主要条件,它为腰转向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活动空间。
      3、 长约10公分左右的腰躯段,有6节椎间隙服务于人体转向。单节间隙空间密度高。
      4、 腰椎骨与人体其它骨本体一样,都是人体骨架构件,都不具有主动作为功能。
      5、 大脑中枢通过肌肉驱动人体,上体肌肉、腰腹肌肉带动腰椎骨完成本躯段转向任务。

 

 

      问:腰在这一发力过程中究竟起什么作用?
      答:支持人体为获得更大加速距离,由A点向尽可能大的B点转动转移身体重心。在获得更大加速距离的转动转移身体重心引拍到位后,紧接着又继续支持人体加速折返转动转移身体重心迎击来球。
      可以这样做个比喻:一般发力击球时人体可向右引拍转动约50度。如果右脚从3点钟方向后跨步至5点钟方向,此时人体可增大转动至约90度。这一基础上再把腰给极致转动了,就能让上体在下体前转动的基础上继续向右转动,就能增大转动至约110甚至110度以上。可见,腰在发力过程所起的作用、可增大的加速距离是相当可观的,发力击球时有没有用腰、有没有把腰用好是大不一样的。(所述增大约多少度,只是一个大约参考数,不是标准理论数据)
      发力时,在转动身体的基础上,利用腰环节继续转动上体,人体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距离、更大的加速度。如果此时没有利用腰,不转动上体,就闲置了这一块腰环节,就无谓缺失了一段加速距离、就无谓缺失了这一份本可拥有的、有时就是一击决定死活的、极为宝贵的可观力量。

 
      利用腰,继续转动上体,再增大加速距离,争取更大发力,这就是腰在人体发力过程中的真实作用与意义。通过认识腰的真实传奇,我们可以明确这样两点:

      1. 腰躯段本身无主动作为功能,完全处于从属地位。
      2. 把腰用好了,对增大发力至关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胡斐 2011-9-3 16:50:00
迎球时是由身体带着手去迎,手是相对静止的,事实上,用身体带手迎前肯定要慢于直接动手向前,所以我们要提前迎,这个提前迎球是很重要的,由于击球距离近,球近在手前,它会使你感到拉球前所未有的直接,轻松,不再来不及,不再手忙脚乱,总觉得游刃有余,一切尽在掌控中,当然,要想提前迎球,就得先提前引拍,要想提前引拍,就得先提前预决定拉球,环环相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3 17:35:19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胡斐 2011-9-3 16:27:00
QUOTE:
以下是引用板叟在2011-9-1 10:28:00的发言:
      辨宝路线图1:
      腰在发力中的作用与意义----把“腰”放在地面上看

     

      1. 为什么用好了腰就一定能发好力?
      2. 腰是怎么运作的?
      3. 腰在这一发力过程中究竟起什么作用?


 

      问:为什么用好了腰就一定能发好力?
      答:用好了腰,可以帮助人体获得更大、更理想的的加速距离。
      1. 有没有用好腰,就是看有没有在转动身体的基础上继续转动上体。
      2. 继续转动了上体、转动了腰,人体在同等位置条件下的活动幅度就更大。
      3. 人体的活动幅度更大,发力的加速半径就更大、加速距离就更长。
      4. 加速半径更大、加速距离更长,发出的力量就更大。


 
 

      问:腰是怎么运作的?
      答:在大脑的指挥下,在上体、包括腰腹肌肉的驱动下,在腰本身短躯段、多骨节,高密度椎间隙的优异条件支持下,配合人体实施转动转移身体重心运作。
      1、 人有5节腰椎,其中椎间隙4节。加上与尾椎、胸椎两处连接,共有椎间隙6节。
      2、 腰椎隙是腰部支持人体转向的主要条件,它为腰转向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活动空间。
      3、 长约10公分左右的腰躯段,有6节椎间隙服务于人体转向。单节间隙空间密度高。
      4、 腰椎骨与人体其它骨本体一样,都是人体骨架构件,都不具有主动作为功能。
      5、 大脑中枢通过肌肉驱动人体,上体肌肉、腰腹肌肉带动腰椎骨完成本躯段转向任务。

 

 

      问:腰在这一发力过程中究竟起什么作用?
      答:支持人体为获得更大加速距离,由A点向尽可能大的B点转动转移身体重心。在获得更大加速距离的转动转移身体重心引拍到位后,紧接着又继续支持人体加速折返转动转移身体重心迎击来球。
      可以这样做个比喻:一般发力击球时人体可向右引拍转动约50度。如果右脚从3点钟方向后跨步至5点钟方向,此时人体可增大转动至约90度。这一基础上再把腰给极致转动了,就能让上体在下体前转动的基础上继续向右转动,就能增大转动至约110甚至110度以上。可见,腰在发力过程所起的作用、可增大的加速距离是相当可观的,发力击球时有没有用腰、有没有把腰用好是大不一样的。(所述增大约多少度,只是一个大约参考数,不是标准理论数据)
      发力时,在转动身体的基础上,利用腰环节继续转动上体,人体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距离、更大的加速度。如果此时没有利用腰,不转动上体,就闲置了这一块腰环节,就无谓缺失了一段加速距离、就无谓缺失了这一份本可拥有的、有时就是一击决定死活的、极为宝贵的可观力量。

 
      利用腰,继续转动上体,再增大加速距离,争取更大发力,这就是腰在人体发力过程中的真实作用与意义。通过认识腰的真实传奇,我们可以明确这样两点:

      1. 腰躯段本身无主动作为功能,完全处于从属地位。
      2. 把腰用好了,对增大发力至关重要。

曹兄如此痴迷,且文字功底深厚,让人佩服,但这观点是错的,真正的转腰引拍(指下半身基本不动,由上半身转动),其幅度不是增加,而是大幅减少了,这个减少太重要了,引拍幅度大是拉不好球的,原因是既浪费宝贵的时间(一来一去双倍浪费),更重要的是由于在原地转圈太多,影响向前发力(请仔细参看乒乓国手的引拍幅度),曹兄认为迎球时击球距离越大,获得的动能就越足,这不但错误,而且刚好相反,曹兄的观点只适用于谁能用拍子把球打得更远,但我们要的是旋转,凭的是巧劲,不是蛮力,事实上,击球距离越短越好,也就是说,拉球时,在来球还没有到达预定的击球时间点时,我们就要以较慢的速度先提前迎球,以拉近击球距离,在来球到下降前期时(击球时间点),我们的手已离球很近,触球时再瞬间突然发力,以越来越快的加速度击球(触球才加速),这一松一紧,一慢一块,体现的很明显,我们讲触球时收臂越来越快,这太重要了,但这只能在击球距离短时才能实现,距离长了,你到触球时已是最高速,还能越来越快吗?另外,迎球时的转,是双腿用力的整个身体的转,让髋与腰的错位保持,到触球时再利用这个错位去发力拧腰(在蹬地的辅助下),如果按曹兄的那样,不提前迎球,到击球时间点时才开始起拍,就会造成击球距离过长,这样一来有什么后果呢,一开始就得加速,(否则来不迟),到触球时,你是以最高速击球,不可能以越来越快的加速度击球,这样球根本就不能真正旋起来,同时,由于击球距离长,你必须以很快的速度去迎球,此时身体协调发力根本来不及,你只能直接用手单打独斗地去迎球,击球,手无法放松,一定是紧的,而且总会觉得击球困难,来不及,根本体验不到拉球时游刃有余,不慌不忙的感觉,由于无身体的参与,更不要说什么暴冲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