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少儿乒乓球训练课程表

天下风树 2009-9-2 08:18:00
这个我也喜欢,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yq739921 2009-9-4 23:33:00

sfed

fdtg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isawitch 2009-9-8 14:19:00
精英有这么好的写手,当然人气火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ustu 2009-9-9 12:08:00
123
器材烧够了, 该烧技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23071 2009-9-9 18:53:00
精英越来越强大了!由衷地表示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j0714 2009-9-10 09:51:00
8月14日

业余选手

业余选手的提高 业务选手如何练球,如何进一步提高水平似乎是一个永远的话题。本人结合自己20多年的打球、练球经历,想把一些行之有效的练球方法和练球体会介绍给大家,希望许许多多象我一样对乒乓球有无比执著与热爱的人都能从中获益,少走弯路。乒乓球涉及到的内容太多,单纯谈论技术和战术往往不一定有益,有时需要换个角度,从更宏观的高度的观察乒乓球,多层次入手,齐头共抓,也许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这里开个杂货铺,把有用的东西尽可能拉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球拍的挑选。“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观点几乎近人皆知,但究竟什么样的球才算得上一件称手的利器呢?这的确是个问题。器材商家一般都劝大家买一些硬板,这固然和快攻打法在我国根深蒂固有一定关系,但更现实的意义是商家希望你在换拍之后马上出现一种“换拍幻觉”:刚换硬板,会觉得出球奇快,自觉功力大长,换板效果立竿见影,感觉此板物有所值。留下银子,高兴而去。但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太硬的拍子根本无助你技术水平的提高,硬板不宜吃球,无法帮你培养手感,还会给以后学习和掌握弧圈球技术带来不小的困难。而随着现代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即使在业余选手中,不会一板弧圈球,也无法立足。使用硬板实际上是把你技术的上升空间封死了。因此,以我的个人经验,拍子一定要选软一点的。底板要软,进口板选off-即可,如果是国产,allround就足够了。胶皮海绵也不能太硬。如果是狂飚,40度就差不多了。当然也有一些器材“资深”劝大家选硬板,说适合自己的拍子就是最好的,我的体会是,拍子需要适合自己,但适合自己不是迁就自己,除了与自己现有的技术条件适应,更重要的是给自己的技术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适合自己将来的才是最好的。当然有人会说,专业选手的一些素质,比如速度、力量是业余选手无可比拟的。其实专业和业余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方法对、肯努力,业余选手找机会打专业选手几闷棍决非没有可能。但如果你整天抱着一块硬板打快攻,恐怕永远只能停留在业余层次,不会有任何翻身的机会。二、环境的选择。一是硬环境的选择。打球的地方一定不能太小,地方小了,视觉上会感到球速很快,稍微发点力往往就能得分,会让你不由自主地发力,不利用培养击的连续性。二是软环境的选择。软环境与硬环境相比更为重要。环境决定命运,在乒乓球中也是如此。最理想的环境是高低搭配,水平高的、低的各人有一部分人。有高手的环境,会使自己有一个前进的方向,耳闻目睹就会使自己的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对付水平稍低一点的选手,可以充分运用和发挥技战术,同时树立一定的自信心。三、找一个好的练球伙伴。这里必须明确,练习乒乓球不是一个人的事,有一个相对固定的陪练,才能使技术水平能更好地提高。好的练球伙伴必须具备这样几个条件:一是有一定的成功率。没有成功率,不但会使自己打球的兴趣全无,同样无助于手感的培养。二是不能发力和随便变线。发力多了或者东一个,西一个地打,都无法形成练习回合,并且,开始练习阶段盲目发力,也不利于成形好的动作。三是虽然不发力,但击球最好也要有一点力量。乒乓球本来就轻,如果来球没有点力量撞击板拍,则很难体会出手感产来。具体对方用什么方式回接则并不重要,攻、推、削都能取得较好的练习效果。四是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每次练习至少应该在半个小时或1个小时左右,每次练习间隔一般不要超过两天。间隔时间一长,很容易将培养出来的感觉重新丢掉。四、学球的顺序。学游泳有一个顺序,一般是先蛙泳、再仰泳、再自由泳,最后是蝶泳,或者自由泳、再仰泳、再蛙泳,最后是蝶泳。一个合理的学习顺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最大限度地缩短学习过程。学球顺序也是如此。必须坚持先快攻后弧圈的基本原则。快攻是乒乓球最基础的东西,过早接触旋转,很容易把自己带入“旋转制胜论”的误区,打球时千方百计增加旋转,忽略速度,不利于积极主动意识的培养。据说,国外有上来就练弧圈的,但效果肯定不如先练快攻效果好,否则的话,经验早就被推广了。但有些业务选手总想走捷径,快攻还没练好,就来拉弧圈,结果打成四不象。当年,我也曾经走过这样的“捷径”,最后发现走不通,只好推倒重来,结果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五、三件利器。乒乓球难,很大程度上难在技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上,但无论怎样复杂,它都有一个基础性的东西。一般说来,学会正手攻,反手推(横板反手拨)和一板搓球就可以在业余选手中纵横天下了。因此,我将这三东西称之为三件利器。有了这三件利器做基础,以后再加什么内容都相对简单。因为剩下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从这三样基本动作派生出来的。在正手攻的基本上可以进一步学习快拉、弧圈和暴挑。横板在反手拨的基础上可以再加上弧圈和弹打。在搓的基础上可以细化出劈、摆。直板反手把推和挡练熟,结合一板侧身正手攻,也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了。这三件利器当中,正手攻(包括正手弧圈)又是利器中的利器。可以在某种意义上,掌握了正手攻,乒乓球也就学会了80%。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多在关键的正手攻技术上多下些功夫也是值得的。六、手上的感觉。有人说,步法是乒乓球的灵魂,但对业余选手来讲,我觉得,说手感是乒乓球活的灵魂可能更贴切。没事去街面上找人挑战,你会发现许多业余高手,你根本打不动他。为什么,就是因为对方手上感觉好,你再大的本事,他都可以用手上的功夫一一化解。还有许多老同志,动作虽然不好,但球不错,就是因为他们找到了拍子触球刹那的感觉。所以,我通篇几乎都没有离开手感这个概念。只有把手上的感觉打出来,才算是学到了乒乓球的真谛。正确的手感应该是球撞到拍子上给拍子一个力,这个力传到手上,手进行调节,再发力把球打出。用一个网友曾经说过的话就是:把球抓在手里再扔出去的感觉。把手上的感觉打好了,动作稍作修整,就能形成规范动作。相反,不体会手感,单纯模仿专业运动员的动作是万万不可取的,最后即使练成了,也只能是貌似而神离。七、动作的协调性。动作的协调,包括很多方面。我想对业余选手来说,最需要强调的应该是出手的顺序、用力方向的一致性、腰部的合理转动以及非持拍手的配合这4个方面。(一)正确的出手顺序应该是先球拍、后小臂、再大臂。而不是一些教科书上所说的,大臂带小臂,最后动腕子。那样做的后果不是打乒乓球,而是抡胳膊。当年,我也是照着课本一步一步练,结果不成,现在看来,颇有点倒练《九阴真经》的味道。(二)用力方向一致,就是指参与动作的肌群要彼此协调,特别是对抗肌要发挥好作用。用力方向是否一致,稳是一个主要标志。所谓稳,一是不能晃。有人为了加力,引拍时晃腕了,其实腕子一晃,动作的一致性就没了。特别是拉球时,腕子一晃,没等摩擦上,球就先被碰出去了。不但加上不转,失误率还很高。二是整个动作必须能够控制得住。一方面要注意制动,另一方面,要保证整个动作运动轨迹中的每一个点都是可控的。好随时调整动作。因此肌肉要适当绷紧,防止动用发懈。(三)腰部在乒乓球运动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如何时用好腰,许多人并不清楚,以为用腰就是转腰,要发力就是大幅度的转腰。其实那样做,力量根不作用不到球上,而是沿着身体纵轴,在横向流失了,同时也影响了小臂收缩时产生的瞬时加速。张晓蓬博士说的“身体纵轴转动过多,矢量轴转动不够”,我理解就是这个意思。因此转腰时幅度一定要小,并且要突出腰部的拧劲,而不是简单的转动。(四)许多人只注意了持拍手的运动,对非持拍手的动作往往被忽视。非持拍手的作用在于调节重心,保持平衡。具体说来注意做以下三点:一是持拍手击球时,非持拍手小臂要适应收起,以保证身体重心的稳定;二是攻球(包括前冲)时,非持拍手上臂要与身体适当夹紧,保证向前发力的集中;三是拉高吊时,非持拍手上臂要较大地张开,以利于向上发力,这点在拉打削球的动作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八、动作的体会与改正。在获得手感和动作协调的前提下,还要进一步体会动作。哪个方向的力量是需要加强的,哪个方向的力量是多余的,需要去除,都需要自己来体会,即使教练手把手地教,自己不去体会,也是学不会的。需要指出的是,基本动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自己的击球效果修正动作。包括修正动作的幅度,发力点,用力方向,拍形角度等等,使自己的动作更加合理。我比较反对过份强调徒手动作,一味追求动力定型的观点。因为许多业余选手动作本身就有问题,在没有有教练指导的情况下,过多地练习徒手动作,只能强化错误概念,造成动作越打越错。因此用脑打球至关重要。这指的用脑不仅是指比赛对抗过程中技战术的运用,在平时练球时,也要多动脑子,球打上了和打不上了,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手上的感觉打出来时,要特别的进行一下强化记忆,争取记住当时肌肉的感觉。另外在改进动作的过程中,还可以将正反手的动作结合起来,一起考虑。因为总有些人正手好一些,反手差一些,或者反手好,正手差。即使是同一个人,也存在不同时期正反手技术存在起伏的问题,有时正手好一些,有时反手好一些。由于乒乓球无论动作还是手感都是相通的。因此,当你的正手的动作和感觉好时,可以有意地将这个动作的机理和手上的感觉运用到反手上,反之亦然。九、练习和比赛的关系。总是单纯的练习,不经过比赛的检验,对提高不会有太大帮助,可过多的比赛,又有可能导致动作变形,同样会影响技术的提高。因此,处理好练习和比赛的关系十分重要。我觉得处理练习和比赛的关系时,不能单纯地设定一个比例,规定多少的时间练,多少的时间比赛,而是要想方设法,把练习的内容融入和运用到比赛中去。比如,要练习暴挑,对方所发的所有下旋球,在比赛中,都应该用此方法回接,即使失误,也要坚持。按照这样的方法,特别是达到了到了一定层次后,即使整天都是比赛,同样可以达到练球的效果,而且这种练习由于是建立在强对抗性基础上的,取得的效果会比平时练习更好,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以赛带练”吧!当然,要做到以赛带练,思想上必须达到一定的精神境界,充满自信,不计较一时的输赢得失。如果心里总掂记着胜负,那样自己是无法自如运用技术的。以上是我多年来打球的一点心得体会,只要注意多练习,勤总结,相信大家一定会在不长的时间里步入到业余高手的行列里中。 看看你的乒乓球是几级?[转贴] 专业九级:世界冠军水平,技术风格代表着乒乓运动的发展方向。乒乓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均处于当今世界的最前沿。代表人物:王励勤、马林等世界排名前十的运动员。   专业八级:中国国家队水平(以下未特别注明,均以中国为例),世界一流运动员水平,排名在前50之内。一般来说,常具备专业九级的技术实力,但在心理素质、意志品质、临场经验、对球处理的细腻程度等方面与九级稍有差距。与九级运动员实战当中常常惊心动魄,最后常常令人惋惜地只输一点点儿。当然,时有爆冷出现。代表人物:如陈俊吉、波尔等。   专业七级:国家二队(青年队)水平、也可以包括国家队水平处于较末位置的个别运动员、省拔尖运动员水平。和前两级水平相比,这一级上的运动员技术稍嫌粗糙,尚需进一步的锤炼。对球的认识与理解略有缺乏。但专业七级的运动员已经形成了初生牛犊之势,在抢攻等迎接最新乒乓技术实践方面已卓显特点,形成了自己明显的技术风格。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老骥伏砺,志在千里的老同志----前国家队退役的老队员,也应当属于这个水平线上。只是打起来风格不大一样,是由于技术不够前沿或体力等其它方面的原因使他无法重现昔日辉煌。从超级联赛角度看,由于中国队的超级联赛只有12支队伍,所以参加超联的选手大多都是国家队运动员,专业七级的只有极个别选手在本队上场人数并不都是国家队选手的情况下才有机会现身超联。   专业六级:省队(本文所指的省队指一般意义上的省队,泛指,或者说中国省队的平均水平)中等水平。一般没有机会打全国超级联赛,个别人可以代表其所在的省队以替补身份参加全国赛(包括限制年龄20岁的现全国锦标赛),但要靠实力加机遇。   专业五级:省队下等水平。属于省队为了保证一定的规模和群体效应仍然留在队里的陪练,属于省队的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当然,年龄小尚处上升期的又当别论。专业五级以上一般都在现役当中,属于职业运动员,后半生尚无定型。当然多数要走向与乒乓有关的工作。   专业四级:市队主力。普通地市的前六名水平。这类水平的成份比较复杂。年龄也参差不齐。一般说来由该市地曾经进过省队,又退下来的省队队员和本市体校培养的未进省队的尖子运动员组成。前者一般年龄稍长,后者稍年轻一些。这类选手是市级比赛冠军的有力争夺者,在当地乒坛属领军人物,一般在银行、建委、大企等较好的单位工作,业余时间部分人物担任教练带带小孩子学打乒乓或开个乒乓俱乐部之类捞些外块。   专业三级、业余七级:市级比赛中等水平。普通地市的前50名左右。这类成员涵盖了曾经在体校训练过的形形色色的乒乓人物,既包括未成器的体校乒乓生, 也包括体校乒乓班的那些“俗家弟子”,当然也包括一些天份极高的爱好者。当然,这些天份极高的爱好者不可避免地要与这些曾经吃过半专业乒乓饭菜的运动员们斗一斗。   专业二级、业余六级:少体校优秀选手水平,常常荣获本地市比赛的前三名,并代表市参加省级的少年赛。对这一级上的成年人来说,属于水平较高的爱好者,一般没接受过体校的训练,但球路极熟,对乒乓球运动极为热爱,时常代表本单位参加一下全市的乒乓赛,但极难获得市级比赛的名次。   专业一级、业余五级:已经掌握了各项乒乓基本技术的少体校小运动员。在区、市级比赛当中可以取得名次的少年选手。这个水平上的成年人应当是县区级比赛中的高手,从技术上来说没见过什么大世面,打乒乓虽然很多,但多处于闭门造车的状况。真的碰上了少体校的小运动员,则打得难解难分常感到大吃一惊,不可思议,方知天外有天。这一水平线上的开始普遍使用专业型的球拍。即自己选取底板、海绵、胶皮等。   业余四级:一般单位的乒乓爱好者,并不知本县、本区、本市乒乓打得最好的是谁,只限于自己身边的一些爱好打球的朋友。会旋转只限于发球和偶尔的放侧旋、会扣杀,但比赛中运用并不多见,使用最多的技术是对搓,一般不懂得拉弧圈。有碰到高手者,常被惊人的旋转和近似无理的进攻搞得晕头转向。但这种碰高手的机会不多。业余四级以下的人很少有机会碰到真正的高手。   业余三级:掌握了旋转的感觉真奇妙啊,加上原来掌握的推挡,已经感觉乒乓球大有学问。开始关注电视中的比赛。去商店买拍子时不再买所谓的“一付”。   业余二级:开始对推几板,试着将力量运用到手中的拍中去,能体会到乒乓不是一种游戏,确实是一项运动。开始认识到拍子也应当选个有底劲的。   业余一级:学会了乒乓规则,能将球下压式发出去并慢慢地推来挡去的初学者。尚不能体会到乒乓的乐趣,也起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使用什么拍子都基本上一样。 饮水思源 - 文章阅读  ★ 配板方案 板上最近很多人上来咨询买拍子的问题,我就抛几块砖,欢迎大家的玉过来 我觉得来咨询的人水平一般不是很高,大部分可能水平跟我差不多低,所以买拍子的要 求应该也不是很高,我买球拍的原则是买你能买的起的最好的底板 我个人不喜欢碳素拍,纤维拍,只推荐使用纯木板,目前市场上纯木板一般分5层和7 层泛泛的讲5层适合弧圈,7层适合快攻,另外底板从软到硬分为: def all- all all+ off- off和off+ def是削球板,越硬的板子越适合近台,远台越没有力量 我个人觉得一块中庸的底板适合大部分的人,购置的第一块底板最好是非常中庸, 不要太硬不要太软,等以后器材知识丰富了就可以选择一块适合自己的底板了 下面按预算推荐几种方案 100元左右: 国产纯木底板,如银河,palio,郗恩庭等等。 银河的底板偏硬,购买一块ALL+或者OFF-的底板就可以了 palio可以考虑OFF- OFF的,郗恩庭的我不是很清楚,板上用的人有,阿瓜用的是一 块郗恩庭,拉球挺费劲的,不过推档攻球很好,可能买的不合适 我的第一块拍子就是银河的,所以对银河很有感情,也用过几块,感觉都不错,至少 对得起我得水平。 国产的品牌一般都比较重视低端产品,如世奥得就有两款底板分别名为“练”和“学 ”,应该是比较适合初学者的,价格也便宜。 200~300元之间也可以买国产底板如银河978之类的,很好使 这个价位不是很好配拍子,进口这个价位的底板不清楚,当然如果想以高调弧圈为主要 技术的话这个价位有块极好的底板就是donic appelgren all play,好像就200多一点, 另外stiga ac也是这个价位里面 300~500可以考虑 donic,yasaka,bty等进口底板 经典的底板总是好冬冬,如yasaka extra,bty adolescen,虽然价位不高但是国家队 很多人都在用,他们用的也未必就比市面上的强很多 直板单面(左推右攻)首选Avalox777,直板两面(反手横打)应该配比较轻又薄的底 板如Yasaka Extra 再多可以考虑tibhar的底板,目前tibhar的底板市场价太高,不过是好东东 海绵胶皮方面我了解不多,一直认为palio套胶或者palio海绵+729胶皮就很好使 等以后水平提高了可以换。按这个方案两面套胶基本50块钱左右就可以搞定 国产胶皮便宜又好用,象729系列是用得最多的,性价比极高。Palio CJ8000也是很 好的胶皮,特点是速度快;999胶皮的特点是比较粘,适合以旋转为主要得分手段的 打法。 -- ★ ;/◢◤ ☆ ─┅╰─╊┅┈┈╋┅┄┅─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 ─┈┈┅┈┈┅┈┈╯ 业余爱好者初学打球应把握的三个原则 [转帖]浅析业余爱好者初学打球应把握的三个原则 业余爱好者在开始学打球时的目的一般都希望能输少赢多,不过我觉得应该不是这样, 如果希望多赢跟比自己水平差的打就是了,当然这样会觉得没意思,但是对于业余来讲 永远作不到“东方不败”,所以我觉得对于一般爱好者打球应该力求打的顺畅,合理, 愉快。那么对于爱好者应该追求怎样的技战术境界呢?我认为应该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就是最基础,最简单,最有效。 最基础。一切都要从基础学起,乒乓亦不例外,什么对初学者最基础呢?我想首先一个 是反应,会不会打球,关键看对球的反应,这是打球的基础。在技术上讲就是正反手的 挡球,看起来不显眼,但这一项技术很重要,有很多人都是先学会挡再学会攻的,接下 来就是正反手的攻球。我认为应该先学攻再学搓,搓球对一般的爱好者来讲是很重要很 常用的技术,但是很多人都是先学会了搓后来才渐渐掌握攻球的,这样就造成,意识上 的缺陷,就是不敢上手,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没有系统的训练过,所以对于有训练条 件的球友,我还是觉得应该先练好攻再练搓为好。 最简单。复杂的技术需要一定功力,才能作到,国手们的动作很好看,但不是什么都能 学的,业余打球关键还是看前三板,能用一项技术的就不用组合技术,一个动作能完成 的就不作第二个动作。弧圈球属于比较难掌握的技术,和攻球相比更不宜练成,所以应 该先练攻球再练弧圈。横打技术比较难掌握,相比较推挡就容易学一点,所以应该先推 挡再横打,如果推挡不差,练横打又不是很有效的话,可以不练横打。搓球和摆短相比 搓球就更稳妥,因为摆短易冒高和下网,所以先学会搓底线就好一点,至少不会失误, 搓的稳了再最求落点变化。防守技术里挡球就更易练一点,先学会挡比先学带,和反拉 (攻)就会出效果快一点。 最有效。有效的技术,还是要有攻击力,但不一定非要表现在速度和力量上,落点变化 也很重要,下面我把几种常用的有效技战术列举一下。 侧上旋发球。一般业余都不是很会接侧上旋,不管是正手还是反手,易出现向两面飞的 情况,配合急下或侧下效果更好,但对于会接这样球的高手,特别是横板应该少用。 短的不转球,包括短侧上,一般球手看到短而不敢挑或挡,都会出高球。 强烈下旋,业余的通病,不会接下旋,也是业余高手和业余初学者的区别,但是会发强 烈下旋,也需要一定功力,如果发的不转,可以和一般下旋配合,就是一般发不是很下 旋的,关键时候发转的很的。 中路偏正手的长球,以下旋为主,一般人看到正手球就会打,很易吃转。 正手位的小球,就是对于打球很多年的老油子也很有效,这是很重要有效落点,注意要 配合下一板的技术,可以拨反手或推压反手,也可以跟进抢攻,甚至可以搓长球到反手 ,以便于控制对方。 偷袭正手,不要多说了吧,太常用了。 搓长球突正手,一般上手不是很好的人,或是尊被侧身的时候会被搓死。 扣杀。一般很难接,如果前冲弧圈,不是很过硬,还是扣杀吧。 两个大角的长球,一般没练过步法的人很难回接,又是弧圈对付快攻的有效战术。 放高球,对于没练过打高球,而自己又处在被动时候,不妨一试。 以上说的这些很有限,关键还是在实践中摸索,还有许多简便有效的东西没被我们发掘 ,一般来讲,业余的打球,谁先上手,对方就回接不到,谁先控制好,而对方急于上手 就很易失误,或是回球没质量,可以从容防守,这时连续进攻的就会失误,所以业余之 间的对抗关键是看前三板,谁控制的好,谁少失误,谁先于变化,就会赢球。对于专业 半专业的,他们比的就是谁的相持好,功力深厚谁才能赢球。最终业余的还是要把握好 这三个原则:最基础,最简单,最有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njzy 2009-9-10 10:16:00
看帖是学习,回帖是美德,好贴就要顶!
主板:斯蒂卡CC7,正手省狂三39度,反手尼塔库HAMMONDPROA 已出掉红黑碳王、波尔精神、银河U4和不知名的蝴蝶纯木, 专心练技术,不再发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angxudong 2009-9-10 12:57:00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gz7777777 2009-9-10 13:08:00
好贴,受益匪浅。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onscientiou 2009-9-10 14:15:00
好贴,受益匪浅。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