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 “以腰控臂”论是一个谬误 应该摒弃—— 诚呈一个新思维“自然发力方法”

板叟 楼主 2011-10-8 19:47:00
      辨宝路线图10
      分别认知大躯干能量体与手臂实施作用体


      为什么一个发力整体,要把它分成两块来看,要把自身人体分为大躯干能量体与手臂实施作用体分别认知?


      说起来,发力这个事本身并不复杂,大脑指挥,肌肉做功,关节支持,加速作用。但一加上乒乓球项目特定技术,这个发力就不那么简单了。所以,先从基础上搞清楚人体自身的发力结构,把一个发力整体分成大躯干能量体与手臂实施作用体两块来分别认知,就能缩小我们的视野负担,有利于我们集中视线,更直接、更细致,一步一步更好的解决我们的发力结构认知问题 。

      我们对自身的发力结构,还有着什么样的认知问题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就是前面辩宝路线图5中已经说过了的事。2011年9月10日傍晚中央5 套直播,乒超冠亚军决赛浙商银行队对灞州海润队第三场比赛时,主持人与嘉宾一位点评时说胯部力量大,另一位点评说还是腰部力量大。对于他们二位对胯部力量与腰部力量的这一比较,我不知道各位朋友会怎样看。抛砖引玉吧,我就先来谈谈我对他们这一比较的看法、以及我对他们这一比较所反映出来的背景状态,作一个初步的探讨分析。


      1. 他们二位,一位觉得胯部力量大,一位觉得还是腰部力量大,这反映了他们各自对人体发力结构的认知。
      2. 鉴于他们现在的专业身份,我们完全有理由肯定他们的这一认知,绝不是我辈的民科认知,而毫无疑问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官科专业认知。
      3. 鉴于他们二位在乒乓界的地位,他们应该完全了解当下最尖端、最权威的发力技术及理论,现实中不可能存在有对他们二位屏蔽或封锁的、更先进的发力技术理论。
      4. 鉴于这是他们在点评第三者时的表述,与本人无丝毫功利关系,他们表述时心态平和、非常诚挚,所以应该相信,他们的这一表述完全真实,绝无水分及其它杂质。
      5. 鉴于他们表述的认知真实可信,我们有理由这样看:他们二位现在对人体发力结构的认知状态,也基本上折射出了现在整个乒乓界对人体自身发力结构的认知状态。
      6. 鉴于乒乓界对人体自身发力结构的认知,是处于像他们他们二位所表述的这样一个认知状态,所以我们就要认清并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我们现在的发力击球技术理论,是一个胯部力量大、还是腰部力量大?这样一个问题都还存在认知疑问的发力理论。


      为什么这么高层次的乒乓达人,还会有胯部力量、腰部力量孰大孰小的不同认知呢?还会来进行胯部腰部哪个力量更大这样一个不仅不靠谱,而且简直就有点离谱的比较呢?
      要相信,他们的这一认知表述,绝不是蓄意左出同道标新立异,而纯粹是出于专业达人的真挚,是他们对电视观众、全国球友的一种无私倾囊,竭诚相授。当然,他们二位的这一认知比较,也仅仅只是我在表示不同看法,也并不是他们一定有什么错。我把这作为一个事例,只是窥斑见豹,我觉得这实实在在折射出了现乒乓界对人体自身发力结构的真实认知状态,当下吃乒乓饭的,几乎无人出其左右。


      对于一个毫无疑义还处在必须要继续努力探讨的乒乓理论,所有吃乒乓饭的人、爱乒乓球的人,您希望它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更好呢?还是更好呢?还哎是更好呢??我认为:分别认知大躯干能量体与手臂实施作用体,一定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知自身的发力结构,有利于我们的发力技术理论发展得更好。
                                                                                                                        2011/1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dp1122 2011-10-10 22:49:00
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chr_2011 2011-10-12 22:19:00
最近在学正手攻球。先看了网上唐建忠的视频,他说引拍是身体的事,不单是手的事,很有感触。可是受网上很多的“腰论”影响,在练习中我尝试用腰控臂,发现一段时间以来收效甚微,特别是不会移动中攻球。近段时间我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与楼主的想法深为吻合。我觉得脚才是发力的源头,只有学会用脚控制重心的转换,才能在移动中找到最佳的发力姿态,只有学会用脚控制,才能让重心迅速地还原,形成连续进攻的态势。其实强调用脚以后,在双脚重心的转换之中腰自然而然就会随之扭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1-10-12 20:13:00

  辨宝路线图12
      “一、六自然发力方法”之妙3----分别认知大躯干能量体与手臂实施作用体2


      1. 为什么要分别认知大躯干能量体与手臂实施作用体?
      人体大躯干与手臂,虽然同是一个发力整体,但它们各自的主功能是不一样的。分别认知、了解二者间不同又相同的功能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直接、更细致地认识自身的发力结构,更好地学习并掌握发力知识和发力技术。
      2. 大躯干能量体与手臂实施作用体的主要作用区别?
      大躯干重量N多倍于手臂,大躯干肌肉也N多倍于手臂,大躯干担当能量主体当仁不让。手臂主要是负责将大躯干所产能量,与乒乓球项目特定技术需要无隙结合,最终进行有效作用的实施主体。
      3. 大躯干能量体与手臂实施作用体同与不同的作用是怎样表现的?
能量主体生产能量,主要负责力量方面;实施作用主体负责将能量体所产生的能量转化作用,主要负责击球技术方面。当然,这也是相对而言。大躯干主功能虽然在能量,但也有技术方面的重大承担,比如拉弧圈时向右侧后下方引拍的弯俯,这就是一个为实现力臂摩擦作用需要的技术动作。同样,手臂虽然是实施主体,但在发力方面也有不容小觑的力量,比如圈里话说的“收臂”、“甩腕”等,那都是加大击球力量必不可少的高效动作。

 

  大躯干能量体与手臂实施作用体,它们各有自己的主功能又相互协调一致。明确它们各自的主功能与二者的相互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它可以让我们明白很多如----
      a.  大躯干能量体、手臂实施作用体完美结合出彩例
      武术功夫中的力量展示,表演者都要先站稳脚桩,左踩踩,右挪挪,那种重视程度细微到近乎夸张的地步。为什么?老话说得好,这叫力从根生。所以,任何秀力行为,首先下盘脚桩一定要稳实,然后才是气沉丹田,功从中来。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首先是下盘脚桩站稳了,然后才运用得上内功,最终表现在手臂作用,成功倒拔垂杨柳。乒乓发力一样,实施作用的是手臂,但能量主体根本是大躯干。


      b.  用手臂实施作用体说话例
      鲁智深虽然力量大,要是让他拉弧圈,他出球的力量又可能还不如郭跃。乒乓技术是一门要求手上特别细腻的功夫,尽管他鲁智深大躯干能量巨大,但他手上没有乒乓功夫,当然他鲁智深拉弧圈,就会有劲儿使不上。所以说,如果实施作用体手臂欠功夫,大躯干能量体与手臂实施作用体的衔接连贯使用不当,你大躯干能量再大也白瞎,作用不到球上来。


      c.  凭大躯干能量体说话例
      郭跃弧圈出球力量可能大过鲁智深,但是她又常常打不透李晓霞。为什么?明摆着能量体不在一个等级。虽然乒乒乓乓是个手上功夫极细的技术活儿,但当大家综合技术相差无几的时候、轮到较劲的时候、轮到用力量说话的时候,大躯干能量体这一大硬件对比的差别就凸显出来了,能量大那就是概率大,便宜大。


      d.  用大躯干能量体出千放到对手例
      奥巴麻尼,卡扎灰飞两个人掰手腕子,久无胜负。其中一个人偷偷将身体某一处靠住桌子、也可能是用膝盖顶一下桌子,对手立马倒下,因为这人出千另外用上了大躯干。大躯干能量体、手臂实施作用体一起上,又上的巧,那这个胜负肯定一边倒,没得跑。


      e.大躯干能量体使用不到位受窘例
      好像是今年7.1前后吧,5套重播世锦赛男单4进2张继科对波尔的半决赛录像,杨影特地邀请了赛事本人张继科做嘉宾点评。当播到波尔被打得疲于奔命到处捡球、似乎让人于心不忍的时候,杨影刻意问张继科:你觉得这时候波尔应该怎么做?张继科稍微思索了一下说:我觉得,他这时候应该加质量。说实在的,波尔哪板球没质量呢?哪板球都有质量。波尔唯独欠缺的就是大力量,所以我理解张继科说的加质量,就是说波尔应该加力量。这场球,张继科把乒乓球的力量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力量大,速度快,摧枯拉朽,风卷残云。波尔则明显力量弱,速度慢,矮人一截,处处受窘。

 

  了解“一、六自然发力方法”,分别认知大躯干能量体与手臂实施作用体,对于帮助运动员了解自己的发力状况,及时找出自己发力方面需要改进的薄弱环节,将会起到明显的作用。
                                                                                                                                  2011/10/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uhao1212 2011-10-13 15:01:00
慢慢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乒乓工兵 2011-10-11 14:59:00
楼主写的很专业,一定是高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驴行霸道 2011-10-14 13:58:00
一直寻找答案,终于找到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辣了 2011-10-16 21:23:00
尝试用了您的"自然发力法"后,事实确实证明这是一个重大利好!本人与以前水平相等的三位对手对打、近来己保持了三次完胜,每局球约胜3分左右,感觉速度奇快、劲力透板!好就一个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1-10-15 21:31:00
      辨宝路线图13
      单独认知大躯干能量体
 

      “第1要点大躯干环节最复杂,它包含了趾踝膝髋椎等人体发力结构的主要关节。所以,首先一定要理顺并充分利用好大躯干能量体各躯段、各关节的功能,这是产生、集聚,并向第2、3、4、5要点作用体环节顺利输送高能量的重中之重要点,是保障第6要点环节有足够力量最后实施作用的基础。”(详见主帖“一、六自然发力方法”一章。)

 

      那么,怎样才能理顺并充分利用好大躯干能量体各躯段、各关节的功能呢?首先我们就必须要对大躯干各躯段关节的可转向功能情况,有一个比较详细的认知。
      我们从跨步转动转移身体重心开始,脚启动,跨步向右后侧倾斜转向,(其倾斜度主要与技术相关,这里先不提。)我们假设该次大躯干向右后侧转向总任务指标约90度。其中各有关关节分别承担的转向任务指标大致数据约为----
      1. 踝关节支持的小腿最大转向25度,中等转向12度,最小转向6度,不转向0度。
      2. 膝关节支持的大腿最大转向25度,中等转向13度,最小转向6度,不转向0度。
      3. 髋关节支持的胯部最大转向10度,中等转向5度,最小转向2度,不转向0度。
      4. 椎关节支持的上体最大转向30度,中等转向15度,最小转向8度,不转向0度。

    (有关椎关节又分为尾椎、腰椎、胸椎,其中----
      1. 5节尾椎最大转向5度,中等转向3度,最小转向1度,不转向0度。
      2. 5节腰椎最大转向15度,中等转向7度,最小转向4度,不转向0度。
      3. 12节胸椎最大转向10度,中等转向5度,最小转向2度,不转向0度。
      骶骨、颈椎参与转向程度极微,或基本不参与,因而忽略不计。)

 

      通过以上转向指标明细,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认识:
      1. 各躯段都是最大转向,大躯干就能90度转向到位,这个加速距离最长,半径最大。
      2. 各躯段都是中等转向,大躯干只能向右45度转向,这个加速距离中等,半径中等。
      3. 各躯段都是最小转向,大躯干只能向右22度转向,这个加速距离最短,半径最小。

 

      有了这样一个认识,我们还可以想象得到,其中----
      1. 一个关节利用不充分,转向不到位,大躯干本该转向90度的,这时最大转向就可只有88、或87度,就得不到这个关节本该贡献的最大加速距离,自然就会减弱一份发力。
      2. 要是有两个、或多个关节利用不充分,就会有两处、或多处转向不到位,这时最大转向就可能只有85、75度或更少,那这个加速距离就明显缩短,当然该次发力也就会大打折扣。
      3. 少利用一个关节,就等于自闭了一处发力环节,就少一份转向,少了一份加速距离。少利用两个关节,就等于自弃了两处发力环节,就少两份转向,少了两份加速距离。少利用的关节越多,转向幅度就相对越小,获得的加速距离就越短,发力就越弱。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基本了解
      1. 大躯干在跨步转动转移身体重心时,各躯段关节均有自己的具体转向任务指标。
      2. 大躯干总转向任务指标,一定是由各躯段关节分别完成的转向指标共同组合完成的
      3. 大躯干各躯段关节均充分利用到位,就能创造出一个理想发力的加速距离条件。
      4. 大躯干各躯段关节均充分利用到位,就能让手臂作用体在一个相对最大的力量基数上启动半径加速击球作用。
      5. 大躯干是整个跨步转动转移身体重心的主体,是为运动员增大加速空间、创造加速条件,利用加速距离,加速发力作用的能量主体。

 

      尽可能正确、详细地认知自身大躯干各躯段、各关节与发力的关系,认知大躯干在跨步转动转移身体重心动作中的总转向大致任务指标,及各躯段、各关节转向具体任务指标明细情况,我们就能做到心中有数。顺理成章,我们就能更好地理顺并充分利用好大躯干能量体各躯段、各关节的功能,就能更好的练习并掌握依序发力、充分发力,以至最终在击球作用时实现理想发力。

 

     (以上大躯干各躯段关节转向数据均非标准数据,众所周知,时至今日还没有这方面的标准数据。单独认知大躯干本身就是我提出的一个新思维,以上数据,是我专为大躯干能量体认知思路提供的一个大致参考。虽然以上并非标准数据,但大躯干总转向任务指标,一定是由各躯段、各关节分别完成的转向指标共同组合完成的,这是铁一般的生理事实,是不可能虚构的,也是决不能曲解或淡化的。)
                                                                                                                             2011/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kingbat2007 2011-10-15 23:47:00
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