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乒乓日记(连载)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7-1-23 20:57:00

(七十)乒乓之路 07.01.09 周二 晴

球馆里每张桌子都有人在练习,今天得等一等了,我这么想着。

“小不点,快过来!”

有人喊我呢,肯定是赵老师。因为我个子小,又是个老顽童,赵老师一直这样喊我。果然,赵老师高举着手招呼我。他在那张最差的桌子打球,对手是王师傅。王师傅也是老球迷,快七十岁了吧,早几年曾经得过老年人比赛的第一名,现在不行了,打法落后,跟不上趟。不过,他还是很迷乒乓球,现在天天陪着夫人来球馆锻炼身体。王夫人原本一点也不会打球,现在能够夫妻对练了呢。赵老师命令王师傅让给我打,我很不好意思,可是王师傅却真的让给我打了。王师傅平时多有这样,谁没地方打了,他就让给别人打,是个好人。

和赵老师练球,就是练拉球。和平时不同的,是今天不再使劲左右移动,而是站在中间,学习左右起板。反手起板的机会不是很多,一则赵老师大多把球送到我的正手位,再则,我的习惯还是侧身起板,常常忘了反手起板抽杀。不过,因为有了意识,还是逮住了几次机会,出台球,稍向左扭腰,引拍后向前向右挥拍,要摩擦球,球过网有弧线,但比较低,到台后下沉。因为正手拉球送的是对方的正手位,所以反手起板,我还是送对方的正手位,这样等于在练习直线球。不出台的短球,将拍子伸进台内,做台内小提拉,也打对方的正手位。虽然仍有不少出界的,但我感觉不错。

林师傅来了后,赵老师就让林师傅和我练习。我们照例计分。今天林师傅没有充分热身,我想自己能赢他。另外,我也早已想好,无论正手还是反手,无论发球还是接发球,一律抢先上手,不给对方机会,并且上手时,要快速扣杀,不给对间。 计分过程中,我完全这样实践了。虽然,接发球反手起板,失误也有,但对方没有机会,或无法发球抢攻,或抢攻后失误,使我频频得分。第一局,10:4领先,11:6胜。第二局,对方调整了,比分交替上升,打到9:9,换发球,林师傅却连续发球失误两个,11:9又胜一局。第三局,小比分落后,7:9,这时,来了一位球友,林师傅的熟人,但我不认识。林师傅停下来和他寒暄了几句,招呼他稍等。接下来,林师傅就没有打好,连丢4分,11:9我胜了第三局。我想,肯定是林师傅分心了。

接着,林师傅就喊那位球友过来和我练习。原来这位球友姓王(比王师傅年纪轻多了,就叫小王吧),在乡镇生活,平时不太来,但也是乒协的朋友,上次“赛远杯”比赛,他也来了,不知有没有名次。他右手直握拍,正面长胶。我打他的反手位,他则送我左右两个角。我正手轻拉反手位,反手则一概起板,也作轻微摩擦,有落点较好的,就引拍发力抽球,也打他的反手位。对方防守很好,起初反手失误较多,他很快就发现我的反手没有正手强。但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反手命中率提高,引拍发力效果也很不错,对方会情不自禁地为我反手抽杀喝彩。我也发现,他防守的方法和老吴的方法相同,我却能正反手都起板,不由得欢欣鼓舞,真想“啦啦啦.......”。

正练得高兴,发现另一张球桌空下来了,我们就想换一张球桌打。谁知阿菁看到我们走过去,就把小王拉过去和她练习了。我只好在心里苦笑了笑。

不过,没关系,我立马找了王师傅和我练习。王师傅削球,或放高球,我拉球或打高球或吊短球,练得很开心,练得精疲力尽,练到必须回家烧中饭了,才停下来休息。

决定了,练习正反手起板,相信会给自己增添无穷的力量。

稳——凶——稳——凶........如此不断反复,每一次反复都有一种质的飞跃。乒乓之路,是否便是如此啊? 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04年重握球拍时,不断进行单线练习,只求命中率,把球打到台子上,那是稳。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可以和人过招且有胜率时,便发疯似的越攻越凶,尤其是刚开始学拉弧圈时,每板必拉,这真是凶了,当时就有球友说,你是义无反顾一拉到底啊,结果发现胜率低低。于是开始学习过渡,开始有机会再攻,有机会再拉,哈,胜利就多多了。如今,又发现有机会再拉使自己的进攻意识变薄,进攻时也畏首畏尾,命中率立刻大打折扣,所以我又决定——正手位一概打,反手位学习发力抽打,这一项正在学习中,希望这是一个新的阶段,也希望这个阶段能给自己的球技带来质的进步。 我的这点体会,不知有没有一点道理啊?

liangsi 2007-1-24 15:47:00
关于凶稳,对于同样的十个来球,国家队可以十个都进攻,体校的可以进攻八个,高手六个,低手只能两个,这就是水平的差异,在保证高到台率的前提下如何把握凶稳,还是要看自己的实力。但是还是要偏凶,这样进步才快。 我觉得平时把握七成左右比较适宜,打丢太多说明太凶,打丢不足说明太稳。
凉思的马甲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7-1-24 22:22:00

(七十一)练习反手起板 07.01.10 周三 晴

昨天老高一约我打球,说好了早上八点半到电大。原来今天电大每人上班,是休息日。

我们在隔壁的聋哑小学打球,先练对攻,再练反手位他攻我封堵。从前我只练推挡,现在开始向左扭腰引拍再向右转腰挥拍向前向右抽球,只有来不及引拍时才用推挡。他的侧身打斜线功夫不错,我们的来回球很多,感觉很好,我对自己学习反手起板充满信心。第三,练他削球我拉球。开始时,我仍然习惯于左右移动,无论球到哪个位置我都用正手拉球。打了没几个球,就想到要练习反手起板,于是站位也改成台子的中央,仍然每个球都拉,但反手位用长胶拉,正手位用反胶拉,中路球则让开身体,或正手或反手,视方便而定。拉球尽量送他的正手位,让他削球方便稳定。这样,我同时又练了反手起板打直线,收获多多啊。

快要结束练习时,我建议打几局。我们一共打了6局,4:2我胜。情况是这样的:

老高一手比较生疏。他自从鼻子大出血之后(大约是一个多月之前吧),没有经常打球,身体状况也不太好。由于手感生疏,他的命中率大打折扣;连发球都失误频繁。一二两局,分别以11:4和11:5胜他。

我的控制球调动对方抢先上手意识加强,接发球无论正反手都先抢攻,力量不是很大,但落点一律较刁钻。正手位拉他反手位直线,反手位拉他正手位直线,全都能直接得分。他的发球抢攻原本打得很好,常常是发了不转或上转球到对方反手位后就侧身打斜线到人家的反手位。今天,他没能将这个球发挥好。发到我反手位的球,我一概拉到他的正手位,令他无法抢攻,还常常失误。

我略微调整了站位。原先,我的站位偏左,护着自己的反手位,而右手位则有个大空当。现在,我站位在台子的中间,护着左右两边,无论哪边的来球,一概起板抽杀,得分率很高。但是第三局和第四局,他的手感好起来,命中率高起来,而我呢,一下子没能从自己的攻势变成被攻的转变中走出来,并且,他的发球也在变化,于是我的失误增多,直线球出界,接发球失误,5:11、7:11连输了这两局。不过,第五局后,我开始调整并适应,主要是做好相持的准备,加快节奏,仍然频频进攻,且左右开弓。由于站位在中间,他的快推直线球也没能难倒我,一样攻势不减。有一个球,几乎落在右手位边线,老高一一定觉得我碰不到那个球了。我自己也是这个感觉,所以一边高喊“好球”,一边猛扑过去挥拍击球,结果球飞过网在他的反手位边线擦边了。不好意思,这一声好球仿佛是为自己喊的了。我知道,如果不是站位在中间,这个球便真的碰不到了。这样,我又赢了五六两局。

写到这儿,我才想起来:怎么忘了让他舒服自己输球了呢?看来,求败以期提高,也要变成意识才行啊。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7-1-24 22:28:00
以下是引用liangsi在2007-1-24 15:47:00的发言: 关于凶稳,对于同样的十个来球,国家队可以十个都进攻,体校的可以进攻八个,高手六个,低手只能两个,这就是水平的差异,在保证高到台率的前提下如何把握凶稳,还是要看自己的实力。但是还是要偏凶,这样进步才快。 我觉得平时把握七成左右比较适宜,打丢太多说明太凶,打丢不足说明太稳。
凉思老师说得好,我一定努力。
liangsi 2007-1-25 15:21:00
求败以期提高,有一个基础,就是你觉得对手不堪一击。如果对手还有那么两把刷子,那么绝对值得认真对待! 这个就是档次的问题了,觉得对手档次太低,不愿意认真打,你自然会用自己最差的打他最好的方面。反之,如果你看得起对手,自然用最精锐部队找对手的最弱点狠揍。
凉思的马甲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7-1-25 22:11:00
老师提醒得极对。我的原则,和女同胞(女一号、长胶老吴除外)过招,求败以期提高;和男同胞(指那些战技术高于我的)过招,则竭尽全力务求胜利。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7-1-25 23:01:00

(七十二)求败却未能败 07.01.11 周四 阴天

今天还是只能在那张最差的桌子打球,虽然我到得还算早。招呼阿菁过来打球,她空着,可是她居然不过来,说是不愿在这张桌子打球。我想不通。还好,老杨到了,于是就和老杨练球。和老杨练球,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练习连续快速击打,这是加快节奏的好办法啊。很快,我们就都出汗了。老杨的身体,不是这样连续快速击打就不能热乎出汗呢。所以天凉了之后,老杨更喜欢和我练球。然后,老杨就要休息了,电厂的老王师傅来和我练球,我们练习他削我拉,这是昨天就在练习的。其实,我的搓球过渡最早也是和老王师傅练习后开始运用在比赛中的。王师傅已经不太能跑动了,如果我两面吊打,他就很难堪,所以,我告诉他只打他的正手位。我呢,仍然站在中间,无论球在哪边,正反手都起板,打他的正手。可是,今天没能练多长久,因为赵老师过来从王师傅那儿把球抢了过去。我说赵老师赖皮,他却说是从我这学的,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和赵老师打了也没多久,杨师傅过来了,我赶紧让给杨师傅打,不然,杨师傅就休息的冷起来了。

另一张桌子,傅教练和阿珍在练习。我坐着看他们练习。阿珍已经有很大进步,正手进攻有了连续性。可是,她的步子移动不行,傅教练送的球角度大一些,她就没办法了。

阿珍累了,让我和傅教练打。正合我意,这几天感觉反手有进步,可以在傅教练处试一试。傅教练能送落点,左中右,三个点,甚至四个点。我站位偏中间,感觉反手位的来球,今天没有失误,只有一个角度特大的,来不及。

后来,和阿珍打了六局,6:0 。今天没有忘记求败以期提高,但是居然没有失败,郁闷。战术上,规定自己只发一种球,不转短球到她的反手位;接发球无论正反手都起板,也打她的反手位,让她推直线球;原则上反手不搓球(正手更是不搓球)过渡,一概起板,万不得已时可以推挡过渡;站位在中间,以此克服右手位被推直线时的空当,同时增加反手起板的机率,还能弥补步子移动的不足。计分练习开始后,我严格按照这一思路出招,万万没想到,阿珍竟十分不适应这样的打法,她发我正手位短球,我轻拉她的反手位,真的是轻拉,不发力的,可是她却没能推好,或者碰手指头了,或者推过来的球速度力量都不够,哪怕是直线,也被我第二板发力打她反手位后没戏。如果发到我的反手位,我用长齿轻拉她的反手位,她还是不能很好回击,不是被我继续用长胶抽杀,就是用正手打她的反手位。至于我发球,她无论回到我的反手还是正手,一概起板,结果也是一样,她表现得很不适应。11:4,她在换场地时,喃喃道:差距太大了。

就这样,我们打了六局,但是在第四句以后,她开始适应了,旁边坐着看我们打球的傅老师也提醒她:你怎么跟我似的,只防不攻啊。但是,她总是没有机会进攻,有机会时,又未能把握好。记得有一个球,她突击我的反手位,我没能防住,回出一个半高球,可她却把这个半高球打飞了。虽然这样,后面的三局,开局时我也曾有小比分落后,除了有几次无谓失误外,就是正手起板打她正手位后,被她打回头形成相持,相持的结果,有时就失分了。但在中局又扳回并反超。在扳回比分时,我比较多地用了反手长胶台内轻拉对方正手位,全都能直接得分。这三局,比分先后是11:6、11:7、11:8。从比分看,她在逐步适应,而我呢,要保持胜利,也得添加新的策略。

不过,我的本意,今天是想跟着她的球路打,来锻炼自己的弱项,结果却不是我意料中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恐怕在两个方面:1、正反手都起板,虽然是轻拉,但对她来说总是新的,不曾接触的。 2、站位在中间,给了自己很多方便,同时遏制了她。下一次再和她对练,要打她的正手位,让她打回头,练习顶重板,练习相持中取胜。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7-1-26 22:32:00
“适应她的节奏”“要比她的应变能力速度慢一点”?老师能说得具体些吗? 今天又碰到阿珍,我们练了20分钟,感觉她好像真的不太愿意和我练习,郁闷。老师帮忙分析一下啊。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7-1-26 22:42:00

(七十三)同是长胶 感觉迥异 07.01.12 周五 小雨

昨天碰到林师傅,问他怎没有来打球,他说到老年活动中心打球去了,那里对手多。老年活动中心我去过,那里有三张球桌,木板铺地,两面开窗,即使不开灯也能打球。条件比球馆强多了。只是离家太远,坐公交车也得十几分钟呢。不过,我也想偶尔去玩玩。当时想今天就去中心打球的。可是,今天早上起来一看,天下雨呢,只好作罢,还到球馆去打球了。

球馆里已经有不少人,但赵老师却没人和他练球,见我到了,扯着嗓子就喊:小不点,快来和我打球。我当然就朝他走过去,问他怎么没人和他练球。他却说:他们嫌我水平低,都不愿和我打球,只有你不嫌我。我心里明白,那些不愿和赵老师练球的,其实并不是嫌赵老师水平低,而是因为和赵老师练球练不起来,就是来回球少,捡球的时候多。但原因却不全在赵老师。我想,一则赵老师的削球很多人都对付不了,不会拉球啊;再则赵老师的放高球大家也不喜欢,有的不会打高球,有的嫌打高球太吃力;三则赵老师正手进攻动作特异,球的飞行弧线很长很低第二弧线还带侧拐,大家也觉得很难回击。这样,来回球就少了。 另外,大家在观念上也有点问题,比如,因为来回球不多就不愿练习。其实,这是不聪明的。来回球不多,不能只找对方的原因,而应同时找自己的原因,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球技,只有这样才能使来回球越来越多。大约去年上半年之前吧,我和赵老师也没有来回球,后来,我们一起讨论了近台快攻的动作特点,赵老师也努力学习,两人坚持每天有对练时间,以后,打起来就有了默契,现在来回球越打越多了。

实际上,两人练不起来,就说明彼此之间都有缺陷,更应该一起练习,直到互相适应,适应了也就是提高了。

可惜今天打了不到二十分钟,突然就停电了。球馆里一片漆黑,赵老师去问了情况,原来是整条线路停电。我略想了想,决定坐公交车去活动中心。

老年活动中心今天冷冷清清,只有长胶老吴和老宋两人。他们见了我,自然很意外,但也很高兴。老宋立马让给我打,我就和长胶老吴练了起来。这真是机会,我仔细的体会来球的特点,发现所有的来球,都需要轻轻地提拉,反手位也用长胶提拉,送到她的正手位。嗨,她的正手位还真是差一些。应该送她的反手位,有利自己提高。于是,我频频送她的反手位。可是,她就把球让给老宋打了。

老宋的球,也很怪的。他反手很能防守,直握拍反胶,打球的上升起,向下切,球过来又低又快,不提拉还过不了网。正手呢,是个很怪的动作:人略弓背,右手臂伸直,拍头朝下,直着手臂向前击球,球的线路也很长,落点有变化,但没法预判。所以我几乎接不住他正手抽过来的长球。只好一个劲喊:好球。心里却直犯嘀咕:惭愧惭愧。

打了没多久,洪老师来了。洪老师有七十岁了,身体很健壮,可以连打十几局不休息。他右手直握拍,正面长胶。一年前,曾和他练过球,善防守,轻易打不死他。老宋又让洪老师和我练球。我暗暗高兴,和长胶练习,机会难得啊。

我进行了两项练习(全都随洪老师的意愿而定):一是我攻他反手位,他防守。二是我送他正手位,他进攻我防守。洪老师的防守有别于老吴的防守。洪的防守:站位离台远,打球的下降期,以减力挡为主。所以,过来的球弹起有高度,但不往前走,略带下转,得提拉才能回击过网。吴的防守:贴着球台站,打球的上升前期,拍子竖直截住来球,然后迅速向下切,过来的球弧线平而低,下沉不前走,私心认为这个球应该是不转甚至带有上转的,但今天还没有来得及体会,老吴就不和我打了。好遗憾。

但是,今天还是玩得很过瘾,特别是和洪老师练球,他打我左右两个点,我只打他一个点,既练了步子又练了落点,还练了正手拉球时轻重速度的变化。

直到十点半,我才离开那儿,下次有机会再去活动中心。

今天老裴找我说分会要搞一次关于乒乓技术的讨论会,请体育局的王老师来讲讲,采用记者招待会的形式,要我在开始时说几句话,可以是技战术方面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体会,作为开场白。这可怎么好,说什么呢?还好活动安排在清明节左右,有时间考虑。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7-1-27 21:55:00

(七十四)和赵老师练球 07.01.13 周六 小雨

早上约了赵老师在供电局五楼打球。供电局的五楼是个健身房,除了一张乒乓球桌外,还有一些健身器材。但看起来很少有人来,比较脏,地上垃圾很多,灰尘很厚。但铺有地板,桌子的性能也很好。就是场地不够大,赵老师削球放高球都受到限制。当然,练练球还是很好的。

我们打了两个小时,对我来说,练了弧圈、正手快攻、台内提拉、反手抽球,反手台内提拉台内拉直线、正手打高球正手吊短球,还练了判断、脚步移动等等,收获多多啊。

我一边想着,一边就说给赵老师听。赵老师听了则说:你还想这么多,我可不想。我告诉他,想一想有好处啊,想一想就会有提高啊。 今天练球时,他还对我说起昨天有人不愿和他练球的事,我跟他说,不愿练的那些人傻的呀,他们就是不知道和你练习能有许多好处,能有许多提高。

其实,像我们这样一群球迷,客观条件限制我们不可能作系统的强化训练,那就得自己调整,适应这样的条件,找到这样的条件下最有利于自己技术提高的方式方法。如果桌子不好不打,对手不如意不打,那不是给自己增加人为的限制吗?我是不是可以就这个问题在下次的讨论会上发言呢?赵老师认为可以,那我就试试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