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乒乓日记(连载)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7-1-28 22:54:00

(七十五)和长胶练计分 07.01.15 周一 阴转多云

今天一直犹豫着,去活动中心还是去球馆,想来想去,还是去球馆吧,中心太远了,时间就是生命啊。球馆里人不算多,但五张球桌也已经爆满。不过,我到的时候,老裴看见我就喊我过去,哈,有地方立马打球,真是太好了。

对手是阿佩,我们练正手对攻。她新近改了横拍,正手握拍,两面反胶。与上个星期比,她的正手近台快攻有了很大进步,我们已经可以对练。上个星期,我只能给她喂球,否则打不起来。但是,她总说我的球借不到力。我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借不到力,是说我的球没有力,不向前走?仔细体会我和别人对攻时的情形,的确常常是对方发力,我不发力,我只借对方的力把来球带回去。我觉得练习正手近台快攻,特别是练习正确的进攻姿势,就因该不要发力,只做动作,把球带到对面球台就可以了。反复如此练习,等动作定型后,再练习发力抽杀。不知我的这种认识对还是不对。

阿佩很会出汗,我刚到的时候,她已经只穿着短袖衫了。和我练了一阵子,立马大汗淋漓,不断地停下来擦汗。9:00左右,阿琴来了,说是只能玩半个小时,家里要等她买菜做饭。这样,阿佩就让她和我练习。自从上次和她计分练习,又过了十天了。上一次,输多赢少,自己有个总结,结论是要学会两面起板。最近的十天,天天都练反手起板,今天可以一试了。

我们还是先练正手对攻,然后她主动要求和我练反手,她推,我反手提拉抽球。感觉只要站位好,命中率还可以。但是脚步移动还不行,预判也很成问题。另外,反手提拉好像发力机制有问题,总也觉得用不上力,过去的球软绵绵没有力量。曾经试着用脚踝的转动带动手臂向前向右挥拍,但成功的几乎没有,郁闷!恐怕得反复练习徒手动作。

还有十分钟时,阿琴建议计分,五局三胜。我们打了四局,3:1我胜。今天的计分,我并没有改变发球,但打法却有很大变化:接发球改用正反手一概起板,不能发力就提拉,可以发力就发力扣杀;反手位的来球,以提拉和抽杀为主,万不得已才用搓球过渡一板(比如来球过长,角度过大,没法提拉和抽杀),结果,对方就没有机会用它的加力推挡,由于偶尔才有一次搓球,她的加力推挡命中率大打折扣;站位在中间,护住左右两边,以利正反手起板。

问题:反手起板失误比较多,特别是接发球,发力也有问题;正手接不转球还是不够狠,常常打出界。小分相当接近,说明还有很多问题。

阿琴走了后,和朱老师玩了一阵。朱老师正手直握拍,两面反胶,打球特文雅,但球送得很好。他是我读中学参加少年乒乓球赛时的教练,恐怕也快七十岁了吧。先是他推我攻,后是我推他攻。但过没多久,朱老师就招呼林师傅来和我练球。林师傅一直在忙,他在帮助搬运球桌。今天球馆里增加了两张新球桌,林师傅裴老师他们在搬,现在搬好了。

可是,桥南的王师傅来了。就是上次和我练过球的长胶王师傅。林师傅又让王师傅和我练习,哈,我正求之不得呢。王师傅一直打我两个角,我就来回移动正反手起板;因为他用的是长胶,我总是小心翼翼地提拉,自己感觉还可以。王师傅也一直为我喝彩。练了一会儿,王师傅建议计分,这也正中我的下怀。

起初的五局,也许是他还不太适应我的正反手起板,虽然我也不适应他的长胶,但总算以3:2艰难的胜了。我发现,他的球和老吴的不同,但接近洪老师的球,只要迎前,进攻的命中率还可以。

但是,从第六局开始,情形就发生了变化。我的进攻命中率急剧下降,不是触网就是出界。自己还蒙在鼓里糊里糊涂时,老王边打边很热心的告诉我,这是搓过来的,这是下转的。哈,原来他在玩把戏,而我却从不看他拍子触球时的情况。就像老师说的:对于对手的心思灵动不够敏锐。后来就一路输下去,再没有赢过。嗨,看来打长胶还真有问题,并且问题多多啊。老王是个好人,我请他以后多来打球,我向他学习,他满口答应呢。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7-1-30 22:43:00

(七十六)及时改变手势和节奏 07.01.16 周二 阴有小雨

今天一到球馆就和陈老师练习,但他没有像从前那样按部就班的和我练,而是左右两角打开,我来回奔波,左右救球。不知怎的,感觉很不好,正手没有命中率,非常一般的球还是打不到,反手大角度更是连球都碰不到。真是郁闷!一边打球一边思考,想来想去,莫非是昨天和长胶老王过招把自己搞得太累了?好像有一点,精神也不好。

林师傅在另一张桌子和阿菁过招,我不时朝那边瞄一眼,似乎林师傅还有输球的样子。不知结果如何?不过,林师傅打了两个人就停下来休息了,然后就到我们这儿要和我们打计分。这样我就先和陈老师计分练习。陈老师练球时正手进攻的能力提高了很多,但打起计分练习,就不太用得上。所以只要我不吃发球,先上手的总是我,他就显得很被动。他的侧上转球,到我反手,我就用长胶起板打他的正手,到我正手就起板打两个角。不过,正手接侧上转球还是失误多多,总是出界,明知故犯的样子,郁闷!结果是我3:0胜。

接着和林师傅过招,感觉很不好。他开始发我中路长球,我明知如此,但却总也接不好,无论正手还是反手一概吃发球。我发球他回我正手,我起板,可是没有命中率,命中率是零!正手起板,出界多于触网,有几个球出界得连样子都没有。反手呢,倒似乎有进步,起板抽杀他的正手,自己觉得很不错,他应该顶不回来,可是偏偏每次他都顶回来,我赶紧还原再用反手起板,或推挡,可是总也弄不过三板,第三板就失误了。如果他在顶第二板时变线,球跑到我的右手边,我就更加失误多多了。直打到最后两局,中路球才有了一点感觉,正手进攻的命中率也才有一点点提高。这时我才想到,会不会因为昨天和长胶对练,自己的正手进攻手势有了变化?

根据对方的球技及时改变自己的手势和节奏,哎,这可真不容易啊。

今天看了猪是鹤的文章,受到启发,我要学习倒拍,从今天开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30 22:46:21编辑过]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7-1-31 22:27:00

(七十七)打了个平手 07.01.17 周三 小雨转阴

陈老师不再按部就班地练球了。他总是先推几个球到我正手位,然后就突击我的反手位,不是推我的反手位,而是又切又挤还有点撇,是那种极不正规的动作,球过来没有弧线,笔直往下走,角度还特大,全都在边线。起初,我自然一个也接不住,有时反应快些,不过是用空着的左手接住了来球,真是郁闷。幸而我能及时调整,立刻就做比赛的准备,全台防御,于是,偶尔也能将球挡回对方的台面,可以的话再考虑落点,这样陈老师就没戏了。哈,我在心里笑呢。 我发球时,陈老师就往反手位侧身,等着起板抽我的反手位。我呢,自然在反手位等着顶他的这一板抽杀,当然是顶到他的正手位去,让他可以连续抽杀。但是他的跑动不行,总也不能抽第二板。怎么办?顶到他的反手位,让他不用跑动,就这么办。不过,在反手位顶重板到他的反手位,这是个直线球,到台率没有斜线球高,而陈老师的连续进攻能力也不强,这样来回球就不多了。

但是为什么我顶到他正手位的球他会扑救不到呢?一定是陈老师抽过来的球力量比从前大,我顶过去的球借他的力,力量速度都比从前大,所以他来不及了。嘿,我又私心里高兴啊

九点左右,阿琴来了,她把东西放在了我们这张球桌的旁边,就去倒开水。我知道,她想和我练球。所以等她过来后我就让她练习。如果我不让出来,陈老师也是不肯让的,那就会弄到很晚。现在我一让,陈老师也让了,这样我就顺水推舟,自己和阿琴练习。阿琴喜欢打单线,或正手或反手。我们练习正手近台快攻,直到阿琴出汗脱衣服,然后又打了一会儿。这时,陈老师已经有点冷,在旁边穿衣服了,我马上提议陈老师上来打球。很自然,陈老师上来打球了。可是,我发现,陈老师和阿琴练球,真的很没趣,因为每一次发球,球在台上顶多来回两次就掉在地上了。阿琴也显得很没劲。我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一定要互相送好球,练起来才带劲。最后阿琴终于忍不住了,提议打记分。陈老师也不反对。我知道,现在就开始轮流了。

林师傅在另一张球台和许师傅练习,好像徐师傅要休息了,林师傅远远的招呼我过去。这时,陈老师和阿琴的第一局球还没有结束。我立刻跑过去和林师傅打球,一边琢磨怎么和他过招。

昨天和林师傅打,正手进攻没有命中率,出界多于下网,今天要引起注意。还有他发的中路球,也要注意。第三是接发球注意发力和落点,调动他。第四自己发球,不能一味的不转球,前几次,因为还想不靠发球就取胜他,看来不行,今天发球要力求变化,不仅落点变化,旋转也要有变化。

开始计分了,中路来球,或反手推他正反两个角度,或侧身打他中路,很有效果。他开始发我正手位近网侧上转,这是我的短木条,今天接球时,我没有发力抽打,而是冲着他的正手位轻挑一下,虽然过去的球质量不高,有时本身还冒高呢,没想到他竟然碰不到球!我突然想到,一定是过去的球实际上还带着来球的旋转,他是吃了自己所发球的旋转!结果,今天所打的12局球中他只发了两三个近网侧转球给我,没敢多发。我的发球,今天做到了加转下旋和不旋结合、长球和短球结合、左中右三个落点结合等等,效果也很好,他吃了我好多发球。他一般都用搓球的方式接我的发球,并且好像都搓到我的正手位,或长或短,或转或不转。也许真的是注意了挥拍时的向前送拍,今天命中率特高,并且都能打到对方反手位的小三角,他连球都碰不到。在他注意了之后,只有两个球,他没有像以往那样推到我的反手位,而是推到了我的正手位,我就没来得及连续进攻。当然,还有更多的球,形成了相持,或者我攻他顶形成相持,或者他攻我顶形成相持。相持中我失分比较多,主要是反手位,失分的原因大约有两点,一是脚步不到,手势发生变化,控制不好。再是意识正确,手感还不好,白白把球弄丢了。最后,我发现自己始终站位在中间,这一点很帮了忙,他的滑板球,我也能顶几个了。

总之,今天打得不错,和林师傅打了12局,6:6,这是最好的成绩了。今天他已经活动开了,没有其他可以造成他失误的客观因素。

下午看到老师的跟帖,提醒我要注意判断,注意观察对手临场的各种手段,“对手给你正手的球,触球之前,触球过程,离板过程都加了很多手脚啊!一抹一蹭,一扭一托,腰硬腰软,大臂发力,球板角度变换,手腕剧抖,脚步前逼,等等,都是可能的处理过程,也就是:复杂球不能简单对待!”说得太对了,下一次他一定会这样变招的,我得擦亮眼睛看清楚啊。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7-2-1 23:01:00
(七十八)一篇发言稿 题 记 这篇文字,是准备在分会技术讨论会上发言 的稿子。分会的技术讨论会拟在07年的4月举行。 07.01.19 周五 小雨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在乒协分会技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我参加分会至今已有近三年了,回忆这段时间乒乓球练习的过程,觉得自己实际上是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规律。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的理解,就是说,天下一切事物都是在不停地相互竞争着,而天地造化则选择那些在竞争中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环境者,让他们存活下来继续发展。 打乒乓球也一样,要进步要脱颖而出,就得牢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并把它贯穿到乒乓球的练习中。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说我们的客观环境。我们的训练场地,应该说很不错,至少有比较多的球桌,有好几个可以打球的地方。我们的球友,人很多,好像越来越多了,这是好事,但也是困难之一。这么多打球的朋友,职业不同,性格各异,球技参差,对乒乓训练的追求更是难于统一。只有一项共同处,那就是对乒乓球的痴迷。

适者生存,就是说要适应这样的客观环境,否则球技的进步就会打折扣。这是我这两三年经历的体会。

举例说明:我刚来乒乓分会时,看到这么多朋友在一起打球,真是兴奋极了。少年时期在体校打球的情景就像过电影镜头似的在脑海里闪现,总想还能像在少体校时那样进行系统的训练。但是很快,我就知道这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异想天开,客观上是完全不可能的。首先,每天到球馆来我们并不能知道自己会和谁练球,就是约好了,今天约了,明天呢,后天呢?其次,大家的球技参差不齐,乒乓球技术又是那样的繁多复杂,从哪里练起呢?谁来制定训练的计划?即使有了计划,作为成人的我们,是不是会心甘情愿的照这样的计划去练呢?实际上,大家因为各自的原因,训练时的习惯、爱好和追求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我给自己下了结论:要想在这儿得到有计划的系统的训练是不可能的。怎么办?适者生存,设法适应环境啊。

于是,我就开始适应。首先是时间的适应:挤时间打球,那是不用说的,还得争分夺秒地挤时间。有时,只有半个小时,我也不放弃,跑到球馆打半个小时再去干别的。有一段时间,到老年大学讲课,提前去学校,上课前打二十分钟也是好的。可能的话,下课后再打半个小时,那一天就很满意了。

其次是场地的适应:什么地方近,什么地方有得打,哪张桌子有得打,就在哪里打。哪怕场地不好,比较脏,桌子差,弹性不好,也照打不误。为什么?抓紧时间啊,坐着等,哪有动手打球好啊。

再次是练球对象的适应:这一点很有讲究。

一、碰到谁就跟谁练球,无论对方球技是高是低,都一样练球。

二、练球对象不但不相同,而且差异很大。和不同的对象练球,也讲究适应。

基本原则:对方什么球打得好,就跟他打什么球。如果对方擅长的也是自己擅长的,那就在对练中设法使自己的强项变得更强;如果对方擅长的,正是自己的短处,那就在练习中努力提高自己,使自己的短处也变成长处;或者为了让对方练习某种技术,自己甚至可以也来学习一种自己还不会的技术。比如,反手推挡好的,就把球打到他好推挡的位置,自己呢,可以练正手进攻、提拉,也可以练反手推挡和弹拨甚至提拉,但必须送到他好推的位置。正手进攻好的,就把球送到他的正手位,自己呢,一样可以练各种球。削球好的,我练提拉;放高球的,我练打高球;搓球好的,我练搓球、搓球起板、台内提拉以及摆短和劈长。

总之,要适应对方,把球送到对方感觉舒服的位置,让对方练得开心;至于对对方,看情形决定是否提要求。一般,不提要求,无论对方把球打到我的什么位置全都努力将球回到对方舒服的位置,因为这正好练习自己的判断、步子移动以及应变的能力。为此,我的技术不但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练习,越来越丰富,并且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比较突出的如正手近台快攻、拉球、推挡、中远台的对攻,反手长胶的推挡、弹击、提拉等等,都是在这种适应中学习并有所提高的。

当然还有一些朋友喜欢打比赛,用比赛的方式练习球技提高球技。我就也打比赛。打比赛当然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因为这是对乒乓球综合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发球和接发球,不打比赛,我们几乎没有机会练习。平时练习中学习的各种技战术,比赛中正可以得到检验。所以,打比赛时,就千方百计和对手斗智斗勇,竭尽全力战胜对方。只有在平时练习中能够竭尽全力,才能在真正的比赛中打出成绩。

我觉得自己能有进步和提高,就是因为自己能努力适应环境。所以,我要感谢乒乓分会所有和我练过球打过比赛的朋友,是你们的帮助使我的球技得到提高。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7-2-2 17:23:00

(七十九)和老高一练球 07.01.21 周日 阴有雨 因为腰痛,连续几天没有打球了。其实,这次腰痛并不影响打球,因为只有向前弯腰时才痛,左右转动腰身和侧身弯腰都没有问题的。不过,婆婆不允许我打球了,说是得不痛了才能去打。今天感觉好多了,正巧老高一来电话约我打球,下午,我就瞒着婆婆打球去了。 老高一病后,这是第二次约我打球。看起来他精神还是蛮好的。但打起来就感觉不一样了,总觉得他不是很在状态,有些随意的样子。不过,我们仍然练习正手对攻,今天的成绩不错,最多时有92个来回。只是球落地后,老高一就左手护右手,不停的甩开右腕了。我赶紧说,改打反手球吧,权当让正手休息一会儿。其实我正想练反手呢。于是开始我推他攻。他站在反手位正手打斜线到我反手位,我则用反手长胶将球接回他的反手位。现在练习反手球,和从前有些不同。主要是有意识要练习反手起板,只要来球不是太逼近我的中路,我全都起板;即使中路,我也稍向右侧身,改起板为轻拉,将球送到对方的反手位。有时实在不行,那才用推挡。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在反手位也打好多个来回了。感觉最好打的球,是出台而未逼近底线,位置在我的前胸偏左,这一板过去,低而沉,且力量速度都不错。老高一得将球托起,或下切,否则不易过网。常常失误的,则是近网或逼近底线的球。近网球常常打下网,底线球则往往打出界。细想起来,近网球因为步子没有上去,就挂不住球发不上力;底线球呢,则因为退后不及,失去了击球的回旋空闲,发不上力不说,还使动作变形。其实,底线球及时退后不及,还可以下切来球,这样不仅提高到台率,并且对对方也很有威胁,因为切过去的球是上转的。只是自己脑子里没有记忆,中路底线球过来了,顺手一接,出界,这才想起应该下切,嗨,为时晚矣。有机会练习时,要牢牢记住,或者也编个口诀? 老高一不想打计分,我呢,不好意思提。可是,总打他攻我推,未免单调。我想了想,建议他练反手位侧身打斜线:推两个,侧身打一个斜线;再推两个,再侧身打一个斜线,如此不断反复......他一听,愣了一会儿,觉得自己吃不消跑动。我对他说,没有很多跑动的,然后又自己示范了一个球。开始时,一个球也打不成功,才推了两板,第三板就推不过去了。后来,最多能连续打三个球了,就是九个啊。此外,我们还练习了不用侧身的左推右攻。我推一个中路,再推一个右边直线,他练左推右攻。直线球难推,而老高一呢,直线球也难攻,总也来不及,这也是我看出他有些随意的地方。 不知老高一感觉如何,我的感觉很好,我非常如意的练习了反手长胶的起板和推挡,练了反手起板打落点,实在是太好了。谢谢老高一

提醒自己:反手起板要先引拍,切记切记!

liangsi 2007-2-2 18:00:00
小桥老师那么认真地总结,肯定会继续进步水平逐步提高的!
凉思的马甲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7-2-5 06:56:00

谢谢老师的鼓励和期待,小桥一定加倍努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7 22:11:10编辑过]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7-2-5 07:08:00

(八十)随人练习 07、01.23 周二 雨转阴 今天又在门口碰到阿妹,可是进入场馆后,赵老师大声地喊我,说正等我呢。我一看,果然,他一人闲着,占着一张球桌。其他球桌都爆满。我说,怎么又没人和你打球呢?他回答道:老杨喝茶去了。我往远处一望,老杨捧着茶杯正走过来呢。我赶紧说,老杨你先打吧。老杨则推让:你打吧,我再休息一会儿。赵老师开玩笑:老杨烟瘾上来了。 我赶紧收拾行装,拿出拍子,和赵老师开练。回头看看阿妹,她在另一张球桌打球呢。我就放心了。 和赵老师练习拉球,今天有新的感觉:已经轻易拉不死赵老师了。从开始练习,到我脱去羊毛衫,全是我失误,赵老师没有削丢一分呢。真是不得了,赵老师进步好快啊。我想,不能再四平八稳的拉球了,得增加速度和力量的变化。于是,我开始改变节奏,在一般的弧圈之外,突然提前击球时间,或加大力度,虽然没有改变落点,赵老师明显不适应了。我默默记下连续11个球,自己只失误1个。嗯,这样的练习也很有意思。不知赵老师能看出我的变化吗?今天没有能和他交流。 接着又和阿琴练习正手对攻。我曾经很不适应她的正手近台快攻,过来的球速度很快,弧线很低,感觉来不及。最近,我将自己的近台快攻作了调整,一是必须脚踝发力,以脚踝的力量带动全身击球;二是加快节奏,既脚踝转动的节奏,这得靠平时的连续徒手练习来训练,已经练了有一周了吧,今天感觉有效果,因为和阿琴的对攻几乎没有无谓失误,并且没有来不及的感觉。这一点也令我快乐。 老杨一直坐着,我主动让他上来打,他还不肯,让我继续练习。阿琴见了,就停下来让老杨上,而老杨呢,也就顺势上来和我练习了。嗨,满有意思的啊。 和老杨练习,总是我攻他推,他还是站在右手位推挡的。不知在哪里看到的,说如果那人站在右手位能用反手推挡得很好,那推挡就是他的强项。看来此话真不错,老杨的确能推,阿秀、阿珍、阿兰他们,全都是反手推挡强于正手进攻,和我对练时也都习惯站在正手位用反手推挡。老杨不同于他们的地方,在于他能在推挡中突然转身变成正手进攻,过来的球又长又带侧转;另外,他的推挡速度很快,连续性很好。从前和他练习,也曾感觉来不及,就是节奏跟不上。但今天完全没有这样的感觉,倒是觉得体力不行,因为连续性好,来回球多,速度又快,嗨,真有气接不上的感觉呢。看到阿琴一直等着,我就让她来打球了。她以为我要休息呢,其实我只是想换个人练习,全当休息了。 我找阿妹,可是阿荣拖着我起劲的要和我说话,并且宣布要和我练球。其实,我只有10分钟可练了。不过,还是和阿荣打了有二十分钟吧。先是随意练习,想走了,就和她打了两局。11:9、11:4,胜。第一局的失分主要在于:1、接一个反手奔球失误,接一个正手近网不转球失误;2、起板后相持中有一次失误;3、她接发球摆短后对搓有失误;4、接反手位奔球后她推直线到我右手位,扑救失误......还有一些,记不清了。但这些问题在第二局中及时补救,所以第二局比较轻松。 我的战技术,最根本的变化,就是站位比较中间,反手起板意识加强,命中率提高,调动对方的意识比较强了。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7-2-5 21:27:00

(八十一)基本功练习 07.01.24 周三 晴

今天球馆里居然有球桌空余,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傅">傅老师也还没有人对练。我赶紧招呼他,在中间的桌子上练球。

和傅老师练球,也有一种默契,他总站在反手位用推挡防守,把球送到我的左中右三个落点;我呢,则左右跑动,或正手近台快攻,或反手推挡起板,有合适的位置就拉一个弧圈。先前老师陪我练习,送球还有一定的规律,现在他不再有规律地送球,而是忽东忽西,忽左忽右,忽然连续送正手大角度,忽然连续送反手,有时又突击中路。我得随时保持全台防御的警惕性,稍有怠慢,则狼狈不堪。老师用的是生胶,当他发力时,来球速度极快。有一阵子,他送到我反手位的球,根本回不起来,不是下网便是出界,或者连球也碰不到。最近,我感觉自己的反手有所加强,今天和傅老师的练习也证明了这一点。

今天的练习,我站位中间,全台防御,正反手击球失误降低。特别是反手,只要老师不是发力将球送到反手位小三角近网处,我都能将球推回对方反手位。实在来不及时,我用反手长胶削一板,球平平地低低地越网而过,对方小心翼翼的接住这个球,我立马扑前全力扣杀;有时奏效,有时傅老师能再将球推过来,我就得连续扣杀;而连续扣杀,效果还不够好,时有无谓失误。

和傅老师练球,反手起板的机会不多。因为来球速度够快,起板需要引拍,好像来不及;推挡就没有这个问题。另外,正手推攻练习,当球突然到反手位时,还没有起板回击的意识。和傅老师练习,体力消耗很大,因为左右跑动特多。大约打了四十分钟,老师要休息了,我看到他的双手已经绯红,全身一定热气腾腾啦。不过,看起来老师也很高兴,他对我说:我还是第一次连续打四十分钟呢。

接着和老王师傅练习。老王师傅站在远台削球,我练习提拉和弧圈。感觉提拉并不难,弧圈却不容易。过去的球,弧线自然不错,但不够冲,第二弧线的侧拐也不明显,只有在脑子里默念“摩擦侧面”时,才会有漂亮的侧拐弧线。看来,意识真是十分重要啊。

九点半左右,球馆里人更少了,大家都去了股市,最近股市牛得很,吸引着球友们都往那儿跑。明天打电话给老高一,请他来玩,反正他们这几天正休息呢。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7-2-6 21:50:00

(八十二)第一次胜长胶 07.01.25 周四 晴

今天球馆里人多些,只有那张最差的桌子空着。我走进去时,老杨最先看到,招呼我去打球,他要休息了。和他对练的是老王师傅,老王师傅陪我练提拉,自然是他削球我提拉。老王师傅削过来的球,又低又转,且有远近之分,我十分喜欢,正可以锻炼我拉各种球的能力。自己感觉,最近拉球,很有进步,别的不说,形体动作的协调很好,感觉舒展而有节奏。无论怎样的球,可轻拉,可快攻,还可发力抽打,也能摩擦侧面拉出侧拐的弧圈。就是不知能不能将此种技术用到比赛中去,要是能用那该多好啊。

没练多久,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赵">赵老师就过来强行把老王师傅赶下台了。我和老王师傅都羞赵老师赖皮,他呵呵的笑着,站在球桌边等着打球,把我们都逗乐了。老师的削球,是跟老王师傅学的。不过,老师进步可真快,我已经轻易不能拉死他了,非得变化力量、速度和旋转,才能令他措手不及。今天,我俩配合极好,居然最多连续拉了十八个球,把老师得意的不行。等赵老师有事被人喊走老王师傅接着和我练习时,老师就走回来取笑老王师傅,说我们一定拉不到十八个球了。我一听,就来劲了。一定得超过十八个!老王师傅一定也憋着口气呢,我俩你削我拉,没一会儿,就拉到了十九个!老师没话说了,我呢,还一个劲责怪自己,为什么只多了一个球啊。

这时,长胶小王师傅来了,就是前几天和我打了许多局球的那个长胶小王师傅。老王师傅立刻让他和我练习。我和小王师傅略微练了一会儿,他就建议计分,我想时间也差不多了,正好打几局球结束今天的练球。

我们打了4局。我早已想好了对策:站位中间,左右开弓,调动对方,伺机猛扣,发球抢攻,力求主动。计分比赛中,实施对策,效果奇好:3:1我胜了。站位中间,全台防御,守住了对方正手的进攻;左右开弓,正手命中率高,反手不仅失误很少,而且送直线直接得分,又巧妙的调动对方,令其顾此失彼,于我则机会多多,反手长胶发奔球到他的左中右三路,直接得分的不多,但造成机会抢攻得分的则很多。

有一点点不公平:长胶小王师傅今天练球时间不长,手还比较生。所以,临离开时,我对他说:下次早些来,我们可以打多些时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