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对乒乓球拉“下旋弧圈球“之说法讨论

金林 2003-5-30 09:44:00
可能是我年级大了,接受新技术较慢。这贴子上关于下旋弧圈球的提法,我仔细读了十来遍,还是没看懂。回去想了一下,还是没想通。现在说一下我的想法:由于小朱削的球很转,小施在拉球的时候比平时要更用力,所以每次发力后,力量恢复的时间就可能需要比较长,也就是旧力已尽,新力未生。如果这时候小朱把球削过来,小施还有一个调整的时间。但小朱用的是大力弧圈,而且力量非常大,速度非常快,这正是小施手最软的时候,很容易出界。小施显然非常知道这点,尽力下压,但谈何容易,我常打削球我知道,削球手旋转少许的变化,对攻球手都是致命的。小施回球有几个下网不足为奇,毕竟他多数的反打还都封回去了,这也正是小施的高明之处,也是他赢球的关键。拙见供球友参考。[em02]
feifeiwei 2003-5-30 10:38:00
朱世赫和马林的比赛中,他在反攻中拉弧圈球,马林挡球下网的几率很大!他拉过来的球质量比较高,威胁比较大,施拉格在接这样的球时也比较被动。比较难受。
lhs 2003-5-30 20:18: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happynj 2003-6-16 09:43: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dawanwan 2003-6-16 10:10:00
可以看一下王吉生教练关于这方面的见解。
    其实用语言来定义“拉球”是关键,通常“拉球”的定义就是向上摩擦——上旋球——关键是触球瞬间向上摩擦。如果用近似的“拉球”动作“拉”出侧下旋球,而依然被对方误认为是“拉球”的话,只能说明运用者以假乱真的水平高,因为他的触球瞬间肯定不是“向上”摩擦,其后的假“拉”动作只是障眼法而已。有时接球人的下网并不是对上下旋判断的失误,而是对旋转程度或侧向旋转造成的飞行轨迹判断有误(其中包括对顺/逆旋和侧旋判断的失误)。
侧旋程度越强的球其弧线在空中侧拐明显,但是落台跳起并不明显侧拐——触拍时却容易侧跳反弹,这样来球的旋转轴是上下方向为主的立轴。
摩擦球的中下部,向侧上方提拉造成的“顺旋”、“逆旋”为主的“顺、逆上旋球”飞行弧线轨迹并不发生侧拐,但是落台会明显侧拐——接球触拍虽然不会明显侧跳,但是如果不给于一定的向前回送的力量则回球极易下网——这样来球的旋转轴是前后方向为主的纵轴。
我想拉出的球又可能是带“顺旋”的顺上旋拉球。




[em26][em26][em26]
有梦想,才有未来!网址:www.yinhe1986.cn —电子邮件:yinhett@126.com QQ群号:北方 362300874、东部 20471285、南方 76876535、西部 210509659、
金林 2003-6-16 11:26:00
高!实在是高!佩服!实在是佩服!我看懂了。[em02]
非常之非常 2003-6-17 09:14: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非常之非常 2003-6-17 09:17: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林 2003-6-17 12:01:00
听王教练的意思是纯的侧旋,前冲的成分很少,封挡的时候借不上力,所以下网。
大魔头 2003-6-17 14:41:00
正手的兜带(北京队主教练张雷说的,他手下的弟子侯英超就经常使用这个技巧,专业术语里就不知道怎么叫啦~!但专业的也这么叫),几乎为纯侧旋~~~,是被动变主动的一项过度技术。


[此贴子已经被大魔头于2003-6-17 14:41:02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