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我对国球的忧虑!

CYH 2004-11-9 16:15:00
以下是引用直板爱好者在2004-11-4 15:05:42的发言:
这届奥运乒乓球12枚奖牌,下届减少到多少?
类似网球这样的对“力”要求甚高的项目,中国人(尤其男子选手)几乎不可能有好成绩,张德培式的百年难遇、极其罕见。中国人擅长技巧。所以选跨栏这种技巧性较高的项目做突破口就对了,如果选跑百米这种对“力”要求甚高,能“体现力和美”的项目做突破口,出不了刘翔。
中国选手学不了、没必要学格林卡的打法;欧洲人也出不了刘国梁,还有很多球迷喜欢看刘国梁的球,不如格林卡似的“爽”,却充满智慧。
即使我国的乒乓球从此不追求功利,我们牺牲全部荣耀,也很难做到乒乓球在全世界的推广。因为东北人喜欢吃猪肉炖粉条子,而四川人喜欢麻辣烫、南方人则爱吃甜食。美国人从不想将最喜爱的美式橄榄球在全世界推广,日本也没有推广其国技-相扑的意愿,中国人最钟爱乒乓,却老幻想在全世界推广,乒乓球这项运动的特点已经决定:身高力大而粗匡的欧美人,不可能有很多人象喜欢网球一样喜欢乒乓。而“欧美人”是否多数喜欢和擅长(不是少数个别)是决定一个项目能否“风靡世界”的关键因素,虽然他们从数量上远远少于中国人,没办法,这是现实情况,就象拳击在奥运中地位稳固,而武术借东道主之利也进入无望!!乒乓球进入奥运多亏了韩国人,中国人都不想“等到奥运会取消乒乓球这个项目时才惊醒”,所以现在不断的削足适履,什么时候欧美人改变一些项目的规则来适应中国人?目前是幻想。
具体到这届世界杯,马琳赢得侥幸,格林卡输的有点冤枉(算小分,格林卡赢了6分),居安思危、看淡冠军、寻找不足是对的,同意楼主的评论。



写的好啊[em05][em05]
打虎上山 2004-11-9 09:18:00
非常深刻!!应引起乒乓阶高层的反思!!!
gong_chen 2004-11-9 23:29:00
按目前世界排名前几十位的人来说,除去中国选手以外,欧洲选手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逊色于亚洲其他国家。所以,所谓的欧美人不适合玩乒乓球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乒乓球适合所有的人来玩,只不过玩法不一样。欧美人可能更强调力量,而亚洲人更强调灵活。就象足球,可以有巴西的桑巴踢法,也可以有德国的如同机器一样的踢法。

中国在乒乓球运动中占领先地位,这本不是可以指责的地方,每个运动或多或少都有几个领先的国家,这个不奇怪。问题是,占领先地位的国家,是真心在帮助其他落后国家提高水平,还是在故意阻止其他国家提高水平。

亚洲,包括中国,很多国家派足球运动员去巴西学习,以提高足球水平;在NBA的各个国家的篮球运动员,通过NBA最先进的训练和比赛的锻炼,使他们更加强大,带动了整个世界篮球水平的提高。

那么,中国那?中国有世界上最庞大的专业乒乓球运动队伍和研究队伍,有最丰富的乒乓球运动员训练和培养经验,我们给世界传授了多少?我们都是把最好的藏起来,到关键比赛才用上去,为的就是金牌数量。若不是各个省市的剩余乒乓球人才(教练和运动员)有少部分流向世界,现在全世界的乒乓球水平更可悲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9 23:30:56编辑过]
好的器材只能给你更多发挥的空间,而不能代替你发挥。
直板爱好者 2004-11-10 17:04:00
感谢版主讨论,看法不同也是正常的。
其实从一开始我就感觉类似这样的讨论在技术版不太合适,也许更适合在赛事版。
直板倒板,喜欢所有的中国乒乓队员,还有老瓦、还有波尔、还有小萨、还有……最喜欢马琳。
gong_chen 2004-11-10 15:48:00
这个问题说多了好像没意思,但不说几句又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从出了个老瓦开始,中国一直就不帮国外训练队员,尤其是瑞典,韩国等国家的年青队员,怕的就是他们会超过我们。事实上,已经有人在为引进了柳承敏打乒超而后悔了,只是不在公开场合而已。中国在高水平教练和球员的出国问题上有非常多的限制,目的是不言自明的。中国在牺牲自己帮助别人吗?恐怕不是楼上说的那样吧。

施拉格去年夺冠,掀起了奥地利打乒乓球的热潮,可见金牌对一个运动在某个国家和地区的普及绝对是有影响的。中国若不是因为当年在乒乓球上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说不定现在也还是一个乒乓球弱国那。看看印尼和马来西亚,人家玩羽毛球那么投入,灵敏和协调都不差,为什么乒乓球不象中国那么深入人心呢?说到底金牌还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只要真心去帮助别人,真心去培养更多的老瓦,小柳,若干年以后,不需要中国人让,金牌自然会分流的,竞争会更激烈,整体水平也就会更高,在全世界范围内提高。看看篮球吧,从梦一队的横扫天下,到今年奥运打不到决赛,你就会知道了,那不是让不让的问题。
好的器材只能给你更多发挥的空间,而不能代替你发挥。
直板爱好者 2004-11-10 14:31:00
gong_chen 版主说的也很有道理。不过我想您可能误解我的意思了,欧美人并不是“不适合”玩乒乓球,乒乓球说到底是一个人类发明的游戏(还是英国人发明的呢),连残疾人也不能说“不适合”玩,残奥会上的乒乓球比赛也是紧张激烈的呢!
但是我个人认为乒乓球在“欧美人”心中的地位(包括他们认为的精彩性、观赏性、重要性“能体现力和美”的程度等等),永远无法同网球相比,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显然是倒过来的。这当然有历史原因,也可以认为他们存在偏见(我个人不认为这是偏见),但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还是运动项目的特点(或说游戏规则)所决定的,正如按游戏规则-跳皮筋更容易被灵巧的孩子所擅长,而攻城更易于被健壮的孩子玩的溜(我说的是普遍性,不排除特例,任何事情都有特例、老瓦就是最典型的特例)。一般来讲,人类总是喜欢自己易于擅长的游戏,因此乒乓球这项运动,虽然欧美球员已经形成了适合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即咱们部分球迷格外欣赏的“特爽”的打法),但几乎不可能象网球、足球那样在大多数欧美人心中“扎根”和“深入人心”,我认为这是影响他们整体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即缺乏金字塔的雄厚塔底!!!而不是中国人帮的不够,做出的牺牲不够。没有少年时期在中国的训练,老瓦不会有那细腻的手上功夫和第一个大满贯的辉煌,柳承敏也承认中国乒超联赛磨练了他,怎么能说中国在故意阻止其它国家提高水平呢!!!也许我们可以再多帮一些(由于多种原因咱们自己的乒超尚需完善,也不可能象发展多年、制度近乎完美的NBA帮世界那样帮大家),也许我们可以再做一些牺牲(充分发挥中国人忍受力强的特点,乒乓球的规则向着网球的方向继续前进,把球再加大!球台也加长!),也许我们应该一研究出新东西立刻通知全世界各国乒乓球协会省得麻烦他们再研究,也许我们应该让花费宝贵青春苦练乒乓球技术的中国球员把金牌全让或80%让,以取悦欧美人好让他们喜欢乒乓,也许……如果只有这样才能让乒乓球“风靡世界”,“在全世界推广乒乓球”的话,大家觉得是欣慰还是悲哀??怕只怕,就算我们做的再好,也是热脸碰上冷屁股,人家不一定领情,中国人喜爱的乒乓在人家心中永远无法与所爱的网球相提并论!记住:一个巴掌永远拍不响,关键在于他们自己的努力,别国没少帮中国的足球、自己不争气又能怎样?NBA帮了中国,但关键在于姚明自己也努力和争气呀!!!
其实各种游戏大家都玩,不能说“不适合”玩(中国人也不能说不适合玩网球),但不同的人各有偏爱和擅长,这很正常:一个前北京青年队队员走在巴西街头感慨-一个个半大孩子技术都在我之上;同样在中国,很多人都能拿起拍子像模像样的打几局,市一级的球员在美、非、澳洲就是顶尖高手,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干吗非要发出悲哀之声:“乒乓球在全世界的普及程度太低!世界乒乓球水平可悲啊!”,干吗一定要去改变这种正常现象???就为了让乒乓球在奥运站稳脚跟(奥运金牌都得让给别人,“我们的国球站稳脚跟了”算不算一种虚荣???这与刻意追求金牌数量又有什么两样??),还是为了让全世界的人都象中国人这样喜爱乒乓球???有几个运动项目能做到这一点??做不到这一点难道就是中国人的悲哀???别的“一枝独秀型”项目能够在奥运站稳,为啥总害怕乒乓球不行,是不是因为别的“枝”姓“欧”或“美”,而这一“枝”姓的是“中”!!!!!!!!!!!难道连中国人擅长和喜爱的运动项目也要比欧美人擅长喜爱的低一等吗???3亿欧美人在玩的项目是“风靡世界”,6亿中国人在玩的就是“急需推广”????别国的一项运动水平提不上去,而且他们自己都不是太放在心上,中国人却在挖空心思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并做出深刻的自我检讨,这种思维方式恐怕也只会出现在“善良”的中国人身上!!!别国推进奥运的项目,现在咱们诚惶诚恐得害怕被踢出奥运,是不是有点担心的多余啊?美式橄榄球永远进不了奥运,美国佬照样玩的不亦乐乎;中国象棋、围棋更没希望,千百年来不但没有失传,而且技术不断进步、在亚洲一样进行的如火如荼呀。说到底还是“奥运情结”啊(也不能说错),仿佛“奥运游戏”就比其它游戏高一等。所以现在总想把武术也推进去,还在心里跟柔道、跆拳道较劲(它们能进、凭啥武术不能进),论博大精深,二道均不及中国武术的百分之一,但要论进入奥运、成为比赛项目的可操作性,武术目前真的不甚合适。说远了。

“追求金牌数量”不是乒乓队的专利,举国体制下,各运动项目队都必然会如此,举国体制到底对不对??还是有功有过?弊大于利?利大于弊?讨论起来肯定会非常非常非常激烈,咱们主页上那篇“乒乓队训练挥金如土……”的文章写的很好,让人深思,其实何止乒乓队,举国体制下,射击队、游泳队…………都是挥金如土,相比较而言,乒乓队已经算“产出”与“投入”比最大的了。
中国人好面子是有的,家里穷也要请客、讲点排场等等,但在体育上的做法我个人认为不能简单地说成是面子问题和政绩工程,看看夺得金牌后那些“不能仍保持清醒和冷静而分析每一块金牌的投入”的“粗人”的狂喜、海外华人激动的表情,我们就可以知道-体育在中国,已经从游戏蜕化而“变质”,承担着多少国人“强国梦”的殷殷期望,并想用她抚平被叫了半个世纪的“东亚病夫”的深深创伤。


以上之言,虽直言不讳,但个人观点,偏颇之处难免,不当之处还望版主海涵。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直板倒板,喜欢所有的中国乒乓队员,还有老瓦、还有波尔、还有小萨、还有……最喜欢马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