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关于挥拍的轨迹问题(这个其实是被很多球友都忽视了的重要问题)

左右逢缘 2009-11-13 21:21:00
感觉楼主说的很好  帮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霸江 2009-11-18 19:00:00

楼主这一帖转的不错,尤其是对外弧和内弧的摩擦方式形容的很形象,生动。

 

就事论事啊,我说两句,楼主莫怪。

 

写这一贴的原作者应该是球龄小于十年,年龄二十多岁。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明显是年轻的新一代乒乓爱好者所了解到的时下流行的理论体系,也是现在欧洲打法占据主流的大形势下,相对不了解小球时代,不了解70、80年代,不了解中国传统直板快攻技术的朋友写的。

 

不是说此文写的不对,只能说略有偏颇,关于一些概念的括弧括的大了点,遗漏了太多东西。

 

现在很多拉弧圈的朋友都喜欢提暴冲,喜欢提打磨弧圈,就连盖亭和塞弗的年代似乎都已经是旧社会了。其实欧洲选手打磨弧圈,盖亭和塞弗并不算第一代,是本格森那个年代就有的技术,那个球员叫普什么,资料看过二十来年了,实在记不起了。

 

就黏性套胶内弧,涩性套胶外弧来说,这个不确切,王励勤就是典型的外弧嘛,老瓦就是内弧。

 

再一个此文说高吊弧圈是内弧......高吊弧圈分两种手法,一种内弧一种外弧,这位朋友了解的不多,要么说是新一代的爱好者。

 

很多直板的技术手法,现在的新一代爱好者连技术名词都没法理解了,那些技术已经不能用内弧外弧来形容了。S型挥拍轨迹的怎么算呢?

 

欧洲选手外弧的动作是有时代背景的产物,也是整个欧洲乒乓运动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以前是削球,他们退台,现在是弧圈球,他们还退台,欧洲选手怎么打都是退台。退台之后当然是拉外弧方便啊。

 

而中国选手,从左推右攻到直板两面攻,到横板两面攻,发展史上就是近台打天下,前三板解决战斗,近台的情况下,你说是内弧还是外弧方便上手?

 

不一定说涩性和黏性就固定了一个内弧一个外弧,只能说具体的打法需要具体的技术组合来实现战术目的,涩性套胶做内弧同样增大摩擦面积加强旋转与控制性,黏性套胶打外弧照样又奔又爆,这个问题不能讨论的太狭隘了。

 

再一个中国式乒乓有史以来就是以旋转多变为主的、以变化和落点取胜,欧洲帮也是势大力沉的代名词,一个拼的变化和旋转,一个拼的牛劲,所以发展方向是截然不同的。

 

说了很多,只能说是对此帖的补遗,没有否认此帖的意思,只是不想很多初学者的思维模式受到限制。

 

楼主与原作者还请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