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拉球时重心的移动并没有那么大

铁蚕豆 2010-3-8 09:30:00

感谢楼主的帖子没有设置必须回复才能阅读的门槛,这样就给大家提供了顺利讨论、交流的平台,不然大家的讨论就全被水贴给冲没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铁蚕豆 2010-3-8 09:24:00
 

基础乒乓训练十二式(六)文/李晋图/边玉翔

 

弧圈球是乒乓球技术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掌握弧圈球技术并不难,通过我们以前讲到的正手攻球技术,我们可以在正手攻球的基础上体会到拉球的技术要领。

弧圈球的特点:

弧圈球是通过对球体的摩擦,从而使球产生强烈的上旋,并加快球速,给对方造成威胁的一项技术。通过改变击球部位,还可以制造出强烈的侧上旋,增大对方的回球难度。

我们平时在观看世界级选手的比赛中,可以感觉到外国选手与中国选手的拉球动作不太相同—外国选手拉球的时候,撞击的成分比较多,因此球在出手后的过程中速度快、力量大,当球落到对方的球台后,弧线比较低沉;中国选手拉球的时候,摩擦的成分比较多,当球落在对方的球台后,速度突然加快、旋转强烈、球会突然向上弹起。不同的击球动作会产生不同的球性,不同的套胶也会对弧圈球的球性产生影响。

进口套胶与国产套胶的性能不同。外国选手多使用欧洲或日本套胶,他们的拉球多为“拉打”,由于进口套胶胶皮的黏性差、海绵偏软,因此在拉球时,球接触球拍后,海绵被深度挤压,这样就削减了来球大部分的旋转和力量。采用“拉打”的手法可以很好地利用海绵的性能控制来球,并通过撞击来提高回球速度。

中国选手拉球多摩擦,由于国产套胶胶皮的黏性强,海绵偏硬,弹性十足。当球接触球拍时,胶皮给来球很大的阻力,海绵的形变相对较小,因此只有多摩擦,以旋转克制旋转,才能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随着弧圈球技术的发展和器材的改革,各国选手都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对我们来说,掌握击球原理和拉球的基本动作才是重点。

练习正手拉上旋球

我们在练习正手攻球的过程中,已经基本掌握了腰部转动和前臂收缩的动作,拉弧圈球与正手攻球的原理基本相同,都要通过腿、腰、手的动作来协调发力,并通过前臂收缩的动作来制造弧线,控制回球落点。

准备姿势

拉球之前,站位一定要合理。一般来说,站位距球台端线1.5米左右。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如果我们站在正手位拉球,左脚的位置只需比右脚稍稍靠前即可,这样更容易运用腿、腰的力量;如果我们站在侧身位拉球,左脚与右脚的前后间距较大,身体更为倾斜,这样可以充分让出击球空间,找到最佳的击球点。站位时,两脚弯曲,上身前倾,重心放低。击球前,右肩略低,前臂自然抬起,肩部和手腕都要保持放松状态。

引拍

拉上旋球时,右肩略下沉。引拍时,先将身体重心放在右腿上,使右腿弯曲的程度比左腿稍大。此时应该注意:左腿也要有一定力度支撑身体,切勿将身体重心完全放在右腿上。此外,还要将上身前倾,两肩都要保持放松状态。此时,下半身的作用是支持身体、稳定重心,脚下有明显的蹬地感;上半身的状态十分放松,尤其是手臂的肌肉不能紧张。击球前,向后横向转腰,右臂自然放松、展开,靠转腰动作带动手臂,实现引拍。引拍时,尽量避免大臂过于后拉或甩动。如果手臂的动作过大,会使身体与手臂脱节,从而影响击球动作的整体性。

击球、还原

击球时首先要掌握好最佳的击球点。通常拉上旋球,我们建议在来球的上升后期击球。因为在这个点击球可以更为容易地借来球的力量,可以使我们的拉球更为稳定,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威胁性。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击球的位置,即触球时,球与身体之间的距离。一般来说,来球位于身体右侧前方“一个半前臂”的距离最好,在这个位置击球可以充分释放前臂的爆发力。

根据每个人击球风格或器材的不同,拉球时接触球的部位也略有区别。对于以拉打为主(撞击成分多)和摩擦为主(摩擦成分多)的选手,他们的触球部位有些变化。请看示意图1,以拉打为主的选手,击球部位一般为C点。

拉上旋球的击球动作比较容易掌握。击球时,右脚蹬地,腰部从右向左横向转动,同时带动右臂,注意此时右臂仍为放松状态。待腰部转到基本与球台端线平行的时候,开始收缩前臂,向前发力摩擦,在收缩前臂的过程中击球。同时,将重心由右腿转移到两腿上,但左腿支撑身体的力量更多一些,将两肩持平。击球后,要注意大臂、小臂立刻放松,腰部稍稍向后转动,身体重心放低,还原。

合理的重心交换

这里我们再次提到重心交换,通常我们总会听到“将重心从右腿转移到左腿,”但这样会使身体的重心过于向左前方倾斜,导致重心不稳,同时还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到还原的速度,使下一板衔接跟不上来球的节奏。因此我们在练习连续正手拉的时候,应该将重心从右腿转移到两条腿上,由于身体的前倾,重心会自然稍稍压向左腿,此时身体十分稳定。在下一板拉球时,左肢只需要很轻松地蹬地,就可以再次完成引拍动作。

有些爱好者拉球时,身体会过于前倾,这样在击球后,身体几乎趴向球台,这样的击球动作有几个缺点:第一,可导致还原过慢;第二,左腿会随着身体的前倾向下弯曲,这样会使整个身体下沉,而我们拉球的发力方向是从下向前上方发力的,整个身体有从下向上提起的感觉。如果身体在击球时下沉,就会影响腿、腰、手的力量传递,导致击球的力量不足。第三,容易导致右肩抬高,使手臂肌肉僵硬,难以控制拉球的弧线。综上所述,业余爱好者在练习拉球时,不要刻意追求身体的重心交换,最终形成一种极端的动作。

关于转腰

拉球时,我提到了“横向转腰”,那么什么是横向转腰呢?我们可以理解为像广播体操中的“转体运动”。无论引拍还是击球,腰部的转动几乎都是水平方向的。有些爱好者在转腰时,习惯性地将腹部前后运动,这种动作使腿部的力量无法通过腰部传递到手臂上,并且会导致身体重心不稳定的状况。还有些爱好者的转腰实际上是“顶胯”动作,腰部并没有真正转动,只是将胯部向左右运动,这样的动作会使腰部与腿、手脱节,整体看来,身体过“软”,实际上还是用手臂的动作来击球。

击球时,腰部的转动和腿部蹬地的动作是同步的。即蹬腿的同时,脚下并不是固定不动的,脚和膝盖会随着身体的转动有一个小幅度的转动。有些爱好者在转腰的时候,脚下站得很死,这样就会忽略掉腿部的力量。还有些爱好者的脚下转动过于灵活,几乎是依靠两只脚的转动带动身体转动的,此时腰部并没有用力,这样的动作也会使击球缺乏力量。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un979手机认证 2010-3-8 03:59:00
QUOTE:
以下是引用庄周迷蝶在2010-3-7 17:28:00的发言:

常规拉球不正是左脚前右脚后的吗?

拉球时重心移动程度是根据发力来的,发多大力移动多大重心。

 

关于前后,有机会你看看刁文元的弧圈,或者看看抛铅球也行......

视频教程合集  http://i.youku.com/sun9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un979手机认证 2010-3-8 04:02:00
或者你看看拉弧圈后右膝内扣,脚尖点地的场景多不多。
视频教程合集  http://i.youku.com/sun9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bcd321abcd 2010-3-8 07:06:00
  强烈支持楼主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endelu 2010-3-7 11:49:00
很养眼的帖子,顶楼主!
一道白光后,世界清静了~——TB·ZL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庄周迷蝶 楼主 2010-3-7 12:39:00
如果重心真的完全移动到左脚,就是下图似的倒地爆冲,只求一板过,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只有这样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重心完全压向左脚的现象。

[原创]拉球时重心的移动并没有那么大

[原创]拉球时重心的移动并没有那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洋人 2010-3-7 12:24:00
这个动作是对的,如果移到左边的话,那就没制动动作,也就是没有快收前臂的动作啦
主板: 银河U1 狂III40+狂III39 副板: 三维碳中王 狂III39+CJ8000C 废板: 红黑7.6 狂III 39+E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ream 2010-3-7 12:21:00
这个好 改天试试
[IMG][/IMG] 天朝嘛 咋说呢 说啥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庄周迷蝶 楼主 2010-3-7 11:02:00
同样也来看看马龙的拉球动作,也是在重心位置在中间的时候发力,发力结束后部分重心才真正转移到左脚 8LWIISav.jpg
7KmKcp3B.jpg
o4b02z8R.jpg
Gzi2tcQA.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7 11:07:37编辑过]

[原创]拉球时重心的移动并没有那么大

[原创]拉球时重心的移动并没有那么大

[原创]拉球时重心的移动并没有那么大

[原创]拉球时重心的移动并没有那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