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转帖]如何欣赏乒乓球(一)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10-19 18:28:00

[转帖]如何欣赏乒乓球

(一)球
(以球为线索)
(二)人
(以技战术为线索)
(三)境
(以境界为线索)
1,力量
2,速度
3,旋转
4,落点
5,线路
6,球型
7,瞬时
1,运拍
2,抢攻
3,相持
4,衔接
5.控制
6,变化
7,调动
8,虚实
9,探察
10,发接
11,身法
12,综用
13,心理
14,研究
1,打乒球,打技术
(技术层面为主)

2,打意识,打哲理
(战术层面为主)

3,打艺术,打人文
(进入化境,超越自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10-19 18:28:00

[转帖]如何欣赏乒乓球

(一)球
     1,力量
     对力量的认识,不能只看其大、小、轻、重。仅停留在表面,难以欣赏到此项运动的深层魅力。所以,在观赏球赛时,要了解施力球拍的特点,要了解受力对象的特点,要了解有关力量方面的几个视角和要点,要带有明确的意识去欣赏和体会力的效果和具体运用。
     从球拍看,击球时,都具有显著的弹力和摩擦力。当然,由于其品种的差异,性能各有不同。
     从对象看,力量所针对的,是稍微一碰便可飞出的乒乓球,它又轻、又小、又快、又转、又极具弹性。它对力量的细微变化都会有灵敏的反应。
     面对这样的对象,而且是在短兵相接的对抗运动中,在每一瞬间,把握运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同时,发力、加力、借力、减力、吸力都要恰到好处、各有意义,其难度可想而知。显然,这需要球员具备深刻的理解能力、细微的感受能力、迅速的反应能力和精准的把握能力,需要良好的心智和极强的手感。
     撞击力和磨擦力,各具有不同的意义。根据不同的技术,将撞击和摩擦恰当地结合起来,控制乒乓球的各个动力要素,达到不同的目的,这是在瞬间内必须完成的操作。
     运力之中,有借力和主动发力之分。为了合理运用力量,对此必须有恰当的把握。
     力度的把握,还要充分考虑到旋转的因素。这需要对球性的各种细微状态,都有深刻的理解。
     轻小不高出(不过高、不出台,以防被攻),力大不走形(以防失误),这经常是掌握力度中,需要着力做到的。
     以力为基,凶狠为主,才能打出气势和主动。但力度的把握,更要善于借力和富于变化,使得狠中有巧,重中有轻。轻重结合可以实施远近调动,使对方难以到位和难以借力。
     力量的大小,和腰胯、手臂运动的幅度和速度有关,和撞击与摩擦的运用有关,和借力、发力的运用有关,还和抢点的时机与拍形的掌握有关。
     动作幅度过大,不利于动作的到位,也不利于动作的恢复,还需占用更多的时间。另一方面,动作幅度过大是自己击球信号的放大,不但给了对方足够的信息,还给对方留出了更多的反应时间。
     故总的运力原则,是要根据来球,关注旋转,准确抢点,注意借力巧打,轻重结合,要求动作简洁,动作幅度不宜过大,而动作速度上则要有足够的保证,这需要运动员的动作,能具有较大的加速度。
     爆发力的细腻运用,是乒乓球运动的一大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10-19 18:35:00

[转帖]如何欣赏乒乓球

  8,虚实
    “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任何攻防对抗的活动,都会伴有真假、虚实的策略于其中。攻守双方,都不可暴露自己的技术、特点、意图、策略、战术和弱点。有了虚实,变化才更加难测和有效,才能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虚实有战略的,有战术的,有具体技术的,它们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虚假性、迷惑性、误导性、突发性。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球员交战之初,对自己的技战术,要保留半边。如能应对,则只须将一端示人,至胜负关键处,方可亮出另一端,以求奇变。自己的技术手段,不可让对手过早地体验和适应。自己的弱点更不可暴露。
    击球上的虚实,在出手时常有一个突然性的二次调整或指腕、身法上的精细加工。
    在技战术上,像疑兵布阵、声东击西、发球偷袭、真假发力、佯动晃击、转不转、假弧圈、假动作、时间差、等等等等,都是虚实的具体运用。可惜很多球员,都未能真正把虚实运用得十分充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10-19 18:35:00

[转帖]如何欣赏乒乓球

9,探察
    不但知己,更要知彼,“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取胜的前提之一,是有备无患,不打无准备之仗。故探察在交战之前便已开始。
    比赛中只顾自己打是不行的,要时刻辨别虚实,想到对方要怎样打。还要回忆已打的过程,寻求现场启示。摸不清时,甚至可用某个球进行火力侦察。善于探究、侦察对方的实力、特长、球路、弱点、心理、习惯、状态,才便于有针对性地寻求突破之法。
    通过探查,在了解对方虚实的同时,也要随时认识自己,主动感知自己的不足和漏洞。探查在弥补自己的缺欠上,也是必不可少的。
    显然,交战之中离不开探察。探察是制定技战术的基础,也是预判的先导。
    大赛之前,可通过谋策推演,达到先胜而后求战,不可盲军乱兵,先战而后求胜。
    实战中,球员的思想、情绪和技战术,都是处在激烈的变化之中,时常会有各种迷惑、犹豫和想法闪闪而过。优秀运动员,由于具有敏锐的探察意识,才每每能制造和抓住对手瞬间心理的波动,来扩大自己的战果。也常常能迅速感知对方技战术的意图及其改变,从而立刻作出妥善的应对。“上兵伐谋”,特别是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胜者往往就是赢在“胜算”和“心战”之上,故探察之力不可小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10-19 18:35:00

[转帖]如何欣赏乒乓球

 7,调动
    调动是一种重要而具体的战术思想,其价值不言而喻。带着调动对方的观念,有利于主动实施目的明确的控制,有利于主动制造线路和落点的变化,使得球路更为灵活多变。
    调动是通过某些技术,在制造各种球性的同时控制落点,实现空间方位上左右、远近的突然变化,使对方不得不在大范围和高速度的运动中处理来球。例如,可以通过长球或强烈的弧圈,将对手打出去,也可以用减力、摆短等方法,将对手拉过来,实施前后调动;可以用“压反调正”,或用“偷正手,扑反手”等方法,实施左右调动,通过侧拉(拐拉),还可增加调动的幅度和范围。再如,侧切、滑板等技术,在制造侧旋的同时,还具有减力和改变方向的作用,显然也是调动的手段。
    好的调动,使对方忙于就位、忙于适应、忙于调整,从而使其失去平衡、失去协调能力,甚至完全露出空档。好的调动,可以牵着对方,落到自己的套路之中,使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好的调动,具有以逸待劳的效果,等于增加了自己的速度,甚至胜于速度。调动要形成意识,凡打一球,都须将调动了记于心。
    总之,调动是一种变化,也是一种控制,是在线路和落点上以及旋转、力量上的变化与控制,是对空间资源和时间资源的把握与利用,所以它也是一种更具有本质意义的战术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10-19 18:34:00

[转帖]如何欣赏乒乓球

6,变化
    变化的基础,是技术的多样性、战术的准备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意识的主动性。没有变化的技战术就如同没有灵魂。
    变化的关键,是看准要害、抓住战机,同时要处理好技战术上的稳定与衔接。否则,盲目的变化也会变乱自身,若变化中出现破绽或失误,结果适得其反。
    故不但要求变,还要善变,更要应变而变。其中要注意随机变化和习惯变化的区别。习惯变化经常与特长相结合,并形成一些近乎自动化的套路,它因既成定势而流畅自然,且质量较高、不易失误,常能借此形成优势。但习惯性变化也易被对方所察觉并加以克制。而随机变化则带有更强的目的性、针对性、突发性。它需要更为熟练的应变技巧和更高的能力。
    出其不意和具有针对性的变化,才更有实效。也就是说,隐蔽性、突然性和针对性,乃是变化的灵魂。
    变化是个恒久的命题,特别是在被动和困境之中,变化更是寻求摆脱和突破的普遍途径。
    变化应当是全方位的,它存在于各个环节和各种技术之中。
    为取得主动,变化要力求首变在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10-19 18:34:00

[转帖]如何欣赏乒乓球

 5,控制
    打球是一定要从双方的技战术状况出发的,在扬己所长的同时,要抑敌所长;在补己所短的同时,要攻敌所短。这当中,必然需要严密的控制和反控制。
    控制当然是通过球来实现的,自然要对球的各个运动要素,施加更为精巧细腻的操作,特别要注意吃透旋转,并加强探察、调动、线路、落点、力量、虚实、变化等方面的运用。有效的控制需要自身具备更高的素质和技巧。
    控制是针对性、思想性最强的技术。控制的实施,是在特定的战术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控制有整体思路上的设计和针对某个对手、某项技术或某个球的控制。控制是一种积极的防守和保护,也是一种隐性的进攻。但“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控制一定要和有效迅速的进攻相结合。单纯的控制没有出路。
    控制有两大主题,其一是控制对方的首先上手,实质就是控制主动权。其二是抓住对方劣势并抑制其优势特长的发挥,以自己的特长,打对方的特短。现仅举三例如下:
    例一。在控制技术中,摆短具有普遍性,是控制对方上手的重要方法。高质量的摆短,首先不能出现稍高、半高和出台(台内应达到两跳);其次要尽量结合快、刁、转、变,运用特别的线路,通过搓、托、送、撇、砍和减力档等技法,摆一个好的落点。值得注意的是,短而高的台内球最易受到攻击,故回摆不好,不如搓长。
    例二。对于正手凌厉而强劲的直拍选手,根据控制理念,“狠压反手”自然是实施控制的一个整体思路。但如果对方善用侧身强攻,那么在狠压反手时要注意劈长,并不时地偷袭其正手,就可以控制对方的侧身。这是通常所谓“压反调正”战术的运用。
    例三。当然,还有一种隐性控制,或称为“主动防守,借板反击”。即先不进攻,而是通过算计,主动送球到某一落点,使对方勉强进攻,由于勉强进攻的质量不会很高,从而自己可以借板反击,后发制人。这对于实力型选手而言,不失为一种可选的战术。凭借自己的实力,完全可以将复杂难受的控制“打简单”。
    控制与反控制,要求细密的心智,是一种内在的深层因素的隐蔽较量。它从0比0对视的哪一刻便已开始,一直贯穿到终局。其中的控制与被控制,是天地之别的两种境况,被对手严密控制的状况,是尴尬、别扭而沮丧的。
    有些现象,常令观众迷惑不解:为什么一个技术上乘的球员,忽然会技术尽失,该有的没有,无所作为,一筹莫展,失误频繁,好像一下子变了一个人?其实,主要原因是可以找到的,一种是自己的心理障碍造成,一种就是对方的有效控制使然。如果这两种因素(一种主观,一种客观)不能尽快克服,则大多败局已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10-19 18:33:00

[转帖]如何欣赏乒乓球

 2,抢攻
    当前的技术发展,出现很多特点,其中有五点始终非常明显:
    一是对抗性和激烈程度明显增强,突出表现为球快、力大、刁狠、多变,而且对攻相持已司空见惯,期望两三板解决问题已不现实,必须具有过硬的相持反击能力。二是过渡球明显减少,若不抢攻在前,则难有胜算,单纯的控制必招致被动。有时,本想过渡一板,结果就立刻被对方抢先。三是台内处理和手腕运用普遍得到重视,台内起板和挑打技术,成为必须高质量过关的技术。四是一般性防守已非常罕见,近台防守、相持反击、借板反击和顶大板等积极防守或主动防守措施,甚至上升为有效的得分手段。五是发接发技术的价值明显增强,由于每局只有11分,故每球必争,而每一分球,又无不受制于发接发,它引导了每一分球的开端打法,发接发的质量,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分球的被动与否,有时甚至可直接得分。
    这些特点都说明,要摆脱被动,取得主动,首先必须抢攻在前,打好“前三板”。不过,强调前三板,决不能形成对前三板的依赖,必须在随后的多板相持上,在连续进攻上,有更为过硬的技术和能力,从而形成雄厚的实力。否则便会形成虎头蛇尾、越打越软的局面,虽优势在先却落败于后,根源在于实力上的差别。这样的球员,其运动生命也常常昙花一现。
    进攻是主动的直接表现,也是变被动为主动的途径,进攻是得分的主要手段,也是有力的控制手段和干扰措施,这种控制和干扰具有强大的冲击性。一般而言,高质量的进攻,是取胜的必由之路。
    要强调抢攻意识的建立。时机不放过,时机主动抓,时机要创造,要使人有攻击力,球带攻击性,球球有意图,招招带杀机。
    抢攻要落实到发抢、接发抢、台内抢、攻防抢之中。做到抢攻在先、抢变在先、相持加力、防守反击(即:抢攻、抢变,抢发力)。
    台内起板或台内挑打,一般动作较小,隐蔽突然,是主动、快捷、有效的抢攻行为。
    应特别强调的是,抢攻一定要保证质量,否则,就是送给对方的一份大礼,反而会成为对方所希望的进攻契机。因为,目前“快带”、“顶大板”、“打回头”和对拉对攻,已成为高手普遍掌握的技术,故我们看球员的着眼点,已不能只是看进攻与否,而是更要看进攻的质量如何。那些一般性的攻球,在对手看来,只不过是些过渡球而已,根本构不成威胁,反而成为对方求之不得的借板反击的机会。例如,曾经有些球星,虽然在前三板上占有一些优势,但那种非拉非打的攻击球,拉而不转,打而不凶,又缺少顶板对攻的实力,故往往在相持中落败。依靠发球也肯定不是长久之计。这样的球星维持艰难,只能昙花一现、很快退出,更不能成为“常青树”,其中的必然性,值得深思。
    不得不注意到,当前的攻球技术,几乎已达到无条件发力的境界,几乎在任何位置,针对任何来球,都能发力攻击,这并不是“不讲理”的打法,而恰恰是应当深入研究的前沿课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10-19 18:34:00

[转帖]如何欣赏乒乓球

 3,相持
    对于新手而言,抢攻易教易学,其技术动作和要领不难掌握。但相持的教与学,则并非易事,因为相持无法归结为一种简单的技术,它更多的是一种能力。
    相持以扎实的技术功底为基础,以明确的意识为引导,以积极的变化和反击为灵魂。
    积极防守,可变被动为主动。相持、反攻、变线等技术,目前已是重要的得分手段。而一旦落到被动防守或消极防守,则大都败象丛生。消极防守没有价值,防守一定要纳入积极的相持反攻和相持变化之中。
    近台相持、快带和顶大板等,难度较大但很有实效,因为它面对进攻能达到敌快我快,敌重我重,甚至以巧破重的效果,是被动、主动的转换中,最为快捷、巧妙的一个途径。
    要实现攻防转变,必须能高质量地顶大板、制快球、应变化、妙衔接。稳才有固,固才有准,准中有变,主动瞬间自生。故反拉、快带、顶大板、线路封死和借板反击等,都是相持反攻中非常有价值的技术手段。
    实践表明,攻得好,不一定守得好。而攻得好,又有可能掩盖了自己防守差的弱点。另一方面,如果防守能力较差,那么,就更须力争抢攻在前,以免形成敌攻我守的被动局面,也就是说,攻得好,还可以弥补自己防守差的弱点。为什么强调主动进攻,一个原因就是防守总是比较困难的。
    而守得好、相持好的选手,有时可能并不在乎谁先进攻,由于第一板的进攻往往质量不是很高,故善守者甚至放任对手的首攻,以便于自己借板反击。这种战术还可以避开繁琐的控制缠斗过程,使打法变得简单明快。
    攻守兼备的选手,是实力型选手,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开创和丰富自己的特长,有可能成为独领风骚的王者。善于由被动转为主动,显示出来的,必将是一种深厚的实力。

    不过,这里所说的“守”,不是指“被动防守”,而是指“主动防守”,目前的乒乓球,防守的意味已经很少,所以,与其说“防守”,不如说“相持”更为确切一些。相持的最终目标,不是被动的应付和救球,而是在看似被动的情况下,通过恰当而有力技术,转为主动,转为进攻,转败为胜。这里,“截杀”应当是相持中的高级技术之一。这是一种有力量,更有速度、有技巧、有胆量、有明确进攻意识的相持,它实现了被动之中的相持反攻,可以使原本处于被动的相持,迅速而干脆地转变为主动反攻。如果说,我国传统的前三板和近台快攻,是在取得主动地位下的快攻,那么,截杀技术就是在被动情况下的快攻运用(也可形象地称之为“截球道”)。这无疑是一项过硬而精彩的技术,它无疑也会更多地出现在今后的实战之中。
    相持能力是最显实力的能力,也是很有价值的能力,在强调主动、强调进攻、强调前三板的时候,切莫把相持能力放在次要的地位。在几乎没有过渡球的全攻时代,没有相持能力作基础,是绝对行不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10-19 18:34:00

[转帖]如何欣赏乒乓球

 4,衔接
    衔接(或称连接)使打球具有了连续性。任何有效的击球技术,都必须建立在恰当的衔接之上。对抗中的球不允许停下来,衔接是一项必需而重要的技术。打球的过程,也就是不断衔接的过程。
    一方面,打球中面对来球的丰富变化,需要高质量的多样化的衔接来应对。另一方面,自己也时刻具有主动变化的意识,但变化要通过相应的衔接技术才能实现。
    好的衔接技术,具有稳定、流畅、准确、迅速、应变、多样的特点。它除了要求一套良好的习惯定势为基础外,还需要敏睿的预判能力和娴熟的应变技巧。
    打球并不是打一板想一板,而是每打一板都要想好下一板(甚至几板)可能的衔接,
    我们在观赏比赛时,可以明显地看出,好的衔接,常常是攻防转换的关节点。而很多精彩的高级球和超水平发挥,无不伴随着同样精彩巧妙的衔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