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灌水]一个菜鸟GET FUN of乒乓球的经历(连载中)

firedphoenix 楼主 2010-11-6 22:21:00

刚用横板,回球高,正好先学会怎样挨揍。

 

开始的时候,还没去健身旁或者球馆打球,而身边的几个人水平都很菜,也因此,俺才能有初级的锻炼的机会。学会挨揍比较简单,只须要清空心思,全身放松,观察对方击球点与击球方向,这样接回的概率比看到对方起板就慌张的人高非常多。恰好有一位同事台上球上手非常熟练,但是攻球动作小、力量小、发力紧张不顺畅,开始的时候,俺接他三板杀球,他就杀得没信心,于是自杀身亡,再后来,他能杀到5、6板,最后多半是他“力竭而亡”。再后来,他学会打落点和变线,但那以后,我已经练习抢先上手或者防守反击,仅防守的练习比较少了。

 

比较难接的杀球是另一位新手同事,他的杀球,还是俺喂出来的,俺就给他正手位球,让他杀。开始他没信心,屡屡失误,后来成功率居然很高了——练习球的种类越少,准确率会越高——相反而言,俺的不稳定,就是因为俺在很短时间内,想法太多。他的杀球,“勾”得厉害,许多球都是一半或者三分之二左右边线出台,球没弧线,很不好接。可怜得是,俺把他的正手从不会喂到基本熟练,这小子都没叫俺“师傅”,嘿嘿

 

总之,俺防守的练习,就是发给他们正手位,让他们攻,俺只被动防御。最后俺都比较自信,仅打攻守,没其它变化的情况下,俺不用反击,大部分都是让同事们自杀身亡(高手除外,呵呵)。

红鸟正蓝省反敏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iredphoenix 楼主 2010-11-7 21:08:00

坏毛病之一:

 

刚开始防守的时候,俺是坚决不退台,不找位,左来左挡、右来右挡,对边线出台球,也只跨出一脚,另一脚基本上是不动的。所以被一位同事称为“木头桩子”。由于这样的懒,所以俺最初的防守才尤其稳健。退后不能,就不得不稳健,要求对来球的判断非常精确。

 

再加上同事们发球都不象我一样给对方正手位常规球,我们低水平的攻防常是1、2回合,多是“一板过”,所以俺的正手很少有起板进攻的机会,于是俺只有反手那“惊天”的一板快拨,同时,反手攻高球也是一抖腕就搞定。不跑位,没人给俺正手,俺在开始的时候正手练习非常少,以至于自己开始有意识练习的时候,失误率非常高,并且很长时间找不到感觉。

 

坏毛病之二:

 

防守时从来没主动发力回击,加上“木头桩子”的习惯,正反手防御,都是撅屁股倾身子伸胳膊伸手那么一挡,动作非常难看不舒展。难看倒也无所谓了,最大的弊病,就是在正手练习攻球之后,也是伸胳膊伸手撅屁股去“够”球打,身体力量用不上,主要的力量来源是手腕。俺到现在一直是握拍极浅极松,也都是那时近台“木头”一样的防守,为正反手转换、为重心不到位却想防御、进攻到位而养成的习惯。

 

所以,俺打球时,整个身体中,腕力是最早用起来,也最显得“灵活”(许多高手都说俺这样不稳定,但俺也就随它去了,因为俺开始练削球来玩儿)

 

坏毛病之三:

 

俺不怕输球,多半是在与人数球打几场之后,心里有个底,然后就不怎么为赢球而打,而是在比赛中练习自己不会的、刚想到的各种技术,也因此不怕屡败,因为俺自己心里知道是怎样败的。当然,后果是业余高手们都认为我水平太臭,甚至多不屑与我数球、练球的地步。俺依然不在意,——俺本来就是喜欢练习技术而不仅仅指望赢那么一两局球嘛,赢这一两句又如何?输又如何?即使真想赢得长久,还是先钻研各种技术才是正道嘛。

 

总有喜欢随意练习的,或者以出汗为目的、不过分在意对手水平的人,或者比俺更菜的鸟,可以跟俺打。跟发球刁钻的,俺练接发;跟攻球狠的,俺练防守、放高球;跟拉球好的,俺练削球;跟削球好的,俺练拉球;跟攻球不过分强硬的,俺练对拉对攻。实在没人跟俺练的时候,俺自己体会各种正反手拉球动作,自己练两下发球。

 

跟某位乒乓高手QQ上签名一样:俺打的不是乒乓,俺打得是寂寞。

 

其实最困扰俺的是,俺是是习技的心态,却找不到共习技之友之师。如果自己有发球机有球台有空间,俺是那种可以以业余的条件,每天挥拍数千次的人

 

坏毛病之四:

 

俺从一开始横板,就练习正手弧圈的动作,真得是在没人指导的情况下,从高吊老漏球练起;到后来找视频,重心、蹬转大幅度地“摩擦”;从高吊转前冲;从常规球到起下旋;从纯“摩擦”到现在的打拉;从以最快速击球到现在击球前瞬间那一顿——尝试了太多的动作。

 

到现在的拉球,是采用类似波尔的那种强调前臂手腕小动作,把引拍蹬转等幅度做大,拉球时球有明显陷进球拍的感觉,对方下旋越重,这感觉反而越明显,对下旋大部分都是前冲,位置不合适的时候加转。自己依然感觉最大的毛病:下蹲拉球的情况太多。这毛病也是在学习对拉时养成的,因为下蹲容易在上旋来球下降期找击球点,说土了就是容易“瞄准”。我想波尔老是歪脑袋打正手弧圈,也是这“瞄准”瞄出了职业病。说它是毛病,是因为在一般场地一般对战时,下旋球多是近台起拉的,而近台起下旋就蹲,若一板冲不死对手或者落点不好,将难以对反手位来球反击,显然不智。

 

坏毛病之五:

 

反手弧圈是最近一个月才算开始打,偶尔实战能用的动作还是从拧球开始学的一点点引拍方式。向下引拍,俺练习的时候可以,实战中实在是容易被顶住(也是俺步法不好的原因),难以发力;而台上反手拧的引拍,拍头至少要指向自己甚至更多,这种引拍,虽然中远台力量弱小,但中近台不容易被顶也是显而易见的。中远台俺特意尝试反手侧身起用大臂,确实非常有力量,但实战时,反手中近距离是绝对多数的,所以俺养成了所有反手弧圈动作,都把拍头调过来然后向前发力,腕力用得过多,对出台球,也习惯下蹲。——也许是反手练习时间还太短,尤其对下旋球,远远没有正手的稳定,有感觉的时候,十个球能起7、8个,没感觉的时候,十个球能起一个,还没质量,也就是说打两局球,对方尽管发到俺反手位或搓到俺反手位,俺可以做到全部落网。

 

俺认为的反手弧圈动作,明显地还没合适,虽说刚开始反手弧圈,也算是当前的毛病。

红鸟正蓝省反敏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5191 2010-11-7 22:00:00
  强烈支持12楼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正面正胶王 反面反胶 左推右攻结合直板横打 菜鸟一只,请各位老师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un979手机认证 2010-11-8 13:46:00

呵呵,欢迎新菜鸟加入我们菜鸟战队。

 

其实乒乓球真的很好玩,我学球的时候还在上学,结果上课的时候经常有老师跑来找我打球,替我和正在黑板前边讲课的老师请假,说有事.....

 

完了我就心照不宣,拍子望腋下一夹就堂而皇之的翘课了,然后我班同学就偷着嘿嘿笑,有时候气得正上课的老师胡子都歪了,三次五次之后这帮老师也知道咋回事了。

 

气得我怒吼,哪个再敢让我露馅的,小心下次盯梢抢你厕纸。

 

乒乓球就是半会不会的时候,瘾是最大的,也是最兴奋的。

 

到了我们这样打了二十来年的,激情的火花已经很少了。我单位那哥们更懒,谁和他打球他都习惯性的想收俩钱,他以前干教练的。

视频教程合集  http://i.youku.com/sun9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un979手机认证 2010-11-8 13:54:00

看楼主的连载,真的很怀念我当初的灿烂阳光。

 

左腋下夹三只拍子,然后两臂下垂正常走路摆动,别人前后左右一点看不出来,这是我干的事儿,当年颇小人得意。

 

好好的横板,锯了手柄,打横打,这是我干的事,不过打了几天我又把它接上了。

 

第一块横板,是捡学校老师不要的直板,因为面材都裂开了,我揭掉两层,用木头削两片手柄,两根钉子一钉,这块拍子我一直打到区冠军,后来卖了家里的狗,买了新拍子,话说这段典故我在论坛讲过几次,每次都笑翻一大群人。

 

我这人不善于和女人打交道,以前和一个美女打球,不好意思,脸越来越红,完了她说你热啊,我说热啊热,就跑了。

 

还干过什么囧事儿一时半会想不起来,有空继续聊。

 

最后支持楼主发表自己的学球经历,三十年之后回头瞅瞅,挺窝心的。

视频教程合集  http://i.youku.com/sun9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iredphoenix 楼主 2010-11-10 19:45:00

对于外弧内弧的尝试,俺也不够。经常看到直板高手,下旋球往往在台上起,也往往是外弧,弧线低平且贼;比较菜鸟有时拉球也挺转,但多是内弧大动作。

 

严格来说,波尔的拉球动作,更靠近外弧。

 

外弧利于击打加利,更容易向前用力;内弧利于起强下旋,但对球向前的力量减弱,突击性差些。

 

俺台上起下旋往往用内弧,说明水平还是差很多,呵呵

红鸟正蓝省反敏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iredphoenix 楼主 2010-11-10 19:38:00

正手之路:

 

1、歧途

 

上文说到,俺艳羡那传说中横板的弧圈,刚拿起横板什么都还不会的时候,就自己琢磨着“拉”,让俺走出老远,最后又绕回来。

 

2、初学攻球

在俺挨揍挨得差不多之后,反手爆发了。把手爆发以后,终于有同事耻笑俺的正手,奶奶的,都没人象俺一样自信地发给对手正手位球,居然还都来耻笑俺的正手——俺正手半高球居然都会经常性地失误。

 

于是,俺开始努力练习正手。练习的方式是,无论对手发多短的球、多靠反手位的球,俺都是抢位一板轮过去,很极端的练习方式。当然,俺已经先用正手位发球把同事们都喂“饱”了,否则,老是打不上或者打飞,就没人爱跟俺玩儿了。但是,由于正手一开始不会攻球,就一直尝试“拉球”,出台球正手漏球的毛病非常难改正,老是想“拉”又老是找不到点。

 

最后,为了更正漏球的毛病,正手改成上升点击球——球从台上一起来,就打回去。对手攻过来的球,俺也会努力打回。但是俺的习惯性步法太差了,为了打到球,只有伸胳膊伸手去“够”,坏毛病从此养成。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俺最初的防守不退台,对球的判断精准,有时候,对手近台死力打过来的球,只要不出两大角,俺居然有不小的概率能反打回去,而且都打上升初期。但是对于弧圈球,反打成功的概率比较低,大部分反打都能打到,但是大部分都扎网。

 

3、练习弧圈

 

俺一开始看视频时就看到波尔的练习,所以坚信,手腕的动作,是球拍的终极加速器,也因此,一开始攻球,正反手都甩腕。对俺这样的初学者,甩腕的坏处,就是很容易让腿脚、身体、大臂、小臂都偷懒(“够”球打的毛病就是实证),甩腕的好处是,腕子灵活,容易控制角度打落点,有些远台高球都可以用腕子压下来,若不用腕,远台高球一般来说还真不好打。

 

后来,按《打好乒乓球》的要领去练习拉球,居然慢慢腕子不用、腿脚身体会动会找位(如果不找位,光靠手腕,拉球几乎是不可能的),后来连攻球都不用手腕了。——攻球是没注意到的东西,弧圈球的练习反而使它们得到了补正。

 

弧圈,首要目的之一是起下旋。俺一位同事的搓球几乎没弧线,球路线直平且长,俺拉这种球,非常不适应,十拉八下网。后来,看过马龙的实战之后,俺也学着使击球点靠下,靠手臂划“内弧”把球“兜”起来。这样成功率就相对较高,但是这球第一弧线高,第二弧线下扎,属于“高吊弧圈”的拉法。

 

4、弧圈进阶

 

经过了几个月对弧圈的探索,每每发现自己转了足够大的身,引了足够长的拍,做了蹬转,摩擦了足够长的时候,球居然被人家加力反打回来,这太令人失望了!问题在哪里?是不够转?不够快?落点不好?线路不好?

 

再考察几位世界高手们的弧圈视频,也到健身房观察业余高手们的实战,俺决定用波尔的动作试一试那种类似攻球的拉球手法。

 

最初试了半个小时,发现这种动作要求爆发力非常强,平时每天打两小时根本不累,这半小时却让俺胳膊胸肌酸疼了好几天。还好,一两周后,俺基本适应了,发现这小动作打出的球,比俺那“猫腰撅屁股”大转向打出的球,攻击力大许多,旋转也要强。最近一段时间的体会,连那些高手与俺对拉,若让俺抢到先手发力,他们都往往会拉不过我(尽管俺现在的稳定性还差许多)。

 

思考之后,才想明白,一般那大动作引拍,业余选手许多以摩擦为主,吃球深度往往不够,主要是用拍“蹭”着球向前,靠大臂带来的摩擦距离使球旋转。球也够转,除非特别强调击球前迎,否则力量小,一速较慢、二速快(这里把球的出手速度叫一速、落台弹起叫二速)。而波尔的拉法,由于采用类似攻球的动作,迎前发力没有问题,再一点就是击球前慢,击球时“吃”(压)住球,突然发力,而且一定要甩腕,球才会爆转。对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这动作无需强调,本就是迎前、吃球的,球一速快,二速更快。

 

不但这动作适于对拉,对于一般搓得较慢的半出台或出台球,只要身体位置基本合适,都可以用这样的动作去冲,而不用去“挂”或者“高吊”。

 

俺认为,不考虑稳定性,单考虑对拉球的理解,俺现在应该算是小有进阶水平了。

 

5、进阶后之路

 

由于俺纯业余,并且习球时间太短,习技多样化,所以稳定性难保证。

 

但俺仍然会尝试各种动作,找到那些“好玩儿”的适合俺的来继续。比如说,练习“波尔式拉球”后,俺有时会用这类似的动作去攻球。

 

有许多种拉球,俺都尚未尝试。——对于那种平直的长下旋球,除了高吊,俺依然没找到直接前冲的感觉;俺还很少“爆冲”,也许体力不允许或者俺的性情使然,一般不发死力攻球;侧旋弧圈在对拉或实战时尚未应用,对拉侧旋弧圈也没找到击球点;对路线落点应用还很少;对弧圈旋转程度的控制能力尚无,就是说拉不出真假弧圈;外撇基本没有使用能力;弧线的高、低尚不可控。

 

仅仅一个拉球,有多少东西要学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em1005]

红鸟正蓝省反敏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iredphoenix 楼主 2010-11-10 18:11:00

呵呵,谢谢楼上版主支持。

 

版主比俺练球投入得还多,年轻时候的经历,那是一生难忘啊

红鸟正蓝省反敏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iredphoenix 楼主 2010-11-11 20:31:00

俺的乒乓史比较短,对器材目前仅算刚开始了解,有点小烧。

 

初打球用公司公用的廉价红双喜成品拍,后来拍子不够用,自己花20几块弄了个许绍发成品。

 

一两个月之后,俺这许绍发居然被哪位错“拿回家”,失踪了。于是,老婆支持俺的乒乓事业,从淘宝给俺弄了个三维的最便宜碳素T502E,双反729-2大概是44度、45度?共100零点儿。也许是板太硬,也许是胶皮的问题,实际用起来,手感很硬,以俺不太用力的攻球动作,多是一板过;俺用算是它学会了长距离摩擦的“弧圈”,学会了起下旋的高吊。这胶皮用过一周之后,感觉就没了一点粘性,手摸上去也是涩涩的。——难道729-2就是纯涩性胶皮?三个月之后,胶皮局部损坏、脱粒。不知道729-2会不会有真假,或者我们买到的也是过性的胶皮。这拍子手感硬弹也是有道理的,因为T502E本身就是快攻板。

 

三个月后,俺根据自己懒的“特点”(用软板练技术,以图改正自己的毛病)和对弧圈球的爱好,在网上尤其是在精英上查阅各种资料,最后选择了OC-CR,新板上用47度729-08ES、新精品729,老板想用英杰精品729、英杰的729-40S,并且在精英订了货。谁知道头晚上订了,第二天晚上查帐单,精英没发货。说实话,俺当时对精英打起了退堂鼓,是效率的问题?是STIGA换总代的问题?或是其它原因?心里忐忑不安,第三天一早看还没发货,索性退了货。退货之后,精英才打电话来解释说STIGA换总代的问题,暂时没货。

但是买拍之心不死,又在淘宝上买块三维的仿OC——A3底板,买了上述四款胶皮;同时也在精英订了两块胶皮,以参照对比辨别真假。买回来仔细观察,真假且不说,品质确实有差异。淘宝上买的08ES有的字缺一点肉,而精英的不缺,这至少能说明,淘宝上买到的那08ES的原料不均匀。后来胶皮都没退,留在手上试验手感差异。

 

算下来,三维A3+729-08ES+新精品729总共260元左右。轻弹拍柄,板子的音调低沉,板身轻薄大概是5.3来着,配两面47度。板子虽软,但大概是胶皮的原因,攻球速度居然不是特别慢,发力有个三两板也能打死人。板子真如评测所言,击球有震颤感。反手防御挡球,若不发力,还真很容易下网,若要挡球稳定,需发寸力向前,或者有上挑或拉的动作。

俺手拿这260的票子,再开始练习正、反手拉球;这拍子正手起下旋还真得好用,只要动作到位,连台上球都能起,一般人真就挡不住俺这正手拉——直到俺遇到一个反应很好的左手老头,拉到他反手位,他居然连连侧身打回来——俺才重新研究正手弧圈动作,学习了波尔。反手也开始拉、拧,但学习的后果是,反手过于强调技术和控制,原来顺手自然的快拨技术反而丧失了,这是会一个必然自然的过程,以后再谈这一点。

 

A3打了才1个月,很快就要到俺的生日。俺混了几天博乒网,于是322从博乒买下OC-CR,算是老婆给俺的生日礼物。OC-CR大概是5.4或是5.5,比A3略厚。正手729-08ES46度,反手45度新精品729,虽然胶皮软了,却感到拍子比A3有劲儿。以俺的动作,加对手防御回来球的数量来判断,攻球速度明显不如A3+47度胶皮。用这板才2周左右,俺用它深入体会了比较高质量的正手拉球,并且练习削球(恰好胶皮配得比较软)。

 

以后俺也可以吹:现用板OC-CR,双反,正手729-08ES46度,反手45度新精品729。呵呵。等俺用这软板把各种基础动作练习个差不多以后,计划再搞一块均衡的纯木或者手感好的纤维板,配最经济便宜性价比好的胶皮试用,以后开始多试胶皮少试板。

红鸟正蓝省反敏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iredphoenix 楼主 2010-11-11 21:50:00

比较得意的一次:俺“培养”的那位正手大角度攻球手来攻,俺来放高球或者削回,俺防了2、3球之后,在正手位离台2、3米的斜线处看准反拉回去(可能高手们对这是小菜,对俺来说,已经很有难度了),对手措手不及,一下把球打上了天。

红鸟正蓝省反敏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