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有奖评刊]《乒乓》杂志2011年第一期期待你的意见和建议

拾贝 2011-3-7 17:52:00
          上述各位说的较好,我以为应该增加————————“ 运动与健康栏目”, 毕竟大家在业余时间打球时,总避免不了受伤问题,介绍简单的受伤自救很必要!  另外在增加营养内容,这样就达到——————“锦上添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racy0531 2011-3-7 16:55:00
看过这期《乒乓》,我最喜欢《百搭底板》一文,这篇文章的优点在于让乒乓爱好者们在寻找适合自己底板的道路上可以少走弯路,借此文的东风,能否再接再厉,再来她一个姊妹篇,刊登一篇《百搭套胶》?
建议可以考虑以底板器材为参照标准,选择适合五木、七木、芳碳、单桧等不同类型底板的,也可以按照套胶厂商或者粘性、涩性等指标为依据,来整理思路,筹划这篇文章。相信此文一出,对业余爱好者的配胶会起到指导作用。
主板:YasakaYE 7 Power+天弓三+729天翼;副板:银河金星V1 + 银河水星 + 729天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乒乓球低手 2011-3-7 17:08:00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racy0531 2011-3-7 17:10:00
此外,本期的新品试打专区,很吸引读者的目光,建议能否再丰富一下该区,在此基础上加大对试打器材介绍的力度,是不是效果更好?比如岸度off+-系列,个人就比较关注,但试打区对这部分的介绍偏少,甚至可以再扩展延伸一下,在文字介绍的基础上,加入乒乓爱好者与器材厂商技术人员就该新品的一些问答,问题的征集可以提前公布到精英网上,看看大家对试打新品有什么问题要提,收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届时统一录入到下一期的杂志中去,同时附上厂家的答复。个人感觉效果会更好!
主板:YasakaYE 7 Power+天弓三+729天翼;副板:银河金星V1 + 银河水星 + 729天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枫羽藏深 2011-3-7 20:30:00
  《乒乓》杂志是一份服务于我们业余选手的杂志,没有太多所谓的“官话”,“套话”,我感到的是一种亲切,用我的话来说是一种新的“三民主义”,立于民--立足于服务广大业余球迷。源于民--以报道民间赛事,业余高手为主要内容。助于民--侧重于针对业余球迷需要的装备和技术知识介绍。

  我们不要好高骛远,我们追求一步一个脚印,我们要立足实际,品位乒乓球人,《乒乓》杂志正是我们业余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帮助我们少走弯路。

  真心祝愿《乒乓》杂志越办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鹏鹏飞 2011-3-7 13:25:00

很喜欢这期的《乒乓》,内容很精彩。其中最喜欢的就是Page60~61 “轻松掌握弧圈球发力”,那些图片让我很兴奋,对弧圈球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非常独特,我看过很多关于拉球的文章,个人觉得这一篇真的很不错,非常突出,非常专业,对拉球的发力方面进行了科学地讲解,让人理解得非常深刻。以物理学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弧圈球的发力机制,让读者清楚地认识到怎样更加好的发力.这篇文章我反复看了很多遍,一开始图片让我震撼,但后来发现文字叙述得更好,图片反而逊色了,看完作者非常专业,深刻地讲解,我对弧圈球的发力了解得非常清楚,我拉球方面一直不是很好,这篇文章对我的帮助确实很大,非常感谢作者 刘英杰,技术图解 米多多,也感谢《乒乓》杂志刊登这样的好文章,希望能看到更多这类的文章,把乒乓球各项技术进行精细讲解,期待下一期的“技术沙龙”![em1002]

        其次关于广州7怪的故事我也非常喜欢。呵呵,我是广州的。但在城市圈栏目,"走进球馆"里关于广州球馆的介绍方面我有一些建议:文章里介绍了球馆的情况,但我觉得缺少了关于业余赛事的介绍。要知道,在广州各乒乓球馆,每周都固定有业余比赛打,需交报名费,也有奖金和奖品奖励。如天园乒乓球馆每周四晚,越秀山体育馆每周六晚,  信华乒乓球俱乐部每周二晚都有周赛,前8名有奖,参赛人数很多,有时甚至要打到凌晨1点多才结束。业余球迷普遍喜欢打比赛,相信球迷们也想多了解一下这些业余赛事。尤其外地球友,想和本地高手交流,却不知怎么联系,如果知道这些比赛,就能很好地与本地高手们交流交流,因为那些比赛经常吸引大量高手参赛。呵呵,啰嗦了这么久,见谅见谅。

         最后,祝《乒乓》杂志越办越好!![em10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vtyzcx手机认证 2011-3-7 12:46:00

第一期 蝴蝶六十年的文章很好,让人们了解了蝴蝶的发展历史。以后应当继续做些品牌的故事。

 

器材搭配的 削球装备 很新颖

 

几个人物采访,陈卫星、罗斯科夫等很有意思

 

 

唯一不足的是教你一招里的姿势示范的图片,不太理想,做示范的动作有些随意,而且穿的很宽松,又都是瘦人,基本看不出胳膊腿的动作。尤其是高个屈膝那个,没屈一样。虽然是业余示范,但这样会影响读者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kh980520 2011-3-7 10:30:00

2011年第一期的杂志拿到手后,感觉比2010年成熟了许多,内容和含金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感觉“技术”板块更充实了,也更专业了。

亮点

1、就2011年第一期杂志来看,技术专栏中关于弧圈球方面的知识,另本人受益非浅,特别是错误动作和正确动作的剖析,对广大读者来说犹如教练手把手来斧正。

2、对优秀底板做了介绍。

 

不足

1、对优秀底板的结构,以及如何配胶方面还欠缺介绍。

2、杂志的页码不够醒目,希望可以把它的做的更醒目些,位置若能放在杂志页码的右中部,则更好些。

 

期望

在以后的杂志希望能看到能详细介绍底板和套胶的制作工艺方面的文章,让球迷们了解更多的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狄寿永 2011-3-9 15:16:00

2011乒乓 很给力。

我的看法已经发了,兔子开版主已经看了,也算一个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独唱团 2011-3-8 17:26:00
我看过一期《乒乓》杂志,很合口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