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关于连续进攻的一点心得

shilei9899手机认证 2012-10-17 09:42:00

看来我只能抛玉引砖了,哈哈!

 

关于发力:一般的弧圈球发3~4成力就可以了,攻球发5~6成力,扣杀发7~8成力,极特殊情况发9成力,发10成力就是死力了——那是在举重。切记:从来都要留有余力,卯足了劲儿一板过去不计后果就是找死。

 

关于第一板质量:上手第一板质量一定要高,不高等于在给对手机会,也是找死。上手第一板的重点在于减小发力动作,集中发力,拉出落点、旋转、速度俱佳的球才是好球。

关于意识:千万不能单纯地想一板过,要养成所有球没落地之前都准备下一板的习惯。

 

综上所述,楼主的论断有道理,但不是很正确。

 

不过,楼主已经从一板过进阶到打连续了,可喜可贺!

 

(专业队员比赛从小就强调第一板上手质量,从小就强调连续性意识。大家都是老球皮了,还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可见专业和业余差距之大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0-17 9:49:39编辑过]
底板:vis;
正手:狂飙-39;
反手:大维388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inhaod 2012-10-15 13:45:00

楼主的观点,我不赞成。

 

个人认为,出现能一板冲死的情况,还是要尽可能多的发力冲死。

 

不过,冲的时候,不只是发全力把球冲过去就算了,而是要能冲出落点和线路的变化。

 

这是我看柳承敏的教学片体会最深的内容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asa 2012-10-15 11:20:00
确实,水平好一些的对手一般都对对方第一板的轻拉有很好的准备和应对手段,轻拉上去的,如果不是很转,人家会反拉或者大力弹击;如果拉得比较转,人家又是扎扎实实地盖打一板!
所谓拉角度也是相对的,对手一旦有正反手均衡的进攻、反攻能力,那么死角就很少了,真不知道所谓的“第一板拉角度”得多么高端的角度才能不让对手直接反攻。
说白了,还是得高质量的第一板进攻,否则越求稳输得越惨。

QUOTE:
以下是引用clockings在2012-10-13 12:00:00的发言:
这是很多自认为高手的人惯常使用并不遗余力推广的打法,但若碰到真的高手,这种打法是自寻死路,人家一板强推或反暴,你根本连回球的机会都没有,更不要说第二板、第三板跟进了,看那些顶级或高级赛事,哪个用这种鸟办法的?不能用,一用就是找死。所以,正当的办法是,扎实地提高第一板的质量,只要步法到位,动作正确,还原根本不是问题,是凡还原出了问题的,不在于你发力多死多大,而是发力不够轻松,不够最佳“点”,看一流选手的比赛,哪个不是发力拉,还原很好啊,因此,基本功一定要扎实雄厚,球就有前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低密度健康 2012-10-15 17:07:00
  强烈支持8楼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kellybs 2012-10-24 11:56:00
非常好,我经常会碰到这种问题
主拍:玫瑰5(天极3+X1) 副拍:狂飙王(省狂+X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unyong72 2012-11-29 22:14:00

第二板攻不上是因为第一板出手后没有调整回来,没调整回来的原因是时间太短。

 

在第一板攻完之后思想上要有攻第二板的准备,在手臂还原的同时一定要向后退一小步,这样就赢得了调整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elfa3 2012-11-30 16:39:00
学习学习再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angzhiq5 2012-11-30 09:13:00
  强烈支持8楼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ianbuzhao 2012-11-30 01:04:00

楼主的思路是对的。虽然大家说的都没错,但是有些回帖没有注意楼主遇到的对手的情况而是假设的条件。碰到你发9成力还能全台无死角攻你的,只能说明你的对手水平太高,这种情况下只能拼个鱼死网破,但多半你还是要输。

 

机会球还是不应该过渡的,但是对方总能防住你的进攻的球显然不属于机会球。

 

而目前你的对手防守好,经常防你个措手不及,你就不能总拼死力,而要讲究变化了。

 

你能根据比赛中对手的情况和自己打法的结果来做出调整,说明你的思路已经往专业上靠拢了。 

 

 

不是机会球还想一板过,过于注重发力而忽视还原,是很多业余选手很大的问题。

出现机会球能一板冲死专业选手的业余爱好者大有人在,但是在一定的发力情况下连续性能达到专业选手的几乎没有。说明多数业余爱好者的问题不在绝对发力而在发力的合理性和稳定性连续性以及变化,以及根据比赛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的能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30 1:44:17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gjdhb手机认证 2012-11-30 21:14:00

恭喜马踏飞燕兄弟转入技术流,只要善思考,必定会提高。从我的理解来说一下:

1、这种过渡是一种积极的过渡,对业余还是有效果的,值得肯定。

2、这种过渡其实并不简单:首先,因为减少发力比例,就要求自己必须发力集中;另外,这种轻拉真的很需要多种技巧的配合,比如上手假动作,身体发力方向的假动作,落点的晃动等,这样才能骗过对手,或者为自己下一板上手打好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