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还记得那些老国手吗?(13)

.一笑 楼主 2013-2-27 05:24:00
<p><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strong>  后来记者们大概开始认识到自己在乒乓球上的愚昧无知,采访的话题就换了花样。比如:</strong></font></p>
<p><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strong>  “拿到金牌是啥感想?”</strong></font></p>
<p><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strong>  “今天夺冠你高兴吗?”</strong></font></p>
<p><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strong>  …………等等,等等</strong></font></p>
到此一游,解闷消愁,远望群山,一锅窝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笑 楼主 2013-2-27 05:25:00
<p><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strong>  这不是废话嘛!还用得着你去问?你当记者就为了问一些小学生都能问的问题?我相信,真要有小学生上去问的话,也比你显得自然、可爱。</strong></font></p>
到此一游,解闷消愁,远望群山,一锅窝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笑 楼主 2013-2-27 05:25:00
<p><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strong>  这样看来也不是长久之计(我估计他们能意识到),那就换!换啥呢?换八卦吧?嘿嘿,记者开始得意的笑,得意的笑……</strong></font></p>
到此一游,解闷消愁,远望群山,一锅窝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笑 楼主 2013-2-27 05:25:00
<p><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strong>  2004年雅典奥运会,马林和陈玘获男双冠军。比赛刚一结束,一位记者就窜了上去,死死的拉住陈玘,逼着他当众念一封事先准备好的信(据说那封信是陈玘妈妈写的,信纸上还画着六颗星星,大概是代表六块金牌吧?天知道那些记者们是怎么“淘”来的这封信),我估计那些记者当时急切盼望着小陈同学能在镜头前念着念着就哭出声来……。</strong></font></p>
到此一游,解闷消愁,远望群山,一锅窝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笑 楼主 2013-2-27 05:25:00
<p><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strong>  可是球迷们不吃这一套,因为大家觉得这手法实在太做作,太拙劣了。于是网上就出现了陈玘妈妈给陈玘的“另一封信”。我把它抄录在这里:</strong></font></p>
<p><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strong>  “陈玘妈妈给儿子的信”(网络版):</strong></font></p>
<p><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strong>  </strong></font></p>
<p><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strong>  “儿子,妈对你有信心,知道这块金牌是你的。08年在北京,男子单打的咱也要拿!    </strong></font></p>
<p><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strong>  </strong></font></p>
<p><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strong>  本来咱们打电话、发短信,哪儿用的着写这么一封信啊,可是没辙,央视六个长的像猩猩的记者拿来纸笔逼着我写的,不写他们就不走,家里的粮食都快被这帮鬼子吃光了,老母鸡也给他们杀了……</strong></font></p>
<p><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strong>  </strong></font></p>
<p><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strong>  妈画上这六颗星星,是让你记得找他们报仇!”</strong></font></p>
<p><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strong>  这位球迷网友太可爱了。您说呢?</strong></font></p>
到此一游,解闷消愁,远望群山,一锅窝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笑 楼主 2013-2-27 05:25:00
<p><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strong>  不负责任的胡乱报道除了让大家感到反胃同时心疼自己缴纳的税款外,还影响着那些青少年选手甚至是教练们。有两位少年体校的教练居然对我讲:“看来只能等到瓦尔德内尔退役……。”真够没出息的,是吧?其实瓦尔德内尔的短处很早就暴露出来了:步法比较一般;中远台技术越来越差;发球一旦被对手适应,很容易陷入被动……这很正常,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瓦尔德内尔是人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你完全可以打败他———只要你不怕他,只要你发挥出自己平时练就的技能并使用合理的战术。好几位欧洲选手已经这么做了并且很成功。只是我们的电视台对欧洲乒乓球赛事的转播少之又少,似乎只要没有中国运动员参加,那就不值得转播。夜郎自大加上妄自菲薄,真的是很奇妙的矛盾统一体。</strong></font></p>
到此一游,解闷消愁,远望群山,一锅窝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笑 楼主 2013-2-27 05:25:00
<p><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strong>  记得是在1997年,阎森在44届男单半决赛中遇到了瓦尔德内尔。开始打得很不错,第一局遥遥领先。但是当瓦尔德内尔调整战术以后,阎森立刻变得异常紧张。好像不会打球了一般。其实他也大概知道应该怎么办,但就是放松不下来。观众可以在电视里很清楚地听到阎森不断的大声提醒自己:“不要怕!不要怕!……”。看来还就是怕。1998年卡塔尔公开赛,还是男单半决赛,阎森再次面对瓦尔德内尔。第一局20比16领先,还是因为紧张,先是被追平然后以23比25输掉了这一局。尔后第二第三局以比较接近的比分失利。如果是实力差太多,咱就不说啥了。问题是落后球不会打,领先球也不会打,那还能干啥?当然,要求阎森必须战胜瓦尔德内尔是有点过分,但那些可以赢下来的球也糊里糊涂的输回去,是不是有别的原因呢?</strong></font></p>
到此一游,解闷消愁,远望群山,一锅窝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笑 楼主 2013-2-27 05:25:00
<p><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strong>  不客气地说,部分国人对瓦尔德内尔的畏惧实在是过分了!以至于到了2004年还在害怕瓦尔德内尔。结果出了大笑话:雅典奥运会上,王励勤让球给王皓(决策者不肯承认这回事儿,拿咱们老百姓当瞎子啊?!)。如意算盘到是打得很精:瓦尔德内尔胜,就让王皓去“冲击”瓦尔德内尔(据说王大力比较“木”恐怕难以胜任,真是活见鬼!);柳承敏胜,那就更好,王皓在此之前对柳承敏据说是六战全胜……等等等等。结果……,现在还说那个鸟结果干啥?</strong></font></p>
到此一游,解闷消愁,远望群山,一锅窝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笑 楼主 2013-2-27 05:26:00
<p><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strong>  怎么说起来没完了?BS自己一下。还是说43届世乒赛吧。</strong></font></p>
到此一游,解闷消愁,远望群山,一锅窝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笑 楼主 2013-2-27 05:26:00
<p><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strong>  1995年我刚搬家不久,我们那个小区总是停电。害得我在世乒赛期间经常跑出去找电视看转播。</strong></font></p>
<p><strong><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  </p>
<p><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strong>  我认为93年和94年是马文革的全盛时期。但备战43届时,他的右肩受伤了。开始俺还以为这又是个“烟幕”。但后来听一位在新华社工作的哥们儿说,马文革的伤是真的而且还不轻。后来看电视直播,似乎是有那么一点别扭,但这仍然不妨碍小马出任男团主力去对付半决赛的对手———韩国队。可惜,在这场比赛中,马文革一分未得!让大家好一顿紧张。应该说,刘南奎和金择珠在这场比赛中打得很不错(这些人只要一遇到中国队,总是很玩命的),但是王涛的存在,使韩国人只有干着急的份。有人说,遇到王涛,注定是这两位韩国人的不幸!不过连丢两分的马文革并没有气馁,相反,在决赛前执意请战:“才丢了两分,你们就信不过我了?!”(这是后来的球评中的原话,那时候教练组中确实有人认为马文革不应该上决赛)。好在蔡振华还是很有眼光的,马文革还是成为最后决战的三位选手之一。</strong></font></p>
<p><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strong>  1995年5月8日晚,决赛即将开始,俺们那该死的小区却突然停电。站在阳台上可以清楚的听到周边大批居民的叫骂声(供电局的领导、总工以及施工队的头头们的祖先们被热情问候了无数遍,看来等着看球的人还真不少)。无奈之余,俺打了几个电话,最后确认三公里以外的一位朋友家还有电。俺立即蹬上俺的自行车,一骑绝尘……赶到了朋友家中,比赛已经开始,王涛对瓦尔德内尔。好像王涛还没进入状态,战术上似乎没啥问题,就是攻球失误太多(其实还是有胜机的),没能拿下这一分。瑞典人1比0领先。朋友的老婆不时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我,似乎不认识我了,好像我是啥怪物一般。大概是因为我当时的表情有点“残暴”吧。马文革上场了,对手是佩尔森。马文革开始很顺手,第一局一直领先。后来不知怎么又松懈了下来。反而以22比24输掉了一局。紧张啊!还好,接下来小马没给佩尔森留面子,连下两局,大比分1比1。赶紧打个电话给邻居,嘿嘿,俺们小区居然来电了!快跑,回家去看(朋友的小女儿不停的捣乱,总是要我提起她的双手然后让她站在我的一只脚上,最后要求我抬起那只脚左右晃动)。回家打开电视,正好第三盘开始。一个我从未见过的瘦瘦的中国小伙子对阵卡尔松。打完两三个球我就乐了:这卡尔松真是倒霉!又碰上了削球手。从那一刻起,我记住了一个伟大的名字:丁松。比赛过程不用我多说了,大家都清楚。丁松打球已经远远不止是竞技了,那简直是登峰造极的艺术!令人着迷的艺术!我从来没见过这样令人心醉的比赛……。打到第二局的第10分,丁松做出了一个很奇怪的举动:径直走到卡尔松身旁,把卡尔松搞得愣在那里不知道丁松想干啥。事后丁松讲,当时他以为那是决胜局,所以跑过去换边。哈哈!小伙子很紧张嘛。可我咋就看不出来泥?</strong></font></p>
<p><br/><strong><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  2比0,丁松轻松的“钉”死了卡尔“松”。邻居跑上来找我,说是烟抽光了。给了他一盒他还不走,和我一起看完了马文革与瓦尔德内尔的那盘球。最后被他老婆“宣”了回去。第四盘马文革对瓦尔德内尔的那盘球也有机会拿下来,只是小马处理一些小球时不够细致,1比2输了。大分2比2平!但此时我丝毫也不怀疑,王涛肯定能赢得最后一盘!最后的决战开始。果然,王涛没给佩尔森任何机会,干净利落的以2比0为中国队拿下最后一分!最后一个球落地时,我发出了一声凄厉的怪叫后跳了起来,撞翻了茶几。六年!整整六年,阔别已久的斯韦思林杯终于回到了地球上最有资格拥有它的中国男人手里!天津体育馆的穹顶似乎要被掀翻了,无数面旗帜在不停的挥舞:有南开的,有天大的,还有天津轻工大的……。观众的呼喊声迫使我不得不把电视机的音量减小一些。我们的小区院内不知是谁燃放起了鞭炮……。</font></strong></p>
<p><strong><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  颁奖仪式开始了,我不由自主的站起来,等待着国旗的升起。当国歌奏响的时候,我平生第一次是因为我们在体育比赛中的胜利而流下了眼泪……。</font></strong></p>
<p><strong><font color="#0033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  那个夜晚真的是快乐极了。</font></strong></p></font></strong>
到此一游,解闷消愁,远望群山,一锅窝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