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唐建军博士十论 教你怎样提高乒乓球技术

重新开始W 楼主 2013-9-24 07:50:00
<div>8、技术优化论</div><div>乒乓球技术学习的数量和掌握技巧的程度一般是有限的,每一个打乒乓球的人都如此,不管是业余的和还是职业的。用有限的技术和技巧,能不能赢更多的比赛呢?答案是:能。</div><div>  能的根据是:人们有意或无意地把试图把自己有限技术做到效益最大化。有限技术的效益最大化,有现成的事实:打法,有若干技术及特长技术组合成的打法。</div><div>比如:在掌握了基本的发球技术、搓推等控制技术和拉球技术后。通过比赛人们发现它们可以有不同使用策略(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人们也知道个别技术虽有特点,但是不可能单一地去使用,必须组合使用,而且是有针对性的组合使用才行。如果某种技术组合往往有效,你就信它,如此以来你就有了自己特有的打法。而且根据不同对手进行的一些调整如果依然比较有效,你就基本把自己有限技术做到效益最大化。  这,就了不起!</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重新开始W 楼主 2013-9-24 07:50:00
<div>9、合作破坏论:</div><div>奇怪了:乒乓球技术提高中还有“合作破坏论”</div><div>在练习的意义上。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球友间进行练习,如果练习中象比赛那样去打球,什么“声东击西”、“一棍打死”之类的做法,从技术学习上看,肯定没法满对击球次数的基本需要,从练习的心情上看,肯定不爽不痛快。所以,朋友间的练习,往往力争做到合合美美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状态。此曰:合作。</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重新开始W 楼主 2013-9-24 07:51:00
<div>这样合作时间长了,我们身边就多一些“练习性选手”,中看不中用。</div><div>在比赛意义上,情况和练习截然不同了。一比赛,满脑子就一个字:“赢”。于是,“六亲不认”了。练习时“温柔”没有了,比赛中不但“声东”还“击西”、往往恨不得“一棍打死”才好。此曰:破坏。</div><div>问题出来了:如果练习“温柔的合作”和比赛“残酷的破坏”有如此大差别,练习还有什么意义呢?</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重新开始W 楼主 2013-9-24 07:51:00
<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办法是有的,就是在练习中运用“合作破坏”论。即练习60%-70%是要学习和提高技术能力,所以,要保证一次上手练习有适当多的击球次数,不然就无法学习了。与此同时,在基本回合有了后,也有了手上的感觉,在一个多次击球的回合中要添加20-30%的“破坏”性因素,打的狠一点、刁一点。单一技术单一线路上的练习可以如此,结合技术的复线练习(有规律的)练习也可如此。另外还要随水平的提高增加无规律性练习内容。这样做,就是使自己的技术中看更中用。</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重新开始W 楼主 2013-9-24 07:51:00
<div>得意忘象论  </div><div>&nbsp; 乒乓球技术学习的数量和掌握技巧的程度一般是有限的,每一个打乒乓球的人都如此,不管是业余的和还是职业的。用有限的技术和技巧,能不能赢更多的比赛呢?答案是:能。能的根据是:人们有意或无意地把试图把自己有限技术做到效益最大化。有限技术的效益最大化,有现成的事实:打法,有若干技术及特长技术组合成的打法。</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重新开始W 楼主 2013-9-24 07:51:00
<div>如:在掌握了基本的发球技术、搓推等控制技术和拉球技术后。通过比赛人们发现它们可以有不同使用策略(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人们也知道个别技术虽有特点,但是不可能单一地去使用,必须组合使用,而且是有针对性的组合使用才行。</div><div>如果某种技术组合往往有效,你就信它,如此以来你就有了自己特有的打法。而且根据不同对手进行的一些调整如果依然比较有效,你就基本把自己有限技术做到效益最大化。这,就了不起!</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北东 2013-9-27 20:58:00
<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line-height: 21px; ">业余乒乓球爱好者要学会在有限条件下使自己技术提高效果最大化。</span><br class="Apple-interchange-newlin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萍水乒乓 2013-11-17 13:03:00
张弛有度论
<div>一“击球动作紧张僵硬”;二“发力击球时却无力”;三“拉弧圈球拉的不转”等等,都技术动作学习中常见问题。 一般的说法:是初学打球动作不熟所致。如果练了一段时间还是如此呢?是力量不够,如果增加了力量练习还如此呢?是摩擦不够,如果注意了摩擦动作还是如此呢?  细想一下,问题症结之一是出在对技术动作在张弛关系的处理上。引拍紧张不能够给挥拍发力提供充分动力支持,发力和摩擦效果自然就差;引拍紧张导致重复性动作僵硬和失调。</div><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